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现代经典小说 《围城》 主题 讽刺、现实意义
摘要:《围城》之所以成为现当代经典小说,除揭示了深刻的主题外,《围城》的讽刺别具一格。本文指出《围城》对中国日常世态、教育、政治、文学、人性的病态、精神危机等几个方面的讽刺,旨在揭示它们对于现在的意义。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当钱钟书的《围城》在中国大陆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横排出版后,中国便掀起了经久不衰的“钱钟书热‘’,《围城》也因而拥有其千百万的读者。虽然作者对它“很不满意”,但读者的满意足以证明它的魅力,我每读一次《围城》,它都会给我增加一层新的认识和新的感受,它那多方面的文化批判指向和社会人生感悟,即便是在今天,也会带给我们很多的思索,很多的启迪,让我们把玩再三,不肯释手。
《围城》揭示给我们的,主要有三大层面的主题”‘:最表层的是对爱情婚姻的描写。作品围绕方鸿渐和四个女性的故事展开,写了方鸿渐与鲍小姐的世俗爱情,与苏文纹的虚假爱情,与唐晓芙的理想爱情,与孙柔嘉的理想爱情婚姻幻化而成的世俗婚姻。这一层面的内容贯穿整个小说始终;深层的主题思想是反映了现实社会和其中的人类。作者在《围城》<序>中说:“在这本书里,我想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写这类人,我没忘记他们是人类,只是人类,具有无毛两足动物的基本根性。”作者在作品里表现了一个个动荡社会的知识分子世界和愚昧落后的内地社会形态。有法国白拉日隆子爵号邮船构成的留学生世界,有上海“孤岛”围绕和追逐苏文执构成的留学生世界,有内地三间大学的知识分子世界和留学生世界,有方鸿渐故乡无锡的老知识分子世界,也有落后、愚昧、不文明、可笑的内地社会。它们构成了““强大的传统中国包围着的有着西方色彩的现代知识中国”‘,’;最深层的主题是揭示了人类劣根性的悲剧性寓言层面。作者由对书中人物的文化人格的审视,到透视人性的弱处,直指人的劣根性,有方鸿渐的懦弱,苏文纹的虚荣,孙柔嘉的阴柔,高松年圆滑的权术机变,李梅亭学术骗子的尊容,方通翁的守旧和迂阔……作者展示主要人物在特定历史时段的挫折和失败,进而展示人类精神困境,使人类理想和幻灭在情节中不断往复循环,最后迷失在绝望的境地中。到小说的最后,作者更提出了比“鸟笼”和“围城”更加扑朔迷离的人生寓言,显示了二老自鸣钟”的寓言对全书笼罩性的意义—.‘这个时间落伍的计时机对人生的讽刺和感伤,深于一切语言,一啼笑。”老自鸣钟是方鸿渐的象征,是中国历史的象征.也是人类的象征。它是时间的自我迷失,也是人在时间中迷失、停滞和无出路。作者有对这类人物困境遭遇的同情.但更多更重要的是对这类人物的批判和讽刺。钱老先生不是要你撇下一切希望,而是要你先把人生的真相看清楚,然后再迈出自己的步伐,这正如鲁迅在解释自己的作品《过客》时说:“虽然明知前路是坟而偏要走,就是反抗绝望,因为我以为因绝望而反抗者难.比因希望而战斗者更勇猛,更悲壮。”
带给我们对(围城》主题有如此认识的东西是什么呢?这就是围绕主题深沉的由外而内的讽刺。阅读《围城》你常常会发出会心的笑,正如杨绛所说“他把写成的稿子给我看,急切的瞧我怎样反应。我笑,他也笑;我大笑,他也大笑、一”Is]。这就是《围城》带给我们的形象的、具有美感的批判—笑的批判就是讽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讽刺小说,以鲁迅为代表,有张天冀、沙汀和老舍,他们的讽刺带有谴责和暴露的传统,主流是沉重的政治讽刺,触及时弊,愤怒面向丑恶,是火与剑。