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提倡体验的文学批评

时间:2024-04-26 15:08:39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摘要]所谓体验批评是指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要像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一样,全身心地去体验和感受文本,通过对文本感受和体验,来最大限度地把握并传达作品的内涵。体验批评认为,只有对文学文本有了深切体验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那种不是来自对作品的阅读、感受的批评,都不属于体验批评,也不是一种真正的作品批评。
  [关键词]体验;文学批评
  时下,文学界、学术界对文学批评的种种议论和指责由来已久,批评的公正性和公平性正在丧失已经成为共识。不仅一般读者认为文学批评可有可无,不肯去读文学批评文章,就连批评家自己也感到了批评的危机。我认为,文学批评之所以出现偏差,之所以让批评界和读者都不满意,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批评观念上存在着误区。
  当前中国的文学批评受接受美学的影响,更多的把文学批评当成是批评者的自言自话,其具体表现就是:批评者所作的批评并不是建立在对文学作品的解释之上,更多的是一种自我的批评,批评所言说的只不过是自我的一种感觉,而不是对作品的感觉。批评家面对一个批评对象的时,并不想说出对作品的真实感受,所言说的只是他所热衷的某种理论。在这样的文学批评中,文学理论淹没了对作品的感受,对理论的解释也成了文学批评本身。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我们并不缺少文学批评,而是缺少对文学的批评。这就是批评不断遭到指责的原因之一。
  怎样走出当前文学批评的困境呢?其中的办法之一就是提倡一种体验的批评。所说的体验批评是指,在批评过程中,批评家要像作家在创作作品时一样,全身心地去体验和感受文本,通过对文本感受和体验,来最大限度地把握并传达作品的内涵。体验批评强调对文学文本的体验,认为只有对文学文本有了深切体验的批评,才是真正的文学批评,那种不是来自对作品的阅读、感受的批评,都不属于体验批评。
  提倡体验批评是和文学创作中重视体验相对应的,在文学创作中,体验是十分重要的,一个作家没有对生活、人生、现实的深切体验,就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作品;同样,在文学批评活动中,对文学作品的体验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批评者没有对作品的深切体验和感受也不可能写出好的批评文章。因而,文学批评中的体验和文学创作中的体验就是相同的:两者都强调对对象的感受和体会,重视对对象的全身心投入,其目的都是要把属于对象本质性的东西描述出来。具体地来说,体验批评是一种怎样的批评呢?
  一、体验批评是一种意向性批评
  按照日内瓦学派的解释,文学是人的意识的一种形式,是人类经验的一种“副本”。这也就是说,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意识,它是用文学的方式来表达着对世界的意识;同样,文学批评也是一种意识活动,它是批评者面对文学文本所展开的意识活动,批评者要借助别人的诗、小说或戏剧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受和认识,它是对文学这一意识活动的意识。承认了文学批评是一种意识活动,文学批评就应该把文本当成自己的意识对象,在整个批评的进程中,始终都不会放弃意识的对象——文学文本,不是让文学批评脱离具体的文学文本。因为按照现象学的解释,意识不是一种纯粹的精神自身活动,而是一种具有意向性的活动,所说的意识总是指对某一个具体存在的意识,意识总是要意识到什么,或者是一个具体事物,或者是一个抽象的存在物,不存在什么也没有意识到的纯粹的意识。胡塞尔就说过,没有思想的对象也就没有思想。文学批评作为人的一种意识形式,它也就必定要有一个意识的对象,这一意识对象就是文学作品。因而在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两者间,文学作品永远是在先的,是先有文学作品然后才有文学批评。这样看来,文学批评就只能是面对具体作品的批评,不是对某种理论的阐释,也不是对批评者自我的内心读白。体验批评就属于一种对话,它是往返于批评主体和创作主体之间的、经由作品而完成的批评者和作品之间的对话。日内瓦学派的代表人物乔治·布莱把文学批评称为“意识接纳意识。”

