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政治的偏执与艺术的探求——冯雪峰的文艺与政治观

时间:2024-04-26 15:22: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作为20世纪杰出的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家,冯雪峰对新文学运动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发展到今天,重估冯雪峰的文艺思想是必要的.但对其文艺与政治观的剖析尤其显得必要,它是冯雪峰文艺理论的深层结构和核心内容。冯雪峰虽然侧重于文艺为政治这一方面,但是始终坚持文艺与政治辩证统一;文艺、政治、生活三者本质同一,他的一系列的批评实践鲜明地表达他的这种文艺政治观。
  关键词:冯雪峰;文艺、政治和生活;本质同一
  冯雪峰(1903~1976),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译介者和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批评家,同时又是著名的鲁迅研究专家和党的文艺领导人。作为一名成长于中国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家,紧张激烈的革命环境是其理论的基本生存状态,救亡图存的时代使命构成其文艺理论的主线,而其中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认识和阐述直接决定了他文艺理论批评的品质和指向。
  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可以说是文艺理论的重要问题,也是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创作界和文艺理论界长期争论的话题,更是冯雪峰文艺理论批评的关键性范畴,它是冯雪峰文艺理论批评的深层结构与核心内容,因此,只有对冯雪峰的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做出深入的分析和恰当的评估之后,我们才能全面清晰地把握冯雪峰的文艺思想。冯雪峰对二者关系的认识,主要呈现出两个特点:有一个从片面到比较全面的认识过程,虽然侧重于文艺为政治这一方面,但是始终坚持文艺与政治辩证统一;文艺、政治、生活三者本质同一,他的一系列的批评实践鲜明地表达他的这种文艺政治观。
  一、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嬗变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于时序”(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文学发展是依赖于时代发展,并受其制约的。在冯雪峰的时代,救亡图存是最大的主题,其最大的政治就是争取民族革命的胜利和将人民的民主解放斗争进行到底。这种大的时代氛围制约着那些富有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的文学批评家们的思考角度和理论走向,文艺为革命服务是他们的必然选择。古已有之的“文以载道”的思想促使他们更加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寻找到文艺思想选择的根源和理论依据,同时伴随着俄苏文论在中国的译介、传播与阐释,俄苏文论所特有的革命性、战斗性和政治性也应合了这些文艺理论家们彰显文艺的政治教化功能的偏好,并用于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在这种时代氛围的感召下,冯雪峰在三十年代的《民族革命战争的五月》中便大声呼吁:“革命文学者应当携带文学的武器加入民族的革命战争”。虽然在四十年代他的文艺思想已开始显示出对文艺审美特性的尊重和对文艺内部规律的探求,但在根本E也没有偏离这个主张,认为文艺仍然是“作为改造社会、人民,争取解放之广阔的武器’捌”服务于现实的。这一主张也成为他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的立足点,在关于现实主义创作的论述中,他认为:“正确地解决着艺术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的基本原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这种强烈的政治功利意识渗透于他所有的文艺理论见解中。
  三十年代,由于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过于幼稚和偏狭,加上对文艺的自身规律尊重不够,他的一些见解不免呈现出机械论的倾向。他在1930年的《讽刺文学与社会改革》中认为:讽刺文学“论到它的艺术的价值,也以政治的价值为主了”,在1932年的《关于“第三种文学”的倾向与理论》中,他也认为:“它的客观价值的构成,就看它帮助了那当时的为现在同时也为未来的政治行动多少,把当时的客观现实反映了多少,客观的真理把握住了多少而决定的”,艺术的价值,“归根结底,它是一个政治价值”。从这些论述可以看出,他认为文艺的存在只有其政治价值。这样,否定了文艺的艺术价值,也便否定了文艺自身的独立特性和存在规律,最终导致这些观点陷入了庸俗社会学的泥淖。
  随着革命文学的实践和现实主义的提倡,四十年代无疑是更适于马克思主义批评家们思考和建树的年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三十年代的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给文坛造成的喧哗与躁动已逐渐平息,注重联系创作实践来理解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也就成为必然。在这种新形势下,冯雪峰的理论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另外,1937年由于政治上的某种原因冯雪峰离开革命工作岗位在家乡一直呆到1941年。期间.冯雪峰有着充裕的时间来思考文艺理论的相关问题。这使他能够更加深刻的认识与把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这一时期他发表了一系列富有见地的文章,包括《形式问题杂记》、《论两个诗人及诗的精神和形式》、《论形象》、《文艺与政论》、《论典型的创造》、《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和《题外的话》等,在这些文章中,对文艺领域问题的深入探讨显示了冯雪峰对文艺批评理论的进一步思考和认识.也标志着他的文艺批评理论体系的相对成熟。
