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程宝林 诗歌风格 时代特征 双重文化烛照
[摘要]程宝林在二十多年的创作生涯中积累了大量的诗作,其诗风鲜明而富于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思想解放大潮和诗人的旅美经历对于诗风的转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以这两件大事为界可将程诗创作分为三个阶段,主导风格分别是单纯明朗、隐晦远奥、从容隽永。
程宝林,荆门市高阳镇人,生于1962年l2月4日,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美国旧金山《美华文学》季刊编委、责任编辑。程宝林上世纪80年代初期,以诗歌登上文坛,成为“学院诗歌运动”的代表诗人之一;90年代初,涉足散文、随笔写作,迅即成为中国新生代散文代表作家之一。二十年来,他的诗歌、散文被收入约90种选集,作品曾获得文化部第2届“全国文化新闻报道奖”、“四川省文学奖”、成都市“金芙蓉文学奖”(两度获奖)、美国旧金山“保护天使岛征文”、美国纽约《彼岸》月刊“国际李白诗歌大奖赛”奖等十多项中美重要奖励。其英文诗作和中国当代诗歌译作,发表在美国、欧洲的l0多种英语文学刊物上。1998年5月,作为美国移民局(LNS)核准的杰出人才,程宝林举家移居美国旧金山。曾任职某中文大报专业编译数年,现任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副会长、“美华文学”季刊副主编,在学业之余从事专业编译、专栏撰稿和双语写作。
上世纪80年代初,活跃于高校的“学院派”诗人中,程宝林可算是个佼佼者。他的辉煌不是昙花一现,二十年的不辍笔耕成就了累累硕果。从开始成名的80年代初到现在,其创作生涯已有20余载。20多年在滚滚历史长河中实在不算什么,然而这20多年对于正在崛起的中华民族来说却是国运转关的关键。改革开放带来的不仅是物质资料的丰足,而且有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冲击、精神的震荡;而国门的打开,更使出国接受外来文化成为可能。亲历80年代末思想解放大潮且旅居美国长达十年之久的程宝林决不是消极出世的隐逸诗人,其诗歌也不可能丝毫不受文化变迁的影响,从诗风的嬗变,不仅可以见出诗人的个人经历、精神追求的轨迹,更能在诗篇的流淌中,重现历史及文化于变迁中的绰绰身影。
诗歌的形成和发展,与先天的秉赋气质有关,但更要受到客观社会条件的制约和影响。“任何创作个性和风格,都毫无例外地要受到他所在的社会的政治、经济、哲学、文化等等的制约和影响。这些影响是复杂的、多方面的,既影响其世界观和人生态度,也影响其文化心理和情感意绪。”同样,程宝林所处的时代变革及其旅美经历都通过其人间接地影响到了其诗,从而使诗歌的总体风格在80年代末和1997—2001年中发生了两次较明显的转变。以这两次转变为界,可将程诗创作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以单纯明朗、隐晦远奥、从容隽永为主导风格。
一、单纯明朗的早期诗风
感受青春、礼赞生命、吟颂民族之魂是程宝林早期诗歌的主题。或抒个人情愫,或发民族情感,无论是清新绮丽还是激昂雄浑,都体现出单纯明朗的个人风格与时代风格。
在1983年所作的《季节河》中,诗人自喻为河,来自雪山.奔往大漠。这条年轻而又清澈的河.冲下渐融的冰峰,呼啸着狂放的野性,涌动着执着的期待,泛滥着温柔的渴望,跳动着青春的脉搏。他的诗歌不仅为诗坛带来了一股新鲜净朗的气息,更为时代之曲的谱写添上了美妙的一笔。无论是《初恋》J(的单纯清澈、羞涩迟疑,还是《野浴》的欢快淋漓、叛逆不羁都给苏醒中的华夏大地增添了新的生机;《南方啊,我的摇篮》描写饱满而丰盈的生活与情感,往事历历在目、故人盈盈可亲,一柄油纸伞触发了遐想无尽;《天气预报》采撷云雨雪晴,于轻松明快中再现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这些诗篇既与诗人的少年情怀相恰,又与80年代中期整个社会焕发出青春活力的时代风貌不无关系。