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精读 文学欣赏 人文风俗 价值观
摘要:精读课程是英语专业的主要课程,借助精读教材来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高学生英语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激活思维是对精读课程教学的更高要求。教会学生如何赏析英语文学作品也是引导学生如何学会读书的途径。本文就如何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培训学生的英语文学赏析能力予以初步探讨。
精读是为英语专业开设的一门主要课程,综合训练学生的词汇用法、阅读理解、语法修辞与写作技巧等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课程设置一般是通过阅读、分析大量的文章材料,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修辞应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和赏析能力,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应用技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其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对英语教学的更高要求。因为文学欣赏是读者观赏文学作品时特有的精神活动,是以文学作品所提供的文字材料为根据的感受、体验和认识的过程。文学欣赏能力是一种通过阅读来感知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以及不同文化中的精神内蕴的能力。通常,要深入而准确地把握英语文章中深层的情感特点除掌握必要的英语基础知识外,还需要了解、掌握英语国家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相关知识,甚至还要有较好的汉语文学功底。下面我就如何利用教材培养学生文学欣赏能力提出几点意见。
一、巧妙设置课前小问题,引导学生关注人文风俗信息
通常精读中的文章选材比较广泛,内容丰富,涉及到语言、文化、习俗、伦理、信息、科技、社会焦点等内容,其中多数文章选自英美报刊书籍。这些文章往往是学生了解英美人文、习俗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老师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英语文学赏析能力的最佳素材。文学作品通常是以情感与艺术形象来表现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文学欣赏是指读者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体验、理解和评判,从而获得美感享受,领悟作品蕴含的思想内容的过程。这是一种以感性领悟为主,感觉与理解、感情与认知相统一的精神活动。通常文学作品是对过去的再现,反映的是人们曾经的经历与想像。所以,只有充分关注作品的相关文化风俗背景,才能准确深入地体会文章主题。为了能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阅读前为学生设置几个与文章相关的小问题,等学生讨论后,教师可以依托这些小问题来引入相关文化背景,以故事的形式讲解出来。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一)》第二单元Speaking of Men and Women...为例。如果直接讲解课文,学生势必会对这样一篇对话性质的文章感觉枯燥。可如果能在阅读文章前设置几个小问题,等解决完问题再阅读文章,那可能就会乐趣丛生了。例如:①How is your mother tongue changing as time passes? ②Give some examples in the English language that show the changes as a result of the women’s movements. ③ What do you think is the main difference between men and women? 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挥,各抒己见,然后教师统一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最好能在思维习惯上引导一下学生。就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问题,我举一些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新生词来引导他们的思维。我反问学生“粉丝”这个词是不是从一种食品诞生了新的意思?原来说晒太阳,现在有“晒工资、晒幸福”,那“晒”是不是也诞生了新意思?“你雷着我了”,那“雷”是不是也诞生了新意思?当然,要引导学生进行正面积极的思考。解答第二个问题时,告诉学生后缀-ess表示“女……”,并列举一些以后缀-ess结尾的英文单词,如:actress, waitress, poetess等,然后引导出妇女解放运动的由来及其发展。对于第三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以自己父母或者身边亲人为例来思考男女在社会、家庭中的分工、职责等不同点。
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解决,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学习这篇文章的兴趣,而且也让学生了解了文章的文化背景,即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及其对英语语言的影响,同时引导了学生的思维,可谓是一举多得。在随后的课文讲解中,学生就很容易理解Dr. Speakwell 的言论和观点。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带领学生品味语言选词,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
文学作品一般是透过语言来传递作者的写作目的。因此,读者对作品语言特征的鉴赏和准确把握直接影响对文学作品内涵的解读。因此在带领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中,为了逐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影响文章赏析的重点词汇、语句加以分析。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二)》第4单元Stopping Smoking in Public Places?为例,文章主要围绕两个人物Joseph Califano(支持公众场所禁烟)和Paul Screvane(反对公众场所禁烟) 各自持有的观点进行,在带领学生读到总结段时, “… They fight each other... There are no similarities in their ideas, except perhaps the point about smoking in restaurants... Screvane cares about creating different classes of people in society, about money, and about time, but he never talks about public health and safety.” 可以给学生提出几个与准确理解文章内涵相关的问题,如:1.这里“fight”是什么意思?译作“打架”吗?注意联系上下文分析。2.except“除……以外”,它后面跟的内容是包含在内,还是不包含在内?3.通过最后一句话,你判断一下作者更赞同Califano的观点,还是Screvane的观点?先让学生思考、讨论,之后教师再通过分析讲解的方式给出答案,当告诉学生fight这里翻译作“唇枪舌战”时,可以补充问一下“为什么没有用 ‘discuss’或‘argue’呢?”,显然,字里行间透露的是两种观点的针锋相对,并得出结论:作者支持Califano的观点。