  在这个阶段,冯雪峰的文艺理论批评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主要的表现是他进一步深化了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认识,较辩证地看待文艺与政治的关系,开始逐步从前一阶段的偏狭观念中走出,认识到了文艺的特殊性.并致力于探求文艺本身的独特规律。他认为“艺术工作者不是仅仅被动地服从政治。而是主动的,有自己战斗律,活泼地为着政治而战斗着的”,“政治宣传教育之需要文艺,自身的是运用文艺的特殊的有效条件和方法”主张作家“对于作品不仅不要将艺术的价值和它的社会的政治的意义分开,并且更不能从艺术的体现之外去求社会的政治的价值”。‘同时他还提出并阐释了“主观力”、“人民力”等概念范畴,而且对于典型、形象、内容与形式上等命题都开始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其中所透露出的对文学艺术性的尊重和对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探寻,显示了这一时期的冯雪峰在文艺理论上对文艺与政治关系认识的深化和其批评视野的开阔,这对于当时单纯强调文艺服务于政治功能的观点,以及由此导致的创作实践中的公式化、概念化倾向,无疑是一种反驳与修正。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文艺、政治、生活的本质同一观
  在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思考中.冯雪峰总是把二者之间的关系转化为文艺和生活的关系。反复强调生活之于文艺的重要性。在对文艺、政治和生活关系的具体论述中,他清晰表达了三者本质同一的关系。从而形成了“文艺一政治一生活”的关系脉络。他的文艺大众化、文艺民族化和世界化、现实主义理论以及具体的文艺批评都充分地体现着他的这种认识。
  在《文艺与政论》中,他认为:“文艺和政治的关系,是文艺和生活的关系的根本形态,因为文艺是生活的实践,它和现实社会生活的相互关系就构成它和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政治的关系;这和政治事业对于现实社会生活的实践的关系在根本上是没有两样的”。从文艺本身的社会实践的政治性看来。文艺可以说是社会的政治关系和政治活动的一种特殊的形态,文艺和政治的结合不但是完全可能,还正是文艺和生活的密切的关系所极自然地要达到的结合”。由此我们便能理清冯雪峰思考三者关系时的思路:文艺是生活的实践,同时也是政治的实践,因为生活的本质是政治的,所以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也是政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这即是他的三者的本质同一的理论观点。
  在《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中他认为:“现实主义文艺自身的法则,能够解决现实主义文艺自身的矛盾和问题,那就因为现实主义的法则正是反映着现实的发展的规律的缘故,它正在不断地从现实得到修正,扩充和发展的缘故。也正惟这一层,才是现实主义最根本的精神,它不同于别的艺术态度和方法的地方也就在此;它首先的态度就是使艺术及其方法不离现实及现实的发展”。这里,冯雪峰认为文艺的现实主义法则就是现实生活的法则,文艺是等同于现实生活的。虽然事实上文艺并非现实生活,现实生活的法则也不等于现实主义的法则,但是这正暗含了冯雪峰所认为的文艺与生活是本质同一的观点。
  在此我们需要对冯雪峰关于文艺、政治、生活关系的观点加以进一步的评析。首先,冯雪峰强调生活之于文艺的重要性,表明他对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认识的视野并不窄狭,他在一定程度上是尊重文艺规律的独立地位的。当时,在一些革命文学的倡导者看来,政治就是政策,创作就是表现政策,而这种对文学之于政治关系的偏狭理解往往导致作家创作上的概念化倾向。而冯雪峰以兼顾生活的态度看待文艺的做法正显示了他对现实主义品格的尊重,这也正是他力主批判“主观主义”和“客观主义”的一个原因。其次,冯雪峰之所以有对文艺、政治、生活三者本质同一的理解同时也是建立在他对阶级政治理解过于简单化的基础上的.这也正是他的文艺思想的偏颇之处,他始终都认为文艺是服务于阶级政治的,艺术的独立地位是根本不存在的。在他的视野里,生活中的一切都有阶级政治之分。比如,他认为:“在阶级社会里,几乎一切事物都有阶级性”,为此他举例说,连“男女接吻”的方式也可作阶级的分析,因为资产阶级方式多于工人阶级的。如果照他这样的理解,文艺的一切描写和表达必然脱离不了政治,由这种政治泛化思想加以推演,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也就是政治与生活的关系。进而他便认为作品是否有价值就在于他是否具有政治思想性,政治思想性的高低是作品的价值的大小的衡量标准和关键。因此,在《题外的话》中他所阐发的政治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的理论是以否认两者还有各自相对的独立性为前提的。“本质同一”本是一个哲学概念。它建立在对不同范畴关系的哲学概括的基础上。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通过在不同的范畴领域发现某些相同的本质,并以此确认不同范畴间的同一关系。这种抽象和概括虽能发现事物间的一般规律,但本质同一”概念抹杀了事物的特殊性和丰富性,把不同范畴领域强行纳入同一个本质规定之中,冯雪峰的理论观点显然属于政治决定论。他认为“文艺对于现实之‘诗的’和‘形象’的把握,在文艺,则和它对于现实之思想的政治的把握,完全是—件事情。在现在,我们文艺的‘诗’和‘形象’的低下,自然是和我们文艺的思想性和政治性的低下的现象不可分离的”。可见,冯雪峰对艺术性的思考从属他的政治目的考虑,并未对艺术特性的在现实中的地位予以恰当的安排。他的这种“本质同一论”直接导致他对艺术审美规律的认识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他的审美感受力,在具体的批评实践中无法真正做到美学和历史的统一,在以下的论述中我们会看到冯雪峰的理论批评实践也受制于他的这种认识,从而比较偏重于作品的政治思想性而缺乏艺术审美特性方面的考虑。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基于现实政治的宣传需要,在对于文艺和政治的关系的认识中,冯雪峰是侧重于文艺为政治的,他的文艺政治生活的本质同一论,虽然认识到了生活之于文艺的重要,但却没有对文艺、生活、政治三者的关系予以正确地评价和定位,他把文艺和政治的关系当作文艺和生活的关系,文艺只是为了实践某种政治目的才去描写生活,然而这种“政治一生活”的单一维度却只能限制作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艺术规律的探讨.这也导致了冯雪峰的理论批评体系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封闭性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

