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自我内部的统合——浅析网络创作

时间:2024-04-26 15:18: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往往体现出其创作的特殊性: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较多地表现出处于意识中的“角色层”;其情绪体验往往不经过心灵感悟和理性思考的“冷处理”过程,在创作中形成一种情绪的直抒式或倾泻式;其创作目标则是多种、复杂的,形成有宣泄型、游戏型、功利型和精神追求型。只有在网络创作中体现出创作主体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崇高的写作目标,才有利于他们的自我内部的统合,促进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发展。 
  关键词:网络文学;创作主体;自我意识;情绪体验;生活目标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往往体现出其创作的多方面特殊性。“写作活动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表达问题,写作成品中折射着人格倾向;同时,写作活动又是人格形成的重要实践方式。”透过所谓抒写“真我”的网络文学作品,可清晰地观照到其创作主体的人格健康状况。在大众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越来越引起全球关注的当今社会,在有识之士大力倡导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今天,研究网络文化中的一大景观——网络文学的创作与健康人格的关系,为此显得富有现实的积极意义。 
  何谓“健康人格”?郑雪在总结古今中外哲学、心理学各个流派相关理论的基础上,对其中的精华加以选择和整合,构建起了健康人格的理论模式:“认为统合是健康人格的本质特征,人格统合包含三个方面的统合,即自我内部的统合、自我与社会的统合以及自我与自己实践活动的统合。”本文在此先探讨网络文学创作主体健康人格构成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部分:“自我内部的统合”,从这一层面审视网络创作与健康人格的关系。 
  一、网络创作与自我意识 
  创作是创作主体自我意识的一种展现形式,通过其创作实践活动所创作出的作品,往往可以反观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状态。 
  网络文学的最大特点是在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创作的自由性,在没有了传统媒体的编辑、出版部门的把关的伯赛空间里,网络写手们就淋漓地发挥,尽情地抒写。这样,也容易使网络文学成为一个本我“力比多”的宣泄及释放的场所,制造出大批没有诗性自律的滥情之作、血腥之作或游戏之作。如,张韬的一篇网络小说《理工大风流往事》,所谓戏仿成搞笑版的《三国演义》,重演的是一部现代大学校园的风流史,里面的“风流人物”仍是昔日三国时代战功显赫的英雄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吕布、赵云、刘表、周瑜等;而今,他们却成了殴斗、嫖娼、追女生的学校管理干部,或成了只知道情欲的顽劣学生。全书过多直露的性爱描绘,粗俗的人体生理器官的描述,庸俗的校园生活的叙写,呈现出的是一种本我“力比多”的宣泄,个人感官享乐主义的张扬。这样的创作,仅是一种“本我”需要的满足,而无法达到精神分析学的“文艺升华”的高度,体现出创作主体的自我意识较多地表现出处于意识中的“角色层”。心理学家维尔伯认为,“‘角色层’是意识谱理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它是处于意识中最狭窄的层面,是指人在自我内部划界,否定压抑痛苦的心理内容或层面,视它们为‘非我’,踢出意识之外,称之为阴影。剩下的被自我认同的形象就是‘角色’。这样的创作,不仅不能起到使创作主体消除角色与阴影之间的界限与障碍,令自我意识得以整合的作用;反而,会让这些既成的文本再次成为新的负面潜意识,影响创作主体的心理,从而直接影响其人格的健康与统合。 
