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萨特早期文学创作的选择观念

时间:2024-04-26 15:18:4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恶心》;《墙》;选择观
  【摘要】萨特是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思想家,他的存在主义核心内容是“存在先于本质”、“世界荒谬,人生孤独”和“自由选择论”。萨特的选择观念是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方社会和文学界广为流行,而且曾深刻影响了20世纪80年代整整一代的中国青年。本文试图从萨特的小说创作《恶心》和《墙》中发掘和寻思早期选择观念的丰富内涵。

    安德烈·莫洛亚指出:存在主义作家的成功之处“乃是把哲学运用于小说和戏剧,为小说和戏剧增加了分量,带来了反响。反过来,小说和戏剧赋予存在主义在现代思想中一种不经这些作品体现便永远不会有的威力”。萨特早期的文学创作《恶心》和《墙》就初步阐释了他的存在主义选择观。
  一、世界荒诞人生痛苦
    《恶心》是萨特早期文学创作的成功之作,是萨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较为全面阐述其存在主义观点的著作,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它是萨特哲学著作《存在与虚无》的文学图解。作为一部小说,《恶心》的情节简单,语言表述平淡而近乎枯燥。主人公安东纳·洛根丁对外部客观存在现实的内心体验,恶心感、不可知感、荒诞。联想、莫名的情绪和幻觉和无以名状的恐惧、迷茫感,这些非理性的意念和主人公的心理畅游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构成了全文的主线。萨特认为,人类对存在的根本体验就是“恶心”,这是人的一种基本情绪的认识,人一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就会产生“恶心”感,并声称:“我就是洛根丁,我利用他来表现我生命的脉络。”作者通过《恶心》展示了一个孤独者的精神世界。主人公洛根丁是一个落魄的人,孤零零地一个人生活,也曾相信生活的美好,但他的探寻以孤独开始,也以孤独告终。他在日记中写下一些预兆:“星期二:无事。活着。”试图让自己孤独冰冷的心得到一些安慰,他定居布维尔,准备写篇关于18世纪公爵罗尔邦的论文。白天他经常独自一人出人图书馆,漫无目的地翻阅资料,晚上常去酒吧消磨时光,总是听一张名为《在那些日子里》的唱片,同并不相爱的老板娘厮混。洛根丁的最后一丝希望在和分别多年的情人相聚后,彻底破灭,他重新回到孤独无援的状态之中。
    洛根丁对偶然和荒诞有着深刻的体验,因为一切都是偶然和无根据的,人的一生也要由无数个偶然性组合而成,荒诞就成了存在本身,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荒诞的,存在和不存在都是荒诞的。洛根丁面对现实,意识到自己是偶然而荒诞的存在时,继而因荒诞而想呕吐。终于有一天,“某件事在我身上发生了,我现在不能再对它怀疑了”,“我看到一样东西,它让我感到恶心”,他意识到周围世界存在并思考这一存在时,他觉得它们都是恶心的,他生活在恶心的世界之中。对洛根丁来说,恶心是以一种疾病的方式来到的,它无处不在地跟随着他,他原来对周围事物的热爱的那种热情和希冀都完全消失了。洛根丁感到更加孤独,孤独又使他一次次地领悟,渐渐觉醒:“突然间,我从六年的酣睡中觉醒过来。‘恶心’就是对人生的无深刻理由和偶然性的恶心,它将世间污垢放大给人看,……让人不得不产生恶心感,从而意识到世界的荒诞”,正如洛根丁所说:“我知道我早已找到了生存的答案,我的恶心的答案,我自己生活的答案。事实上,后来我能知道一切,都归结为这种根本的荒诞。”雇希望一次次破灭后,洛根丁最终找到了他存在、恶心和生命的关键,这就是荒诞。荒诞使存在变得毫无道理,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孤独的,恶心只是一种荒诞的感觉,是对现实世界怀疑和否定的认知体验,世界的荒诞让洛根丁感到恶心,同时又对它们怀着触摸和欲望,所以他感到孤独和痛苦。
    按照萨特自己的说法,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可以通过自由选择去获取本质,既然人已经对荒诞世界有了清楚的认识,有了否定和批判的立场,那么人就该超越荒诞性和偶然性,超越和解放自己,做自己的主人,所以他还在《恶心》主人公洛根丁身上表现出自我选择的意向。意识到存在和世界荒诞,洛根丁难受、失望甚至绝望,但此时也意外地觉悟:“我是自由的,我再没有任何理由活着,所有我尝试过的理由都失去了,我不能再想象什么别的。我还年轻,我还有足够的勇气重新开始……我是孤独的,自由的。”冈于是洛根丁决定逃避、抛弃现在的一切,到另一个世界去,把握未来和希望。和萨特观点不同,加缪认为荒诞是无法消除的,人应该勇敢地正视荒诞,在痛苦和悲哀中赢得精神上的胜利,荒诞无法逃避,只可超越。洛根丁选择了美和艺术,到巴黎去,作为他逃避荒诞的方式,沉浸在艺术中,才能让自己从“恶心”中得到拯救。可是作者只给了洛根丁能自主选择的权利,至于选择了什么,他并不关心。投身艺术真的就不再“恶心”,能消除洛根丁的颓废、绝望和痛苦吗?他到了巴黎依旧要面对如何生存,如何选择道路的问题,所以《恶心》主要还是初步凸现了萨特对人的意识的关注,对人类自我选择的钟爱,而且在那个令人迷茫仿徨、痛苦绝望的时代,洛根丁的希望和萨特的理想都只是一种理想,并不能真正地实现。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自我选择的低沉无力
