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鲁迅 《野草》 社会性 现实性
摘要:从近年来《野草》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出发,采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指出《野草》研究中比较重要的问题是私人化和玄学化两种倾向,这两种倾向都不利于《野草》研究的健康发展。结论是鲁迅《野草》固然有个人体验在内,但却并不是完全私人化的,在主要倾向上,还是指向了社会,有很强的社会性;固然有具有哲学意味的深度思考,但却并非纯粹玄学化的冥思,而是主要指向了现实,有很强的现实性。
《野草》研究是近年来鲁迅研究的活跃领域,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就。但也出现了一些在我看来可能需要稍加注意的倾向,其中有以下两个问题比较重要: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近年来在《野草》研究中出现了一种较为明显的私人化倾向,所谓私人化倾向,是指在研究中把《野草》的创作仅仅看作是鲁迅个人生活经历的某一个方面的甚至某一件事件的完全实录或者完全对应隐喻,而忽视甚至无视《野草》所包含的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这就不能不大幅度限制我们对《野草》的内容丰富性的理解。更加严重的是,如果我们在对某件事情的真相本身就不很清楚或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还仍然固执地寻求《野草》文本与鲁迅某个具体生平事件的绝对对应关系,就更会导致对《野草》的内容的曲解。第二,玄学化倾向,所谓玄学化倾向,是指一些研究者过度强调《野草》的抽象哲学思维倾向,而或多或少地忽视或淡化《野草》的现实性。这两种倾向都分明会影响《野草》研究的健康发展。不过应该指出,这两种倾向都是由于对新时期以来《野草》研究中的两个方向上的重要成就的片面的,过度强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非常典型的由于对某一方面的过度强调而导致的片面性,这是需要加以说明的。
一
新时期以来《野草》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成就是对鲁迅创作《野草》时的个人人生和社会体验的重视,研究者一般都能注意到鲁迅的个体化的人生和社会体验,并在此基础上挖掘了《野草》所可能包含的多方面、多层次的丰富内容。但是强调鲁迅的个体化人生和社会体验并非是可以忽视甚至无视《野草》的社会内容,而是两者几乎是在差不多同样的深度和力度上都被强调,许多老一代研究者如孙玉石、吴小美等,在这方面都是做得十分出色的。最近有研究者指出,鲁迅在他的个体化人生和社会体验所领悟到的个人痛苦和困境,与近代以来整个中国社会所遭遇的痛苦和困境具有同构性,“在鲁迅的个人遭遇中寓言式地隐含着中国民族的近代遭遇,与中国近代以来的核心问题深刻相连。”这是很好的见解,可能为更好地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提供帮助。正是这种同构性,使鲁迅的个人体验在具有很强的个体独立性的同时,也具有十分丰厚的社会内容。但是也有少数研究者在这个问题上走偏,他们似乎更倾向于把鲁迅的个体化的人生和社会体验等同于鲁迅的个人生活经历甚至是某一方面或者某一事件的经历,把《野草》文本仅仅看作是这些经历或事件的完全实录或者完全对应隐喻。比如,有人认为《野草》是鲁迅写他和朱安的婚姻关系的。《复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篇中,鲁迅写一对青年男女,赤身对立在旷野中,各自手执利刃,可能互相拥抱,也可能互相杀戮。