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网络语境 人的现代性 新解
摘要:人们对现代性从不同的学科视角提出了不同的定义,但普遍认为现代性是一个动态过程.随现代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人的现代性是现代性的一个方面,无论从类还是从个体角度看也都是一个动态过程,不同阶段的人的现代性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代人的现代性由于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呈现出以下特质:较高的信息素养;良好的网络个性心理;更强健的体魄:全球意识下的人本主义思想。
我国对人的现代化的研究起步较晚.成果不多。据笔者从国家图书馆和中国人民大学所获得的信息来看:凡标题中有“人的现代化”字样的著作共有15本,发表的论文也不足一百篇。就网络与人的现代化问题研究就更少,在标题中明显地将科学技术或网络技术与现代化挂钩的著作只有4本。对于“何为现代性”这个问题的回答,学术界也尚未达成共识,也无法达成共识,因为现代性既可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也可作为一个社会学概念。还可以作为一个心理学的范畴。尤其是“后现代”一词的提出.“现代”又与“后现代”总是纠缠在一起.由古今之争转变为“现代”与“后现代”之争。本文试图对英格尔斯等及国内学者所提出的“人的现代性”做一个新解。
一、“现代性”的定义
作为一个历史分期的概念,经济学家认为“现代性”是指非西方社会落后国家实现工业化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发展的过程,人均年收入达到l万元以上的结果。利维给出的具有经典性质的定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他认为:“一个或多或少现代化了的社会应该达到这样一个程度:他的成员能利用无生命的动力源泉并且(或者)利用工具来成倍地增加他们的努力所产生的效果。”又如普林斯顿的经济学家威廉-刘易斯1954年在他的《劳动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提出现代化的过程就是不断减少传统农业部门的重要性、建成一个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过程。罗斯托于1960年在他的《经济成长的阶段,非共产主义宣传》这一现代化理论经典文献中提出了经济成长五阶段论。后来,他又在《政治与成长的阶段》中加上追求生活质量阶段。政治学家认为:它是在西方资本主义崛起并占据世界中心以及形成世界性的国际资本体系的格局下,如何通过科技革命,实现充分民主,具有相当发达的国力,保障个人意愿的强有力的国家行政,充分的思想交流,不同的文化体制间的人们的合理的相互理解的过程。美国的亨廷顿就认为:现代化是一个“包含了人类思想和行为各个领域变化的多方面进程。”他在《从变化到变化》中列举了现代化进程的9个特征,也充分说明了政治现代性的特征。
作为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范畴,心理学家、社会学家、文化人类学家认为现代性是指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改变过程的表征。例如帕森斯曾将社会演变分为原始、中间和现代三大阶段,认为西欧从17世纪开始朝着民主和工业化发展时.产生了现代化社会,现代化是一个从西方开始向世界扩展的普遍进程。郑杭生提出:“社会现代化是指这样一种特殊的社会转型过程,即社会在日益分化的基础上进入一个能自我维持增长和自我创新以满足整个社会日益增长的需要的全面发展的过程。”而哲学家以一种系统思维.从社会全面发展的视角来认识它,强调它是始于16和17世纪的科学革命所形成的知识、经济增长、政治发展和心理适应等方面的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全方位的和多方面急剧变动的过程。回顾以上诸种概念,不难发现其共同之处,即它们都把“现代化”看作一个过程.现代性是现代化过程的结果和表征。
以上各家对“现代化”和“现代性”概念的认识使人认识到15世纪中叶以后世界历史的发展越来越多地显示出一种共性:无论一个国家的国体怎样,它们在历史发展的共时性方面都面临过或正面临着本质相同的一些基本问题,这些基本问题的产生都是由工业化过程引起的,可以说现代性的存在是历史的必然,是工业化以后产生的必然结果。