  当然,也有些网络写手,在这一高度自由的电子虚拟空间里,尽情地拾起或重塑被日常生活、社会角色所压抑、限制的一部分自我。 
  典型的有著名网络作家邢育森的代表作《活得像个人样》,写“我”(天灰)是一个从事新兴朝阳产业——IT业的青年,却活得不像个人样。社会的竞争,生活的紧张,时代的物欲,现实的残酷,令这位处于市场体制运作中的青年,自我意识支离破碎,在他的自我意识中只有社会角色及生理角色,而精神层面的自我严重失落。为此,他泡网、泡妞,在与勾子醉生梦死的狂欢中宣泄痛苦,在与“国产爱情”、碎碎的灵与肉挣扎中试图找回一个完整的自我;但几番情爱、情感的波折,带给他的是更为痛楚更为悲怆的孤独与破碎。最后,“我”走进一家医院,在引发“生与死”的思辨中,终于寻回失落已久的精神自我,让“我”的自我意识得以愈合。这篇作品是作者在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基础上,在满脑子里全是要诉说要倾泻的冲动下完成的故事。作品中“我”的历程,也观照出作者自我意识中的一次角色与阴影的整合治疗过程,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也通过这篇文章完成了自己。 
  像这样的创作,是“文艺升华”的实现,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修复过程,有利于提升总体自我知觉水平,提高自我接纳的程度,促进自我内部的统合,从而提升人格的健康水平。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网络创作与情绪体验 
  网络文学创作,与传统文学相比,有其特殊的认知与行为,因而创作主体表现出的情绪体验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创作是一种“不愤不书”,表现出的是创作主体强烈的情绪体验,或正面的,或负面的,或悲喜交错、哀乐参半,或酸甜苦辣皆有之。但传统文学的创作,其抒写方式决定了创作主体对引发的情绪要进行“冷处理”的过程,体现出对其进行思考及创作的积淀,是一种“情绪的升华”。而网络文学的抒写方式,表现出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宣泄性与游戏性,以满足及时宣泄欲望取代社会使命,以游戏冲动替代审美动机,在“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的主体缺席的网络天地中,写手们“灵感”一来就如同打开自来水的龙头,这种可怕的“自来水效应”,把某些文学网络变成了巨大的文化垃圾场和情感发泄地。网络文学这种自由即兴式的抒写方式,令创作主体的情绪体验不经过心灵感悟和理性思考的“冷处理”过程,其作品的抒写形成一种情绪的直抒式或倾泻式。如孙睿草样年华》的创作,他在2005年接受《北京晨报》记者专访时谈到:“《草样年华》的出来真的很偶然,还有半年就毕业了,同学都在考研,找工作,出国,这些我都不喜欢,但我又不知道干什么,就觉得肚子里有话要说,就开始写。书2002年春天就写完了。” 
  作者凭着当时的一股强烈的写作冲动,把自己的当时那种郁闷、厌学、叛逆的情绪直接地诉诸笔端,仅短短的一年时间就“奋笔疾书”完成了20多万字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反映的是作者亲历过的颓废、无聊、叛逆的大学生活,这班以“邱飞”、“杨阳”为首的不务正业的“坏”学生,追求的是睡懒觉、逃学、恋爱、喝酒、玩乐队为主旋律的享乐式的校园生活,以抄作业、窃试题、缓考补考来应付学业,混取毕业文凭。整部作品体现出的是一种对校园现实的不满、无奈、失落、叛逆的负面情绪。这种表达倾向,反映出作者对负面情绪管理的无能感。心理学家伊扎德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它具有动力性,组成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线索。处于心理成长期的青年写手,较长时间浸润在这种表达倾向的语言环境中,就会影响其对社会、人生的认知及其在实践活动中的行为,从而影响其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培养。 
