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 要:如果忽视对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裂变的思考,而套用西方电子传媒学理论研究成果解释中国当代网络文学,却仅仅关注网络文学与电子传媒技术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不从全球化文化传播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学生存发展的现实理路,只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网络文学,就无法找到有效的理论批评话语空间。由此,网络文学理论建设需要考虑中国当前文化观念的激烈冲突和全球化文化背景。
目前,网络文学理论批评明显滞后于创作。建立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体系必须深刻认识网络文学产生的历史意义。要认识到网络文学是时代变革的产物,创新精神成为最基本的诉求,要看到网络文学的广阔视野和草根性对文学发展走向的影响,看到作者之间、作者与读者之间相互交流和撞击的价值,看到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发生过的如此大规模的大众阅读。套用西方电子传媒学理论研究成果解释中国当代网络文学,不从全球化文化传播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学生存发展的现实理路,仅仅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网络文学,就无法找到有效的理论批评话语空间。①
一 网络技术术语与网络文学批评话语不应混用
过于重视传播技术对网络文学形成的影响,体现在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专门术语直接运用于网络文学批评上,如大量以“比特”、“数字”等科技术语指涉网络文学,把超链接、多媒体的综合艺术的媒体实验性特征和学科综合发展的趋向,当成以人文性为本质特征的文学发展方向。
我们知道“比特”是英文bit一词的英译,指的是计算机二进制数的位,由一连串的0和1组成,计算机以此完成信息转换和处理。它是计算机的内部工作原理,并不直观呈现给用户,也不给网络文学作品的作者和读者做出信息转换的提示。
从传播技术角度看,“比特”是信息世界构成的基本单位,它的意义不仅是便于复制和传送,更重要的是方便不同信息之间的相互转换,如将文字转换成为声音,既然“更多的人倾向于认为,internet不是媒介,将其视为媒介是对其某个技术特点的放大”②,那么作为技术深层的计算机语言“比特”,是机器的功能显示,是科技发展在信息处理上获得的成就。如果把它视为媒介就把信息转换功能放大为信息传播功能,从根本上忽视信息传播过程中人文主义参与的创造性。认为“比特是计算机操作的媒介,网络文学写作要使用比特,就如同传统写作要使用文字一样”③,把“比特”等同于文字,把计算机的“计算”方式等同于记录思想情感的语言工具,大大降低了传统文学纸质写作的人文属性和主体的能动性。传统写作文字的使用,是作家全身心投入艺术创造时,最为具体、最为直观的艺术才华的发挥和展示。“比特”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不是计算机操作的媒介;“比特”把一切信息转换成“比特”进行技术处理,因此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被称为“数字化技术”,互联网被称为“数字媒体”。
“诗与数学的统一”④概括了计算机“计算”的神奇功能,反映了科技进步与人文学科的综合发展成为未来社会进步的方向。“诗与数学的统一”创造出了精彩的信息载体,包括文字、声音、影像等,组合出任何我们能想象到的图形、画面和文字组合。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正如历史上的科技发展一样,通过一种技术民间化、传播民间化的发展路径,实现科技服务人类的最终目的。显然,使“诗与数学”统一起来的力量是科技理念,对网络文学主体来说,仍然是以文字作为思想的载体,把网络作为传播的途径,实现主客体的交互作用。“数字”和“比特”是技术因子,看不见的电子微粒,并不构成信息本身,更不可能构成网络文学创作、传播和接受的理论要素。
