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初中英语语法教学过于注重演绎教学,教师花大量时间讲解语法知识,呈现规则,然后引领学生大量操练,学生机械训练,被动接受,在实际运用时依旧错误百出,这让师生都很茫然和沮丧。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发展探究知识的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在语法教学中,我们教师要积极转变观念,改变单一的形式意义封闭式运用的讲练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尝试采用巧设情境,听说结合,感知运用的教学模式,开展一系列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任务,感受成功。
语法教学应该从语法的形式、意义和语用功能三个维度进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不少老师开始注重语法的意义和语用功能,但对于如何平衡这三个方面感到困难。笔者认为,若过多强调语言形式,教师一讲到底,学生机械操练,缺少在真实情景中得体运用的机会,语法教学会变得低效,甚至无效。
众所周知,语法是从语言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规律,并非哪一位语法家闭门编造出来的。因此,学习语法不能脱离语言实践。离开英语语言的具体使用环境,孤立地讲解语法知识,这种教学方法只能使语法教学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注定要失败的。同时,语法教学不要迷信书面题海战术。做练习固然可以检查水平和发现不足,但缺乏广泛的交际类训练,就无法将各方面的语法知识融会贯通起来,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语法教学要听与说有机结合进行,适当辅以读写训练。听说训练离不开创设情境。情境在语法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设计新语言现象的呈现与巩固操练等教学环节时,要考虑情境因素,把抽象的语法知识置于生动形象、富有生活气息的各种情境之中,鼓励学生开口交流,反复使用,反复操练,通过大量的语言实践,就会达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地步,让学生自己发现语法现象,归纳规律,让学生建立一种语言习惯。
英语情境教学要求教师能搜集与学生已有经验相联系的语言材料,创设信息呈现的情境,在整合信息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展开学生自主处理信息、形成结论的过程,促进学生认知的提高,有效掌握语法知识。上述教学片断充分体现了语法教学课上情境教学的新要求,为语法传统教学形式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师首先创设了学生感兴趣的旅游话题,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巧妙使用能体现已学语法现象的句子,引起学生对一般现在时态的关注,这样既能为学习新课服务,又能使旧语法知识得以重视,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进入学习思考的状态。而新的语法知识又紧紧围绕情境(呈现飞机时刻表)进行听说训练,使学生获得对该语法现象的感性认识。在学生获得了对该语法项目的认知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进行巩固,不断加深对这一语法项目应用范围的了解和运用的熟练程度。
在临近下课时,教师设计了一个关于出行计划的主题情境,同时提供了三个地点和他们各自的观点,要求学生围绕情境中所给主题,对出行安排展开讨论,要求学生用一般现在时表述计划,安排适当的未来的动作与行为。笔者建议:如果能在“practice—theory—practice” 这一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提升后阶段practice的深度和广度,即创设更多形式的情境让学生会话,如圣诞夜、运动会的安排等,而不应只局限于旅游出行的计划安排,这样教学效果会更好。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教学设计极具个性化,打破传统模式,通过各种口头练习和活动,深入浅出,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必要的语法规则。句式结构表达一目了然,配以教师简单的文字解释,学生易于理解。随后教师更换图片,让学生根据动词(fly, sit, sing)进行看图说句,引导学生注意发现句式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学生触类旁通,热热闹闹开展Pair work,用所给的动词造同一句式结构的句子。多样练习,有效巩固。如此看看说说,学生乐而学之,学而知之,最终达到熟练掌握、脱口而出的程度,其教学效果不言而喻。因此在平时语法教学中,教师应多提供口语交流的机会,如看图说话、小组对话等,开展师生、生生对话。学生可以在交流互动中内化语法知识,提升英语表达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下基础。
其实,所有的语言知识(包括语法)的学习都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正如美国语言学家布隆菲尔德所说:“学习语言就是实践,再实践。其他方法是没有用处的。”要交流,要交际,就要开口讲。学好了英语语言的语法规则,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一旦学生能在语法课上都能做到大胆说,还有什么学不会和不敢说的呢?
教学实践证明,寓语法教学于听说教学之中,在情景中进行语法教学,在语言实践中巩固语法知识等教学方法行之有效,是我们值得提倡和推广的。把学习时间和学习过程还给学生,让语法教学在活的语言中进行,靠学生乐意开口上好语法课,在创设的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中,引导学生充分体验和感知语法知识的运用。而教师的任务,就是如何想法设法变通课本内容,将语言的意义、情境和实际运用放在首位,创设尽可能逼真并反映知识生成和应用的学习情境,创建良好的实践场所,在体验问题情境和生活情境中,调动学生参加语言实践的积极性,使学生兴趣盎然、思绪飞扬的状态中,通过听说训练这一渠道促进对知识的意义进行建构,不断生成新情境,生成新方法,生成新过程,生成新内容。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析三位作家儿童文学创作的共同质素04-26
试谈莫言缺失性童年经验与文学治疗04-26
试析人的悲剧性宿命及态度—曹禺和钱钟书文学创作思想04-26
文理学科的交融——试论张之路小说的“自然科学情结”04-26
儿童·民族.自然——佟希仁儿童文学创作的民族生态文04-26
关于瞿秋白论文学创作的语言与方法04-26
悖论式思维与钱钟书文学创作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