  可见,这种不讲究情绪的积淀、心灵的体验和理性的沉思的自由即兴式的创作,以及无节制的倾泻式的叙事方式,对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会产生负相关的影响,造成创作主体的积极情绪体验和幸福感不高,从而直接影响自我内部的统合。 
  当代NLP心理学大师李中莹认为:情绪的真正来源是本人内心的一套信念系统,人应具有足够的情绪管理能力,做情绪的主人。在网络文学的创作中,也不乏暗合传统文学创作的情绪体验方式,体现出创作主体“做情绪的主人”的范例。如,风靡台湾的网络作家艾闪,他的一部走红作品《可以说谎可以爱》,就体现出是“一首出于愤怒后的沉静之诗。”这部作品是作者根据自己的一段亲身经历所作,他在该书的前言写道:“我到巴厘岛自助旅行,内心经历了一次激烈的矛盾冲击,返台后随即动笔写下这个故事。”全书展现了“我”(艾大伟)的一段人生旅程及心路历程:“我”终于炒了公司的老板,四年来压抑的怨气出光了,但没有享受到预期的满足感。在眼下,猪的快乐简直是“我”生活最大的目标,于是,“我”前往印尼巴厘岛自助旅行,展开一场浪漫之旅,先后邂逅日本女子知子和雅加达学生莎莉,从与莎莉的性爱追求到与知子的真爱历程,完成了从追求“猪”的快乐到“苏格拉底式”的快乐的心路历程。回台后,“我”重新寻找到积极向上的新的人生目标。 
  作品不是作者在某一情绪高涨时即时抒发出来,而是对一段较长时间所经历的多种矛盾复杂的情绪的回顾与思考,在对此梳理、反省、积淀后再一挥而就。这样,不仅在写作方面,令其创作达到“文艺升华”的高度;也在心理层面上,磨砺了作者的情绪管理能力,最终获得一种积极的情绪体验,对其人格的健康大有裨益。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网络创作与生活目标 
  对应于创作主体,“自我内部的统合”结构中的生活目标就是创作目标。而网络文学创作主体所体现出的创作目标则是多样、复杂的,大致可根据目标明确与否分为两大类:一是无明确目标的创作,主要包括宣泄型创作和游戏型创作;二是有明确目标的创作,主要有功利型创作和精神追求型创作。 
  (一)无明确目标的创作 
  这类创作属于一种本能性的创作,不明显体现出某种目标的需要,在网络创作中占相当多的比例。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之快,社会竞争之大,生存压力之重,导致人们沉重的心理负荷。这样,人们本能地进发出一种寻求解脱、发泄、舒展、放松的欲望,来满足本我的心理需要;而网络文学则提供给了人们一个完全开放、自由、平等、匿名的发泄空间,导致了一批网络写手完全以无责任的自我宣泄为动机去创作。如,范文的“垃圾文学”四首:《一、解放》、《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国男人,你怎么了?》、《三、纳米现象》、《四、我要让电视机成为摆设》。这首“垃圾”组诗,呈现的是无厘头的信口开河式的笔法,所抒写的内容均是些关乎“性”的话题,全篇充斥著庸俗、污秽的“性意象”。.这种“宣泄之作”,带给作者的不是一种心理上真正的解脱与舒展,因而无法令释放后的自我得以内部整合;反而带来的是发泄后的空虚感和无助感。 
  在当今一个物欲膨胀,而传统文化却严重失落的社会,人们更易引发心理冲突与焦虑。于是,人们便本能地寻求一种方式摆脱这种心理“侵蚀”。在当下,网络文学这样一个虚幻的世界,自然成了人们游戏人生,缓和心理冲突,释放现实焦虑的乌托邦。在网络文学中,这类游戏型的创作不少。网络文学的游戏式的文化态度,可以“无厘头”文化现象作为其代表,突出地表现在那些解构经典或描写“诙谐人生”的原创作品。如,无事忙的《缺钙水浒》,就是一部解构经典的“无厘头典范之作”。全篇沿用的是施耐庵原着《水浒传》的人物及情节框架,但表达上采用的是现代都市小青年的“无厘头”网络语言,内容上展现的是当今社会现代人的世俗生活,演绎出的是一部被称之为“最爆笑、最逗乐、最无厘头的宝典之一”的休闲娱乐作品。这类“游戏之作”,创作主体往往会在创作的游戏过程中获得一种暂时的现实逃避和自我满足;但“梦醒时分”,面对的同样是现实严酷带来的焦虑感、无助感;也由于没有明确的写作目标,对经典传统的颠覆更为随意,对历代积淀的精英文化的集体潜意识的消解更为严重,因而容易形成作者的意识与潜意识的冲突,直接影响其自我内部的统合。 
