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教材中鲁迅笔下的看客

时间:2024-04-26 15:31:2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看客 麻木 国民劣根性 人性毁灭 反抗
  摘要:本文重在分析中学课本所选取的鲁迅作品中的看客现象,从具体的人物事例中来看人性的毁灭并追根求源,进而感受鲁迅先生渗透在作品中的哀怒之情。
  作为一代文豪兼思想家,鲁迅先生在他的很多作品中都描绘了“看客”这一群体形象。对于这些看客,先生是深恶痛绝的,正如他在《(呐喊)自序》中所说的:“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认为不幸的。”因此揭示国民的劣根性,批判国民的病态人格,“以引起疗救的注意”,进而寻找医治中国社会病痛的良药,成了鲁迅先生的毕生追求。一句“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尽显了先生所有的心绪。
  在编入中学课本的许多鲁迅作品中,我们都能窥见看客的身影,体味到先生的哀怒。
  在作品《藤野先生》中,描绘了这样一群中国人:“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人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目睹着自己的同胞被外国人枪毙,竟然无动于衷,就像在看戏一般。很难想像这群围观的看客们心里在想些什么?然而先生内心的悲哀却是无法形容的!可以说正是这些围观的看客,最初让鲁迅先生看到了中国国民思想上的愚昧乃至麻木,从而激发了鲁迅先生的“疗救”意识,使他认识到“我们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要着,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于是最终促使鲁迅走上弃医从文、文学救国的道路。
  再来看《孔乙己》一文:无论是年龄最小的伙计,还是见多识广的掌柜,都只是把孔乙己当作茶余饭后取乐的对象,尤其是在孔乙己最后一次到成亨酒店,面对着“穿着一件破夹袄,盘着两腿,下面垫一个蒲包,用草绳在肩上挂住”而且己不成样子的孔乙己,掌柜竟然毫无恻隐之心,反而取笑孔乙己又偷东西。如果说掌柜的取笑只是一个个例的话,那么周围为数众多的酒客和围观者的嘲笑则足以说明生活在这个社会的百姓大都是一群冷漠市侩、毫无同情心的人,孔乙己的结局也就可想而知了。小伙计的存在似乎更印证着: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和愚民政策造就的不只是成年人思想的愚昧,连孩子们都耳濡目染,带上了有色的眼镜,身上一点也不缺少成人的冷漠市侩。面对百无-EIb且穷愁潦倒的孔乙己,周围的人或取笑他偷东西,或拿他考秀才说笑,都无非借此打发时间。殊不知这些人的快乐都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而孔乙己呢?明明被取笑,却不知悔改、死要面子,既鄙视劳动又不能生活自给,简直迂腐透项!真可谓“衷其不幸,怒其不争!”
  和《孔乙己》相比,我们会发现《祝福》中所刻画的看客更为清晰、具体。祥林嫂周围的那些人都可以称作看客:从封建制度的卫道者到最下层的老百姓,他们虽然身份不一,但却充当着同样的角色。柳妈、卫老婆子她们都是受压迫的劳动妇女,她们都和祥林嫂有着相同的身份——鲁四老爷家的帮工,但可悲的是,她们不仅没认识到自己的处境,对祥林嫂也没有丝毫的同情心,而且沾染了一身的市侩气,作了无聊而无情的看客,在祥林嫂的伤口上一次又一次的撒盐。比起卫老婆子的圆滑世故,柳妈更多的是尖酸刻薄,正是这样的一个“善女人”把祥林嫂推向了地狱之门。当祥林嫂再进鲁镇时我们从“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已然看出祥林嫂从精神到肉体所受到的摧残。而柳妈的一番话“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再一强,或者索性撞一个死,就好了。现在呢,……阎罗大王只好把你锯开来,分给他们。……”无疑给祥林嫂瘦弱不堪的身上背上了更重的精神包袱。当柳妈以一个看客的身份饶有兴味的与其他看客一起谈论着、嘲笑着与她同样受封建思想残害的祥林嫂时,她一定不会想到自己和祥林嫂其实有着同样的命运。这样的下层人物是尤其可悲的。受压迫是可悲的,受了压迫却浑然不觉的人却是更加可悲的。
  鲁四老爷和鲁四奶奶作为当时社会的上层人物,则表现得极为冷酷、虚伪。在得知祥林嫂被婆婆劫走的消息后,他从自己的利益出发,认为祥林嫂被劫是对他家尊严的冒犯,所以说了两个“可恶”,却没有对祥林嫂的不幸遭遇表示丝毫同情;但作为一个封建礼教的拥护者,他又认为婆婆劫走儿媳妇是顺乎情理的事,于是接着说了“然而……”。对于祥林嫂的再嫁鲁四老爷认为是伤风败俗,因此以后“只能帮忙,祭祀时不能让她沾手。”这更让我们看到了上层人物的虚伪、市侩,把自己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的思想面。最终祥林嫂也因被鲁四老爷赶出了大门而沦落为乞丐,在别人“迎接福神,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的时候,怀着无限的恐惧和悲痛,无声无息地惨死在风雪中,结束了她悲惨的一生。其人可悲,其行可怒!
