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语言的运用必须在一定的语境中进行,语言的理解也必须结合语境。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不光是语言知识的教学,也是语境知识的教学。
关键词:情景语境;文化语境;听力理解
成人交流中, 听的时间占40%~50% , 说的时间占25%~30% , 阅读的时间占11%~ 16% , 写作约占9%。[1]听力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听懂一门语言涉及到语言知识的综合运用,但仅仅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还不够,它还涉及到语境知识和记忆力等其它因素。本文将应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境理论来探讨语境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作用。
一、语境理论框架
以马林诺夫斯基(Malinowski)和弗斯(Firth)为源头的情景语境理论(Context of Situation)和以萨丕尔(Sapir)和沃尔夫(Whorf)为源头的文化语境理论(Context of Culture)构成了系统功能语言学语境理论的坚实基础。情景语境是人们实际运用语言的具体环境,而文化语境是整个语言系统的宏观环境,建立在无数的情景语境之上。语篇之内的还有上下文语境,相对而言更易理解,本文不作论述。
1、情景语境
情景语境可分为三个变量:话语范围(field)、话语基调(tenor)和话语方式(mode)。话语范围指交谈的话题及场地等情景因素,制约语言的概念功能。话语基调指交际双方的社会角色关系,亲密或疏远,平等或不平等,制约语言的人际功能。话语方式指语言采用的媒介或渠道,口头还是书面,或是介于两者之间,制约语言的语篇功能。三个变量制约着对不同语义系统的选择[2]。具体而言,话语范围对词汇选择有很大制约作用,如“guarantee”一般出现在质保书或广告中,话语范围对语态选择也有一定制约作用,如科技话题中被动语态的使用频率要大大高于其它话题;话语基调制约着语言的正式程度,体现在语气、情态、称呼和人称代词等的选择上;从话语方式来看,口头交际经常有打断、停顿、错误,用词较浅显、随意,句子较短,而书面交际用词更正式、严谨,句子通常也较长。[3]
2、文化语境
文化语境包括整个族群的经验、世界观、价值观等心理环境,也包括外在的自然地理环境,因为自然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族群的文化取向、生活方式和交际行为。文化制约着语言的系统构成和使用中对语言成分的选择,例如,爱斯基摩语中表示雪的词要比其它语言多得多。语言一旦形成,在反映文化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着使用者的价值观念、认知模式等。例如“效率”一词的出现不仅反映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也反过来影响着现代人思维和行为方式,而古代农耕社会没有这个词,生活节奏也慢得多。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语境的制约和解释功能
韩礼德认为语言学习的总体目标是发展学生的意义潜势[4],即在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不仅要掌握语言系统本身,还要熟悉其文化背景,按照相应的文化规则,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与特定的交际对象以恰当的方式就恰当的话题讲恰当的话。也就是说,语篇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语境。反过来,语境对语篇也存在制约和解释的功能。
1、制约功能
同样的词汇在不同情景中出现的频率并不相同。餐厅点餐时,菜式、饮料和描述味道的词汇出现频率最高,而问路时,地名和表示方向的词汇出现频率最高,不可能相反。
不同情景中,句型的选择也大不一样。科技论述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往往多于其它语境,因为被动语态可以避免提及人,显得更客观;而动员大会上,主动语态和排比句的使用往往多于其它语境,以产生共鸣,鼓舞士气。
不同的情景对语篇结构也有影响。课堂上,师生对话通常是教师引入并讲解→教师提问(TQ)→学生回答(SA)→TQ→SA→TQ→SA…… →教师总结,而购物时,对话通常由问候或一方提问开始,以售货员表示感谢结束。
文化语境上对语篇也有制约作用。中国人可能以“吃饭没有”表达问候,但西方人不会。中国人邀请时常常选择“一定要来啊”之类的祈使句表达热情,但西方人可能认为就这是种强迫,他们更倾向于用问句来表示尊重对方意见。论述时,中国人常是由次要到主要,由背景到任务,由相关信息到中心话题,层层铺垫,最后画龙点睛,而西方人常开门见山,先点主题,在以具体论据论证,最后得出结论,东方呈归纳式,西方呈演绎式。
但语境对语篇的制约作用并不相同,呈不同的开放/封闭程度。越封闭,语言使用者发挥创造性的余地就越小,如天气预报和机场通知;越开放,可供选择的余地就越大,如日常对话和讲故事。[5]
语境对语篇的制约可以帮助我们预测语篇,填补缺失信息。这种预测是双向的,既可通过语境预测语篇,也可通过语篇反推语境。封闭度越高,预测性也越高。
2、解释功能
与其它语言一样,英语中许多词是一词多义,例如,“The soup is hot”到底是汤辣,还是汤烫?英语中还有一词多性,如“Our club demands change” 中“demand” 可为动词:我们俱乐部要求改变,也可为名词:我们俱乐部的要求改变了。英语中同样有同音异意,如“Pass me the flower/flour”也许是递面粉,也许是递花。句子结构也可能产生歧义,如“Tom did not go to school because he hated to study math”可理解为:汤姆没上学,因为他讨厌学数学,也可理解为:汤姆昨天没上学,但并非因为他讨厌学数学。只有将语篇置于一定情景中,才能正确理解各种表达方式和语用策略。
文化差异也影响着语篇的解释。例如受希腊神话影响,“narcissus”在西方文化中代表自恋,而中国文化中水仙暗示着娇弱美丽。
三、关于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建议
听力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能听懂各种语境中由音波传播的语言,并能根据语境和说话人的特点排除各种干扰,理解各种完整或不完整的话语。因此,可以从两方面来完善大学英语听力教学。
1、课堂教学
语言处处体现着民族特有的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光包括俚语、典故、比喻、歇后语等,也包括普通词汇、短语构成、句子组织,甚至篇章结构。本族人觉得简单的,对外语学习者来说却可能是很难明白的。因此,学习语言离不开学习语言运用的具体情景和文化背景。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就课堂教学来说,教师应该将词汇、语法、语篇的学习与语境融合在一起。
