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情感的角度谈文学是人学

时间:2024-04-26 15:22:5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人学 情感 文学创作 文学接受
  摘要:文学是人学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但人们在论述时往往忽视文学的表情因素,本文从文学创作动机的发生、文学创作的过程、文学接受三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强调了正是在富于表情性这一点上才使文学成为人学。
  文学是人学,这是当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重要命题。我们在阐释这一命题时,一般认为包括这样三个方面:文学是人写的;文学是写人的;文学是写给人看的。这三个方面能够论证文学是人学这一命题,但笔者认为这样一种阐释没有突出强调“情感”这样一个最使文学具有人学特质的因素。无论是文学创作动机的产生、创作过程的进行、还是文学的接受以及文学社会价值的体现,都离不开情感的活跃,情感在整个文学活动中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文学首先是一种“情学”,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文学才成为人学。情感的指涉对象是人,离开了人就无所谓情感,所以文学作为“情学”也必然是人学。
  一、文学的创作动机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感
  谈论文学活动,作家创作动机的产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这个问题极其复杂,文学理论研究者们曾作过多种多样的解答,至今仍无一致的结论,但无论其原因多么复杂,情感因素无疑是促使其产生的一个最为重要的方面,创作动机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情感。《毛诗序》中这样讲:“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指出了情感对创作动机的催生作用。刘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情以物迁,辞以情发。以及“蚌病成珠’的说法,同样强调了情感对创作动机的催生作用。当代评论家钱谷融先生曾经指出:“一个作家总是从他内在要求出发来进行创作的,他的创作冲动首先来自社会现实在他内心所激起的感情上。这种感情的波澜,不但激动着他,逼迫着他,使他不能不提起笔来;而且他作品的倾向就决定于这种感情的波澜朝哪个方面奔涌的;他的作品的音调和力量,就决定于这种感情的波澜具有怎样的气势和多大的规模。这就是艺术创作的动力学原则。”钱先生这段话十分明确地阐明了情感对创作动机的产生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当然,我们这里的“情感”不是狭义地仅指喜、怒、哀、乐等一般的情感反应,而是一种由生活促发、积淀的审美情感。作家在其生活当中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当他的所历所遇迎合了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时,他会产生由衷的兴奋,有一种表达喜悦、展示成就的冲动。当他的所历所遇不符合他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的时候,他会形成一种“心理缺失”,产生痛苦、悲愤的情绪,从而要不平而鸣,渲泄自己的压抑,形诸文辞,追求一种审美的超越,寻求心理平衡。这种表现喜悦和排遣悲愤的欲求就会形成一种特定情感,激发作家去展开形象思维,进行艺术构思,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形象表现出来。曹雪芹在《红楼梦》(甲戌本)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回中这样讲:“漫言红袖啼痕重,更有情痴抱恨长。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孔尚任在《桃花扇小引》说:“场上歌舞,局外指点,知三百年之基业,缤于何人,败于何事,消于何年,不独令观者感慨零涕,亦可惩创人心,为末世之一救。”正是人世沧桑的感悟、儿女情长的体味促使他们产生创作的冲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文学创作的过程是一种情感活跃的过程
  刘碍在《文心雕龙·情采》中这样讲:“故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立文之本源也。”列夫·托尔斯泰更是把艺术视作体验情感与传达情感的活动,他说:“艺术是这样一项人类活动: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为这些感情所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文学创作的过程说到底始终离不开情感的活跃。文学创作起源于艺术积累,而艺术积累中最重要的是情绪记忆。作家在进行日常的艺术积累时,一方面用一种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一切,获得外部世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用自已的多愁善感的心灵去获得情绪心境的聚积。在熟悉和把握周围一个个活生生的个性人物的同时,还要十分细致专心地倾注于自已的内心情感世界,随时随地张开爱憎分明的情感之网,去捕捉人物身上和自己身上的情感信息,把深深激动了自己的人事情景,连同自己那神态独特、方式各异、色彩多样、力度不一的情感表现贮存起来,形成情绪记忆。夏中义先生在他的《艺术链》中说:“除手记外,作家主要是靠记忆来储存素材的。作家对素材的记忆不象背数理化公式或外语单词那样冰冷,而会伴生一种明显的情绪氛围。回忆不仅将作家带到当时、当地的往事里去,而且还会在这往事背景上抹上一层契合主体感受的情绪底色:忧郁的淡紫,恐惧的血红或令人羞涩的浅绿……有时发觉自己竟瞬间惜了,再记不清青梅竹马时小恋人的姓名,若干细节也淡得象一缕融人碧空的烟云,但决忘不掉那朦胧的面影和童贞时代的圣洁初恋。素材中的情绪记忆在某种意义上比表象记忆留下的痕迹更深刻。”作家在创作当中,会在特定情感的导引下,调动相应的情绪记忆,融人艺术形象。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作家在创作欲望的驱使下进人艺术构思,他在构思当中是始终处于特定情感笼罩下的,这种情感也就是促使他产生创作的冲动的情感,虽然它一开始是模糊的、难以言说的。