  文学批评之间的对话是以尊重文本为基础的,对话式的批评就不是批评者抛开文本的自我言说,它应该是和作品的一种平等的交流。而且这种交流的前提就是,批评者必须读过此一文本,熟悉此一文本,对文本中所表达的内容要有很好的理解,在此一基础上再来谈自我对作品的理解。并且在这一交流过程中,批评者要更多地顺着文本的思路、作者的思路来行进,这意味着当批评者开始阅读一本书的时候,他也就将要进入到了另一个人的意识之中,要和他所阅读的对象达成一种认同。这正如乔治·布莱所说,“批评家是这样的人,他以变为另一个人为开始,同意在精神上过一种与他自己的生活不同的生活。而变成另一个人,首先就要不再是他自己。”这样看来,体验批评就意昧着牺牲批评者原有的习惯、欲望、信仰,使批评者的思想变为被批评者的思想。乔治·布莱曾把批评者放弃自我的行为比作是基督教的谦逊美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体验批评是一种“零度的批评”
  体验批评要走进文本世界,达到和批评对象的认同,这就要求批评者进入到文学文本世界时,首先要澄明自我的心境,让自己处于一种心境澄明的状态。所谓的澄明心境是指,批评者在批评某一文学作品时要把自我原有的意识、观念或批评模式都搁置起来,使自我的心境处于一种没有先验观念的纯净状态,或者说形成一种零度意识、零度观念,并且就以这种纯净的心境走进文本世界。我把这样的批评称之为“零度的批评”。
  在零度批评中,批评者处于一种零意识和零观念状态,他的目的不是要把自我的意识带入到文本世界中,以一种自我具有的先在观念来解说文本;相反,他是以一种纯净的心境去感受文学文本,在阅读中要沉入到文本所设定的情境中去,设想自己就是文本中人物、事件的旁观者或亲历者,设想自己和文本中的人物有着相同的经历和感受,也设想自己与文本创作者有着同样的心态和感受。这时批评者从自己的世界中走了出来,从当下的现实世界中走出来,走入所阅读文本描绘的世界中去,和文本世界形成一种水乳交融的状态。狄尔泰就说过,理解一件艺术文本也就是设法恢复和重现它的原来内容,而要做到这一点,理解者必须从他自己的文化和心理环境中暂时走出来,进入到作品的文化背景和心理状态中去。因为作者和读者是两个不同的世界,既然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这两个世界就各自有各自的意识系统,虽然不能说这两个世界是完全相对立的,但是也要承认这两个世界是完全不同的,各自有其各自的特点。批评者面对文学文本就如同面对一个崭新的世界,这是一个全新的、并不熟知的世界,批评者无法用自己原有的意识观念来解释这个新的文本世界,只根据自己阅读中所生出的感受和体验来加以解说。因此,在体验批评看来,批评者只有从自我的世界中走出来,走入文本的世界,成为文本世界的参与者和分享者,而不是要把自我的世界带入到文本世界中,让文本世界服从于批评者的自我意识。这样的批评才是切实的、可接受的、可信的批评。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体验批评是一种描述性批评
  所谓的描述性批评是指,批评者用叙述的、描述的方式把对作品的体验表达出来,而不是采用概念方式表达出来。从当前的文学批评现状看,文学批评过分强调理论色彩,批评者更多的是忙于理论体系的建构,或是某种理论的实验,而不是着力对文本内涵的阐述。结果,文学文本在概念式批评中不具有主体的地位,它成了批评者为阐释某种批评理论的实验田,这种带着实验目地的批评方式显然不可能真正地解读文本,即便有对文本的解读也难免牵强附会或主观臆想,由此出现曲解作品的情景也就不足为奇了。
  体验批评认为,文学是一种形象思维,文学的这一特点对文学批评也是有适用的,正像文学家在创作中把自己的感受用形象的方式描述出来一样,批评者在批评时也把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用形象的方式描述出来。这就和概念性批评不同,概念性批评是以概念方式来阐释文学文本,在概念化的批评中充满全篇的是概念堆积和逻辑思辨,这种批评方式就极大地限制了众多读者的阅读兴趣,读者在概念化的批评文章面前得到的只是一系列的概念论述和逻辑论证,无法获得对作品具体而又直观的阐释,读者的阅读兴趣也就失去了。结果,在概念化的批评中,文学批评就是一种独白式的和演说式的,他只注重批评者的自我独自和公众演说,而不注重读者的阅读参与。