如果说《大西北,一群年轻人》少年的朝气与锐气、年轻的自信与豪情唱响了时代的强音,那么《雨季来临》则贴切地表达出具有时代特征的社会心态:久盼甘霖而得,初沐春风而乐。“在经过了长长的旱季之后/雨季来临”。充满着诱惑、焦躁与渴盼,孕育着幻想、美妙与生机,在经过了长长的旱季之后,“咸涩而潮湿的海风”吹送了雨季的来临,它“冲断亚热带密密设防的纬线/扑进每一双因渴盼而流泪的眼睛”。这以震撼人心的力度呼啸而来的正是时代变革的洪流、创造力与生命力的觉醒。
浏览程宝林早期的诗作,可以发现“土”与“水”是经常出现的两个意象。“土”与“水”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因素,正是生命的源泉。在程诗中,故土意象俯拾即是:那家乡的独木桥和潇潇雨巷,那春日里的梨云桃霞,那阳光明媚的早晨,那长势喜人的麦子苎麻,那兑了阳光新酿的苞谷酒;还有那些生活在土地上的人们,那追随春天而来的放蜂女郎,那秋夜的平原上,铜铃儿叮当叮当的马帮,那个走南闯北却鳏居而死的讲古佬,那些多情而又活泼的南方的女人们。对于土地的眷恋是程宝林终生难以释怀的情结,无论是迁居屋顶还是困守高楼,无论是逢着小雨还是遇到冰雹,他对故土的痴念都注定了无法变更。
然而,在远方,还有另一种东西招引着他,怂恿着他的渴望与追求。那是隽永深邃的古谣,是生生不息的冲动,是深沉辽阔的雄心,是成涩神秘的磅礴。那是水,是大河、是大海,是奔腾、是激越,是蓝色的幻影,是永恒的诱惑。它一忽儿是男性的海.“每一次裸露的冲动/都会给渴望拥抱的陆地/带来痛苦,和痛苦之后勃勃的生机”(《台风季》忽儿又变成女性的河,弹奏潺潺淙淙的伯牙之曲,溅湿青石上晾晒未干的诗经.闪耀着古典美的流光溢彩,弥漫著书卷气的淡淡芬馨。这种透明的液体,是那么神秘莫测,它让祖祖辈辈生长并安葬在土地中的人们感应自己体内血液的流动,“让住在狭隘的山谷里的/都跟着长江走出,投向东方/那沉淀着蓝色血液的古远的辽阔!”(《跟着长江》)‘生命源于水而归于土。”对故土深深的爱是人生的根基,对大海的崇拜与追求是生活的动力。“土”所代表的厚实的稳固感与“水”所代表的流动的生命力相反相成,不仅鼓荡着诗人的心胸,而且暗合着时代的脉搏。
吟颂民族之魂是程宝林早期诗歌的又一主题。《屈原》感慨对故国诗篇、中华血脉的无限崇拜,《世纪之初》痛陈对清朝昏庸、国人愚昧的无比愤恨,《写大字的人》切言对国学渐微、文化承传的无尽思索;而《废墟上的玉米》]{聊以玉米的坚韧不屈、蓬勃生长象征中华民族不能被暗杀的生命力量,使民族性格跃然纸上;令人掩卷深思的《百年茶客》则讲述了一个故事。故事中的百年茶客不满因循守旧的没落文化,他“痛感这百年老店的金字招牌/比大清的龙旗更不易腐烂”。他抱着一丝幻想,希望等到一壶茶,于是在茶馆的一角坐下,一坐就是一个世纪,不问世事,木然饮茶。百年茶客懂茶、等茶,却缩在一个角落里独酌,寄希望于等待之后的赐予,可他却等来了一杯棕黑色的液体,滋味既涩又苦,“百年茶客就这样死于一口咖啡”。
事变迁,茶馆悄然改变。咖啡代表的异质文化裹胁而来,冲垮了百年茶客的最后防线;那把硬朗的紫砂茶壶也作为他的棺椁葬人土中,让位于当下流行的咖啡壶。茶客作为旧时代的老古董,他的存在似乎是不和谐的、可笑的,然而他的存在本身就是对民族情愫的固守,所以他的消失让人不禁感喟万端,而他的木然、孱弱、一层不变的冥顽、闭目塞听的枯朽,又让人扼腕愤然、怒其不争。愤恨未过,心头却又一惊:如果人人都在啜饮咖啡、追逐“情调”,那流传百世的“茶”还有谁能记起?茶的奥妙、茶的精神、茶的血脉又将交付给谁?这正是一个民族于进退之间的艰难选择。
感受青春、礼赞生命、吟颂民族之魂,但不停留于表面的显附。哲学层面上诗歌立意的深化使诗的格调既高且丰,境界为之阔大,底蕴为之深厚;这也使得诗歌在风格上的单纯明朗不会流于轻浅单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隐晦远奥的中期诗风
