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屠格涅夫 文学本质观 社会生活 表现真实
摘要:屠格涅夫对文学的本质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他提出了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文学必须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并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文学批评丰富了其文学本质观。
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以小说创作闻名于世,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为俄国文学赢得世界声誉”的经典作家,早在20世纪初屠格涅夫就被介绍到我国,进入我国学者的研究视野。此后,屠格涅夫研究特别是屠格涅夫文学研究,一直成为我国学术研究的一个不绝的课题。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屠格涅夫在一生的创作实践中,对许多与文学相关的问题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同时其作品的构建也体现了一定的文学观念,可以说屠格涅夫的文学实践体现了诗学观念与文学创作的融合与统一。基于以上认识,本文选择屠格涅夫的文学本质观作为研究对象,因为文学的本质问题可以说是支配作家的最为根本性的问题,它决定和影响作家对其它创作问题的态度和理解。屠格涅夫对文学本质的理解,体现在他的文学批评、序跋、书信等书简之中,蕴涵在其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之中,需要我们努力地去挖掘和梳理。
一、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
在艺术与现实的关系这一美学基本问题上,屠格涅夫----以贯之的诗学原则即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联系屠格涅夫的创作实践,我们会发现这简单的话语精确地反映了屠格涅夫的诗学本质观即创作应从生活出发,是对生活的摹写、反映和隐喻。屠格涅夫从客观生活上去阐明艺术的真正源泉,既是其哲学世界观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符合其文学创作的实际。屠格涅夫青年时代曾一度沉迷于浪漫主义,写了不少浪漫主义抒情诗,极为推崇库科利尼克和别涅季克托夫的抒情诗。他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部作品诗剧《斯节诺》即是拜伦式的浪漫抒情,模仿的痕迹和弱点十分明显,普列特尼约夫称之为“一切都是夸大、虚伪而幼稚……”在四十年代中后期,屠格涅夫接受普希金和莱蒙托夫诗歌积极抒写现实的影响,并在别林斯基的引导下,逐渐将创作的视点聚焦于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创作了《猎人笔记》、《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及其他一些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都是作家植根生活、关注现实的结晶,“提供了大量的生活实录,而且对生活的无限多样性给予了充分的表现”,鲜明地体现了屠格涅夫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的诗学观。
纵观屠格涅夫的创作历程,可以看出其对文学本质的理解和考察是从现实生活这个大环境出发的。1870年屠格涅夫在致M·B·阿夫杰耶夫的信中说,“人类生活的永存不朽,以艺术和历史看来,是我们全部创作活动的基础。”%这便是屠格涅夫对自己创作经验的总结。在他看来,作家的创作是离不开大地,离不开生活的,变动不定的社会生活是艺术创作的前提和基础。事实也是如此,他的一系列作品就是面向当下现实,把握时代脉搏的艺术结晶。19世纪50年代俄国贵族阶级的没落及其知识分子历史作用消失的社会现实,酝酿了屠格涅夫的《罗亭》和《贵族之家》的产生;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前夜和改革引起的社会变革——“新人”平民知识分子取代旧日贵族英雄的时代趋势,催生了《前夜》和《父与子》的创作;俄国19世纪中期斯拉夫派和西方派关于俄罗斯命运和俄罗斯的世界使命的激烈的思想争论及l9世纪70年代民粹派到民间去的活动,成为《烟》和《处女地》创作的坚实基础。可以说,屠格涅夫的小说创作,如其所言——“任何一个不无才华的作家,首先力求准确地和生动地再现他从自己的和别人的生活中得来的印象……”,他将创作的激情植根于现实的沃土,再现了风云际会的19世纪俄罗斯的历史现实,创作出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和强烈的现实性的文学作品。
