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近年“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述评

时间:2024-04-26 15:22:52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 述评 概念 形成时间 评价
  [论文内容提要]本文在对近年来有关“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研究成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无关,是真正中国的文学现象;它是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股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的一种“中国式”概括;“五四”没有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作为一种文学现象或思潮,它形成于与左翼文学论争的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目前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有一种极力拔高乃至全盘肯定的倾向,为给其以公正评价,本文分析了其无可遮避的逻辑悖论性。
  一、“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概念的界定
  就“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而言,目前国内学界的成果并不多。取得较大成绩的当数支克坚、刘川鄂与王毅等先生。而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来说,作出正面梳理与界定的,目前也只有刘JJI鄂先生。在《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一文中,刘先生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至今仍然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但即使如此,该文还是在对现代以来“自由主义”、“自由文艺”、“自由派”、“自由作家”等有关概念追溯与梳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概念。作者认为,自由主义文学,“如同‘民主主义文学’、‘民族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人道主义文学’、‘法西斯主义文学’一样,是一个从外部概括文学现象的提法,或者说是一个文学社会学概念”。而“所谓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大体是指在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那些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和文学观念影响的独立作家和松散组合的文学派别,他们创作的那些具有较浓厚的超政治超功利色彩,专注于人性探索和审美创造成的文学作品及相关的文学现象”。
  应该说,在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研究中刘先生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不但界定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概念,而且还具体描述了有关作家、流派乃至思潮的组成,并进而涉及到“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概观”、“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现代性”等重大问题。但不容否认的是,由于刘先生急于提出并证明一种新的文学构成,其间也留下了不少的问题。首先,面对刘先生的界定,我们要问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问题是,“自由主义文学”这一概念是源自西方还是中国自造?对这一问题的回答直接关系到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整体构成与本体特性。如果这一概念源自西方,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是,在研究这一文学时必须顾及到其母体的本来意义,在此基础上再进一步探讨“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在多大程度上继承了其母体的特点,又在多大程度上为“自由主义文学”增添了新的内涵,而这也正是我们习惯上所说的“中国化”的所在。支克坚先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提出了自由主义文学的中国化问题。尽管支先生没有明确界定这一概念,但对这一问题的提出说明,他是认为这一文学流派是源自西方的。从另一方面说,如果“自由主义文学”属于中国自造,那么,它就成为一种完全中国的文学现象,而不涉及西方。从刘先生与支先生及其他研究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学者文章中可以看出,直到现在,中国学者中还没有持此论点的。
  从现有成果看,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源自西方,倒可以说是现在学界的一个共识。但到底直接来自西方的“自由主义文学”,还是间接受孕于西方所谓“自由主义思潮”?尽管都未直接言明,由刘川鄂《中国自由主义思潮与自由主义文学》一文看,刘先生的观点明显是后者,他是在描述了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思潮的基础上谈及自由主义文学的。而支克坚先生则恰恰相反,他避过了广义的自由主义思潮,而直接进入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论题,并以霍布豪斯等人的论点旁及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与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联系,由此提出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已经是“中国化”了的真正属于中国的文学现象。我觉得这一点特别难能可贵。
  事实到底如何?既然现有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研究都不回避其与西方母体的联系,那么问题的解决必须还得从西方说起。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思潮,在西方并不陌生。甚至可以说,它基本上一直是近代以来在西方占支配地位的思潮。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思潮的性质。自由主义,从文艺复兴进入它的现代时期始,强调的就一直是政治、经济的内容而非哲学、文化的内容。类似实用主义,其理论主张并不高深,而偏重于对现实操作性的建设。其主旨在于个体自由,包括个体的公民自由、财政自由、人身自由、社会自由、经济自由、家庭自由等,而自由主义的核心在于保障个人至高无上的自由本质。真正的自由主义者并不空谈理论,而是时时考虑着如何将其落实到现实的国家构成及政策上,它是许多西方政府建国治国的基本理念。考察西方自由主义理论史,尽管霍布豪斯有“如篇幅允许的话,不难说明一下它对文学艺术的影响,它同习俗、虚假和保护人的斗争,以及它为自我表现、为真实、为艺术家的灵魂进行的斗争”的表述,但自由主义理论家对文学的看法以及自由主义理论对文学所能造成的影响不过如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就霍布豪斯以上所举所谓自由主义对文学的影响是否是自由主义所独有的?其它的“主义”是否也有类似的主张?事实上,同习俗、虚假进行斗争,为自我表现、为真实、为艺术家的灵魂进行斗争,基本上是文艺复兴以来西方几乎所有思潮对文学的共同倾向,它不是自由主义所独有的。

