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小说类型 传统文化 民族性格 反思 批判
摘要:由于作者的递更,《孽海花》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小说以赛金花为原型塑造了名妓傅彩云的形象,以洪文卿为原型塑造了状元金雯青的形象。透过傅彩云一生的历史,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以傅彩云的形象作为映衬,审视那个时代道德文章典范的状元金雯青,并通过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为主线。串起旧学名流与新学时代两个世界,把民族文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从道德与文章——实际上是教育——两个角度,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作者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一、从狂飘激进的政治小说到文化反思的历史小说
(孽海花》初印本原署“爱自由者发起,东亚病夫编述”。“爱自由者”乃吴江人金松岑(1874-1947)0金松岑肄业于江阴南著书院,1898年曾被荐试经济特科而未赴,在家乡兴办教育。1903年到上海,参加由中国教育会办的爱国学社,当时蔡元培任此学校总理(即校长),“校内师生高谈革命,放言无忌”,金松岑非常活跃,故被中国教育会派往故乡吴江同里,发起组织支部。
金松岑热心政治,思想激进,同邹容、章太炎、蔡元培等鼓吹民主革命。正值日俄战争前夕,目睹帝国主义侵略野心,故欲以小说反映当时的政治外交。1937年,金松岑在给友人的信中回顾当年《孽海花》的创作,说:“作此书之岁,帝俄适以暴力压中国,留日学生及国内志士,多组对俄同志会(而洪氏前使俄,以重金购俄人所制中俄交界图,误将帕米尔之一部分划入俄国,俄人遂据之,为言官所勃)。赛金花于是岁方虐雏妓致死,系狱。同时系狱者,有名将苏元春,名士沈慈,得名妓而三。赛于八国联军入京时,因与瓦得西昵,赖一言而保全地方不少,故以赛为骨,而作五十年来之政治小说。”拒俄运动是1903年全国群情激昂的热点,日本留学生组织义勇队,推举钮惕生、汤尔和归国,渴见北洋大臣袁世凯,请求发给铜械,与俄人决战。金松岑与蔡元培等组织对俄同志会,发行《俄事警闻》以警告全国,而张园每周开会演说,鼓吹革命。不久,因《苏报》言论激烈,发生了苏报案,章太炎、邹容被捕。又发生了沈草案,沈尊被杖死宛平狱中。于是舆论激昂,群情热血腾涌,“几若全国一致,以奔满洲”,“震动人心较之俄日开战尤烈”。与邹容至交的金松岑开始着手创作《孽海花》。
金松岑曾宣称:“吾欲吾同胞速出所厌恶之旧社会,而入所散羡之新社会也,吾之心较诸译小说者而尤热。”显然,他作小说不仅欲以反映“俄罗斯之外交”等热点事件,尤欲以五十年政治大事反映社会弊病,从而鼓吹革命。而一系列的政治事件必须找到一条贯穿五十年的线索,于是,他找到曾跟随洪钧出使俄国,在八国联军入侵时与瓦德西交往,1903年与沈草同时系狱的赛金花,以她的一生连缀五十年的政治事件。金松岑《孽海花》写成六回,刊出二回。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回楔子写“地球五大洋之外”的孽海里的奴乐岛。这奴乐岛显然是中国的象征。第二回“世界强权俄人割地”,以半回的篇幅安排了第二个楔子,叙述了俄罗斯兴起的历史和1858年割占我国黑龙江以北地方,1860年割占乌苏里江以东地方的情况,以此警醒全国,抵御强俄。激进的思想,强烈的革命动机,必然使他的小说成为政治的图解,时代的传声筒,也必然以象征手法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在晚清新小说类型中属于政治小说。