如前所述,屠格涅夫一度专力于浪漫抒情,其对文学本质的认识有一个发展和转变的过程,而其《猎人笔记》的创作则显示了其文学本质观的全面成熟。《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作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描写生活、塑造人物的艺术产物。作品以猎人行猎作为叙述串线,再现了农奴制统治下的俄国农村生活,集中表现了对地主的憎恨和对农民的同情,为作家赢得了巨大的声誉。别林斯基认为作家的成功在于:“作者在小说里从那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接触过的方面接触到民众”,“他的才能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结为这一点:他未必能成功地创造出一个他在现实中没有遇见过类似的人物性格。他始终应当立足于现实的土壤之上。”充分肯定了屠格涅夫深入现实生活,表现富有时代感的人物和环境的艺术取向。可以说,《猎人笔记》的成功有赖于屠格涅夫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深入生活,描写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因为屠格涅夫本身就是一个优秀的猎人,酷爱打猎。而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屠格涅夫将笔触聚焦于自己非常熟悉的贵族青年和平民知识分子,创作了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小说力作,体现了他对社会生活和主体精神世界由浅入深的认识,显示了其对文学本质理解的飞越和升华,这在其小说《父与子》中表现得尤为明显。《父与子》是屠格涅夫19世纪60年代的代表作品,反映了农奴制改革前后俄国的社会现实,塑造了六十年代的“当代英雄”——具有矛盾性格的虚无主义者巴扎罗夫,引起了文艺界最为激烈的争论。有批评文章说屠格涅夫《父与子》的创作是从思想出发,在宣传某种思想。屠格涅夫并不认可,而是重申了自己对文学本质的理解,“我没有自由地进行发明创造的大的能力,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块使我能坚定地迈步的土地。《父与子》的情况也完全如此。”不仅如此,屠格涅夫还引用歌德的诗句,说明自己的创作来源于时代生活:“把手伸进人的生活的深处!人都过着它,但了解它的人并不多,在哪里抓住它,哪里就会兴味盎然!在屠格涅夫看来,文学创作只要立足于现实生活,就不会失去源头活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
文学的本质问题也必须考虑文学与真实的关系问题,既然文学创作是植根现实生活,是对社会生活的摹写、再现和隐喻,那么艺术创作与生活真实的关系又是怎样的呢?自柏拉图以来,一代又一代的诗学家、诗人和小说家对此都有着自己的理解,屠格涅夫也多次谈到这一问题。1862年3月,屠格涅夫的长篇小说《父与子》在《俄国导报》刊载,从而引起文艺界长达10年的激烈争论。革命民主主义阵营认为《父与子》是对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恶毒毁谤,巴扎罗夫是对杜勃罗留波夫的攻击;而保守阵营则指责屠格涅夫向革命民主主义者献媚,说巴扎罗夫形象是对《现代人》同仁的颂扬。面对受到来自文艺界保守和革命两边阵营的责难,1869年屠格涅夫发表了《关于(父与子)》的诗学论文,力图通过对《父与子》的创作过程的说明,为自己辩护,并借以回应来自两边的批评和攻击。文中,屠格涅夫坚定地指出:“对一个文学家来说,准而有力地表现真实和实际生活是作家的最大的幸福,即使这真实同他个人的喜爱并不符合”。这便是屠格涅夫表现真实的诗学观。在他看来,文学创作不仅要从现实生活出发,而且作家在描写时要坚持真实性的原则,忠于现实,决不能以个人喜好为转移。
屠格涅夫非常重视文学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的问题。1968年他在致波隆斯基信中强调“真实是空气,没有空气就不能呼吸,然而艺术是植物,有时甚至是希奇古怪的植物,它在这种空气中发育,成熟……”。屠格涅夫把真实看成是艺术的生命,因此,他强调“艺术像科学、社会、国家一样,是人类活动的一个合法的领域……艺术也像对人类的所有活动一样,要求真实,要求达到实际存在的、符合生活的真实。”在屠格涅夫看来,艺术的真实有赖于生活的真实,必须符合生活实际。然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才能“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以符合“生活的真实”呢?因为凡是坚持从生活出发进行创作的,必定认为自己的创作反映的是生活的真实。可事实并非如此。