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这是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他一语中的,点出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陶行知先生认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做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我以前对这句话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因为在现实中,教育是在学校里实施的,对学生的生活过于理性化和体制化,几乎忽视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在工作中,我们要完成教学任务,更多的是研究大纲,研究教材,很少去研究学生的生活。我头脑中考虑较多的是如何教、用什么教法;考虑较少的是学生如何学,用什么学法。学生的生活经验如同静静躺在地下的宝藏,一直没得到我的开发与利用。本学期,我参加了多次公开课研讨活动,在课题组成员大量的思维碰撞之下,我的眼前豁然开朗,仿佛看到了一条新的通往成功英语教学的路。以下是给我印象特别深的、对比非常鲜明的几个案例,也是开启我另一种教育思想大门的钥匙。
案例一
课题: 6B Unit 4 Asking the way
相同点:教学“on your right/on your left”, 都是借班上课
教者1:上课伊始,师生互相问好后,教师就说:“Let’s play a game“她取出事先准备的盒子,放在左边,告知学生:“It’s on my left.”再放到右边,学生说出“It’s on your right ”. 教师将盒子左、右放,让学生猜“It’s on your right, I think.”“ It’s on your left, I think.”。
教者2:上课伊始,师生开始free talk.
T:“What’s your name? ”
S1:“I’m...”
T: Nice to meet you.
S1: Nice to meet you, too.
T: By the way, who’s the girl on your left?
S1:(从老师的手势马上知道了是问她左边的人是谁)She’s...
T: Nice to meet you. (与左边的人握手)
S2:Nice to meet you, too. (与教师握手)
两者一比较,我们就能发现,“教者1”为了教授“on your right/on your left”特意准备了一个盒子,还经过多次示范,并让学生猜一猜,盒子到底是“on my left.”还是 “on my right ”。费时多,还显得比较生硬。“教者2”就显得信手拈来,得来全不费工夫。因为是借班上课,刚开始总要先和学生熟悉一下,问一问:“What’s your name?”这是最平常不过的事,平淡无奇,可妙就妙在她的话锋一转:“By the way, who’s the girl on your left?”一下子将新知天衣无缝地嵌了进去。学生对整天坐在自己左边或右边的同桌是最熟悉的,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她(他)在我左(右)边,只是不知用英语如何表达,经老师一点,马上就领会了,学会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案例二
课题:4B Unit 8 Open Day
相同点:巩固练习句型:There’s a... in/ on/ near...和There are some... in/ on/ near...
教者1 :老师点击课件,出现一幅图画:在一个书房里,有一张desk,desk上面有一盏灯和一台电脑,desk旁边有一张 chair ,chair上面有一本storybbok 和一个box,box里面有 2支pens,教师让学生根据图片来使用句型:“There’s a...in/ on/ near... 和There are some... in/ on/ near...
教者2: 新授环节完成后,教师播放了一段自己录制的农场上各种动物叫声的音频:狗的“汪汪”声,羊的“咩咩”声,猫的“喵喵”声,小鸟的“叽叽”声,鸭子的“嘎嘎”声……可热闹了。学生们听了一个个露出了欣喜的笑脸,同时,教师还提供了一幅很清新自然的农场的画面,上面有草地,有花,有树,有山,有房子,当教师让学生根据声音与画面来想象并描述“There’s a... in /on /near... There are some... in/ on/ near...”时,他们一个个把小手举得高高的,用自己的想象力完成了一幅富有生机的画面。
“教者1”利用图片来引导学生说,比较直观,但是图片中各物品的摆放有些刻意不自然,同时东西也较多,容易引起学生的视觉疲劳,也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教者2”用一段学生们都熟悉的动物叫声的音频和一幅美丽的画面引导学生说,课堂气氛就完全不一样,学生的表达欲被激发出来了。前者设计得有些牵强而生硬,而后者却隐藏着一股自然的力量,唤醒了学生的耳朵,同时也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记忆,非常巧妙地将教学与生活链接起来。
案例三
课题:3A Unit 3 Fruit
相同点:为了区分名词的单、复数形式
教者1:利用课件,出现一个苹果,教学“an apple”,之后点击鼠标,又出现2个苹果,屏幕上显示“apples”。教师让学生把“an apple” 与“apples”进行比较,以发现不同,同时适当讲解单、复数的概念。
教者2:取出一个大大的套娃。
T:What’s this?
S: It’s a doll.
T: How many dolls?
S:One.
T: Are you sure? (你确定吗?)
S:Yes.
这时,老师不置可否,脸上露出神秘的笑,她缓缓地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套娃拿开,里面出现了一个小一点的、外表跟大套娃一模一样的套娃,接着她将第二个套娃也拿开,又出现了第三个套娃,然后又出现第四个、第五个套娃。学生们张大了嘴巴,“啊?这么多啊!”这时,教师在“doll”后面加上“s”,并告诉学生,那个“s” 就代表后来出现的几个套娃。
作为老师,我们通常站在教师的角度、大纲的角度来考虑怎样教,如何设计教学过程,如何使学生听懂、会说、会背,往往忘记了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有主观性的人,凭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并不能理解我们的意图,甚至会曲解我们的意图。生活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我们每个小学英语教师不能错过的,能将英语教学与学生生活完美链接起来,就能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成功链接起来。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调动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04-26
关于字母教学的探讨04-26
浅谈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04-26
以人为本优化英语课堂教学04-26
培养学生语感的探索与实践04-26
让生本绽放在英语阅读课上04-26
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初探04-26
巧借英语课堂生成 搭建快乐英语平台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