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在从事英语教学中我们常发现,学生老用汉语化的英语表达,翻译出的句子不伦不类,常闹出很多笑话。作为中国的英语教师我一直在思考:中国人教英语,汉语言和汉文化该怎样参与和渗透到英语教学中?
我们知道,初中阶段是学英语年龄段的“学话时期”,这个时期的特点是尽量摆脱汉语束缚,尽可能地创设英语环境,让学生感知、亲近英语。然而中国人学英语时自然而然地受到了汉语的干扰,学生不自觉地把汉语知识套用在英语上。如何使学生摆脱母语干扰,又充分利用母语的知识迁移?这就需要英语老师有较高的汉文化修养。我们在英语课堂上常常看到学生用汉语语法套用英语语法的例子。倒如英语中的“代替”一词,学生容易混淆。汉语里“代替”是动词,在英语里“代替”的词性不固定,它既可以构成动词短语:take the place of;也可以构成介词短语:instead of (=in place of );或单独用作副词:instead. 在“谁来代替格林老师给我们上课?”这句话的翻译上出现了以下两种说法:
(1) Who will give us a lesson instead of Mr. Green?
(2) Who will take the place of Mr. Green and give us a lesson?
在我们教师看来,显然前一种翻译地道。而初学英语的学生遇到这些问题,就需要英语老师指出英、汉语词法的区别,英语词性要活一些, 汉语词性相对稳定。不要用汉语习惯套用英语,以消除学生疑虑。英语老师如果缺乏汉语言知识,遇到这类问题时,只能“说英语”而搪塞学生。我们中国学生在应用英语的能力有了提高以后,汉语水平也有了相当的基础。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把两者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汉语和英语相比各有哪些特点;同样的内容汉语怎样阐述,英语怎样表达;交际时各自怎样表达才算得体,它们之间有无共同规律可寻,可否变通?对这些问题学生总是想找到明确的答案。这个答案只能在英语教师那里,课堂上要讲清,要点破。这样学生学得才是活的语言而不是教条。
例如“我家门前矗立着一棵大树” 学生脑子里会很快出现另一个句型:
There i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而最佳译法是:
There stands a big tree in front of my house.
学生看到这就会问:为什么用There stands不用There is?这时老师就可以向学生解释:“矗立”和“站”表达的目的是相同的,其特点是形象生动。这样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学英语的兴趣。
作为英语教师熟知了英汉语之间的这种差异,在课堂上英汉变通才能运用自如。把握住这些内容,较自如地进行课堂教学能使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变枯燥的语法课为新鲜的活的语言运用课,激发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在听、说、读、写方面, 过去是“哑巴”英语,光会写不会说,是极端。现在又出现另一极端:因为不重视写,学生的书面表达很差。在批改英语书面表达时,我们常发现学生语句组织得生硬、别扭,语言前后不够连贯,语意不明晰等现象。比较典型的问题是学生用汉语的框子装英语的词汇,搞得不伦不类。例如在一次数据调查作文里有一句:“有百分之七十的学生喜欢吃零食”。很多学生要么译成:“Have 70% of the students like eating snacks.”要么译成:“There are 70% of the students like eating snacks.”可见,学生在书写、翻译方面受汉语干扰较为严重。排除这些干扰是老师的教学目的所在,它要求英语老师能居高临下,游刃有余地把握英、汉语的异同,突出英语的自身特点。如果教师对汉语言知之甚少而不能很好地排除汉语的干扰把英语独立出来;或者不能居高临下地看语言的相通性而把英语搞成一种套子,这就会造成英语教学模式化、简单化。站在更高的角度看,语言集中地体现着民族文化的特点,文化素质的高低又制约着一个民族的整体素质。语言教学永远不能离开这根准绳。学习外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西方为中心的教学法忽视了我们学生生长的土壤, 对学生学习的环境重视得还不够。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学习英语是生硬地被迫地接受。激发学生使用英语进行交流最好的老师是对本民族文化的广泛涉猎。中华文化博大精深,许多内容在英语教学中都会涉及,如:行为礼节、道德规范、文学、史学、军事、天文地理等。学生除了从其它的课堂学到这些知识外,还希望英语老师给他们创设一个更丰富的课堂。因此,英语教师对民族文化要有广泛的涉猎。为了说明这个问题,这里只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同是得到别人赞美后要说的一句话,西方国家的人会说:“听了您的赞美我非常高兴,谢谢!”;而中国人则说:“其实我也很一般。”如果是外国人赞美我们, 我们这样回答,他们会感到惊讶,会认为对方不友好,显出 一副不理解的神情。 因此,了解外民族的性格特点,首先要熟悉本民族的性格特点。一个学生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素质,那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学好外语;同样道理,英语老师如果没有较高的本民族文化修养,他也只能是一个传声筒。
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看,我们都是为延续、创造人类文明而努力着。语言教学要求学用结合,要面对世界,面对未来。国际交流的扩大,科技经济的发展,文化事业的繁荣,使得外语教学渗透文化内容日益重要。单纯的英语语言水平是不能适应这一要求的。要求英语老师能纵览本民族文化,站在东西方文化比较的高度上,把握英语教学,如能达到这一高度,相信英语教学会达到更高更新的境界。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中国当代文学最需要什么样的创作方法04-26
现当代文学及其历史书写问题的反思04-26
论“文革”中后期作家的分化与移位04-26
变迁之痛的温婉言说04-26
虽生犹死,《习惯死亡》04-26
传统的承续与超越04-26
生态批评的理论基石及其反思04-26
趋从·质疑·修正04-26
平面上的游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