  三、冯雪峰的文艺批评实践
  冯雪峰在《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中认为“具体的文艺批评首先就是生活的批评,社会的批评,思想的批评。一般社会斗争上和思想斗争上的战斗的批判工作.在我们新文化史上原是最为辉煌的—个传统,这当然不就是文艺批评,但却与文艺批评相通”。而冯雪峰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也正是这种特点的呈现,并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文艺政治观。
  1.冯雪峰的文艺批评多偏重于作品政治思想的评论。对作品的美学评析不足
  纵观冯雪峰的批评实践,他多侧重于作品政治意义的估价,把它作为作品是否优秀的最终标准。我们以他评欧阳山的《高干大》和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为例来说明其批评特点。他认为《高干大)以全部小说而论,辅助这个中心思想的艺术力量是还很不够的。这部小说的感动力。我觉得受了很大的限制,由于内容的生活力不够丰富,表现上的艺术力量不够丰富和旺盛,使读者必须有一半要依赖于理智的分析”,但同时他又认为《高于大》这部小说“是分明负起了政策的任务而得到了成功的作品;这就证明了观照政策——党性的具体反映之——并不妨碍作品的生机。这部小说的思想性是相当高的,艺术上也有很大的成就”对于丁玲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冯雪峰一方面指出“作者还没有在这本小说中带来非常成功的典型人物”,同时又高度称颂“是一部相当辉煌地反映了土地改革的、带来了一定高度的真实性的、史诗似的作品”。这里,之所以有这种批评的矛盾性,在于冯雪峰所侧重的是作品思想内容和阶级的分析与评价,他认为作品在艺术性上虽有欠缺,但只要能体现现实的政治意义就还是一部成功的作品。如他评马加的《江山村十日》“我觉得它是描写江山村土改的一幅生动可爱的炭画,其中的缺点就似乎都没有重大关系了”也正因为如此,在冯雪峰的文艺批评中存在忽略对作品的美学鉴赏的倾向。在他的批评实践中,有的是本质、阶级、倾向、主题和政治意义的分析与评判,而缺少对作品应有的艺术方面的赏析与评价。这种批评特点在他评论一些作家如鲁迅、丁玲、马加、柳青等人的作品的过程中有着鲜明的体现。
  2.冯雪峰的文艺批评重视作品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对作者的创造性注意不够
  冯雪峰认为“革命现实的文艺批评方法,或者说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文艺批评方法,是要分析文艺和人民生活的具体的真实的内容和联系,所负的任务并不下于创作,有时甚至要求走在创作之前,这都只能在具体批评里才能达到”,由此,他把作品视为社会的摹本,视为“社会研究资料”,着意于它与“社会潮流”的联系。柔石的《为奴隶母亲》一发表,冯雪峰便认为“作为农村社会研究资料,有着大的社会意义,请读者们不要忽视此点”。(对于马加的《江山村十日》,他认为最能够纵横地写出农村的历史面貌和阶级关系,能够最深入地写出农民的生活意识和性格”。这样在作品和政治现实的关系上,他“以后者为前者的批评标准,并由此对前者进行真实性的价值判断。这种批评方法的突出之处.是强化文艺对现实生活的社会与政治的认知功能,并借助这样的认知功能使文艺最大可能地成为现实实践的一部分。这种强调实践意义的文艺批评方法,在冯雪峰文艺批评活动的极为活跃的30、40年代,是可以很好地发挥文艺的革命斗争与民族救亡的战斗意义的”。这就鲜明地体现了他的“文学运动和社会运动”“同步调”和文学须“助进政治运动的任务”的主张。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出于革命功利主义的考虑,冯雪峰把文艺批评局限于对作品的阶级、政治特征的分析,存在忽视艺术本体价值批评的局限性,把文学与生活的复杂联系全部焊接在政治、阶级、本质这些观念的绝缘板上,缺少对文艺作品艺术层面上的鲜活的把握,批评方法上处处显示出封闭性的特征,而目这种批评模式也制约着文艺内部规律的深入认识。在理论上,他虽然注意到“社会学与美学的一致”,即文艺与政治的统一,但是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中他的有关美学的赏析却只有寥寥数语,并没有达到马克思文艺批评所倡导的历史与美学的统一的要求,冯雪峰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中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美学的批评体系和标准,而只是把文艺批评限于政治思想的评论。这种理论用于指导实践,只能导致创作的公式化和概念化,使文艺批评的视角越来越狭窄,这是冯雪峰的文艺批评方法本身所不得不面临的一个问题。
  四、结语
  