正是在这独特的情感状态下,他才有可能产生灵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特定情感是灵感产生的基础。在这种情感状态的笼罩下,作家调动自己的情绪记忆,把自己幻化为笔下的艺术形象,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把自己的情感倾注在形象当中,从而使形象具有了情感感染力。李泽厚先生在其《美的历程》中谈到明清感伤文学思潮的时候,这样评说《红楼梦》:“关于《红楼梦》人们已经说过了千言语,大概也还有语千言要说,因此,本书倒不必给这个说不完道不尽的奇瑰多留篇幅,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无论是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似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上述具有深刻根基的感伤主义思潮在《红楼梦》里的升华。其实,正是这种思潮使《红楼梦》带有异彩。笼罩在宝,爱情的欢乐、元妃省亲的豪华、暗示政治变故带来巨大惨痛之上的,不正是那如轻烟如梦幻、时而又如急管繁弦似的沉重哀伤和啃叹么,”由这段论述我们再回想一下曹雪芹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的慨叹,显然可以看出,曹雪芹在构思当中是始终处于感伤情感笼罩下的,正是在这样一种情感状态下,作家才塑造了那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节,从而使作品具有了强烈的情感感染力。
  作家艺术构思的过程是一个形象思维的过程。在思维中,情感起着一种导引和催化功能,从而使作家展开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在特定情感的导引下,作家在记忆中捕捉一个个可以酝酿成形象的感性细节,然后在那情感基调的感染和润泽下,沟通各种审美心理形式,驾驭为情感所陶醉的想象去构建有机完整的审美意象。作家塑造艺术形象的过程也就是一个传达特定审美情感的过程。巴金曾经这样描写他三十年代写作时的情景:“每天每夜热情在我的身体内燃烧起来,好象一根鞭子在抽我的心,眼前是无数惨痛的图画,大多数人的受苦和我自己的受苦,它们使我的手颤动。……我的手不能制止地迅速地在纸上移动,似乎许多许多人都借着我的笔来倾诉他们的痛苦。”巴金先生正是在这情感的驱使下展开形象思维把那种悲愤和压抑融铸在其艺术形当中的。在艺术构思当中,情感不但是思维的动力,同样也是思维的主要成分,完美的艺术形象是在作家情感的汁液中浸透了的,所以曹雪芹才有“字字看来皆是血”的慨叹。
  三、情感感染是文学接受和文学价值实现的必由途径
  文学创作是一种独特的审美创造,作家在创作过程中超出现实功利的局限,达到一种审美的超越,他的情感不是个人的爱恨情仇,而是一种经审美处理后的审美情感,具有人类的普遍性。荣格说:“人们已不再是个人,而是全体,整个人类的声音在我们心中回响。”优秀的作家在创作中关照的是整个人类世界,具有了人的类意识,他的视野投向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各个层面,从而表现出崇高的人格、理想,追求一种审美的人生境界,使作品具有了较高的审美价值和认识、教育价值,而这一切都蕴含在作品独特的艺术形象当中。读者在文学接受过程当中,必须进入作品独特的情感氛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达到一种“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境界,才能在审美的愉悦中澡雪精神,获取某种人生感悟,得到人格的提升。离开了情感的活跃,文学鉴赏根本无法进行。(文心雕龙·知音》中这样讲:“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一方面强调了情感对文学创作的促发,一方面强调了情感在文学鉴赏中的重要作用。文学鉴赏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最直接的目的就是获取审美愉悦,审美愉悦来源于美感的产生,而文学鉴赏中美感的产生主要来源于情感的推动。在鉴赏过程中情感因素充当感知和想象的动力,从感知形象开始,情感因素便介人其中,离开了情感的活跃,读者是无法在脑海中复活作家所营造的艺术境界的。元人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读者在鉴赏这首小令时捕捉不到作者那种羁旅生涯的孤寂,缺乏相应的情感体验是不能很好地体味小令的意境的,从而也就不可能获得应有美感。在感知形象完成以后的审美判断和体味、玩赏阶段,美感的产生更是来源于主客体强烈的情感交流。另外,有时作品的主要内容就是对某种情感的艺术表现,这时鉴赏中美感的获得便直接取决于鉴赏者自身情感的积淀和对这种人生感悟的敏感程度。汉乐府诗鼓吹曲辞收录的《上邪》是一首千古传唱的爱情诗,是一个女子的自誓之词:“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作品表现的感情如火山喷发,江河奔腾,不可遏止,诗歌的审美价值也正在于此,读者对爱情的理解、情感活跃的程度会直接决定审美愉悦的程度。文学作品价值的实现体现于其对接受者的影响,接受者获得审美愉悦的程度和由此产生的情感激励是作品价值的证明。读者正是在主客体的情感的交流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如何面对人生的种种的感悟和抉择。当然,这种价值的实现是以审美愉悦的获得为前提并通过它间接产生的。
  文学是人学,文学是主情的。就充分占有人的情感而言,世界上没有其他东西能比文学更为优越。我们阐释文学的人学本质,应充分强调情感这一最使文学具有人学特质的因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高中英语课堂导入浅谈04-26

论启发式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4-26

关注解题技巧 迎战中考英语04-26

柳暗花明又一村——浅谈英语学科高效课堂04-26

浅论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04-26

农村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让兴趣走进初三复习课堂04-26

英语教学中不能忘记的四个体会04-26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04-26

高中英语课导入的一些小技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