金松岑把已经写成的《孽海花》六回书稿寄给创立小说林社的曾朴,曾朴认为是个好题材,并建议如何继之。金松岑正觉下文难以为继,而小说本来就非己所喜,便把继续此书的责任全卸给了曾朴。而曾朴之所以能接手《孽海花》的创作,首先,是因为他熟悉金松岑想要表现的那个上层社会生活圈。他曾受业于当时的文化名士李慈铭(药客)与吴大激斋),后者还是他的母舅。他21岁捐内阁中书,在北京供职,寄寓于岳父汪鸣变(柳门)宅中,因而得以经常出入洪钧家里,由此认识了赛金花。同时,曾朴还出入于宰相翁同酥之门。1895年冬曾朴进入总理衙门开设的同文馆特班学习外语。次年应总理衙门考试,因主考张荫桓(樵野)与翁同赫不洽而未被录取。其次,曾朴热心社会改革,并推重小说对于改革的作用。戊戌六君子中的谭嗣同、林旭等都是曾朴的好友,在上海曾朝夕过从,议论时政,慷慨激昂。1904年,曾朴创办小说林社,在《小说林社总发行启》中他说到:“泰西论文学,推小说家居首,诚以改良社会,小说之势力最大。”他接手《孽海花》创作,正是怀着深切的救世之心。再次,他有着良好的文学、文化修养。他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后来接触了西方新学,而且对法国文学犹有系统、深入的了解。正由于这样的创作准备,所以在接受金松岑创意的同时,极大的改变了小说的意旨与艺术风貌。
金松岑的创意是纯属政治外交事件的连缀。但正如《古今小说评林》中冥飞所言:“盖关于政治之事实,苟不附丽于历史,或风俗,或情爱,而单独发扬其政见,则未有不索然寡味者也。”在政治小说如潮涌现的当时,曾朴以一位小说家、文化人的审美与历史眼光审视这一素材,认为连缀政治事件难以写成生动的小说,决定“以名妓赛金花为主人,纬以近三十年新旧社会之历史”,借用主人公做全书的线索,“尽量容纳近三十年来的历史,避去正面,专把些有趣的琐闻逸事,来烘托出大事的背景.,, },}如此在审美的小说中探究历史演进的深层内涵。
基于不同的小说观念而带来的不同的叙事意旨与意趣,必然削弱与淡化金松岑原作那激进的革命狂飘。<孽海花》已由金松岑笔下的政治小说变为曾朴探索历史发展规律、批判与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小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以傅彩云为主线
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赛金花为原型的傅彩云。苏州妓女傅彩云,“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与丁忧在家的金雯青初次相逢,立刻让金大人忘了道学与官体,失魂落魄的着了迷。金雯青娶傅彩云为妾,让她作为外交大使夫人带着她游历海外。上层社会的生活并不能改变傅彩云天生的风骚放荡,红杏出墙,绊闻不断,终于把个状元郎金雯青活活气死。在护送金雯青灵枢回乡的路上,傅彩云逃跑了,逃到上海,艳帜重张,一时艳名满天下。
像傅彩云这样的市井细民,从来就没有成为过中国历史小说中的主人公。《孽海花》如此重笔描绘这个人物以表现历史,显然是受到司各特小说的影响。司各特的历史小说不在于在历史典籍中找到一个历史风云人物作为主人公,而在于司各特独特的历史感,在小说中创造出历史的情境,复活特定历史中人物的思想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以此他被称为西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杰出的历史小说家。《孽海花))也是如此,通过傅彩云重现那个时代人们的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复活时代的氛围与历史的情境。傅彩云的故事之所以能典型的表现那个时代的历史,还在于傅彩云的原型赛金花独特的人生经历。
赛金花人称“花榜状元”,被同治戊辰状元洪文卿娶为妾,随同洪文卿出使德、俄等国,在外交界声名大着。洪文卿出使期间重金购得的中俄交界地图成为中俄边境之争的隐患,令中国拱手相送帕米尔八百里领土。八国联军进入北京,赛金花应联军统帅瓦德西之召,日夜陪伴瓦德西,“凡瓦之欲使中国过于难堪者,金花必争之,以故中国之隐获其惠者实不少”。因此,赛金花“与‘国难史’有一段不可分离的关联”。1903年,赛金花因“虐雏妓致死系狱,同时系狱者,有名将苏元春,名士沈草,得名妓而三”。沈草在狱被杖毙后,“血肉狼藉于地。狱卒牵苏元春入,苏元春不忍睹,请以三百金别易一室。狱卒又牵南妓赛金花入,赛同时因案被逮故也。赛叹曰:‘沈公,英雄也!’遂自掬其碎肉,拌以灰土,埋之窗下”。赛金花的一生与时代风气、政治风云密切相关,三十年的历史,一次又一次把这位出身低贱的女子推向历史舞台的显著位置与时代浪潮的巅峰之处。透过赛金花一生的历史,确实可以考察中国三十年“文化的推移”、“政治的变动”。
