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阅读课的构建

时间:2024-04-26 15:07:3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超文本形式也进入了大学英语阅读课程的教学课堂,探索在大学英语阅读课程教学中利用超文本进行多模态教学,调动学生多模态感官参与教学活动,多模态地阅读英语教材,实现学生语言学习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  英语阅读  学习能力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课堂交互活动中教师话语特征的分析”(12514046)的阶段性成果。
        一、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人类交际话语已不仅仅以文本模式体现,而且以图画、动画、声音、图标、颜色等多模态同时体现。
        多模态教学是国内外外语界专家通过长期的教学科研实践,摸索创立的全新教学理念。在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实践中运用这一新理论,形成多模态化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以促进大学英语阅读的教学效果,提高大学生的多元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本文对构建这一新型教学模式提出了自己的几点思考。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进行多模态教学的多模态语篇分析理论背景 
        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外许多学者(Halliday;Halli—day&Hasan;O’Toole;Kress&van Leeuwen;VaN Leeuwenl都尝试从社会符号学角度出发分析多模态语篇,探索和构建描述各种符号模态(如语言、图像、声音、色彩、印刷版式等)的“语法”,以解释各种符号模态如何在多模态语篇中和谐并存以及人们如何在特定的情景语境和社会实践中有效利用多种符号模态构建意义、传达信息、达到交际目的。尤其是Kress&vail Leeuwen在《多模式教学——科学课课堂的修辞》(2001)一书中探讨了在科学课堂中如何构建多模态意义,认为图像等是教学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内一些学者(李站子2003;胡壮麟2007;朱永生2007;张德禄2009;)对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进行了一些介绍,部分学者运用这一理论对广告、诗歌、PPT语篇等进行分析(胡壮麟2006;韦琴红2008;王红阳2007;张旭红2010),也有学者意识到了这一理论将对教学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将其应用于教学方面的论文极少。如李站子指出,这种分析方法对英语教学具有积极意义,可以引起人们关注图像意义与语言的关系。胡壮麟(2006,2007)讨论了多模态符号学和多媒体符号学的区别,介绍了具有媒体和模态双重特性的计算符号学,讨论了多模态语篇在课堂中的应用。  
        多模态化教学这一概念是由New London Group在1996年提出的新术语,它作为一种教学理论,主张利用网络、图片、角色扮演等多种渠道、多种教学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运作参与语言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多元读写能力。那么在教学中,老师要调动学生尽可能多的感官亲历教学活动,参与教与学的互动。 
        三、多模态特征及在英语阅读课程中的应用
        在今天,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仍然是大学英语教师们热议的讨论议题。搞好大学英语教学,特别是读写课教学,首先应弄清当今语言教学所处的大环境。语言的中心地位已经被移动,一种全新的多模态(multimodal)表达形式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Kress,2000:182)。在人们传统习惯中被认为是副语言的图像、音乐、颜色以及一些视觉符号等,逐渐处于突出、甚至是优势和中心地位。这给语言教学提供了一些启示。在语言教学中,应利用一切符号手段促进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背景下,多模态化的英语阅读课教学方式,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多元阅读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将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发展趋势。
        首先,现有的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并不能完全满足大学生的需要,构建多模态化教学模式有一定的必要性。现在的大学英语读写课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致使大学生普遍认为英语学习单调乏味,同时也很难达到培养学生多元读写能力和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目的。因此,在读写课教学中急需构建新型的教学模式,以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自身对英语学习的需求。教师也有必要通过构建这一新模式,达到大学英语教育的培养目标。 
        其次,应充分利用多模态教学的优点,提高大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以及大学英语读写课的教学效果。多模态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它强调多感官并用,以帮助学生克服单词、语法等记忆难的问题,在多感官身体力行后,便可达到牢固记忆。“多模态教学方式通过使用不同的媒介把静态的资源,包括服饰、发型、脸型等和动态的资源,包括语言声音、表情、动作、姿势、目视等纳入教学过程,给学生以全方位的多感官充盈的体验,引起多层次的联想。实践已证明,大脑记忆东西与联想密切相关,联想越多记忆越深刻”(顾曰国,2007)。可见,多模态教学在语言教学中可以起到强化记忆的目的。此外,多模态教学还提倡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交际法、沉默法、互动听说法、全身反应法、折衷教学法等兼收并蓄。这就要求我们在读写课教学中对于不同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也要随之改变。相同的教材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教法,针对不同的教学目的也应采用不同的方法;对于不同学生应委以不同类型的任务。在此期间,教师要充分发挥好主导者的作用,对于同一项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应采取讲解、师生互动交流等多样化手段。通过利用多模态这种多种教学法兼收的优点,使多种方法相辅相成,以克服单一模态的片面和僵化,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再次,多模态教学还主张,在教学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充分利用网络、多媒体等多种资源,以及各种视觉、听觉手段,以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并能激发学习兴趣。此外,多模态化教学还要求教师在利用现有资源的同时,用好自身资源。教师上课时要情绪饱满,表情和肢体语言要丰富,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最大限度地优化各种可利用资源。 
        多模态教学中,学生通过多模态的转换来建构知识。其基本原理是在影视观看过程中,通过多模态的图像、声音、触觉体验刺激学习者的感官,强调多种感官互动,内化体验到的信息,促进听力、记忆力、理解能力提高。
        如在英语阅读教材中的名著名篇对学生来讲有一定的理解难度,因此,需要通过改编电影同时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和模态的配合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使学生对信息的吸收由于不断强化而更加精确和彻底,同时对话语从多方面提供辅助信息,使学习效果更好。从改编电影的使用、模态意义再现及交际效果的角度讲,使用多模态教学模式归根结底是对教学内容的多模态意义构建,丰富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著名语言学家Litdewood曾经指出,课堂外语教学一个主要的问题就是难以创建一个真实有效的语言环境,而缺乏真实的语境是学生丧失学习兴趣的原因之一。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四、结语 
        采用多模态教学理念,促进教学和学习模式的多样化是相当必要的,它可以满足不同个性的学生对大学英语阅读课的需求,以培养多模态复合型的现代化人才。当然,在高校全面彻底的开展和实施多模态教学还需要一定的技术和教学设备的支持。但随着经济发展,技术和设施的提高,以及对多模态教学理论与实践进一步研究,多模态化大学英语阅读课教学模式将必然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中的主流趋势(见图1)。  
        