人生的思考、艰难的选择、难解的困惑,这是程宝林中期诗歌的主题。异质思潮和多元文化随着改革开放大潮一拥而人,令人耳目一新的阶段过后,这些因素在文化层面的影响进人了一个更加深刻的阶段,并于八十年代末达到了峰值。此时的诗人恰从学院走出数载,正好经历了这一思想解放和文化整合的过程。面对着接踵而至的思考、选择和困惑,他的诗风也渐渐脱尽了早期的单纯明朗,而变得隐晦远奥起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创作于1988年的《病鸟》与优美、自由、快乐无关,一句“天空粘住了灵魂的悲鸣”奠定了阴郁隐晦的基调。“看天看井/看井中的天和天上的井/许多鸟深陷其中/翅膀在空气中腐烂”,天和井意味深长的错位,使人在天空中看不到自由,却看到了鸟的深陷和腐烂。而这种错位象征着什么?若渴望高飞的“鸟”是人的理想愿望、欢乐幸福、爱情诗意的象征,那么本该提供自由空间却沦为闭塞枯井的“天”又象征着什么?这种消极的感情意绪到底是什么造成的?是内心的矛盾和困惑?如果是,那么造成人们矛盾困惑的社会因素又是什么?诗风的隐晦遮掩了答案,却激起了无尽的追寻和考问。再看《栽培葡萄》这首1989年的作品。“每一粒葡萄都至少面临/三种方式/但你一生不能同时栽培/三粒葡萄/一粒酿酒一粒赠美人/一粒悬挂枝头被风无谓地吹落”。人生的选择多而又多,可以执着于现实,干出一番大事业,可以温柔缱绻、沉湎于温柔之乡,还可以散漫自在、与世无争;然而却只能选其中的一条路来走。这首诗言在“葡萄”而意在人生抉择,虽远奥却更有余味,是一种形象化的哲学思考。体现隐晦远奥诗风的还有创作于1989年的《玻璃》(和《鼓手》。前者以苍蝇的附着与飞离表现玻璃的透明空虚,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感,仿佛是影视艺术中的现代手法;后者表现鼓手在舞台上的荒诞感,与荒诞派戏剧的手法相类,像是莫名其妙的梦魇。也许隐晦远奥的背后并不总是藏着固定的答案,而只是意欲表达一种心理、一种意绪,一种对于社会和人生的困惑。“对中国人我说向前走吧/对外国人则说goahead/没有谁知道/我是真正迷途的人”。(《诗人》的最后四句正是内心困惑的某种反映。
面对纷繁杂芜的多元文化思潮,一时的困惑在所难免。由于暂时无法接受容纳这些复杂多元的文化形态,诗人思想上的二元对立也成为一大特征。如《开阔地》中,平原的开阔平坦藏不下人的自由走动,来自队伍的不安与敌意将他瞄准;再如《厨房中的两位厨师》,一位将刀拿在左手,一位将刀握在右手,他们彼此警惕和恐惧。无论是平原上那一个人和一支队伍,还是厨房中的两位厨师,他们之间的关系都是不理解、不信任,和充满敌意的相峙。
当然,程宝林这一时期的诗作并不仅仅是颠覆和谐的相峙、象征暗示的隐晦,也有前一时期思乡主题的延续。1996年的《你被剪掉的头发》”和《夏天》正是他只身在美的思亲、思乡之作。前者讲述诗人作为父亲,两年不见幼子,偶见自己衬衣中儿子的胎发,勾起了无尽的思念和无端的忧愁。后者描绘诗人在满眼都是路灯光的纽约,在不堪忍受的刺目、耀眼中,却辨认出有一点故乡的流萤,飞抵了这个夏天。这种思亲怀乡的暖意给中期的隐晦远奥带来了一抹亮色。
三、从容隽永的近期诗风
颖悟现实的复杂,容纳文化的多元,于荒诞和无理之间找到恰当的位置,成就一种别样的、艺术化的人生,这是旅美数载之后,步人不惑之年的程宝林的精神状态和内心追求,也是其诗作转入从容隽永风格的内在依据。
在1997—2001年之间,诗人鲜有诗作问世,这是一个积累和蜕变的过程。当2002年作者再度提笔的时候,《擦亮马灯》所显示的力量确与往昔大不相同。海外写作提供了双重的文化视角,正如诗中提着马灯“在电灯与霓虹的城市摸黑赶路”的意象所象征的双重文化烛照。“马灯”所象征的古老中国的文化传统与“电灯”、“霓虹”所象征的资本主义美国的现代文化并非互相排斥,而是相互区别、各有优劣。在到处闪耀着电灯与霓虹的城市依然可能摸黑赶路,马灯的光线虽然微弱,却可以“照亮脚尖前的小路”,在灯火辉煌的现代化都市中,马灯并没有丧失存在的意义,虽然锈迹斑斑,但依然有人将它点燃,将它轻轻擦亮,在电灯照不到的黑暗中,用它的微光散布光明和温暖。这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美国文化的接受、对中国文化的珍视,更体现出诗人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应对从容的气度,以及在双重文化烛照下开阔而崭新的视野和具有穿透力的睿智。