  客观地说,尽管自由主义作为一种广义的思潮在西方长期居主流地位,但西方并没有所谓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甚至于根本没有所谓的自由主义文学。正如西方不可能有所谓保守主义文学及其思潮一样。所以,说自由主义文学如“民主主义文学”、“社会主义文学”等概念一样,是从外部界定文学的一种并不准确。即使中国真有所谓自由主义文学,也不能作类似的比照。自由主义,像它的对手保守主义一样,在大部分时候中只是意味着一种政治、经济态度,而且在作为这种态度时又基本属于大的“民主主义”思潮之内。尽管其核心在于个人自由,但它不是立足于研究人的本质为主的学说,而是在确认人的本质是自由的这一命题基础上,对如何确保人的自由进行思考,而且也基本集中于政治、经济、法律等层面。它对人的存在、人的本质缺乏形而上的追问,只是先见地认定人是自由的、自私的、无知的等,它的几乎所有思考都注重于现实实践,而非真正的哲学、文化题旨。一般来讲,类似的思潮不容易对文学构成具体影响,这也为西方文学发展史所证明。同样,刘川鄂先生所说“自由主义文学”的特性如超功利、强调人性和审美也并不是它的专利,而是多种文学思潮所共有的主张,因此,以此界定最终只能取消“自由主义文学”。
  西方没有所谓自由主义文学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自文艺复兴以来,也就是自由主义理论进入现代以来,西方文学基本上一直是在“自由”的状态下发展的,它很少如中国现代一样,受到诸如政府、政治等的外力干涉,所以某种程度上也就没有了文学自由与否的问题。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认为,自由主义如果真的非有属于自己的文学主张的话,那也是主张文学的“自由”,并以此为全部,如果文学已经获得了自由发展的权利,那么自由主义的文学观也真的“自由”了,可以是这样,也可以是那样,自由主义者的文学观有时与保守主义者的文学观是很难分清的。这才是真正的自由主义的真谛!
  那么,“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是否就真的不能成立呢?我认为,并不如此。正如前文所述,这一概念其实有两种可能。尽管西方没有自由主义文学,但中国产生自己的文学思潮与特殊的文学形式实属正常。只是这一名称与西方有关,我们才做这一追溯。在排除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直接源于西方同名文学之后,另一个理解好像只能是“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文学主张及其创作。在现代特殊的时代情势下,中国确实有一股可以称为“自由主义”的运动或思潮。其名称的合法性源于它对西方自由主义思潮的直接继承。同样,中国自由主义运动的主要战场是在政治、经济上,而非文学艺术上。只是这些自由主义者中的有些人热衷于文学,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并在创作中显示出了某些与众不同而又大体一致的特点,才涉及到了所谓“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那么,中国现代自由主义者到底有多少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或者说有自己的文学创作呢?答案是很少。真正说得出的,属于自由主义者的文学“家”甚至只有胡适与梁实秋,典型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如罗隆基等对文学却没有多少兴趣,这正如西方自由主义者一样。尽管在后来泛政治化的文学批评中,我们早已给诸如沈从文、周作人、林语堂、徐志摩等加上了贬义的“自由主义”的帽子,但他们是否典型意义上的“自由主义者”实为问题,并没有确切的证据。而且现今学界基本认可的自由主义文学的“超功利”、“重审美”等特性与胡适、梁实秋这两位真正自由主义者的文学主张却有着不小的出入。同样,在还无所谓“自由主义”的问题时,这些主张就已经被提出并为公众所知,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以“中国自由主义者的文学主张及创作”来命名“中国自由主义文学”至少是不准确的。
  在排除以上两种可能之后,剩下的就只能是这样一种解释:受西方“自由主义”这一概念的启发,对现代中国文学史上出现的一股要求“文学自由”的理论呼声与创作的一种“中国式”概括。在现代中国历史上,文学因“左翼”与“右翼”的双重政治挤压,确实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谈不上自由,当然这—挤压有时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中国严峻的社会现实使然。面对文学或为救亡图存或为国民党反动派服务的现实,面对来自“左”和“右”两方面政治力量对文学的干涉,一些“文学的至上主义者”们为要求文学的自由进行抗争,并自觉地在创作中显示出不同于主流文学的某些倾向,不但是正常的,也是必然的。“五四”不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使中国文学与现代思潮接轨,而且也产生了现代文学观念。用当时的话说就是“人的自觉”与“文的自觉”。而“文的自觉”指的就是文学本体意识的觉醒,现代意义上文学观的建立。这种观念不但是建设的,也是抗争的,在受到外力干涉时给予必要的反应,实属必然。因为这一文学现象的主旨在于“文学自由”,所以围绕这一现象的理论与创作名为“自由主义文学”实则题中应有之义。而接下来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时间的探讨更能说明这一界定的合理性。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的时间
  “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出现于什么时间的问题直接关系到其概念界定问题。现在国内学界的认识明显存在矛盾:有人以政治思潮的“自由主义”来谈文学上自由主义的问题,说什么主张个人自由是自由主义的精髓,于是五四时代的周作人、胡适乃至创造社的创作都成了自由主义文学。这种观点明显的错误在于,坚持个人自由的作家构成极为复杂,根本不存在用一个简单的“自由主义”概括的可能。退一步,如果认同这种观点,那么中国现代自由主义文学的代表就不会是胡适而只能是鲁迅,整个“五四”也由此成为一个完全自由主义的文学时代;有人确实承认自由主义文学是有了革命文学之后的事情,但同样把五四时代的周作人与30年代的周作人一样作为自由主义者处理。既然自由主义文学有着特定的历史性,超出这一历史区间讨论这一问题就毫无意义。