屠格涅夫认为,要坚持表现生活真实的原则,必须注意描写的客观性,也就是要求作家立足现实,客观地研究人的特征和他人的生活,尽量避免描写作家个人的生活感受和主观评价。因此,屠格涅夫认为“只有当诗人所创造的人物,使读者觉得是活生生的,独立的,而他们的创造者本人却从读者的眼前消失时,艺术才取得最高的胜利。”他也是这样身体力行的。我们知道,屠格涅夫是一个自由主义的西欧派,认为斯拉夫主义是无益的和片面的,但在《贵族之家》里,他却用讽刺的笔触刻画了西欧派潘申的庸俗和可笑,对斯拉夫主义者拉夫列茨基则充满了赞赏和同情。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描写,屠格涅夫解释说“因为在这个场合,根据我的看法,生活正是这个样子,而我首先想做一个真诚的和老实的人。”体现出他对表现真实的诗学观的执着坚守。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870年屠格涅夫在评论梅里美时说:“(梅里美)在文学上重视真实并力求达到真实,憎恶装腔作势和空洞无物,但又避免极端地写实,要求进行选择,讲究分寸。”在屠格涅夫看来,作家所表现的真实,不是对现实生活的全盘照搬,而是作家选择生活、评价生活的结果,以求反映生活表象所蕴涵的本质真实。如果说按生活的本来面貌如实描写是真实性的基础,那么对时代社会生活中孕育的新观念和新人物的敏锐捕捉和隐喻则是屠格涅夫表现生活真实原则的生命力所在。屠格涅夫认为,作家只有敏锐捕捉时代现实的新质,把握时代的脉搏,才能反映生活的本质真实。文学艺术是基于生活的反映,但生活内容千变万化,生活现象纷繁复杂,成功的作品必须透过生活的表象反映时代的本质精神,这就要求作家必须“博览群书不断学习、深入理解周围的一切,力求不仅捕捉生活的各方面的表现,而且要理解生活,理解生活变化的和并不总是表露出来的那些规律;要透过偶然事件的变化获得典型,而且始终是忠于真实,不满足于表面研究,不装腔作势和弄虚作假。”也就是说,作家必须揭示生活的真即掌握生活事件在其发展过程中的规律性和本质性的东西。屠格涅夫创作的实践极好地佐证了他的诗学观。发表于1859年的《贵族之家》可以说是对俄罗斯贵族阶级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作为一个贵族自由主义者,屠格涅夫清醒地意识到,包括自己在内的俄国贵族,作为一个曾经的革命阶级,它的历史作用已经消失,因此,拉夫列茨基的命运和爱情悲剧也就不可避免。那么,肩负历史前进重任的人又在哪里呢?更好的生活由谁来创造呢?屠格涅夫没有一味的徘徊和忧伤,而是在深入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中那“活的、正在发生有机的变化,不断成长起来的东西”,敏锐地意识到平民知识分子将引领俄罗斯历史发展的新动向,并在作品中真实热情地表现了他们,这便是发表于1860年的长篇小说《前夜》。在屠格涅夫看来,俄罗斯现在需要一种全新的人,叶琳娜的选择便是俄罗斯的需要——时代需要英沙罗夫式的“新人”。无庸置疑,《前夜》的成功,与作家尊重客观现实,努力表现孕育于生活中的新思想、新意识和新人物不无关系。
不难看出,屠格涅夫坚持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的诗学观,使其小说创作跟进现实,与时代的脉搏一起律动,如实而敏锐地再现生活并隐喻现实,为作者赢得了巨大的声誉。杜勃罗留波夫在《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中高度推崇屠格涅夫表现生活真实诗学观的重要意义:“屠格涅夫君在他的小说中,只要已经接触到了什么问题,只要他描绘了社会关系的什么新的方向,——这就证明,这个问题已经在有教养人们的意识中真正出现,或者快要出现了,这个生活的新的一面已经开始露脸,很快就会深刻而鲜明地呈现在大家的眼前了”,这是对屠格涅夫极为中肯的评价。
三、“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
1880年6月7日,屠格涅夫在《关于莫斯科普希金纪念像揭幕的讲话》中说:“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站在普通的日常生活基础上的人,一般低于这个水平。这是需要攀登的顶峰。”在这里,屠格涅夫提出了“艺术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的诗学观点。应该说这并非屠格涅夫的独创,在他之前也早有过类似的论述。如文艺复兴时期的钦提奥提出“诗人写事物,并不是按照它们实有的样子,而是按照它们应该有的样子去写”;歌德也有“应该把现实拔高到诗的高度”的名言;被屠格涅夫尊称为元老和统帅的别林斯基也认为“把‘现实理想化’意味着通过个别的、有限的现象表现普遍的无限的事物,不是从现实中摹写某些偶然现象……”屠格涅夫在这里提出的艺术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显然是对前人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扬,是立足于新的时代和实践,要求艺术表现理想化的现实,以表现时代的本质精神。
