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历史批判视野中的中国现代妇女文学史——《浮出历

时间:2024-04-26 15:16: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文学史 中国现代妇女文学 历史 文化批判
  摘要:在中国文学史中,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从而也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它在宏大的历史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的文化生存进行了深人的质疑和探寻。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正式将中国现代女性文学隆重推出历史地表的当属孟悦、戴锦华的《浮出历史地表:、现代妇女文学》。从问世之后,这本书带着女性的犀利和敏锐从厚重的中国文学史中浮现出来,以鲜明的女性立场,为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争得了文学史上的一席之地,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格局产生了重大的冲击力,成为中国女性文学理论研究的标志性成就。这部著作同时也开创了新的研究视野和研究方法,它大量地借助西方的文艺理论方法如精神分析、结构、后结构主义理论来分析和研究中国现代女性文学文本,并从纵向角度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历史进行梳理和卓有见地地审视。

  《浮出历史地表》和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文论一样,都是直接受到西方女性主义思想影响。从朱虹在《世界文学》1981年第4期上发表《美国当前的“妇女文学”》之后,西方的女性主义思想和女性文学批评的著述陆续在中国传播开来,这为当时的中国知识界和学术界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一直“到1989年前后,西方女性主义文论在中国的传播达到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高潮”。此时,女性主义思想已经深深地影响和颠覆了中国女性主义先觉者的观念和认识,尤其是其中的一些女性学者。多年来自身性别状况的生存困惑和伤痛与西方女性主义思想不期而遇,虽然并未“石破天惊”地惊醒,但也为自身困惑的问题找到了答案的注脚。除了西方女性主义思想的影响外,80年代多元的文化氛围下,西学东渐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这使两位年轻的学者有机会接触到了更多的西方的文学批评方法,对有别于主流的话语方式和西方理论的迷恋,使她们沉迷在精神分析、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理论的话语中,并且娴熟地将之运用到对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批评实践中,可以说,这种新的尝试为《浮出历史地表》这部著作亦增色不少。
   80年代,怀着对文革后的反思和对原有的价值体系的质疑,许多知识分子如饥似渴地向寻求新的理论资源,这个时期西方的各种理论大批涌人,对于孟悦和戴锦华来说,80年代的多元化语境使她们不仅在技术上、方法上接受了一次全新的洗礼,更在思想上,和当时的文化精英们一样对中国过去几十年的文学史、文化史以及意识形态进行反思,孟悦在接受访谈时回顾80年代的文化语境对她的影响,一是分析方法,一是启蒙思想。分析方法指的就是那种技术,从形式主义到结构主义理论,也包括杰姆逊的理论,即把历史的视野放进去,在文本和历史之问找到一个联系点。这两种方法对她的影响非常大,她认为这两种思想都有价值,当然后来她也看到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就是它不能提出问题,特别是不能提出那些切中不同文化现实所特有的问题。戴锦华同样对西方理论热爱到迷恋的程度,她后来谈到当时的心理时说,因为她当时“把西方理论看作是能够超越历史语境,超越中国与西方、历史与政治猜疑的纯净理论资源”。可以说,这代表了当时年轻的一代知识分子在面对西方外来理论资源的一种普遍心态。
    然而正是这种非理性的迷恋和崇拜心理,也造成了在借用西方理论过程中出现了生硬和机械套搬的问题,这种机械的照搬和借用,势必也造成了读者阅读上的隔膜感和理解上的陌生感,没有相应的对西方理论的了解和掌握,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样一本具有西化色彩的著作的接受过程。但也正是这种“陌生化”的言说风格,带来了不同以往的别样的耐人咀嚼的品格,尤为可贵的它没有沉浸在西方理论言说的沾沾自喜中,走向形而上的穷途,而是深人到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文学的现实之中,发现和挖掘被主流话语所遮蔽的和“讳莫如深”的事实。