  自由主义,在中国最早出现是指称一种政治态度,它是与马克思主义、法西斯主义相对而基本属于民主主义的一个概念,原非文学术语,只是有些自由主义者与文学有关才产了这一概念。正如西方一样,真正的自由主义者的文学观是千差万别的,如果你非要给他们一个共性,特别是在文学与政治的关系这样的大问题上,无疑会悖离自由主义的真义。因此,在研究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上,必须警惕泛自由主义的出现,而如果不给它以明确的界定,这种状况就很可能出现,而且目前事实上已经出现。
  在我看来,自由主义文学,如果非要这一名目的话,正如支克坚先生所认为的,是“革命文学”运动的副产品,在革命文学运动开始之后,一批持各种观点的人因共同对革命文学运动的不满,或对文学阶级性等的厌恶而产生的对文学工具论反对的浪潮,它包括以周作人、林语堂等为代表的“论语派”,以梁实秋等为代表的“新月派”的一些人,包括所谓的“自由人”胡秋原和“第三种人”苏汶,包括沈从文与朱光潜为文艺自由所作的辩护等。也可以说,正是从新月社的梁实秋与鲁迅、创造社、太阳社论战开始,“自由主义”作为一种文学主张才开始成为思潮,或者说才开始自觉,也是从此时开始也才有了所谓“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而且随着现实政治对文学的挤压日益严重,于是自由主义文学的问题也就日渐突出,直至全国解放这一问题才被强行停止。
  由此,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与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思潮无关,因为就能举出的相关性——主张个人自由——来说,也并非自由主义所独有,何况主张个体绝端自由,主张个人居社会之上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目标的极端自由主义者中国未必就有。它是一个纯粹中国现代的概念,是今天的我们借当日名称回返历史的一种尝试,回返历史如果不尊重历史也就毫无意义。所以,政治上的自由主义者可以是我们所说的中国自由主义作家,也可以不是,也就是说他未必就是文学上的自由主义者。即使那些能被包括在自由主义文学的作家也不能说一直都有“自由主义文学”的意识,只是在面对“为政治”、“为阶级”的文学之后,他们才有意识地创作某些“自由主义文学”作品,发展某些理论,这里肯定有一个发展变化的问题。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在有关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研究中,王毅先生的文章《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阶段性特征》一直受到不应有的忽视。该文认为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演进经历了三个阶段:“五四”前后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阶段,有以胡适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20年代初至3O年代初为第二阶段,是自由主义文学收获颇丰的时代;30年代初至40年代末为第三阶段,是以京派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阶段性尾声。依王先生的说法,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不是局限于特定时期,而是贯穿中国现代始终的一种文学现象。