赛金花不仅是历史的见证人,而且以旧时代社会底层的女子在新时代绽放着无比绚丽的生命之花。正如小说中所写,作为外交大使夫人,傅彩云“伸出外交的敏腕”,出色的进行她的外交活动。在出洋的轮船上,傅彩云就主动要求学习外语,拜虚无党人夏雅丽为师,学习德语。这为她在德国的活动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因为学了一些德语,她便要求按公使夫人的礼节勤见德皇与皇后。因等待勤见耽搁了一个多月,“雯青心中很是焦闷,倒是彩云兴高采烈,到处应酬:今日某公爵夫人的跳舞,明日某大臣姑娘的茶会,朝游缔尔园,夜登兰姐馆,东来西往,煞是风光。彩云容貌本好,又喜修饰,生性聪明,巧得人意,倒弄得艳名大噪起来。偌大一个柏林城,几乎没个不知道傅彩云是中国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美人,都要见识见识,连铁血宰相的郁亨夫人,也来往过好几次”。郁亨夫人介绍傅彩云认识了一位自称维亚太太的贵妇人,两人一见,非常投契。不想维亚太太就是德国皇后,世界雄主英国女皇维多利亚的长女维多利亚第二。她与傅彩云相处半月有余,又邀请她到皇宫游览,摄影留念,传为佳话。小说有意识的把她与“调搅得很,一到西国居然与西人弄得来,往来联络得很热闹”的曾侯夫人作对比,曾侯夫人“金一般、玉一般尊贵”,而出身卑微的傅彩云只如“脚底下的泥、路旁的草也不如”,但她尤以自身的聪明美丽征服了西方世界,洒脱大方,坦坦然交游于异国上流社会,可说在中国外交史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奇迹。
傅彩云的形象是男主人公金雯青形象的映衬。傅彩云的外交敏腕与金雯青外交生涯的平庸无能相对比,傅彩云兴高采烈到处交际的活力更与缩在“螺蜘壳公使馆”校古书、接到俄国政府一角公文就吓一大跳,“当是什么交涉难题目来了”的金雯青闭塞心态形成鲜明对照。以此,傅彩云形象远远超出了她的身份与形象自身的意义,而以她独特的经历与个性,使世情小说的历史情境融入了历史小说的时代氛围。
三、双重批判
金雯青中了状元。“状元”,就是那个时代道德文章的典范。金雯青在南昌任上接到母丧电报,“仿佛打个焦雷,当着众人,不免就嚎陶大哭”,连夜赶回,显然是个大孝子。守制在家,本也寂寞,又耐不住朋友们鼓噪,清明佳节到阎门外灯船上玩耍,遇到了千娇百媚的傅彩云,金风玉露一相逢,金雯青再也顾不得许多,“大郎桥巷就做了雯青的外宅,无日不来,两人打得如火一般热”。所以,小说中金傅的凑合山名叫“戴伯孝”,就是对朝廷典范、忠臣孝子、状元郎金雯青的讽刺。在金傅故事中还带出一段金雯青的负心旧事:金雯青在妓女新燕的资助下考上了状元,新燕千里相寻,金雯青却翻脸不认,新燕伤心自杀。这段古老的痴情女子负心汉的故事的插叙,更进一步揭示出状元郎的道德伪善。实际上,这两个艳情故事都是古来故事的翻版,在唐传奇至于才子佳人小说的漫长小说发展历程中,在宋元戏文大量的婚变戏中,我们读滥了这一类型的故事,作者的用意就在于用这样古老的故事表现金雯青性格中卑劣的一面,这种卑劣性格实际上是自古以来文人学士的一种劣根性。作者的命意不仅在于一个人物性格的表现,更在于对古老民族的文化批判与反思。
中状元后的金雯青还乡省亲,状元气势还没摆足,在上海就领教了乡老伯冯桂芬一番“周知四国,通达时务”的“西学”教诲:“现在是五洲万国交通时代,从前多少词章考据的学问,是不尽可以用世的……现在读书,最好能通外国语言文字。晓得他所以富强的缘故,一切声、光、化、电的学问,轮船、枪炮的制造,一件件都要学会他,那才算得个经济!……‘一物不知,儒者之耻’……”接着,在“一品香”晚宴,遇到的都是学贯中西的名人,“席间,众人议论风生,都是说着西国政治艺学”。金雯青听得非常茫然,心中暗自惭愧,想到:“我虽中个状元,自以为名满天下,那晓得到了此地,听着许多海外学问,真是梦想没有到哩!从今看来,那科名鼎甲是靠不住的,总要学些西法,识些洋务,派入总理衙门当一个差,才能得有出息哩!”金雯青是个本分的读书人,回到京城以后,果然在小学经史、诗古文词、鉴赏版本、搜罗金石这些旧学之外,读了些徐松盒《壕环志略》、陈资斋《海国见闻录》、魏默深《海国图志》,这在当时就算是“博通外务”的了。