词汇与语境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例如,情景语境经常制约着词汇特别是多义词的解释。同时,许多词汇都有强烈的文化色彩,需要在文化语境中加以解释。例如很多学生认为“dragon”就是“龙”,但其实二者无论外形还是象征意义都不同。在语境中教授词汇,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记忆并恰当使用所学词汇。
语法结构的讲解也要结合语境。中文讲究“意合”,“形散而意不散”,是发散型思维;而英语讲究“形合”,对形式、逻辑要求严格。要让学生充分意识到这两种语言的区别,引导学生以英语本族人的思维方式来组织语言。同时,要了解哪些语法结构适合哪种语境,因为语言的运用不光是正误问题,还是恰当与否的问题。语法正确不代表就是恰当的,而一些看似支离破碎的句子,依赖语境的补充也可能是恰当的。
语篇的阅读理解也应和语境联系。要引导学生分析语篇的内容题材;作者的目的,针对的读者群,口气和态度;语篇的媒介或渠道;语篇的社会文化背景。分析这样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对语篇的选词造句有什么影响。通过大量指导性阅读,帮助学生建立尽可能多的语境模型,提高以语篇预测语境和以语境预测语篇的双向能力,能动地处理外界输入的信息。例如,当我们读到“Christmas is coming”这句话,就应该联想到圣诞老人、礼物、团聚、购物等相关语境知识,以帮助预测和理解接下来的内容。
同时,还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第二课堂,通过看电影、听歌曲、讲故事、搞竞赛、办讲座等方式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
2、听力练习
为使学生熟悉适应真实生活中的各种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在选择听力材料时,内容必须真实多样化,并且与练习目的相结合。人际交流的真实片断往往是最理想的材料,如谈话、电视采访、新闻报道等。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学习目的,选择相应的材料,同时针对不同的材料,编写不同的题目。
其次,由于口语和书面语有很大不同,口语中常有连读、省音、同化音、错误、中断等,连成一气,转瞬即逝,因此不要奢望能将所听内容一字不落地听懂并记住,即使在日常生活中用母语对话,这也几乎不可能,同时也不必要。听的关键在于对信息进行前后联系,即时处理,因此仅注意孤立的单词、词组、句子是不够的,必须激活学生相关语境知识,对语料进行预测、联想、推理、猜测、估计,从语篇角度来进行理解。
例如,“cyberspace”这个单词尽管很多同学不熟悉,但出现在一篇讲述电脑、游戏、上网、虚拟生活的文章中,并不难猜测出它的意思。
语境和语篇之间的制约关系也可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听到的内容。例如:
W: Thank you for taking me here. The flower is beautiful, and the music is lovely.
M: And you will know the beef soup is also great here.
从“flower”、“music”、“beef soup”这些词汇,可以预测其语境应该是餐厅就餐。反过来,从这一语境,又可以预测下面的对话中可能出现更多的描述食物、味道的词等等。
预测、联想、推理、猜测、估计这些重要的听力技能的发挥都依赖于特定的语境。通过内容,我们可以重组语境的主题、场所、人物关系、态度及意图、交流方式。反过来,依赖于语境,我们才不至于一知半解,似是而非。因此,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离不开语境的支撑。
参考文献:
[1]Guy Cook, Barbara Seid1hofer. Principles& Practice in Applied Liinguistics[M]. 上海: 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9: 363.
[2]Halliday, M. A. K. Language as a Social Semiotic: The Social Interpretation of Language and Meaning [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78: 33.
[3]Halliday,M.A.K.Spoken and written language[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12.
[4]Halliday,M.A.K.he Teacher Taught the Student English:An Essay in Applied Linguistics[A]. In Peter A. Reich(ed.).The Second LACUS Forum[C].Columbia,South Carolina:Hornbeam Press,1976: 344-349.
[5]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76.
Abstract: The use of language happens in certain context, and the comprehension of language is also based on that context. English listening teaching not only involves the teaching of language, it is also involves the teaching of related contexts.
Key words: context of situation; context of culture;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情感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尝试04-26
激发兴趣是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最有效的途径04-26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刍议04-26
牵手任务型教学,看那创新之花朵朵开04-26
谈情感态度在英语教学中的培养04-26
牛津教材中尝试用歌谣进行跨文化教育04-26
美轮美奂英语课——谈英语课中的美学渗透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