既然他能认识到自由主义文学只是到第二阶段才“日渐明朗化”,那么又为何坚信五四就有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呢?这是目前流行的“泛自由主义化”的典型例证。应该说,从逻辑上讲,这种看法不无道理。既然在20年代末30年代初有一个自由主义文学思潮,那么它就肯定有一个发生、积淀的时期。正如其它思潮一样,自由主义作为一种西方思潮传人中国也确实在五四时期达到高潮。产生自由主义文学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吗?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如以上的论述,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是一种切切实实中国的文学现象,它的发生有一个外因,就是哪怕表面上的文学的不自由,或者“革命文学”与“民族主义文学”的诞生。“五四”不存在自由主义文学的一个重要证据在于,当时基本没有文学自由与否的问题,这正如西方一样。西方之所以一直没有所谓自由主义文学而自由主义思潮一直大盛的原因正说明所谓自由主义文学关心的焦点在于文学的自由问题,因为自文艺复兴之后西方不存在文学自由与否的问题,所以它就没有自由主义文学的名目。同样,五四也是如此。就拿周作人来说,一直到“自己的园地”他才产生了对文艺统一的恐惧,这说明当时已经有了“不自由”的可能或趋势,但这只是萌芽,大部分人并没有这种认识,而且当时也没有真正统一的危险。只有顺应时势、攻势凌厉而又所向披靡的“普罗文学”产生之后,一方面对当时的各种文学现象作出自己的评价,一方面全部否定一切非“左翼”的文学,呼唤文学的重新统一之时,文学的自由才产生了问题,才产生了文学一统的可能。而此时新月社、自由人、第三种人的反击也因此有了一定的代表意义,由此才有了形成一个思潮的可能。
  王先生的深刻之处在于,他虽然依据先人为主的逻辑推断五四存在自由主义文学思潮,但他还是认识到了其中的矛盾。把真正属于自由主义者的胡适,与当时最多算半个自由主义者的周作人,更为重要的还有根本不是自由主义者的李大钊、陈独秀的文学观都说成是自由主义文学观,这并不仅仅是自由主义文学“鲜明”于否的问题,而是是否存在的问题。仅就共同反传统文学的一点上,就说他们的文学观都属于一种“主义”,确实不免武断。尽管如此,王先生还是认为五四有一个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使他的研究停留于当今一般研究者的水平而没能实现突破。。这是把政治经济上的自由主义等同于文学上的自由主义的必然结果。应该指出的是,自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形成始,因为中国现代严酷的社会现实对文学的寄望日益严重,现实主义远非是一种简单的创作方法而日益成为一种政治态度、现实立场的象征物而不断被“独尊”,对其它文学现象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文学评价而变成政治评价之后,对一个作品的攻击就不仅仅是文学批评而变成了对作者的政治定位乃至政治攻击。而且,这还不仅仅是一个政治上否定的问题,大部分时候还牵涉到作家的人身、人格。在此情况下,寄望于所有的作家都一律的服从既不现实,也无可能。于是批判与抗争的程度交替上升,自由主义文学的规模由是也不断扩大(此后朱光潜理论的产生、自由主义作家的自觉等为证)。这是辩证法的应有之义,也不幸成了历史事实。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如果没有革命文学运动,没有革命文学运动的攻击性,也根本不会有现代自由主义文笔的问题。