这被认为是写鲁迅本人与朱安的关系的,《过客》中的过客说他要是得了谁的布施,就要像兀鹰看见死尸一样,在四近徘徊,祝愿她的灭亡,竟然也被认为是鲁迅祝愿朱安的死亡。也有人说《野草》是写鲁迅和周作人的关系的,鲁迅研究中一直有一个看法是鲁迅的创作中表现了某种负罪感,这本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的有价值的问题。但在有的研究者那里,这个有价值的问题却被庸俗化了,他们更多的时候是简单地武断地认为,鲁迅的负罪感就是对朱安或者周作人的负罪感,《野草》的很多篇目就是鲁迅写他对朱安或者周作人的负罪感的。而对这些作品中所可能包含的社会的、文化的乃至哲学的丰厚内容完全缺乏兴趣。这至少是不负责任的。陈安湖先生对这类倾向的研究有较为严厉的批评。他说在这些研究者眼里,“《野草》中那些揭露社会病端,抨击黑暗势力的战斗内容,只是一个幌子(他们认为作者在玩弄‘障眼法’),骨子里表现的其实是作者因种种关系难以直说的个人隐私。只有拨开那些‘障眼’的烟雾,深入挖出个人的隐私,才算抓住作品的灵魂。所以不管作者用的什么材料,写的什么事件,他们都设法从中找出疑点(他们谓之‘谜’),然后曲曲折折地加以‘破解’,一律往作者隐私方面扯,不是家庭变故,就是恋爱纠葛。陈先生认为,类似这样的研究,事实上全是无中生有,凭空炒作”。可能稍显严厉一些,但他指出的问题却确实是存在的。
二
近年来《野草》中所表现出来的另一个问题是玄学化倾向的问题。新时期以来《野草》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是对这部散文诗集的哲学品格的高度重视和强调,许多研究者都在研究《野草》的哲学品格的方向上做出了贡献,其中钱理群、汪晖、王乾坤等人的研究都值得重视。鲁迅是中国现代最具有思想家和哲学家品格的作家,《野草》是中国现代文学中最具有哲学品格的作品集,鲁迅本人也说他的哲学都在《野草》里。因此,深入研究《野草》的哲学品格自然是极有价值的研究思路。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但是鲁迅不是玄学家,《野草》也不是那种完全拒绝现实的纯粹抽象哲学冥思。相反,鲁迅是具有强烈的现实情怀的作家,不仅不主张那种貌似玄远高妙的冥思反而对之保持警惕。他说:“我知道伟大的人物能洞见三世,观照一切,历大苦恼,尝大欢喜,发大慈悲。但我又知道这必须深入山林,坐古树下,静观默想,得天眼通,离人间愈远遥,而知人间也愈深,愈广;于是凡有言说,也愈高,愈大;于是而为天人师。我幼时虽曾梦想飞空,但至今还在地上,救小创伤尚且来不及,那有余暇使心开意豁,立论都公允妥洽,平正通达,像‘正人君子’一般;正如沾水小蜂,只在泥土上爬来爬去,万不敢比附洋楼中的通人,但也自有悲苦愤激,决非洋楼中的通人所能领会。”鲁迅讲此话在1925年1月,正是《野草》写作的时间,对我们理解《野草》的哲学思考的特点应该能有启发。更有启发的可能还是鲁迅直接谈到《野草》写作的那些文字,“记得还是去年躲到厦门岛上的时候,因为太讨人厌了,终于得到‘敬鬼神而远之’式的待遇,被供在图书馆楼上的一间屋子里。白天还有馆员,钉书匠,阅书的学生,夜九时后,一切星散,一所很大的洋楼里,除我以外,没有别人。我沉静下去了。寂静浓到如酒,令人微醺。望后窗外骨立的乱山中许多白点,是丛冢;一粒深黄色火,是南普陀寺的琉璃灯。前面则海天微茫,黑絮一般的夜色简直似乎要扑到心坎里。我靠了石栏远眺,听得自己的心音,四远还仿佛有无量悲哀,苦恼,零落,死灭,都杂入这寂静中使它变成药酒,加色,加味,加香。这时,我曾经想要写,但是不能写,无从写,这也 就是我所谓‘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莫非这就是一点‘世界苦恼’么?我有时想。然而大约又不是的,这不过是淡淡的哀愁,中间还带些愉快。我想接近它,但我愈想,它却愈渺茫了,几乎就要发见仅只我独自依着石栏,此外一无所有。必须待到我忘了努力,才又感到淡淡的哀愁。”“那结果却大抵不很高明。腿上钢针似的一刺,我便不加思索地用手掌向痛处直拍下去,同时只知道蚊子在咬我。什么哀愁,什么夜色,都飞到九霄云外去了,连靠过的石栏也不再放在心里。”