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环境下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探索

时间:2024-04-26 15:17:06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长期以来,英美文教学一直被排斥在大学英语教学之外。大学英语还停留在简单的语言教学层面,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变化对毕业生的语言能力、综合素质、人文修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学英语现状和学生对英美文学课的认识,阐释了开设英美文学课的重大意义,提出了多媒体环境下的英美文学教学理念和学习策略。。
关键词:非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学;重要性;教学方法
        一、大学英语学习现状
        毋庸置疑,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外语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为国家经济建设、对外交往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外语人才。据统计,目前中国各层次的外语在学人数已近5000万人。 虽然中国外语教育成果显著、外语学习人员数量巨大,但是另一方面,外语教学中偏重语言知识传授、轻语言交际能力和人文素质培养的问题仍没有完全解决。 
        (一)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问题
        目前,大学英语的教材大多都是按照《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四级考试的要求进行编写,绝大多数词汇都在四考试要求的范围之内,不管从内容选择和结构编排上都有所突破。扎实地学好课本就可以应对四级考试。但是,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却不那么乐观,国内大多数高校也没有面向公外学生开设英美文学课程,有的也仅仅是几门简单的电影欣赏和英美文学介绍这样的选修课,或者给学生列出文学作品的书目,让学生自己阅读,有的学生看,但因为缺乏指导,理解得不够深刻,有的根本不看,因此很难起到文学教学应有的效果,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和人文素质培养没有太大的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则是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主宰整个教学活动进程;学生则是外界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知识灌输的对象,此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新意识,无法实现培养综合型人才和素质教育目标。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教师的角色已经由过去的“ 知识占有者和传授者 ” 变为课堂上的控制者、评判者、 组织者、 促动者、 参与者和知识的来源者。要培养出具有创造性思维的学生,教师要与时俱进,转换自己的传统角色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文学是人学,因此,文学课也应该有学生的参与,让学生参加评论。衡量采取的教学措施是否科学合理应以学生能否积极参与和能否培养学生素质为标准。
        (二)学生本身的观念问题
        1、学习英语就是应付考试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学生中学时学习英语的目的是考上大学,许多在校大学生学习英语的目标就是通过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因此,学习英语的模式也和高中基本一样:背单词,读课文,做练习。结果是考试结束后便“刀枪入库,马放南山”,英语书或束之高阁或当废纸卖掉。花费了大量时间、精力背下的单词、句型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忘记。因此,很多学生把英语学习当成了一项任务去完成,倍感压力,学习英语没有兴趣,而兴趣则是做好的老师。
        2、学习英美文学和他们无关
        很多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认为学深奥的英美文学是英语专业学生的事,和他们没有关系。英语专业毕业的学生要靠的是英语,学习英美文学是他们分内的事,而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有自己的专业,将来不靠英语养家糊口,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因此英美文学课很难进入他们的视野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开设英美文学课程的重要性
        2004年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的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试行)指出:各高等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按照《课程要求》确定本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计各自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将综合英语类、语言技能类、语言应用类、语言文化类和专业英语类等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有机结合,以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应用能力方面得到充分的训练和提高。[1]笔者以为在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开设英美文学选修课程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它不仅可以使同学们接触到原汁原味的英语,体会英语语言的优美,对我国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还可以丰富他们的西方文化知识,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达到陶冶情操、完美人格的素质教育的目的,可谓一举几得。
        (一)英美文学课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在人类历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交流的主要手段。优秀的文学作品词汇丰富,语言表达精炼、准确,表达方式灵活,情感色彩浓郁,对学生扩大词汇量、学好语法、加强修辞训练及提高语言运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文学又是艺术的语言,是语言大师经过加工提炼的语言,它具有形象生动、 凝练精美、 典雅深邃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最好的语言材料;文学语言也具有生活语言的特征,它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具有朴实自然,通俗易懂,易为学生阅读和吸收的特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是英语的 “ 菁华”,英语语言的发展离不开莎士比亚的戏剧、华兹华斯的诗歌、狄更斯的小说和许许多多的英美文学作品。
        (二)学习英美文学可以加强学生对英美文化的深刻理解
        英美文学是英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此课程可以使大学生深刻了解和学习西方文化。探索文化的定义,Raymond Williams曾将其描述为英语中最复杂的词汇之一,他对“文化”的界定就是:“智力特别是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作品或行为。”[2]按照这种定义,文学和文学作品就是文化。英美文学中的诗歌、小说和戏剧不仅仅传达了作家的写作意图,还反映了英美国家的生活方式、衣食住行,蕴涵了各种各样的世界观、价值观和道德理念。
        不同的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因其生存和生活的客观条件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自然资源的差异也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上。例如,中国因西面靠山,东面临海,吹的东风是暖风,在汉语的文化氛围中,“东风”即是“春天的风”,东风象征着温暖、春天和生命;而英国西临大海,东临大陆,吹的东风就是寒风,人们总把东风与冰天雪地联系起来。同为东风,其文化内涵却大相径庭。因此,中国人讴歌东风,英国人称颂西风就不难理解了。在通过学习文学作品从而了解中西文化差异的这一过程中,学生也会增加学习英美文学课程的兴趣,从而主动地将英美文学课程的学习当成是了解英美国家文化的有效途径。
 
