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创造浅议

时间:2024-04-26 15:34:4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能否发现这多姿多彩的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适当的审美修养。要创造教学艺术,必须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的掌握要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锤炼,才有可能使技能、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为教学艺术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审美理想 教学技能 艺术创造
  张志公先生早就指出:“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问题,也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那么语文教学艺术创造的条件是什么呢?教学艺术作为一种高级的创造性活动,它需要一系列必要的条件,比如社会条件、学校条件、个人条件等。而关键还在教师的自身条件。教学艺术是教师本质力量的显现。要创造教学艺术,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充实和提高自己的本质力量:
  一 、正确的教育审美理想和较高的审美修养是创造语文教学艺术的前提
  所谓教育审美理想,是指教师对至善至美的教育境界的一种蓝图。它体现了教师对教育的审美要求和愿望,反映教师的教育审美态度。它体现着教师进行教学艺术创造的目标,激励着人们追求和创造教学艺术的热情,吸引着人们为创造美好的教学而努力。
  所谓审美修养,是指教师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修养越高,他对美的感受和理解就越深刻。语文教学各方面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内容,能否发现这多姿多彩的美,关键在于教师是否具有适当的审美修养。优秀的教师由于具有较高的审美修养,这种修养深深渗透于他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行为之中。在教学中,他们会深入挖掘每一篇课文潜在的美,并尽力使之得到丰富和升华。他们让学生在美的沐浴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陶冶情操。缺乏审美修养的教师则相反,在他们手中,很有魅力的教学内容,也被他教得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教学艺术的创造.
  二 、渊博的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是创造语文教学艺术的基础。
  在教师的劳动中,用以影响学生的主要手段是科学文化知识,教师以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内化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去,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文学科的综合性,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中文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和宽泛的一般文化知识,“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教师只有具备比教材高深和广阔得多的知识,才能深入理解教材的结构和各个方面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灵活地处理和准确地讲授教材。钱梦龙老师说过:“中学语文教师如果也应成为‘家’的话,那么最好成为‘杂家’。”如果教师掌握的知识还不足以驾驭教材,就不可能完成语文学科复杂而艰巨的教学任务,更不可能创造出语文教学艺术来。
  娴熟的教学技能是创造教学艺术的基本功。教学技能的高低决定教学艺术表现能力的强弱。许多优秀语文教师的实践表明,只有练就纯熟的教学技能,才能得心应手地组织教学活动,从而把教学审美理想变成现实的教学艺术。所以要创造教学艺术,必须刻苦锻炼教学基本功。教学技能的掌握要在长期实践中反复探索和锤炼,才有可能使技能、技巧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为教学艺术的创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三、饱满的教学热情是语文教学艺术创造的动力。
教学艺术的创造作为一种高度的精神劳动,其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情感是教学艺术创造的最活跃的因素。美术大师刘开渠先生针对雕塑艺术说:“要创造一件完美的、能激动人心的雕塑作品,就要求雕塑家对自己所描写的对象,既要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更要有强烈的感情。”又说:“创作一件艺术品,作者首先要有一颗赤城的心,对于所表现的对象,要有情人那样的爱,要有按捺不住的激情。”语文教学艺术的创造,同样需要这种热烈的情感。这种情感是推动语文教师创造教学艺术的内在动力。具有教学热情的语文教师,才能对语文教学工作的意义、价值有深刻的认识;将教学工作视为实现自己理想、信念,施展自己才华的最佳途径,把能将学生培养成有用人才看成是人生乐事。于漪老师的教学艺术独具特色,受到人们尊崇。她多次强调对事业的执着和对学生的感情是她不断追求、创造的强大动力。许多教师能成为优秀教师,也都与他们深深爱恋语文教学工作息息相关。这是因为真正的教学热情是一种不可抑制的对教学的爱好,它会激起教师不断追求教学的完美。只有技巧,而无情感的教师顶多只能称为教书匠,成不了艺术家。一个缺乏热情的语文教师,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也不可能创造美的教学艺术。
四、课堂教学的情感的陶冶:
“文章不是无情物”,它是作者情感意念智慧的产物和表现,语文教师要善于“披文入情”,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以情动人,使学生在愉悦的审美满足中接受知识,受到教育。叶圣陶说过:“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心理学认为,情感是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它发自内心,能引起和维持行动,排除前进障碍,对整个行动起动力调节作用。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灵魂,是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在教学中要摒弃只重视理性分析,而置文理情思意境的美和作者的性灵情趣不顾的教法,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即通过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觉、知觉、表象、联想、情感去触摸内容的整体存在,去品味作者的情味和旨趣。我们采用的教学手法一般为传统的“涵咏法”和后起的比较法。
五、经常实施成功的激励
陶行知先生指出:“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乃是真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真教,学也不成为真学。”在“做”上用功夫,鲜明地体现了素质教育思想,它能极大地激发强化学生的认知内驱力,促进学生语文素质和创造能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在阅读教学中,重视指导学生从作角度理解吸收知识,让学生们在“联系生活,加强语文实践”中感受“人生的需要”获得成功的喜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奏响小学英语语篇教学四部曲04-26

巧计趣味作业,培养学生学习兴趣04-26

刍议新课程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模式04-26

浅谈如何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04-26

论新课改背景下培养高中生写作能力的必要性04-26

谈激趣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6

高中英语分层次教学初探04-26

如何搞好新课改下的英语过渡教学04-26

初中英语听课与评课活动之我见04-26

新理念下初中英语教学的几大关注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