以上引用也许过长的鲁迅的原话目的只是想说明,《野草》一方面有着不同寻常的深度哲学思考,另一方面也有非常强烈的现实精神。事实上,鲁迅本人在另外的场合明确讲到过《野草》中许多篇目的写作缘由都是有很具体的现实针对性的,他说《我的失恋》是讽刺当时盛行的失恋诗的,《复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篇是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而写的,写《希望》是因为惊异于青年之消沉,写《这样的战士》是因为有感于文人学士帮助军阀,《腊叶》的写作是要感谢那些爱自己的人,《淡淡的血痕中》的写作则是要抨击段祺瑞政府枪击徒手民众。很显然,这些作品,当然也包括《野草》中的其他作品,无一例外都具有强烈的现实品格。如果说,这些作品包含有鲁迅的深度哲学思考的话,那也是从对现实生活的深刻体验中升华出来的,凝聚着鲜活的现实生活血肉的诤陛哲学,而决不是剥离了、抽空了现实生活内容的贫乏的形而上学的哲学玄思。
但近年来一些研究者中却出现了某种把《野草》玄学化的倾向。这种倾向的重要特点是强调在较为抽象的水平上去谈论《野草》的哲学内容,或者强调《野草》所包含的宗教文化精神,或者用某种西方现代哲学思想去解释《野草》的内容,并且尽量把它推向抽象水平。运用这种方法是要慎重的,鲁迅是具有广博的文化视野包括宗教文化视野和哲学文化视野的作家,当然会从不同方向上吸收营养以丰富自己的创作,从这个视角,用这种方法研究鲁迅自然也需要,也能够对认识鲁迅思想的丰富有帮助,但是研究鲁迅可能会受那些文化思想的影响是一回事,而研究鲁迅具体的创作则是另一回事。在具体的创作和具体的作品里,鲁迅都是从现实社会生活而不是从任何一种抽象哲学思想原则出发去写作,无论那种思想看起来有多么高明。这在《野草》的创作中也不例外。《野草》中的有些篇目比较明显地运用了一些宗教文化的意象,比如《失掉的好地狱》中运用了佛教文化的意象,《复仇》第二篇运用了基督教文化的意象甚至情节。但我们却不能因此而简单地认为这些作品就是演绎佛教或者基督教的教义的,不能认为鲁迅在这些作品中所表现的是他的宗教玄思。事实上,这些作品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品格,宗教文化意象不过是鲁迅用来表达他的现实战斗精神的话语形式。关于《失掉的好地狱》的创作鲁迅说:“但这地狱也必须失掉。这是由几个雄辩和辣手,而那时还未得志的英雄们的脸色和语气所告诉我的。我于是作《失掉的好地狱》。”在谈到当时社会现状时鲁迅说过:“称为神的和称为魔的战斗了,并非争夺天国,而在要得地狱的统治权。所以无论谁胜,地狱至今也还是照样的地狱。”这个话,正好为《失掉的好地狱》的现实品格作注释。
也有的研究者热衷于对鲁迅包括《野草》在内的作品进行各种各样的“心解”,有时也显得像是猜谜语一样不着边际。这些做法的结果都有意无意地淡化了《野草》的内容的现实性,虽然在一些问题上也可能会有一些成绩,但总体上却并不符合《野草》的实际。像《野草》这样的作品,如果不是从它的实际内容而是从某种现成的哲学结论出发去研究,都只能抽空了它的生命而流于清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高中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04-26
高中英语课堂提问探究04-26
浅论中学英语听力教学04-26
浅谈中学英语口语教学04-26
技校语文教学的创新和回归04-26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合作学习的培养04-26
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策略04-26
歌曲——英语课堂的“调味剂”04-26
如何让英语课堂上的小组合作更有效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