  三、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有的评价
  早在1997年初,支克坚先生就敏锐地指出,受当代社会思潮的影响,更确切地说,为当代社会思潮所用,现代文学研究界有一个任意抬高自由主义文学地位的倾向。应该说,在当时,“自由主义文学”作为一种思潮的整体性研究尚未展开。而这也恰好说明,在当时支先生的心目中是有着一个明确的“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概念的。而事实上有着这种概念的又何止支先生一人?即使给予再新的界定也不能回避一个事实:所谓“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它只是论者一个新的尝试,而面对的依然是一个老问题,而且这些问题,都事实上已经有了相当中肯的评价。那么,目前这种研究到底有何目的呢?它跟一种思潮有关,这种思潮认为,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凡是那些极力肯定的,现在就要想办法否定:反之,那些原来评价不太高的,与中国现代文学主流有出入的,则想办法抬高。近来学界对周作人、沈从文、张爱玲等的评价正反映了这一点。就当下这股自由主义文学“热”来说,事实也正是如此。刘川鄂先生在这方面用力最大,他不但追根溯源地给出了“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定义,认为“唯有自由主义作家坚持文学之为文学的独立价值”;而且还通过列举中国现代文学的“失误”论证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所具有的“现代性”。这无疑是全盘肯定说的一个代表。在这种情况下,王毅、王兆胜等先生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缺点的论述显得尤其难能可贵。
  那么,到底对中国自由主义文学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应该说,这已经不成为什么问题。在个体作家方面,胡适、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朱光潜、沈从文、张爱玲等所谓的自由主义作家的研究已经或者说正在取得突破;就思潮方面,对自由文艺运动、个性主义文学、小资产阶级文学、民主主义文学乃至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等都已经有了比较公正的结论。当然,这并不是说以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命题对这些现象重新组合就不可以,问题在于学术研究的态度。其实,无论作家还是思潮研究,最重要的还是客观历史的态度。我之所以不满于当下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研究,主要在于论者们给自由主义文学的理直气壮姿态。许多论者在论述自由主义文学之长时,总是以中国现代主流文学之短作陪衬,仿佛主流的左翼文学从一开始就输了理。针对这一问题,支克坚先生早在1997年就拿鲁迅的文学观与所谓自由主义者的文学观进行了对比凹。作为左翼文学的杰出代表,鲁迅不但重视文学的本体价值,而且也证明了所谓永久的人性其实是不存的,文学与政治到底有无关系,其实是一常识问题,连常识都弄不明白的自由主义文学又能伟大到哪里呢?当然,我并不认为孰优孰劣,只是认为各有存在的道理,并各有所长,不能片面地以一方之短比另一方之长。这其实也是个常识问题。
  就中国自由主义文学思潮的本身来讲,不管其源自何方,都有着难以言说的逻辑悖论。一方面,如果西方有真正所谓“自由主义文学”思潮,那么它只能是针对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学发展的总体状态而言。但是,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文学的自由并不意味着文学一律地“为文学而文学”:它有风花雪月的描写,但也有时代风云的状摹;有象牙之塔里的低吟,同时也有十字街头的呼喊,而从本质意义上说,这些均无所谓外力的干涉,都应该是“自由主义文学”,如果有这一名称的话。具体到中国文学中,被今天研究者们称为自由主义的那些作家和由其形成的所谓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就成了问题。一方面,被称为自由主义文学者的作家构成复杂,由之他们的文学观念也大不相同。就政治上自由主义的代表胡适来说,他就非常反对“为文学而文学”,他根本不可能反对文学与人生乃至政治的关系。种种事实说明,在胡适的心目中。文学一直与“他用”相联的,没有这一点就不可能真正理解他的“清楚明白”说。梁实秋也是如此,他尽管反对“普罗文学”的“阶级”说,但他也不否认文学的实际作用。而同时的周作人就有所不同,他的“自由主义”就与唯美主义、颓废主义有着紧密的联系,而这正是胡适、梁实秋等所极力反对的。把这样有着迥异观点的人们都齐聚于“自由主义文学”的大旗下,如果说真是出于他们的所谓共同点也只能是一个:都一致地反对“普罗文学”。这是真正“自由主义”文学的态度吗?只有不为政治、不为阶级的自由,而没有为政治、为阶级的自由,这是什么“自由”?这只能是以一种专制反对另一种专制。另一方面,即使出于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应有之义——“文学与政治、阶级的关系”来说,即把自由主义文学仅仅作为一种中国的概念,认为它只是一种特定的指称,也就是文学不与政治、阶级发生关系看,中国自由主义作家也有一些悖逆的地方。也就是,中国自由主义文学的作家确实在反对左翼文学的阶级性、政治性之时,却也在不自觉地宣传着其他的政治观点,特别是其中的有些人非常热衷于政治,更直接写政论来表述自己的观点,让这样的作家真正做到无关政治可能吗?何况,只允许文学不说政治与不允许别人借文学说政治而只准自己说政治一样,正如刻意地逃避政治乃至相关的题材与刻意地以文学为政治服务一样,都违背真正文学“自由”的真义。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让兴趣走进初三复习课堂04-26

英语教学中不能忘记的四个体会04-26

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活动性、创造性04-26

高中英语课导入的一些小技巧04-26

关于中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04-26

英语写作 立足教材04-26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效率04-26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式教学04-26

浅议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的英语课堂教学效率04-26

揭开高中英语教学中自主练习的面纱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