在美国文化中浸染数年的经历为诗人提供了又一文化背景,而人到中年的沉稳豁达则为思考的明晰透彻提供了内在心理依据。不惑之年的思考是滤去色彩的线条,严肃而冷静。诗作中深藏了激越的情感、澄澈了缤纷的才情,虽简约却有力,发一言而隽永;这都是因为不惑的目光不再停留于事物的表面,而是切近了事物的实质。在《对比》中,乍一看“苹果”和“子弹”被联系在一起进行对比,不由得会感到匪夷所思,而一旦洞穿了它们的实质,不禁要感佩于诗人见解的独到和精辟:“苹果”可以被吃掉,用来滋润生命,而“子弹从不会被吃掉/它们只是飞翔,并且吃掉”;这正是在生命主题下一个严肃的对比。同样,在《纸的锋刃》中,诗人也发现了刀片和纸之间的关联,“纸可以像刀片一样将人割伤/甚至杀歹E/但刀片却无法像纸那样/折叠成小船/在小溪里顺流而下”“纸”是文明的载体,“刀片”是暴力的象征,文明可以比暴力更有力,而暴力却永远也无法超越文明。
较之对比联想,“他者”主题更具有哲思的魅力。《自由女神雕塑下》(P165)一诗中,浅滩上的鱼就是一个“他者”意象。鱼儿被海浪或诓骗或裹胁,来到自由女神雕塑下,却无法呼吸着岸边自由的空气而活下来,只能渐渐停止了与海浪的搏击,窒息而死。《跳搂之前一分钟》里的“我”是美国这个黄金国度里的他者。“一个陌生者、一个外国人”,“我”登上双塔的顶部,准备“把我的死亡发表在水泥地上”,却正赶上一架飞机飞来,“此刻是早晨8点45分,2001年9月11日”,“我的名字被错误地加在遇难者长长的名单上”。结尾以一种近乎滑稽的幽默实现了“他者”向主流文化圈的融人,而融人的方式却是名字被加人罹难者的名单。无论是自由女神雕塑下的鱼,还是“罹难”于9·11的“我”,都是“自由国度”里的“他者”。他们的存在和死亡都向所谓的“自由”提出了不容回避的质疑。诗作的意味悠长、含义隽永与诗人的旅美经历和自身修养是分不开的。正是在颖悟了现实的复杂、容纳文化了的多元之后,诗人才能够兼收并蓄,不受其乱、而得其丰,于无理中寻找意义,在非位中寻找自由,从而形成从容隽永的诗歌风格,并在此达到一个哲学的高峰。当然,这并不是一个休止符,岁月流徙,岁月之河亦不停息。
程宝林投身诗坛二十年,从民风淳朴的故土到日新月异的都市又到大洋彼岸的美国,从激情澎湃、才情纵横的青年到深刻睿智、豁达从容的中年,他且行且唱,或单纯明朗,或隐晦远奥,或从容隽永,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动人的诗篇。他那鲜明而富于变化的诗风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奠定了他在当代诗坛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为我们反观时代精神、文化变迁、文化相遇提供了一个不可多得的视角。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也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优化04-26
如何让学生轻松“进入”课堂教学04-26
互动在“任务”中展开04-26
初一学生怎样过好单词关04-26
莫被无度的“自主”遮了眼04-26
小议英语写作训练04-26
如何使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更卓有成效04-26
浅谈小组合作学习在英语复习课中的运用04-26
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教学04-26
重视朗读和背诵的作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