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跨文化交际中“面子”问题的奥妙

时间:2024-04-26 15:15:4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 要:全篇通过对中西“面子”的文化内涵、理论渊源及其理解差异的对比,结合跨文化交际学研究的某些观点,分析了跨文化交际中由于“面子”问题而产生误解的原因,从而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交际失败。
关键词:面子 文化交际差异 克服
        随着国际化的发展,在现代生活中,许多外国人甚至中国人都会因为“面子”不成而导致交际失败。“面子”问题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们到底该如何解读其中的奥妙,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的成功呢?
        一、关于“面子”的研究
        中西方各有自己的文化内涵和理论渊源。中国人的“面子”源于中国历史悠久的“礼”。尽管人们的社会地位身份不同,他们都相互依存,只要不超过“礼”的界限就为适度,社会就能达到“和合”。明白了自己的身份,就明白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地位(此为“正名”),就知道该说什么、该怎么说,言语就顺达了(此为“言顺”)。否则,便是“名不正,言不顺”,就是“失礼”,就会“丢脸”,就是“大逆不道”。同时,中国又是一个以群体为主要取向的社会,集体利益高于一切,人们的一言一行必须符合社会和群体的期望,维系社会关系至高无上。“谦虚”及与之相适应的“卑己尊人”的礼貌行为是人人所崇尚的。顾曰国在《礼貌用语与文化》(1992)一文中总结出了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礼貌准则,主要有四方面的含义,即尊重他人、谦虚、热情、文雅得体。归结起来也可分为三项:贬己尊人,热情周到,言行得体。这些准则相互制约、相互渗透,共同规范着人们的言行举止,融洽着彼此之间的关系,使得社会呈现和合的景象。而这种景象,于全社会为“礼”,于个人则为“面子”。
        相对于国内,国外已经有了Leech的“礼貌原则”(the Politeness Principle,简称PP)和“讽刺原则”(the Irony Principle,IP)、Brown and Levinson 的“面子保全论”(Face-Saving Theory)或称“面子威胁行为”(Face-Threatening Acts,FTAs)以及作为这些理论的基础的Grice的“合作原则”(the Cooperative Principle,CP)和他的“会话含义”(Conversational Implicature)等影响较大的理论。
        Leech是在提出两对称之为“自身”(self)和“他人”(other)、“惠”(benefit)和“损”(cost)的概念后,推出自己的礼貌准则的:1、策略准则和得体准则(Tact maxim);2、宽厚准则(Generosity maxim);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4、谦虚准则(Modesty maxim);5、赞同准则(Agreement maxim);6、同情准则(Sympathy maxim)。这些准则的作用在于它们解释了为什么有的话语比较礼貌、有的不那么礼貌。这六条礼貌准则又可归纳为三项:1、损惠准则(得体,宽宏);2、褒贬准则(赞誉,谦逊);3、求同准则(一致,同情)。它们传达的意义更为明确:人们在日常交际中往往有意违背合作原则,而使话语变得委婉含蓄,以期达到减低贬损、增加褒惠,最终取得求大同的效果,以使正常交往顺利进行。
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概念建立在Goffman的定义基础上,根据Goffman的理论,面子对每个人来说是最基本的、不容忽视的。但Brown and Levinson的面子概念更为具体,他们认为所有理性的社会成员都具有面子。他们根据个人需要把面子分为两类:消极面子(Negative Face),即个人拥有行动自由、不受干涉的权利;积极面子(Positive Face),即个人的正面形象或“个性”,包括希望这种自我形象受到赞许的愿望。
        不仅是在语用学领域面子具有重要意义,在社会学跨文化交际的范畴中它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根据Scollon &Scollon(1995)的理论:“面子是交际事件中交际参与者相互给予并相互协同的公共意象。”他们在面子的研究(或礼貌理论)中也包含两个矛盾对立的方面:“关联”和“独立”。在交际中,“关联”意味着我们与其他交际参与者有所关联,并且要向对方表示出我们的关注,其侧重点是“一致性”,也就是交际参与者所具有的共性(这与Brown and Levinson的积极面子相似)。与此相对立的是,在交际中我们也需要维护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并且向对方表示我们也尊重他们的独立需求——这就是Scollon &Scollon的“面子”的另一面“独立”。“独立”强调的是个人的权利至少不完全受其所属群体或群体的价值观念所束缚,并且不受他人的强制。独立性体现了个人在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行动能力,也表示出对他人的自治权利、进行行动或选择的自由所持的尊重,它所强调的是“尊重”。独立与Brown and Levinson的消极面子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中西方“面子”的差异
        至此,我们可以看出,对于“面子”的内涵与理论,从表面上看,中西两种礼貌面子之准则似乎无太大的差异,有些甚至非常相像,比如两种文化都强调得体、谦虚。但其本质而言,差别很大。中国文化中“面子”的隐含之意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思想,在有“别”的基础上求“和”(“同”)。 