        图1多模态教学过程
参考文献:
[1] Williamson, Ben. What are multimodality, multisemiotics and multiliteracies. NESTA. Futurelab,2003. 
[2] Kress,G.& Van Leeuwen,T.Multimodal Discourse:The Modes and Media of Contemporary Communication, London: Arnold,2001. 
[3] 顾曰国,多媒体多模态学习分析,外语电化教学,2007. 
[4]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分析综合理论框架探索[J],中国外语, 2008(1).
[5] 朱永生,多模态话语分析的理论基础与研究方法[J],外语学刊, 2007(5)
[6] 张旭红, 视觉诗 “Me up at does” 的多模态意义构建[J],外语学刊,2010(1)
[7] 徐畔, 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下的形体诗研究[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8] 徐畔,中西形体诗的多模态话语解读[J],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9(1)
[9] Baldry, A.Multimodality and Multimediality in a Distance Learning Age[M ]. Campobasso: Palladino Editore, 2000.
[10] Baldry, A& Thibault, P.Multimodal Transcription and Text Analysis: A Multimedia Toolkit and Coursebook[M]. London: Equinox, 2006.
[11] O’Toole, M.The Language ofDisplayedArt[M]. London:LeicesterUniversity Press, 1994.
[12] Le vine, P. & Scollon, R. (eds. ).Discourse and Technology: Multimodal Discourse[ C ].Washington D. C.:
[13] GeorgetownUniversity Press, 2004. Royce, T. & Bowcher, W. (eds. ).New Directions in theAnalysis ofMultimodal Discourse[C]. London: Lawrance Erlbaum Associates, 2007.
[14] Van Leeuven, T,Speech, Music and Sound[M]. London: MacMillan, 1999.
[15] Van Leeuven, T& Jewitt, C. (eds. ).Handbook of Visual Analysis[C]. London: Sage Publications, 2001.
[16] Ventola, E., Charles, C. &Kaltenbacher, (eds. ).Perspectives on Multimodality[C].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 2004.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析中职英语课外作业设计探究04-26

小学英语自主学习课堂模式探析04-26

关于英语教学有效途径的探究04-26

关于军队对外有偿服务财务收支管理的若干思考04-26

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失真现象的描述与反思04-26

英语课堂不良行为的表现及其对策04-26

全纳教育理念下的初中英语课堂合作学习策略探究04-26

大力开发课外时间促进学生快乐学英语04-26

试析高职六种英语教学法04-26

试析高职生英语口语学习策略调查及对策研究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