如前所述,生活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因此,了解生活、熟悉生活、全面地把握生活是创作的必要前提;而艺术作品再现、隐喻生活的本质则有赖于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但真正成功的作品,在屠格涅夫看来,是将生活上升到理想的结果,因为作家观照现实生活并非是白板摄影,也不是如实照搬,而是集中反映,焦点透视,有选择有规律的表现。也就是说,作家在艺术中塑造的生活,既是现实生活的投影,又是现实生活的升华,是对时代生活的提炼和发掘。屠格涅夫这种诗学观念也较好地体现在他的创作实践之中,先看他的《猎人笔记》。毋庸置疑,《猎人笔记》是屠格涅夫深入生活、真实表现的典范,但同时也是作家避免极端写实,适度选择,追求生活理想化的结果以《猎人笔记》为题,可写材料很多,比如猎人如何行猎,如何捕猎飞禽走兽等等。但屠格涅夫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他渴望俄罗斯能创造更好的生活,这就必须与“农奴制这个敌人斗争到底”。因此,作品是以猎人到处行猎、走访四邻和串游乡村的经历展开对俄国乡村社会的描写,描写的不是猎人如何行猎、收获了多少珍禽野兽等琐事,而是着力表现对农奴的赞美和同情,对农奴主及总管的揭露和憎恨。这种视角独特的艺术描写就将猎人平凡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提升到了对农奴制控诉的高度,如其所言,“谁若把所有细节都表达出来,他就会失败,应该抓住一些具有特征性的细节。”也就是说,在这里屠格涅夫表现的不是生活实有的样子,而是提炼生活,表现生活应当有的样子,从而使《猎人笔记》反映出现实生活一些本质的东西即农奴制的罪恶和乡村的美好,产生了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被称为“用诗写成的对农奴制的控诉书”(赫尔岑语)。这样,屠格涅夫的作品“所反映的俄国社会生活并不是现实的机械摹写,而是高度的艺术概括,从而浓缩了丰富的社会内容,集中反映了俄国社会的本质。”其短篇名著《木木》即是如此,它是屠格涅夫根据母亲家中一名哑巴农奴安德烈的真实故事写成的。唯一不同的是,小说的结尾是格拉西姆从农奴主家中逃回自己的家乡,而生活真实是安德列始终为他的女主人服务。这样的艺术化处理,便将现实生活上升到农奴制对农奴精神的压迫和推残的理想高度,使作为艺术创作对象的生活比现实中的生活更集中、更概括,表现的问题也更为有力,从而使官方大为惊恐,将小说查禁,两年后才得以发表。
屠格涅夫评价歌德说“那个能把自己偶然的作品(单个人的任何作品都是偶然的)提到历史必然性的高度、用它来标志社会发展的一个时代的人是幸福的;但是成为伟大人物的,却是那个像歌德一样用自己的作品表现整个现代生活……”屠格涅夫自己何尝不是如此,他的6部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烟》、《处女地》就表现了19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哲学小组活动到七十年代“到民间去”的民粹派运动的各种不同现实。在这一系列作品中,作家善于观察和研究生活现象,坚持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的原则,真实、敏锐地感应现实的神经,将自己的作品提到了历史必然性的高度,揭示了19世纪俄国不同社会阶段的历史发展趋势,深刻地表现了19世纪不同阶段的时代生活和时代精神,很好地实践了他的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的诗学观念。
应该说明的是,屠格涅夫的生活乃是一切艺术的永恒源泉、准确而有力地表现真实、任何艺术都是把生活上升到理想等文学本质理论,是对普希金、果戈理的创作传统的继承和发扬,是对别林斯基创立的美学原则和诗学观念的坚守,并且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和批评见解丰富了这一诗学观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初中英语教学“语境”的运用04-26
浅谈英语教学中作业评语的应用04-26
搞活教学 激活创新04-26
如何写英语教学反思04-26
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及对策04-26
单词记忆“小妙招”04-26
怎样上好英语阅读课04-26
报刊阅读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辅助作用04-26
浅谈英语高考应试技巧04-26
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十种猜词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