    在《恶心》同一时期的短篇小说集《墙》里萨特正式提出了自我选择的问题。从主从关系来说,同样力求表现某种哲理的《墙》,就成了《恶心》的延伸和附属品。
    《墙》的主人公西班牙游击队员伊比埃塔,在西班牙内战中被捕人狱,同时还有他的战友汤姆和无辜的少年茹安。伊比埃塔经受了法西斯分子精神恐吓和肉体折磨的考验,始终没有屈服出卖战友。简单草率的审讯后,晚上八点,有人来宣布他们三人都被处以死刑。漫长的黑夜,徒有四壁的监牢中,等待他们的是死亡。小说极有层次地描绘了死刑令宣布后,伊比埃塔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和生理反应。直到临刑前,他依然漠然地坐着,保持自尊,不愿意流露自己的痛苦和对死亡的恐惧,只是希望自己能坚强。面对死亡和选择的双重压力,伊比埃塔内心孤独和焦虑,他讨厌汤姆,讨厌他的不停战栗和说话方式;讨厌不谙世事的茹安,恐惧和痛苦无时无刻不在摧毁着他的神经,他讨厌那个比利时医生,他是这四个人中间唯一的活物,但是他和他们之间隔着一道无形的不可逾越的“墙”。伊比埃塔相信自己和另外两个同伴都成了“没有血的灵魂”,在吮吸着比利时医生身上透出的生命之光,当他发现汤姆也一样孤独时,内心的孤独更加难耐。死亡正一步步地逼近,因为不想失去生命最后的两个钟头,他开始胡思乱想回忆他的过去,这时他感到生活的无意义,平静地等待死亡。同伴的枪决让他恐惧和战栗,但他始终没有失去理智,“我要坚强”,“我必须固执”,“我要堂堂正正地死去”。尽管他浑身冒汗,两颊发烧,头痛难忍,但他认为这些仅是“准病例的恐怖状态”。伊比埃塔宁死不屈,他坚定地选择死亡,“我能够出卖葛里斯来保全我的性命,但我拒绝这么做”,“我要死得有骨气”。为了戏弄敌人,说战友躲在墓地里,想象着“那些穿着制服的人们在墓地之间走时”的荒唐可笑,岂料一个求死者恶作剧式的玩笑,却弄假成真,战友葛里斯因为与堂兄吵架真的躲在墓地里,不幸被敌人发现并击毙。伊比埃塔因为信口胡诌的恶作剧却活了下来,嘲弄和调侃的恶意玩笑竟成为现实生活中的荒谬存在,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昏倒在地,偶然性带给了他沉重的打击,继而哈哈大笑,以致笑出了眼泪。令人大感意外的结局表达和显现了世界的偶然性和荒谬性,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选择是困难的,这就是萨特通过《墙》的文学构思向我们所揭露的。透过《墙》还能看到萨特认为现实世界充满了恶心和偶然性,无用而又令人绝望,虽带有浓厚的悲观主义色彩,但仍不放弃坚持彻底的否定和批判立场。
    每个人证明自己的本质就要通过自己的选择,《墙》中萨特塑造了伊比埃塔的形象作为他选择理论的具体实践者。个人是自由的自我超越的主体,所以人会有一个最初的、自由选择的理想,萨特称之为“原初选择”o (47牢狱里的伊比埃塔依然是自由的,尽管毫无人身自由,可他可以在两条截然不同的道路之间作出选择:出卖葛里斯,获得生命;宁死不屈,慷慨赴死,生死之间仅仅有一“墙”之隔。但伊比埃塔固执地作出堂堂正正死去的自我选择,通过自我选择使自己成为一名英雄而不是儒夫。对于生的渴望可谓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可伊比埃塔舍弃了求生选择了赴死,黑夜里坚强是他维系生存信念的唯一精神支柱,正是这种执着的信念使他作出向善的“原初选择”。结局伊比埃塔的选择是非理性的,带有极大的偶然性,一个戏弄敌人的玩笑,让他求死得生,葛里斯一心求生却落人虎口,和伊比埃塔不同,葛里斯的选择是理性的,他不愿牵连别人,只求自我保护,但两个人选择的结果在偶然性面前都变得如此荒谬,最终都同时归于失败。悲剧的结局验证了萨特关于存在主义的主张:世界是荒诞的,人生是痛苦的。世界到处充满人们难以理解的偶然性和荒诞性,世界的荒诞在于选择的主观性和不可逃避性,只要人在选择,世界就是这样的混乱不堪。因此选择是无谓的,无所依托的,荒诞也是必然的。
    萨特早期的文学创作中,选择是困难的,不需要任何依托,毫无支撑点,所以这种自我选择是低沉的、无能为力的,这与当时的时代环境和萨特本人的思想状态都密切相关。《恶心》和《墙》创作的时期,欧洲大陆刚经历了1929至1933年、1937年两次经济危机,社会是一片萧条和阴暗,政治上,1936年德、意法西斯帮助西班牙法西斯叛军取得胜利后,德国法西斯席卷欧洲,法国沦陷。在这种乌云密布、灾难临近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现实世界感到恶心和反感,对前途和出路悲观绝望的普遍精神状态是可以理解的,而从萨特本人思想发展阶段来看,30年代中期,他还是一个相当典型的脱离社会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小说是他本身对现实的厌恶感和对人生迷茫感混合时期的产物,自然就不会体现那种昂扬奋斗的主观战斗精神。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把握课堂艺术,实施成功教学——初中英语中的激趣教学04-26

情感因素与英语教学04-26

点燃学生学习英语的火把04-26

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小组活动04-26

精选英语例句 提高教学效果04-26

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04-26

对新课改下的英语课堂的认识04-26

论培养高中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重要性及策略建议04-26

对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04-26

厚积方能薄发——由高三英语滞后生现象引发的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