  (二)有明确目标的创作 
  这类创作属于一种“自我实现型”的创作。网络文学的开放性及发表的便捷性,为众多民间缺乏文学话语权的文学爱好者搭建起一个可以直接展现自己写作才华的舞台,从中,他们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或收获功名,或追求一种精神的境界。 
  网络文学功利型的创作目标主要表现为:获取名利,赢取爱情等。如,与邢育森、李寻欢并列,被称为网络文学“三驾马车”的宁财神,他的网络创作就是为了“美眉的欢心”。他真正开始动笔写作品是在1997年,理由是为了爱。当时给予女孩的唯一的礼物,就是写一些文章送给她看。于是,网络上逐渐流传开了《缘分的天空》、《假装纯情》、《无数次的亲密接触》等作品。2006年,他创作的《武林外传》,被拍成80集的长篇电视剧,宁财神认为这带给他的最大收获不是成为最受欢迎的电视剧之一,而是他收获了程娇娥这位妻子。这种功利型的创作,若能达到创作目标,则能提高我效能感,从而提升自我幸福感;若失败了,则易形成挫败感,自卑感,令自我不悦纳,从而影响自我内部的和谐。 
  只有那种侧重于精神性追求的创作,才是有着崇高目标的创作。在网络创作中,也有一些这样的优秀写手。典型的有安妮宝贝。她把写作喻为人生行走路途,创作的目标就是“对内心边界探测范围的拓展延伸及对深度的持续追究。”。1998年,她开始网络创作,一篇《告别薇安》,一下子走红。之后,她珍惜这份“上天赐予的礼物”及自己的写作天分,勤勉做事,在孜孜不倦、孤独而勇敢的写作生涯中,收获甚丰,先后在网上发表并结集出版小说集、散文集多部:《告别薇安》、《八月未央》、《彼岸花》、《二三事》、《清醒纪》、《莲花》等,还发表诗歌作品多篇,她的作品总是表现出传统文学的诗性及审美。超个人心理学认为,人类存在之最深层的动机是精神的追求。只有确立这样的创作目标,才是一种自我整合的目标,才会令追求自我整合目标的个体不易放弃他们的追求,从而投人更多持续不断的努力,令他们能够更好地达到那些目标,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的体验,从而提升他们的人格品质。安妮宝贝在写作之路上的丰盛收获让她获得了一种很大的自我实现的满足感、自豪感和幸福感,也培养塑造了她敏感而坚韧、质朴而真诚、热情而激越、宁静而超越的可贵人格品质,从而大大地促进了她的自我内部的统合,提升了她的人格健康水平。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写作活动对于人格来说,既是一个“展现的舞台”,又是一种“塑造的方式”,“文品”的建构与“人品”的塑造具有同步性与关联性。在这种自由开放的网络文化背景中抒写的网络文学,只有体现出创作主体正确的自我意识,积极的情绪体验和崇高的创作目标,才有利于他们的自我内部的统合,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塑造与发展,令他们写出一个健康的人生,幸福的人生。同时,也让网络文学获得诗性与自律,融人当前的网络文化健康和谐发展的建设轨道,令网络创作真正成为大众心灵栖息的精神家园。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1990年代中国女性文学创作04-26

浅论钱钟书文学创作与《周易》研究之关系04-26

试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双性同体思想04-26

关于夏目漱石文学创作的原点04-26

试论胡也频早期创作的悲剧特质04-26

论析路遥的文学成就与创作经验04-26

试析当前女性文学创作的几个误区04-26

关于寻求两性存在状态的“平衡”——论王安忆文学创作04-26

试析审美能力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04-26

试析南方沃土上盛开的艺术之花 —浅析福克纳的文学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