视“比特”为文学媒介,是网络文学研究初期把计算机强大功能下的创作软件、超文本链接、多媒体技术生成的综合艺术产品,当成“真正的网络文学”。这种初期的“网络文学”范畴指涉,重视技术本身的革命性和改变事物物质外观的神奇力量,忽略了传播本身所赋予人类文化结构的社会性、目的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因为“文化传播是人类特有的各种文化要素传递扩散和迁移继传的现象,是各种文化资源和文化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流变、共享、互动和重组,是人类生存符号化和社会化的过程,是传播者的编码和解读者的解码互动阐释的过程,是主体间进行文化交往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⑤。文学是文化飞翔的翅膀,网络文学传播无疑又给文学发展创造了一座划时代的历史丰碑;同时,文学活动是信息传播链条中促进文化传播的主要承担者,但并非传播中的文化信息都是文学。
从网络文学创作与传播的实际看,网络原创作品是传统文学发展演变的逻辑转型,携带着人类文化演进的时代特征,成为网络作者、读者和研究者默认的网络文学范畴和形态。从艺术媒介演变历史看,多媒体发展的是人类耳、目、口、触等多种感官的功能,开发这些感官接受这些意义符号信息的潜力,是人类感官肢体的“延伸”。多媒体艺术所显示出的炫目的视听效果,在文字解说之外能自成一条通往艺术之宫的路径,语言文字本身为其审美内涵做阐释服务,处在整个多媒体艺术的次要地位。视听本身趋向较为直接的感官刺激,意义指向不在于符号编码解码过程中丰沛的情感和审美生成,不能使接受达到沉思默想后的深度体验,根据人类生理机能和接受心理所受的先天局限,人类不可能在短暂的时间内,对各种感官接受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因此,多媒体重视视听本身表达的即时性造型效果、语言文字的想象和表意魅力被消散在一个狭小的声色形象的间隙内,多媒体需要形象艺术的理论话语去透视,而网络文学的理论表述不能在造型技术中介的纯客观视域开拓话语空间,因为语言文字仍然是网络文学的栖息之地,网络文学的文学性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倚重文字阅读展示的语言魅力和思维魅力。
二 网络文学理论建设面临的文化冲突
创新适应于网络文学的理论体系将会是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当前文学价值认同的断裂集中体现在文学批评界对网络文学作者及其作品的关注还不够。当代文坛活跃的文学批评家基本上是60、70年代出生的,而网络文学的作者大多是70后、80后,他们的作品基本没有进入批评家的视野。在目前的评审体制下,网络上发表文学批评不能获得稿酬,专家学者在网上发表文章也不算是正式发表的科研成果,是不能被量化的。因而对于众多的批评家来说,网上出现的他们的文章一般都是被转贴上去的,是传统媒体上发表的文章再次上网。⑥于是,一方面批评家的知识储备和时代制约的文化观念落后于现实生活,旧有的文学理论体系中既没有对这些异军突起的文学队伍预设话语空间,也不看好他们借助网络迅速走红的文学态势。另一方面由于纸质出版的文学批评文章才能纳入主流评价体制,流行在网络上的大众化的网络文学批评就显得人微言轻。
如何不仅仅从传媒技术上分析网络文学,而是从中国当代思想、文化裂变做出深入思考,从而在当代文学理论批评体系中建构起成熟的网络文学理论批评体系,不能回避对两个问题的考察:一是中国内部现实文化冲突,二是全球化的世界语境。
目前,经济上我们寻找发展的战略,文化上寻找补偏救弊的传统资源。在一个日益加快的全球化民主文化氛围下,在一个以商品经济规律规约伦理道德行为的今天,仍然高举“弟子规”类的旗帜,把先人标举的理想国旗帜拿来当做推卸责任、蒙骗“老者”“幼者”的工具,直接强化了我们的文化等级观念,使得文学的雅俗观念仍然背离文学创作实际,从而产生鄙薄网络文学的倾向,视网络玄幻小说为“装神弄鬼”,视金庸小说为“鸦片毒品”等等。