于是,丁艰满服回京销假,他便被补授了内阁学士,廷旨派任出使俄罗斯、德意志、荷兰、澳大利亚四国。这对于金雯青无疑是个学习“西学”的大好良机,但出国之后的金雯青却觉得难得清闲,可以完成他在国内无暇进行的西北地理研究了,于是一头钻进了故纸堆,而那个处处充满了旧学状元无知之物的纷繁新奇的西方世界,那个世界把中国远远甩在身后的现代文明,却被金雯青关在了心外眼外和门外。金雯青膨胀着传统名士好古的热心,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认定,文章乃经国之盛事,不朽之大业。他以为他的一部《元史补证》就能为国家整理国界,成就千秋不刊之业,同时,还能令同僚学者佩服称赞。这在十九世纪的现代文明世界既是井蛙之见,又是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结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对于金雯青“杜门谢客,左堑右铅,于姐豆折冲之中成竹素馨香之业”这样“小国寡民”式的大使风范,傅彩云深为不满,说:“你一天到晚抱了几本破书,嘴里咭哩咕噜,说些不中不外的不知什么话,又是对音哩、三合音哩、四合音哩,闹得烟雾腾腾,叫人头疼,倒把正经公事搁着三天不管,四天不理,不要说国里的寸土尺地,我看人家把你身体抬了去,你还摸不着头脑哩!我不懂,你就算弄明白了元朝地名,难道算替清朝开了疆拓了地吗?”不幸言中,正是那份地图,断送了帕米尔八百里领土,也断送了状元郎金雯青的生命。虽是书生无心之过,但实在应该好好探究一下中国文人的价值判断。
假如说一张地图断送国家八百里领土还只是迁腐学者好心办的坏事的话,出国随行人员的选择却决然表现出金雯青性格的又一面。金雯青虽然读了几本介绍西方世界的书,但要说“博通外务”,实在是距离很远,所以他被委派驻外大使必须找到得力的助手,才能顺利的完成外交重任。看精通西学的薛淑云奉命出使英法意比四国时,尚且奏调王子度做参赞,小说中说“这两人都是当世通才,深知世界大势,气味甚是相投”。但金雯青却“把次芳奏保了参赞,做个心腹。又想着戴伯孝凑合彩云的功劳,也保了随员,派他做了会计”。这一群毫不了解西方世界、毫无外交知识的旧式文人代表国家走出国门,于外交、于国家进步能有何补益?能不丧权辱国吗?尽管金雯青心里真想替国家出力,临行前夸下大言要为国家“联络邦交”、“检查国势”,但未出国门已注定他将一无所获。因为一己私恩而把国家大事作顺水人情,这种合乎人情的做法在中国古代至为普遍,金雯青也许根本就感觉不到这样做的弊病,然而小说作者在对民族历史的审视中敏锐的觉察出这种普遍的弊病,以春秋笔法表现出来。
作者把民族文化置于新的时代之中,通过对新学时代旧学人物的批判实现他对传统文化、民族性格的反思与批判。
四、新学时代与旧学人物
傅彩云和金雯青的故事是一根主线,通过它,小说串起了两个世界。
小说开卷就因金雯青中状元而安排了老乡绅潘胜芝、墨裁高手钱端敏、“殿卷白折极有工夫”的陆摹如这三个苏州有名的人物在雅聚园茶坊高谈“状元”话题,这些文人闭眼塞耳,耽于故弄玄虚的胡诌,在“国粹”中拾人牙慧的拣些鸡零狗碎闲聊,迁腐而闲适。这是那个时代氛围的一角缩影,是金雯青安身立命的群落。
随着金雯青入京供职,小说推出了京师宦海中一批“大人先生,通人名士”。这些京师名贵,每个人占着旧学艺文中的一块地盘,用心经营自己儒雅学士、博古名臣的身份与地位。从这些名家标榜风流文雅的看家本领中我们大体可以窥见旧学之全豹。正是这些孜孜埋首于中国传统艺文中的旧学名流领导着京师学术文化风气,也占据着朝廷重位。
礼部尚书潘八流“学问渊博,性情古怪,专门提倡古学,不但喜欢讨论金石,尤喜讲《公羊》、《春秋》的绝学”。太平无事,召集一班门生下臣在府中公祭汉代注《公羊》《春秋》的何休。引得满朝上下,好古尚奇以为常。
中日交战,日本人己长驱直入,作为朝廷柱石、苍生霖雨、手执斧柯的两位尚书龚和甫、高扬藻忧急万端,却束手无策,一个谈灾异,一个说梦占,咨磋叹惜“国运将变”。龚和甫恰好走失一只鹤,便模仿后汉戴文让的《失父零丁》,写了一篇“古拙有趣”的《失鹤零丁》,贴在巷口街头,那隶书是“梁鸽派的纵姿崛强”。龚尚书自谓“不是蒙庄的《逍遥游》,倒是韩非的《孤愤》”,这貌似忧愤的议论中,却隐露出骨子里追慕古人,并以此闲情逸致自我陶醉、自鸣得意的务虚精神。