它所倡导的是:一个人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在最大程度上服从于自己所在的社团或社会,以达到同属、共识氛围。个人应该和其他人联系在一起,而不是单单满足自己的欲望,颇有牺牲“小我”保全“大我”之风范。受这种思想的影响,人们普遍认为中国文化是以“积极面子”为其特征的。而西方正好相反,他们不是为了赢得群体的“和合”而强调人际之间的“别”,而是强调人际之间的“一致”或“同”。因为在主体上,西方是平等取向,人际间的关系基于平行,因此追求的是自我实现、个人奋斗,重视个人利益、个人隐私,强调各开其口、各行其是,其礼貌面子原则的内涵就是在最大限度地强调自我价值实现之时达到与他人及社会间的求同一致。受这种观念的影响,西方文化则侧重于“独立”的礼貌面子策略,偏重“消极面子”。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因为“面子”而产生的误会,是因为中西方人们眼中看到的“面子”与心中理解的“面子”完全相反。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另外,在中国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人们极为重视“谦虚”,如称呼自己及家人为“鄙人,贱内”,而称呼他人为“尊夫人,令郎”等。又如中国人在受表扬时,常常要将成绩归功于领导和同事的帮助,末了还不忘加上工作做得很不够,还有许多缺点等自谦的话。对于这些,西方人也许会觉得中国人“虚伪,不诚实”,但事实上,中国人受到赞美时,往往就是否定对方的赞美,自贬一番以示谦虚。以贬己达到尊人的目的是汉文化最突出的特点,这与西方社会中人们通常遵循的谦虚准则——“尽量缩小对自己的表扬,尽量贬低自己,以免构成对他人面子的威胁”的准则有着本质区别。所以,当两种文化走到一起时,西方人在某些场合的自谦也可能构成对中国人面子的威胁。如清朝时,李鸿章出访美国,曾在美国所设宴席上对客人说过这样一番话:“今天承蒙各位光临,非常荣幸,我们备有粗茶淡饭,没有什么可口东西,聊表寸心,不成敬意,请大家包涵。”第二天,报纸上刊登了这一讲话的译文,餐馆老板大为光火,说李鸿章玷污了他的餐馆的名声(在中国,正规得体;在西方,却构成面子威胁,有损餐馆声誉)。
        中国特色的另一准则——热情周到,也与西方社会有所不同。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教育造就了中国人与人为善、先人后己、彬彬有礼的美德,人与人之间和顺热情,亲人善邻,尊老爱幼,形成了一种牢固的和合的社会关系。而对极讲究个人空间、个人隐私的西方人来讲,中国人的好客热情,有时却构成了对其隐私的威胁,许多的交往失败甚至于商务失败也多源于此。例如:由于中国人非常重视“谦虚”和“礼让”,在受别人邀请吃饭聚会时,他们习惯说“不”。在中国文化中,这会被理解为“请对方再次邀请”的意思,但对西方人来讲,这是明显地拒绝邀请的表示。为此,不少中国留学生在美国家庭作客时,往往会饿着肚子,或干渴一晚上,更为严重的是他们认为美国人不太够意思。反之,由于中国人有好客的习惯,在饭桌上请别人喝酒或吃东西时,会左让右让,直“逼”得对方喝下或吃下才认为是尽了主人之情,而这种“强迫”或“客气”又会使西方人感到莫名其妙,难以理解。
        三、如何克服差异
        我们如何克服彼此的文化壁垒,以达到最大效果的跨文化交际呢?我们必须注意的是,虽然“面子”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背景,但如今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可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文化的一些特质。所以,我们在交际中应尽量遵循如下原则:
        1、尊重的原则。尊重是有效跨文化交际的基础。正如上文所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各自不同的思维系统,若想与之进行有效跨文化交际,你首先要尊重人家的文化,不要把我们的习惯强加给别人。只有先尊重别人,才有可能被人尊重。
        2、保持自己的个性。这里所说的个性主要指“自我”,包括自己的个人形象、道德品质、身体素质、文化知识等等。中国的国民性中有一个很突出的现象,就是十分看中“面子”或者说“体面”。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自己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和文化,这种自豪感使中国人富有浓烈的民族情感、宏放的气魄和极强的爱国之心。这对于民族的进步和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所以在交际中不能单纯地信奉“外国的月亮是圆的”。上文所提到的“尊重”的原则是有前提的,即“保持自己的个性”。
        3、文化适应。所谓“文化适应”,是指狭义上的社会化,简单来讲就是人们常说的“入乡随俗”。
        “面子”是一种人文心理现象,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的各个方面,这种心理之所以难以理解和被人接受是因为它有其自身的文化积淀,并触及人类最敏感的神经,所以,它不象其他诸如时间观念、手势语等跨文化交际差异那样容易适应和妥协。但如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往、接触越来越多,一种文化的一些特点可能传入、影响另一种文化,甚至被其所接受,即,不同文化相互影响,可能或多或少带有其他文化的一些特质。因为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活生生的,我们必须紧密地关注这些变化,否则我们先前一些正确的观念和概念就会变成一种文化定势,影响我们的成功交际,导致误解或是交际失败的产生。为了能够成功地交际,我们必须对文化不断变化的特性有相当的敏感性,并且仔细考虑交际进行的具体情境,以便能够对应该使用的面子策略做出正确的推测和判断。
        另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都有其社会习俗及行为准则,要以一种文化平等观的心态,学习和研究不同文化的礼貌面子准则及交往规则,寻找出各自的规律,灵活运用,这样才能减少进而避免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败。
参考文献
⑴赵永新 毕继万 汉外语言文化对比与对外汉语教学.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
⑵马静 张福元 礼貌、文化与交际.石油大学学报,1999(4)。
⑶吴蓓蓓 跨文化交际中“面子”的定势.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2004(1)。
⑷李春芳 中西礼貌现象研究及跨文化语用失误.甘肃教育学院学报,2003(3)。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如何提高英语试卷讲评的实效性04-26

浅谈英语课中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从如何处理操练谈04-26

“六自三交流”课堂模式在英语课堂上的运用04-26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语法课上的应用04-26

孕育在英语学科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思考04-26

如何写好中学英语书面表达04-26

快乐英语招数秀04-26

例谈英语口语训练材料和牛津单元话题复习整合的教学策04-26

着眼细微处,课堂更精彩——对一节区英语评优课的反思04-26

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英语教学实效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