而钱钟书的讽刺己经“出离悲愤”‘,,,也净化了丑、俏皮、幽默,面对千奇百怪的世界是一种幽雅的审美风度。《围城》的文字,无所不讽,既有充沛的喜剧讽刺(夸张、戏谑、椰榆)。更多的是因人物的怯弱、善良而伤感的讽刺、悲剧的讽刺。别的小说读完后能留下人物,留下故事,《围城》读完后除了留下人物故事,更多的是有趣的,有想象力的,精辟的、俏皮的,充满知识意蕴的讽刺语言,与其说《围城》是中国式的流浪汉小说,社会世俗小说,倒不如说它是中国现代另类讽刺小说的杰作。钱钟书创作《围城》时“痴气旺盛" Isl,各种讽刺充斥全文,于当时对未来均具深远意蕴,值得我们对其批判性讽刺反复赏析,尽情品味。浩浩大作,我仅选取原作少许片断,略析钱钟书《围城》的讽刺。
一、讽刺中国日常世态
原文:(本段文字写方鸿渐即将离开三阎大学时对人际关系的感慨)
请吃饭好比播种子:来的客人里有几个是吃了不还请的,例如最高上司和低级小职员;有几个一定要还席的,例如地位和收入相等的同僚,这样,种一顿饭可以收获几顿饭。鸿渐地位不高,又不属于任何系,平时无人结交他,他也只跟辛媚要好,在同事里没撒播饭种子。不过,鸿渐饭虽没到嘴,谢饭倒谢了好几次。人家问了他的行期,就惋惜说:“怎么?走得那么匆促!饯行都来不及。糟糕!偏偏这几天又碰到大考,忙得没有功夫,孙小姐,劝他迟几天走,大家从从容容叙一叙—好,好,遵命,那么就欠礼了,你们回去办喜事,早点来个通知,别瞒人哪!两个人新婚快乐.把这儿的老朋友全忘了,那不行!哈哈。”
这段文字有一个绝好的比喻—请吃饭好比撒播饭种子。它把中国人际关系的表面热情、迎奉,实际冷漠揣摩透了。它告诫人们,没有心机的人活得才有童心,守着这一套行事的人肯定老得快。此外,还有更累的一手:谢饭。这段文字几乎高度集中了这一类话的精华.人人都可以去对号人座。话说得唾沫星子乱飞,无非是话能说得要多好听就有多好听.反正他一毛不拔,他的饭你是吃不到的.模拟的口气生动无比,虚伪到叫人恶心。作者写的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当今市井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讽刺抗战时期中国的高等教育
原文:(本段文字写在教育部视学到三阎大学研讨导师制前夕)。
说笑了一回,辛嵋临走道:“唉,我忘掉了最精彩的东西。部里颂布的‘导师规程草略’里有一条说:学生毕业后在社会上如有犯罪行为,导师连带负责!”
鸿渐惊骇得呆了。辛嵋道:“你想,导师制变成这么一个东西。从前明成祖诛方孝孺十族,听说方孝孺的先生都牵连杀掉的。将来还有人敢教书么?明天开会,我一定反对。”
“好家伙!我在德国听见的纳粹教育制度也没有这样利害,这算牛津剑桥的导师制么?”“哼,高松年还要我写篇英文投到外国杂志去发表,让西洋人知道咱们也有牛津剑桥的学风。不知怎么,外国一切好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辛嵋叹口气,想中国真利害,天下无敌手,外国东西来一件,毁一件lel0
抗战时期的高等教育是中国高等教育的怪胎。用钱钟书的话来说叫“训练机器”。通过这段对话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打着学习外国先进经验的旗号进行的。所以,我们对借“中国化”和“中国特色”为名,其实是行倒退之实的东西,绝不能因为它具有一层“民族主义”的保护色就掉以轻心。当时的中国高等教育.只要想控制人民的思想,限制人们的行为,最后就能想出各种各样的怪招,而各种各样的怪招最后往往通向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的旧的一套。毕竟,我们这个国家的封建思想和意识,是过于丰富了。“外国一切好的东西到中国没有不走样的‘’,“来一件,毁一件”,此结论值得每位当代国人深思啊!