  诚如朱光潜所说:“站在这个时代里面,想看清它的成就或失败以及它所应走的路向,是极其困难的”,因为“我们缺乏精神审视所必须的冷静与透视距离”。今天.以历史的视阈审视冯雪峰的文艺与政治关系的认识,我们理应充分肯定冯雪峰侧重文艺为政治在当时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在冯雪峰理论创建的时代,正是中国民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民族救亡的自觉时代,救亡图存是当时最大的主题,而冯雪峰的理论也正是适应这一现实的需要而产生,为当时革命斗争的胜利起到了不容低估的促进作用。在理论的构建上,冯雪峰也一直希望建构一个既能为政治又不失去文艺特点的文艺理论批评体系,他对艺术特性的尊重,在具体的文艺批评实践中虽没有置于高的地位,但毕竟已有所顾及有所开创,体现了一个文艺工作者的不懈追求,对新文学史上现实主义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也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历史发展到今天,冯雪峰文艺思想中文艺思想中那种政治偏执情结也许是一种过时或不合时宜,但他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它能让我们更好的反思这段文学史。以期对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有所启迪。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高中英语教学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04-26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分组合作与探究04-26

高中英语课堂上的文化教学初探04-26

英语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04-26

让课堂评价语发挥魅力04-26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浅谈04-26

更新教学观 走出创新路04-26

论启发式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4-26

关注解题技巧 迎战中考英语04-26

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英语学科高效课堂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