    《浮出历史地表》这本著作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始终在贯穿着两种相互交织的叙述轴线,一条是女性群体不断走向性别意识觉醒的精神成长史,一条是女性摆脱奴役的肉体解放史这些都是和中国历史和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的。孟悦和戴锦华非常擅长于在历史和文化的大语境中穿梭,这种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无疑使《浮出历史地表》这本书有着极为厚重的历史感和文化感。它所进行的不单是文学现象和文学作的解读和分析,更是在宏大的叙述视角当中,对中国女性文化生存的更为深人和内在的质疑和探寻。而且在深人分析中注重在历史和文本之间寻找联系的契合点,这也是深受杰姆逊理论影响的批评实践,除此之外,两位女学者宽泛广博的研究领域和跨越不同学科的开放视野也是一个重要基础。她们不仅以文学研究“出身”,同时在电影、批评理论、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等方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点,《浮出历史地表》作为学术的起点已经初露端倪,随后的学术选择更是印证了她们不拘一隅的学术道路。《浮出历史地表》宏大的历史意识使它站在了一个前人不曾有过的高度,直面整个中国文化传统,揭示女性几千年被压抑的真相。作者指出,女性问题不是单纯的性别关系问题或男女权利平等问题,它关系到我们对历史的整体看法和所有解释,因而女性真理的发露具有反神话的、颠覆已有意识形态大厦的潜能。这些论断虽有些偏激,但却是使我们对认为天经地义的一切产生了质疑,对中国历史中女性命运和群体经验给予认真的关注和审视。同时,这也是这本著作的理论立足点,是女性浮出历史地表的先在的理论前提和语境,尤其是,这种论断得到了后来的女性主义研究者的认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没有这种语境的存在,就没有后来的中国女性主义文论的发展。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三
    关于女性形象的分析可以说是历史和文本分析结合的又一个发现,同样是运用了符号学的理论。作者认为再没有哪一个角度比男性如何想象女性、如何塑造、虚构或描写女性更能体现性别关系的历史内涵了。首先,古代文学中女性美的描述方式。与中国古代妇女受压抑的生存状况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对女性之美的盛誉和歌颂。在华丽的词藻雕塑的美女容颜下,究竟隐含着怎样的文化寓意。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通常借物象来比喻女性外观,这种修辞手法具有某种欲望象征化的过程。作者深人分析了这种修辞方式背后的“阴谋”,即女性在被视为性对象的同时被视为物对象—客体,他所表现是男性的欲望权。其次,狐妖之女的隐喻。作者认为在某种程度上,这种充满隐喻意味的形象概括了男性或男性文化对女性意识上的排斥和无意识上的欲望。第三,古代文人以女性身份、女性形象自喻的传统。作者认为这种传统充其量只不过是男性才子们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哀怨,这和美人迟暮或被弃被妒的情境有着文化心理上的暗合。这种深刻的文化洞察,虽有偏颇,但却又合情人理。第四,花木兰式的女英雄形象。作者对这类女性形象也进行了分析,认为这类形象是封建社会男性建功立业的理想角色,她们女性性别与男性作为上的合一,隐含着男性政治理想和特有的阉割情结。因此,作者断言,在男性父子君臣的文化符号结构中,性别,特别是女性性别,早已失去性别内涵,女性形象的所指,已非任何抽象具体的真实女性。
    孟悦、戴锦华认为,在二十世纪的中国,女性尽管浮出了历史地表,并从奴隶走向公民,但女性的处境并未因此而明朗,近现代以来的新的历史变革与女性的解放进程紧紧地纠葛在一起,女性仍然“挣扎在某些人和某些群体的政治无意识中”。女性的历史在与民族群体历史进程的摩擦和冲撞中走完了一个颇有反讽意味的循环,那就是以反抗性别社会性别角色始,而以认同中性社会角色终。女性的问题已经过多地被政治话语和意识形态所渲染,失去了本来的面目。而且这一趋势随着社会的前进并没有减少,反而,愈演愈烈,使女性的真面目被遮蔽,被伪装成男女平等、歌舞升平的理想盛世,正是因为洞悉了女性这样的现实处境,才使孟悦、戴锦华有了对几千年的男权意识和男权统治进行批判的冲动。
 《浮出历史地表》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在与男权思想和意识冲撞之后浮现出来的女性的历史碎片,而且还有投向历史和文化的那双充满怀疑和挑战的年轻的目光。在文学史的书写中,《浮出历史地表》本身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背影,在男性话语统治的历史舞台上展开女性的旗帜,戳穿了女性被蒙蔽的历史秘密,扰乱了那些习以为常的一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人民性——试论文学创作应坚守的价值取向04-26

中国文学现代性特质与当下文学创作论析04-26

从《荆棘鸟》看麦卡洛文学创作中的爱尔兰民族文化因素04-26

试论中国现代文学创作中的道德描述与精神价值取向04-26

浅析欲望深渊前的堕落与升华—施叔青《香港的故事》系04-26

浅析“寻根文学”对现代主义小说精神的汲取04-26

论析鲁迅与赵树理04-26

试论鲁迅的美学自由主义思想04-26

反愚、弘韵与启蒙一浅析王小波杂文主题04-26

怎样创设初中英语课堂中的情境教学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