三、对官场和政治的讽刺
原文:(本段文字写在方鸿渐被三间大学解聘离开三l闯大学时。)
鸿渐动身前一天,到校长室秘书处去请发旅行证件,免得路上军警麻烦,顺便见校长辞行,高松年还没到办公室呢。他下午再到秘书处领取证件,一问校长早已走了。一切机关的首长上办公室,本来像隆冬里的太阳或者一生里的好运气,来得很迟,去得很早。可是高松年一向勤敏,鸿渐猜想他怕自己、躲避自己,气愤里又有点得意。他训导的几个学生,因为当天考试完了,晚上有工夫到他房里来话别。他感激喜欢,才明白贪官下任,还要地方挽留,献万民伞、立德政碑的心理。离开一个地方就等于死一次,自知免不了一死,总希望人家表示愿意自己活下去。去后的毁誉,正跟死后的哀荣一样关心而无法知道,深恐一走或一死,像洋蜡烛一灭,留下的只是臭味。有人送别,仿佛临死的人有孝子孝孙送终,死也安心闭眼。
这里短短几句,涉及到政治场里的两种情景:
一是权术机变。高松年是一校之长,而方鸿渐是下级,方两次与高辞行,高反而躲避。方鸿渐是一介书生,他气愤之外还感得意,更说明他仅是书生,根本没人官场的门径。高松年的躲避是一种政治技巧,就是遇到不好处理的事情便躲避。赵辛嵋的不辞而别,高松年很恼火,他利用历史系教师陆子潇的小报告不发方鸿渐的聘书是理亏的,所以他不想见方鸿渐。二是贪官离任也要人献万民伞、立德政碑的心理,被刻画得惟妙惟肖。而且这是一种普遍的人性(尽管我们很不情愿和“贪官”坐在一条板凳上受此批评),就象临死的人的心理一样。
四、讽刺当时的文学或艺术
原文:(本段文字写在范小姐参加汪处厚做媒邀请前)
她(指范小姐,三l司大学女生指导,教育系讲师。论者注)平时有个嗜好,爱看话剧,尤其是悲剧。这儿的地方戏院不演话剧,她就把现代本国剧作家的名剧尽量买来细读。对话里的句子像:“咱们要勇敢!勇敢!勇敢!”“活要活得痛快,死要死得干脆!”“黑夜已经这么深了,光明还会遥远么?”她全在旁边打了红铅笔的重杠,默诵或朗诵着,好像人生之谜有了解答。只在不快活的时候,譬如好月亮引起了身世之感,或者执行“女生指导”的职责,而女生不受指导,反叽咕:“大不了也是个大学毕业生.凭什么资格来指导我们?只好管老妈子,发厕所里的手纸!、’—在这种时候她才发现这些富于哲理的警句没有什么帮助。活诚然不痛快,死可也不容易:黑夜似乎够深了。光明依然看不见。110]这是任何爱好文学的年轻人都可能经历的阶段。不过作者要讽刺的是中国现代话剧中曾经风靡一时的崇高的浪漫主义倾向。所举的三个句子,都有反抗情绪,很有激情,如果写得泛滥成灾了,当然也就有了矫情的一面。假如是曾经写过这种剧本的作者看了《围城》的讽刺,或把对这种文学的爱好栽在“范小姐”这样的小人物身上表示不满意,那也可以理解。但实际上,讽刺总是“攻其一点,不及其余”的。你只看攻击的是不是脓疮,而不应要求它负责对全身的评价。《围城》时代和当代中国人有一种极不可取的欣赏文学的习惯,认为你讽刺了什么就是要否定什么,讽刺了一种文学就是要否定这种文学,讽刺哪一个干部就是要否定哪一种政治。这就等于炮制理由否定“讽刺”了。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读了几部作品,就“好像人生之谜有了解答”,也是初学文学易犯的毛病。范小姐后来在境遇不佳的时候,发现那些警句并没有派上用场。如此功利地对待文学,也是和文学本来的性质相悖的,现代文学爱好应以此为诫。
五、讽刺人性普遍具有的病态
原文:(本段文字写在汪处厚发帖子请鸿渐、辛嵋到汪家作客并准备为二位说媒时)
汪处厚(三阎大学中文系主任,娶有一漂亮汪太太,下课贪官。论者注)先出来,满面春风,问两人觉得客堂里冷不冷,分付丫头去搬火盆。两人同声赞美他住的房子好,布置得更精致,在他们这半年来看见的房子里,首屈一指。汪先生得意地长叹道:,.这算得什么呢!我有点东西,这次全丢了。两位没看见我南京的房子—房子总算没给日本人烧掉,里面的收藏陈设都不知下落了。幸亏我是个达观的人,否则真要伤心死呢。”这类的话,他们近来不但听熟,并且自己也说惯了。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日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譬如陆子潇就常常流露出来,战前有两三个女人抢着嫁他,“现在当然谈不到了!”李梅亭在上海闸北,忽然补筑一所洋房,如今呢?可惜得很!该死的日本人放火烧了,损失简直没法估计。方鸿渐也把沦陷的故乡里那所老宅放大了好几倍,妙在房子扩充而并不会侵略邻舍的地。赵辛嵋住在租界里,不能变房子的戏法,自信一表人才,不必惆怅从前有多少女人看中他,只说假如战争不发生,交涉使公署不撤退,他的官还可以做下去—不,做上去汪处厚在战前的排场也许不像他所讲的阔绰,可是同事们相信他的吹牛,因为他现在的起居服食的确比旁人舒服,而且大家都知道他是革职的贪官—“政府难得这样不包庇,不过他早捞饱了!”p0