但我们是否就可以因此而断言现代性就是工业体系呢?答案是否定的。前人已提出了现代化和现代性的一系列标准:布莱克的现代化社会的功能标准;亨廷顿的人的心理学社会经济政治标准:苏顿的传统与现代化社会比较标准;瓦尔马关于现代化人的标准等等。由此笔者认为现代化是由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决定的,以快速发展本国生产力为目标并力求实现与其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协调快速发展且其结构不断优化的过程,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且得到自由平等发展的过程.并非一定要以工业化为标准。正如英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汤普森所说:“任何一个时代的人都有理由把他自己时代中具有时代特征的事物称为现代化的”。所以现代性具有明显的时代与地域特征。至于那些现代化以后的国家是否可用“后现代”等术语来作经验性的描述,笔者认为这重点应把握现代化尚是一个延续中的进程。即使是那些已实现了现代化的国家也还有许多方面仍处于这一延续之中,也只能是相对现代。因为在现代化的衡量标准方面.有许多方面它们并未完全符合要求:经济方面的标准是工业化,政治方面是民主化,社会生活形态方面是城市化,人们精神方面是世俗化,即从对神的顶礼膜拜到崇仰理性.社会的文明方面是知识化,它是现代化的关键。社会组织结构方面是高度的功能专门化,社会成员的关系方面是纵横双向自由流动等等。此外,这些指标的效用性还须考虑到国民的意识形态、对待传统问题、广义的地理环境。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有关现代性标准正象英格尔斯所说:“如同封建制度一样,现代性也因地区情况、特定的文化、历史及被引入的时期不同而有所不同。然而,即使有这些条件限制,也还有一种综合性的特征存在。无论在整个国家或是某一层组织的表面上,都能很容易地把它们辨认出来,这种综合性即表明了现代性。”由是观之,它是一个独具特色的综合发展过程。它的特征具体表现在:崭新的时代性、鲜明的先进性、完美的整体性、历史的阶段性。如果离开它的这些特征单纯以某一特征去衡量它,那将会犯简单化的错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人的现代性”的涵义与特征
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可以了解到,人是反映“个体”与“类”辨证统一的概念,作为类的人的概念是一个相对概念,既可以指全人类也可以指人类中的一部分社会群体。马克思对此作过确切的阐述:“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悯所以讲“人的现代性”时既不能排斥整体也不能排斥个人。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从“类”的层面上讲,“类”人的现代性应含4个意义:1)类特性的相应发展,它包括类意识和类实践的能动性,表现为类社会对自然社会和类自身的驾驭程度。2)类社会关系相应发展,即人类由以往封闭落后的社会关系向开放、先进的社会关系发展。3)类能力的相应发展,如协调人类与自然的能力、维护人类和平的能力、促进人类发展的能力等等。4)类的和谐,追求和谐,走向和平应是类现代化的重要任务。由此可见,从人与自然界的区别角度来看,社会既体现人类性,从民族、国家的角度来看.社会性又体现为民族性。因而从类的角度关注人的现代性应从人类和民族两方面加以考虑。既要在全球化视角下超越工业文明走向信息化时代.优化人类生存环境。又要正确处理好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使之在“类”社会中处于一种平等的地位。
从微观的“个体”层面上来讲,人的现代化关键是素质现代化.同时离不开职业现代化和组织现代化。职业现代化是物质层面的、属于浅表层的;组织制度现代化属于中间层面;素质现代化属于精神层面,是人的现代化、也是人的现代性的核心层面。所谓素质,其原始意义是指人生就具有的某些解剖生理特征.主要是由遗传因素或先天因素决定的,因此又有人称之为禀赋、遗传素质或先天素质。今天所提的素质,其涵义则已经泛化,它既包括先天固有的禀赋条件,又包括后天通过环境、教育、学习等主观因素形成的人的品德、智能和才干等内在质地,它是一个系统的整体。人的素质结构可按不同的根据进行分类,目前较一致的看法是依人的素质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3个层次,把素质构成分为三类:生理性素质、心理性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从人的素质方面来说,人的现代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泛指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心理结构、人格等内在精神层面的新表征。二是针对传统人与社会发展的不相适应而作出的价值体系、人性特征等方面的重新构建。“人的现代性”也通过它们表现出来。