  在描述性的批评中,批评者的批评方式则是对话式的和倾诉式的,批评者以~种描述的方式来向读者传达对此一作品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描述的传达既具体而又形象,它来自于批评者对文学文本的具体感受和体会,与具体的文学文本是息息相通的,批评者不做超越作品的抽象论述,只是围绕具体的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阐述和分析。而且批评者所描述的感受又不只是属于个人的,它是对作品中应有之意的阐发。这种阐发对读者来说又是富有启示性的,读者在阅读描述性的批评文章时就如同阅读作品的解说词,这里的解说既是忠实于作品,又是对作品合乎情理的创造性阐释。这样,描述性的批评过程就是循环式的,批评者通过自己的批评文章就把作品带入了一个循环阅读过程。在这一个循环阅读过程中,批评者的批评文章来自于对作品的描述性解读,而读者阅读批评文章不是在阅读一个抽象的理论文章,也不是在听批评者对文本的任意的、随意的评说,他是在倾听另一位读者表达对同一个文学文本的感受和体会,这种感受和体会对他来说是切实的、可信的,也是带有启示性的,由此读者从描述性批评文章中得到的就是对作品更多、更深刻的解说。在这方面,海德格尔对梵·高的画《农鞋》的批评就是最为典型的描述性批评。
  提倡体验批评具有方法论意义,文学作品是由作家在生活的体验中得来的,那么,文学批评要想真正地把握文学作品的内涵,也就要尽可能地采取与文学创作相近似或是相一致的批评方法,文学批评方法与文学创作方法的相似或一致就是为文学批评贴近文学文本,发挥文学批评的实效提供了保证。如果让一种和文学创作批评方法完全相背的批评做出确切的解说是不可想像的。因而,从文学批评方法应贴近文学创造这一点看来,最为有效的批评方法就应该是体验批评。
  当然,提倡文学批评的创造性并不意味着要建构一种庞大的理论体系。当代文学批评要摆脱“宏大叙事”的思维惯性,不要幻想建构一种包容全部的理论体系,而要从文学现象、文本分析的形而下人手,在具体的文学现象和文本研究中发现理论问题,提出理论问题,并能将其运用于具体的文学批评实际中。这其中选扩一个理论切入点是十分重要的,从当代西方文学批评发展情况看,每一个产生重大影响的文学批评流派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切入点,像英美新批评就选择“作品”作为理论切入点来建构其批评体系,强调作品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而接受批评则把“接受者”作为理论切入点来建构其批评体系,强调接受者在文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其他的如精神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叙事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现象学批评都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切人点,显示出一种理论的特异性。这种对某一方面的刻意强调虽然有着片面性,但其深刻性也是显而易见。西方文学流派的这种“片面的深刻”的应该能给当代中国的文学批评一种启示。
  另外,文学批评的创造性也要利用好传统的文学理论资源,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丰富的理论宝藏,传统文学理论中的很多资源都可以为当代所用,如意境、神韵、滋味、体验等经典,重新的诠释可以整合到当代的文学理论中,成为建构当代文学批评的理论切入点;而感受式的批评方式在当代文学批评中也并没有失去价值,感受式批评以其精道和深刻见长,所缺少的就是其系统性,如果能够发扬其精道和深刻的优点,再辅之细读法和理论化,传统的感受式批评也可以整合到当代文学批评中并表现出独特的风采。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弱者的命运在心上——试析斯坦贝克的生态伦理思想04-26

浅析曾国藩教化兴家伦理思想刍议04-26

浅析邓小平与毛泽东的革命情怀04-26

《边城》里翠翠的人物形象分析04-26

关于威廉·华兹华斯生态伦理思想探究04-26

试论中国当代文学中的“新诗潮”04-26

浅析卫慧小说中的禅宗伦理思想探微04-26

一个失败的儒家伦理思想反叛者——试论黑娃形象看陈忠04-26

浅析吴宓伦理思想略论04-26

残雪与余华文革叙事比较——以《黄泥街》和《一九八六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