这段文字由汪处厚对自己战前生活阔绰的夸大式回忆,提出这是人性普遍的一种缺失(类似于阿Q精神胜利法):借已经远去的灾难来夸大自己光荣的过去。这毛病是如此广泛,这不害人,只利己的人类劣根性,竟然人人有份。
夸大的对象也是差不多的,不外是房子、女子、官帽子。过去,现在,都有几“子”登科的说法。夸大过去“阔过”的业绩,古今都一样!还有一点,由于是借灾难夸大以往,而这灾难又是日本的侵华战争带来的,所以我们可以无意中看到《围城》超意识形态的叙事立场。在中国人的习惯里如果我们控诉的是敌人,那么往敌人身上泼多少脏水,似乎都是可以的。夸大敌人对自己造成的灾难好像也是顺理成章、天经地义的。我们可以在“政治”的掩护下,包藏人类自己的私心。钱钟书似乎不管这些,他可以说‘旧本人烧了许多空中楼阁的房子,占领了许多乌托邦的产业,破坏了许多单相思的姻缘”这样的反语,来显示讽刺之笔触虽然极尽夸张,但讽刺的灵魂仍是真诚,这正如鲁迅称道《儒林外史》说的“秉持公心”。
六、通过讽刺,揭示现代社会人的精神危机
在《围城》里这样的句段俯首可拾。当方鸿渐在爱情婚姻遭遇挫折后、他感慨:“现在想想结婚以前把恋爱看得那样郑重.真是幼稚。老实说,不管你跟谁结婚,结婚以后,你总发现你娶的不是原来的人,换了另外一个”[13}。连恋人,连妻子,都感到最终不能相通,那么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疏离该有多深呢!?对于事业,方鸿渐一事无成,“正像他去年懊悔到内地,他现在懊悔听了柔嘉的话回上海。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拥挤里的孤寂,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I}al这孤岛心理,也就是一种围城心理。至于对现代人生,方鸿渐有个奇特的比喻:“这好像开无线电。你把针在面上转一圈,听见东一个电台半句京戏,西一个电台半句报告,忽然又是半句外国歌啦,半句昆曲啦,鸡零狗碎,凑在一起,莫名其妙。‑Ii”他接下来说,可能对每个电台来说它的节目是有序的,但从整片人生的原生状态看.它的无序性几乎使你无从去做有意义、有目的追求。而面对在如此爱情、婚姻、事业、人生组成的大淖中艰难前行的鸿渐,终于以那个冬夜乞丐老人为镜子,“忽然联想到自己正像他篮里的玩具,这个年头儿没人过问”‘,‘!这是方鸿渐精神危机的痛切感受。作者同情方鸿渐的悲剧命运和懦弱性格,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退缩的人生态度和无所作为消极性格的批判。但愿我们的现代“围城人”能感悟到这些并从中惊醒!
当然,以上所说只是《围城》讽刺的一小部分。对于《围城》,并不在于哪一句是在讽刺,或者是讽刺了哪一种人、哪一桩事,它是无所不讽的,而且讽刺奇突、深沉。以往的讽刺一般偏于社会的怪相、人的丑恶行为.经常的手法是突出乖张,揭示行为的可笑.前后茅盾,左支右细。《围城》自然也有这类可称之为是外部讽刺的描写,但由于全书的锋芒最终是刺向人的本性的弱处,它就带来了这样的特点:利用方鸿渐等主要人物的心理,展示他们思想上的透彻和行为上的懦弱,直指人物人性颓败的内里,这是内在的讽刺,心理的讽刺.悲剧的讽刺,它使其内容避肤浅而趋深沉,这也正是我们爱读《围城》的原因。正是因为《围城》轻外讽而重内讽的特点,才使其能与同时代世界文学作品比肩。它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学的苍翠枝条更好地接上了世界文学的大树,蔓延再生,形成莽林。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议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艺术04-26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04-26
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策略04-26
中学英语书面表达连贯性教学的探究04-26
英语学习中的长难句分析04-26
英语语篇教学——阅读理解提高的关键04-26
正确看待母语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04-26
为得源头活水来04-26
兴趣为师,阅读升级04-26
浅谈教学内外的完形填空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