现代化作为人类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演化变迁的动态过程.从最关键的内容上来认定,就是由传统人到现代人的质变和飞跃。现代人必须具有现代化的科技内涵、制度内核和精神特质,内涵着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生活质量、行为模式和心理结构等深层文化的现代异质重构。现代人或者说人的现代性是人的现代化过程的最终结果,其最具权威的检验标准最先由美国哈佛大学英格尔斯在《人的现代化》中给出。他曾采用分析考察、主题考察和行为考察等3种方法概括出了人的现代性的12个表现。后来又有一些人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态度。如美国学者史密斯在《迈向现代化》一书中也提出了人的现代性的l2个特征,但我认为它只是英格尔斯标准的不同表达而已。我国的俞宪忠教授在其《人的现代化与教育创新》也指出了现代人的基本特征,还颇有点新意。李佑新也曾指出现代人须有重构和创新社会制度的能力、自我超越传统陋习的能力、对自身再生产的优化能力、与自然和谐共利的可持续能力等等。
三、网络语境下“人的现代性”新解
上述各位大家所提出的“现代性”标准.在他们所处的时代是合理的,但人类社会发展到网络信息技术时代.这些标准就应根据当前整个人类社会的核心技术必须予以以下更新或补充。
1.现代人必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1989年美国图书馆协会下属的“信息素养总统委员会”正式给信息素养下了定义。它含3个层次:1)技术层面的信息技能,2)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3)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它们主要表现为8个方面的能力:运用信息工具;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生成信息;创造信息;发挥信息的效益;信息协作;信息免疫等。技术层面是基础,是实际经验的积累:知识层面的文化素养是技术层面的升华和理论化,是一个由表层意识转移到自己心理的过程;意识层面的信息意识是前两者的自我内化,走向潜意识的结果。所以这三者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
2.必须正确把握网络信息技术的技术特点,培养自己良好个性心理。网络信息技术是一种人性化很高的技术,它的人性化表现在:这一技术本身具有快捷性、自由性、开放性、兼容性、平等性、虚拟性等性质。所以,它就要求人培养自己的主体独立性、创造性、开放性、民主自由性、竞争性和协同性意识,从而培养自己的既能独处、竞争,又能开放、协调、民主合作的个性心理。只有具有这种心理,才能正确处理虚拟和现实的冲突,才有良好的人际关系。
3.网络技术占主流的社会,人必须具有更强健的体魄。功能多样化和地区协作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可以使人的体格将由原来的粗壮型或孱弱型转变为健美型。可是,由于长期坐着,引起血液循环减慢,往往会出现胸闷、胸痛等现象,此时如果还不活动,会引起手脚冰凉、麻木,甚至出现移动困难、站立不稳、昏厥等现象。同时,由于眼睛长时间注视电脑显示屏,视网膜上的感光物质消耗过多,若未能补充其合成物质维生素A和相关蛋白质,就会导致视力下降、眼痛、怕光、暗适应能力降低等。上网时间过长.使大脑神经中枢持续处于高度兴奋状态.引起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增高,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血压升高,诱发种种疾患。
从科学社会学的角度来讲,现代人必须具有全球意识下的人本主义思想。密切关注网络信息技术给人类带来的二元作用,使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能扬长避短,使其最大限度为人类造福,最大限度的减少技术本身对人类的危害。同时,要具有尽力避免虚拟空间中的许多人为的不良行为.积极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公布区域性的灾害和个人危机,寻求各种有效的解决办法,真正做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使网络信息技术的人性化特点发挥到极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谈透析现代性语境中的教师伦理04-26
读者反应论指导下的文学启发式教育探索04-26
三岛由纪夫小说中的女性形象类型04-26
文学欣赏的心理结构分析04-26
浅析张季莺的社评思想述论04-26
论对路遥小说中爱情描写的文化心理透视04-26
浅析张爱玲小说创作心理透视04-26
温柔的怒放04-26
浅析爱情小说《追魂》04-26
《风中奇缘》中的象征主义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