  以“旷代文章数阿Q”而著称的《阿Q正传》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作为看客之一的阿Q,在最初以为“革命党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的支配下,从城里回来向别人大谈其杀革命党的见闻,嘴里还津津乐道着“你们可看见过杀头么?”“咳,好看。杀革命党。唉,好看好看……”而当革命的风潮传到未庄的时候,看到举人老爷和未庄男女害怕的神情,便“也要投降革命党了”。阿Q的要求革命是一种自发的反抗,一方面我们看到了阿Q企图改变境遇的思想,另一方面他的革命思想中还包含着农民式的狭隘报复、取压迫者而代之等错误观念。同时阿Q永远也不能抛弃他的精神胜利法,即便是在决定他生死的画押时,还以“孙子才画得很圆”来自譬自解。阿Q最终死得冤枉,更死得糊涂,直到最后看见围观者狼一样的眼睛,才开始对自己的处境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可他的生命已到了尽头。
  而未庄的其他人又如何呢?在阿Q临刑之前,这些人像蚂蚁似的跟着阿Q走了很长的街,为的是看到些有趣的东西。可直至阿Q被枪毙,他们还“多半不满足,以为枪毙并无杀头这般好看”。未庄的这些无聊的看客们因为没有听到阿Q唱一句戏,竞认为白跑了一趟。可悲呀!这就是鲁迅先生所揭露的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看客!阿Q成了革命的牺牲品,可到最后未庄的人们也没有半点对革命的看法,更不会去参加革命。这是时代的悲剧!一场轰轰烈烈的辛亥革命结束了,却没有让革命的主力——农民群众有一星半点的了解!这更是一次深刻的历史教训!.
  鲁迅先生是怀抱文学救国的理想投身创作的,作品中的看客们,他们以自己被侮辱、被损害、被扭曲、被虐杀的血泪人生,控诉着封建社会的黑暗、残忍和冷酷,展现了一幅幅令人颤栗的封建主义吃人的图画。这让我们对时代有了更清醒的认识,也让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先生哀与怒的情感的抒发。
  回过头来,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影片中观看杀人的中国人,还是咸亨酒店里的小伙计、掌柜和酒客们,抑或是柳妈、鲁四老爷等,都是一群思想极度麻木冷漠,毫无同情心的市侩者。他们或者视杀人为看戏,从中寻找乐子;或嘲笑身边的弱者,本应洒一滴同情之泪却反把别人的痛苦当作笑料;或者再在别人的伤口上洒一把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这还算得上是有血有肉的人吗?不,他们充其量只是一群泯灭了人性的行尸走肉。
  堂堂中华大地,悠悠千载古国,昔日的繁华已随风而去,留下的只有堕落和即将毁灭的人性。在先生看来,“麻木的人们隔岸观火,玩味、欣赏别人的苦难,就如同儿戏。而只会看戏、做戏的民族是可悲的”。先生在悲哀,中华在悲哀!而眼前,只有那有声的笔和无言的泪……
  悲哀之余,不禁让人深思:是谁造就了这“悲哀”?无疑,这一切都是封建社会的产物。在鲁迅先生的这些作品中,无论是孔乙己、祥林嫂、阿Q这样的受害者,还是鲁四老爷、咸亨酒店的掌柜等冷漠者,他们都无一幸免。不可否认,受害者在遭受迫害时有反抗,例如祥林嫂的逃婚、抗婚,阿Q的抗争。可结果呢?祥林嫂为了自己的命运奋力挣扎,但是她的所有努力都不会得到封建势力的承认和原宥。压在祥林嫂身上的,“是从夫权、族权到神权”,这样强大的封建网络决定了祥林嫂的一切挣扎努力都只是徒劳。阿Q的造反则多少带点复仇观念和“我要什么就是什么”的幼稚欲望,他对辛亥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实质,都没有真正地理解。加上以假洋鬼子和赵秀才等人为代表的假革命、真封建势力的阻挠,失败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当时的中华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当祖国母亲被人肆虐践踏,干疮百孔之时,儿女们或麻木,或冷漠,或进行无知无力的反抗。悲哀之余,先生愤怒了。这又怎能不让人愤怒呢?于是他拍案而起,写下这一篇篇不朽之作。这是对迫害者与受害者的批评指摘,更是对封建毒瘤的莫大讽刺。
  几千年的封建思想意识、文化观念、伦理道德和统治者的愚民政策,造就了国民的愚昧落后。亲眼目睹国家的现状,一代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用他那如椽大笔喊出了时代的呼声——改变国民精神,建设强大的国家,他将历史的积习和生活的真实融进了一篇篇凝重的文字中,用显微镜诊断出时代民族的病根。苍劲的笔触中,我们仿佛听到了这样的呐喊:“中华雄狮,觉醒吧!”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情境教学法初探04-26

初中英语课堂活力的特点和创设途径04-26

浅谈对英语试卷讲评课教学模式的探索04-26

运用多媒体加强英语口语训练04-26

初中生英语学习心理障碍的克服方法04-26

优化英语试卷讲评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04-26

初中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初探04-26

在听力教学中如何将分层教学进行到底04-26

听力训练的常用方法04-26

培养与提高中学生英语说话能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