小说还写到“用世之才”庄仑樵与何汪斋以文学侍臣而被授以军机要任,以书生意气误国。在文化批判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因而指向了人才判定标准与用人机制,现代军事逼门而来,再也不是文人纸上谈兵、指点江山的时代了,然而统治者不能识人用人。
与旧学名士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新学世界。状元郎在领受了著名学者冯桂芬的教训之后,与陆幕如游上海公家花园,听人说外国话,茫然不知所谓。赴薛淑云的宴会,在座都是学贯中西的新学人物,大家议论西国政治艺学,金雯青一点听不懂。几天后又参观英事馆的赛花会,“无数中外名花,诡形殊态,盛着各色磁盆,列着标帜,却因西字,不能认识”。小说就这样展现出新事物、新思想、新学问如潮涌来的时代氛围。
刚从海外回来的金雯青参加味药园的谈壕会,学贯中西的一群新学人物放眼世界,纵论天下大势。对于俄皇与金雯青“务敦睦谊”的一席话,薛淑云认为:“现在各国内力充满,譬如一杯满水,不能不溢于外。侵略政策出自天然,俄皇的话就算是有心,哪里强得过天运呢!孙子曰:‘毋恃人之不来,恃我有以待之。’为今之计,我国只有力图自强,方足自存在这种大战国世界哩!”至于富强之计,他认为“有两件必须力争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件,该把我国列入公法之内,凡事不至十分吃亏;第二件,南洋各埠都该添设领事,使侨民有所依归”。徐忠华则认为“农工商三样,实是国家的命脉……”云仁甫则特别注意到银行与铁路的重要性。李台霞探求富强的本原在于“政体”与“教育”。说到教育,马美寂提倡白话文字与小说戏曲的作用。这些前古未有的思想,几乎概括了当时社会政治的各个方面,受到西学启发的中国新学文人,审视本土的传统文化与政治体制,理性的思考救国之方,提出改革的种种设想。小说中这几页直如政治传声筒的议论,代表了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在当时不知激动过多少热血青年改革图强的心。
从小说结构来看,以主人公的历程串起一系列互相连属并不紧密的故事这样的写法,显然与《儒林外史》相似,前人早己点明,曾朴也说这是一样的“联缀多数短篇成长篇的方式”,但认为《儒林外史》如同直穿的一根珠链,而《孽海花》是“蟠曲回旋着穿的,时收时放,东西交错,不离中心,是一朵珠花”。
而从小说内容来看,暴露与谴责官场,这是《孽海花》之所以常被称为“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原因。但谴责小说一般是从贪婪残暴的角度暴露官场,属于社会批判与政治批判;而《孽海花》中的尚书、状元、军机大臣等等,都不是贪官,甚至他们都忧国忧民,都很清高,问题正出在他们儒雅的文化修养与文人习性,作者是从文化的角度反思与批判的。在新学文人与虚无党等的故事中,常见大段大段的议论连篇累腆,作者常通过这些议论借书中人物之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意见,这与当时的政治小说很相似,但《孽海花》生动的故事、丰富的情节、自然流露的思想,又绝不是政治小说粗糙的表现方式所可比的。只能说《孽海花》也融合了政治小说的一些议论方式。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孽海花》的创作融合了多种小说类型,这对于历史小说的范式是一次重要突破,它开启了历史小说写作的其他途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析“五四”文学革命的理论视界04-26
试论《红高梁家族》中“我父亲的形象04-26
我看《围城》的讽刺04-26
试论体态语的内涵与特点04-26
试析追寻“善”之苦旅—论《大海,大海》主人公的道德04-26
试析朱自清散文中的尚清审美倾向04-26
简析日本“私小说”的典范之作《棉被》04-26
民族民间文学作品之著作权保护基础理论研究04-26
试析《静静的顿河》中“家的时空体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