        (三)学习英美文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英美文学课上所学的文学作品往往是经过长时间筛选和众多读者严格检验的艺术珍品。阅读、学习、欣赏这样的作品,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鉴赏水平和能力,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所以,英美文学课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挖掘作品中美的因素,让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以此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四)学习英美文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文学不仅是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渠道。”[3]英美文学教材中有着大量的诗歌、散文、游记、小说、戏剧等。这些作品凝聚着丰富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不仅思想性强,而且艺术性也很高。文学是人类文化中最璀璨的珍宝,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有深度、有广度的文学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深入学习这些优秀散文和诗歌,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其目的“ 不仅仅是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力和审美敏感性,以及敏锐感受生活,认知生活的能力”。[4]
        三、多媒体环境下英美文学教学方法探索
        笔者认为文学学习策略必须强调对网络及其他现代教育辅助手段的利用,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增强文学学习的趣味性,使文学学习变得“ 有声有色 ”。为真正在教学中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融为一体,笔者在英美文学教学方法上做了一些尝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一)教学内容的筛选
        1、重作品,轻历史,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
        对于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必要详细讲述英美文学发展的历史,各个时期出现的文学名词和文学术语,否则,学生将一头雾水,觉得文学艰涩深奥,对之望而却步。应将绝大部分时间用在阅读作品上。因为经典的英美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名家、名篇数不胜数,要在非常有限的课时里多阅读,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前精心做好课堂教学文本的遴选工作。所选用的文本材料需具备审美的针对性:既能直接表现语言的艺术美,也能间接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审美情趣的提高在网络资源的支持下将变得更加显著。从网上下载的各种相关图片,视频,动画等材料比单纯的语言文字更能刺激学生的想象力和感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教师通过讲解分析,和学生一起探讨文学作品,培养学生对自然界、社会生活和艺术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2、重短篇,轻长篇,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并保持这种兴趣的连贯性,应选择有代表性、篇幅短小、语言难度适中、艺术表现力强的作品。当然,并不是完全将长篇排除在外。学生也希望在老师的指导小阅读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经典作品,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等。老师可以选择冲突激烈,表现人物个性和作品主题的部分让学生阅读学习过程中,还可以组织学生分组阅读、讨论、做角色扮演等活动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意识。为了更好的表演,学生们需字斟句酌、反复推敲才能领悟作品。  
        (二)使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保障学习策略的实现
        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使是“满堂灌”,传递的信息量也很少,而且很呆板,缺少变化,学生很难至始至终保持注意力和兴趣。随着现代化教学设备的普及,教师在教学时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课件。利用多媒体授课,具有信息量大,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保持兴趣等等优点。还可根据课程进度,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作改编的电影,如《傲慢与偏见》、《简?爱》、《紫色》等。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这些大部头的小说,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美文学的教学变得不那么“距人以千里之外”。 
        1、互动策略
        文学学习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涉及到读者与作者、作品之间的互动,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掌握互动策略能帮助学生在作品赏析中发挥认知和审美的主体作用,通过与教师与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加深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更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在实施互动策略时,计算机网络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师生之间可以在更平等的基础上借助网络进行深刻广泛的交流,包括对疑难问题的讨论,分享对某文学作品或作家的看法等等。这种自由,不受空间约束,甚至可以匿名的交流形式往往使学生,尤其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感到更自在,因而能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和学习主动性。
        2、批评策略
        文学文本的解读一般没有唯一答案。对文学文本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掌握一定的批评策略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多了解其他批评家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即从新的角度或以新的方式来阐释文学文本,从而培养学生的原创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结语
        “学文学不仅是学语言的最佳途径,更是素质教育和人文精神培养的有效渠道”。 [3]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开设英美文学选修可是大学英语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学经典的阅读教学是语言教学的重要内容,可以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语言能力,了解西方文化。同时,文学是人学,文学教育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学生在与中外文学大师的对话中,耳濡目染,接受精神的洗礼、心灵的滋养、灵性的启迪,提高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因此,英美文学教育对高等教育体系来说是重要的一环。当今,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无以计数的书面资料和音像,影像资料;多媒体授课方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兴趣倍增,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文学知识的教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综合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John Storey.Cultural Theory and Popular Culture[M].Peking University Press,2004.
[3]蓝仁哲.语言、文学、人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4]舒伟.对高校英语专业文学课教学改革的思考[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2).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谈寂寞清苦的文学苦旅04-26

浅析《围城》的文化批判价值04-26

浅析傅斯年的自由主义思想04-26

试谈西方之眼 东方之魂——论中西精神资源对林徽因文04-26

浅论《朝花夕拾》的文化批判04-26

浅论张恨水笔下的市民社会04-26

分析萨特早期文学创作的选择观念04-26

试论民族儿童文学在发挥优势中前行04-26

浅谈鲁迅笔下的“狗”形象04-26

浅谈张爱玲的文学创作“枯竭期’出现原因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