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语言文字来巧妙地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汇、语句来品味、体会行文的内蕴,逐步培养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训练学生赏析语言文字的能力。当然,在引导学生思维的过程中除了用问题法,还可以采用对比法,举例法等教会学生品味作者选词的用意。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发现文章的感情色彩,挖掘作品体现的价值观
一篇文学作品,不管行文结构如何发生变化,都要围绕一定的主题表达出作者的观点。文学作品表现的内容必然涉及最为基本的社会价值关系,大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小到人与他人、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故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必然包括对文中体现的价值观的了解。文学作品是以语言为中介来激发读者的想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产生如临其境的审美效果,进而达到与读者产生共鸣的效果。阅读文章时除了会体会品味作者的选词外,还必须有整体观念,带领学生阅读完文章后,我们还应帮助学生透过文字挖掘其深层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通常,文章的中心思想体现在最主要的几句话上,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寻找、发现这些中心语句。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二)》第二单元Home为例,阅读完文章后,要归纳作者表达的中心思想,可以先给学生设置几个问题:1.作者对待“家”的态度是什么?2.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出作者对“家”的态度?先让学生自己讨论,之后带领学生寻找能够表现作者对“家”的态度的语句,例如:“…but our house is not for sale. Our house is not a temporary investment… Our house is our home. We live here. It is the place we go to when we don’t feel like going anywhere.”;“…if we moved, someone would certainly paint that section of the wall. How would we know how tall our children were when they were four years old?”; “… and I’m warmed by everything in our house which may merely be dust, but it is our dust and I like it.” 等,文章中有大量的词语、句子表现出了作者对“家”的态度,在作者看来评判“家”的标准不应该是看房子在金钱上升值了多少,作者认为“家”是给一个人温暖的地方,是一家人享受天伦之乐的场所。而且,通过设置问题的形式降低了让学生直接归纳文章主题的难度,文章的主题通常也就是作者要体现的价值观,让学生围绕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也是教会他们如何思维的过程。
四、运用英汉对比,联系生活实际来体会文字信息
利用中西语言文化的偶合现象来对比分析、体会文学作品。文化的偶合现象是指:不同民族的文化有可能存在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作斗争的过程中会有相同或相似的生活体验和经历。这种相似性必然会反映到语言中来。在英汉语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许多相同或相似的表达。例如: 1.“披着羊皮的狼”,英语为wolf?in?sheep’s?clothing; 2.“同舟共济”,英语为in?the?same?boat; 3.“破土动工”,英语为break?earth; 4.“三思而后行”,英语为think?twice?before?you?act,等等,这样的偶合现象不胜例举。可以利用文化的偶合现象以正确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英语。还以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一)》为例:The change in the patient’s appearance couldn’t have been more obvious.(Passage A, Unit8) 这句话包含一个语法现象:“否定式+比较级”结构表示最高级含义。其实这一现象共存于英语和汉语中,如:①Nobody works harder than Mark does. 汉语为:没有人比马克工作更努力了。②No one in our family has a better memory than Jane. 汉语为:我们家谁的记忆力都比不上简。③No garden in the town is more beautiful than this. 汉语为:他的花园是城里最漂亮的。通过以上几例不难发现,汉英在这个语法现象上有很大的相似性,即都是用“否定式+比较级”结构来表示最高级的含义。在对比中,可以让学生对英语有种亲近感,又便于记忆。
另外,在阅读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文章内容与日常生活联系比较,以达到深入体会行文内容的效果。如刘树棠主编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预备一)》第五单元Too many choices in Shopping一文的阅读讲解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平时逛街选购商品时的经历来体会作者表达的意思。即,可供选择的商品种类太多时未必是件好事,光是花在比较选购商品上的时间就难以让人忍受。这种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学生比较容易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在精读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是引导学生深层次读书,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激活思维,陶冶性情,提高文学素养的良好途径。通过恰当地引导学生品读文学作品,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此过程中,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读、写、译等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高霞,朱正才,杨惠中.朗读在外语教学和测试中的作用[J].外语,2006(2).
[2]王初明,正确认识外语学习过程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关键[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1年,第10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通过有效听写提高中学生英语听力水平04-26
趣谈初一英语字母教学04-26
怎样记单词才最有效?04-26
浅谈案例分析法在中专商务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4-26
浅谈基于文化预设的英汉修辞格翻译策略研究04-26
浅谈心理因素对职业中专英语教学的影响04-26
浅谈职业中专英语分层次教学新说04-26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中小学英语教师学习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