“文以载道”的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历史的深刻记忆,积淀为文学观照国运兴衰的铁肩道义,而在此话语之下赋予艺术的审美价值才算文学的正统,才算是纯的、高雅的文学。上百年的民族屈辱在集体意识中熔铸为“启蒙与救亡”的文化思潮和文学观念,这是中国文学光辉璀璨的民族品格和优秀传统,中国文人没有理由拒绝这种文化基因。自身因袭的封建思想、新中国前行途中的坎坷曲折,给中国文人造成的身心磨难久久不能平复,构成文学叙事的主流。人类科技的进步和生存空间的拓展,“一体化”、“全球化”势在必行的文化趋势,又把这一切逐渐推向现实紧迫思考的边缘。上个世纪末以来网络走进千家万户,并与70后、80后人一起成长,网络文学的发展自然进入他们的物质与精神生活的双重领域。他们的成长经验与时代环境赋予的一些特征、青春所具有的叛逆冲动、没有历史羁绊的思维和行为等等,呈现在老一辈人面前就是反常识、反经验、反规则,并且在虚拟的消费文化背景和趋利趋新潮流的衬托下,显得特别刺眼和易遭厌恶。然而,80后作家的青春是“在中国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中度过的,他们经历的是中国历史上最富裕和最活跃的时期。……他们的作品虽然还留有青少年的稚嫩,但其实已经有了一种新的世界和人类的意识,也表现出注重个体生命的意义,关注人与自然和谐等新的主题”⑦。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排斥网络文学的文化心理,多出于80后和网络语境的双重阻隔,网络文学的自由化无序写作状态,以及网上个体全面真实的展现和网下生活现实局限下的选择性暴露造成的强烈反差,使网络写作带上虚幻的色彩,并且,基本没有责任担当的网络叙事给人一种虚假的叙事表象,然而,套用蔡智恒《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亲密接触》(第三节)里的一句台词:“虚幻的应是人性而非网络。”
这是网络文学理论体系建构所不得不面临的现实文化冲突。由此,我们只有借助网络提供的强大检索、评选功能,加强对网络作家和作品的解读,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获得艺术感知和美学思考,才能奠定理论话语的基石,从而获得网络文学理论创新的契机。
三 全球化语境下的网络文学理论建设
网络应用是人类社会转型的显著特征。人类生活与网络结缘不是民族性、地域性问题,也不是文化体制、意识形态问题,而是整个人类全球化发展的有力手段。文学活动与网络结缘是文学发展演变的世界性趋势,网络在中国日益广泛的应用成为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显著标识。
2008年以来,网络小说的读者每天以2万人的速度增长,盛大文学有限公司旗下的3个文学网站每日平均页面浏览量接近4亿人次。这不仅仅是简单的数字统计,而是说明了网络文学是一种世界性的文学发展趋势,纳入世界文化发展的总体倾向之中。我们可以检索国外许多著名英文网站,文学作品与研究著作几乎应有尽有;凡是著名作家,几乎都有其研究性的网站,内容丰富生动,很多是免费开放。不论中外,原创性的网站上发表原创性的诗歌及其他文学作品成为一种常态的文学活动标识。并且,网络写作首先是从外国传来,许多作品首先是在网络上发表,许多有名的作家首先也是网络写手。最新外国文学作品,首先是以网络写作方式发表,我们也是通过网络才能最先了解与阅读。人文学科未来发展路径,以及文学观念转变后的理论重建语境,都不能不考虑网络时代的话语系统,都不能不具有全球化意识和世界文化意识。
我们可以从网络玄幻小说、言情小说、武侠小说、穿越小说、科幻小说等等小说类型化的出现,隐隐看到与西方类型化影视剧的遥相呼应。从中国影视文化产业发展看,类型化的网络小说提供的素材类型和阅读群体是其巨大的开发资源。网络使文学创作与生活同步变成了可能,网络文学也强化了文学反映现实的广度和力度。
弥合文学理论之于网络文学批评的失语和价值体系的断裂,离不开把全球化对未来文化建设的影响和赋予网络文学世界性文化品位的现实。文化传播加速了全球化进程。网络文化传播是一种全球传播,是一种国际化的现象,需要全球性的思维,需要开放的理念。全球化是人的社会关系和人的社会交往的世界化。全球化瓦解了文化传播的边界和防护系统,为文化的交流与融会提供了条件,从而也改变了当今世界的文化地图。从网络文化传播的全球化语境看,“任何文化都应该是开放的而不可能是封闭的。我们并不需要以一种新的文化中心论去取代旧的文化中心论,中国需要的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开放的本土文化、一种世界主义的胸怀、一种鼓励多元文化的战略。我们应该在全球意识的观照下发展自身的民族文化,认真处理好‘现代对传统的超越性复归’与‘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化’两者之间的关系”⑧。惟其如此,我们才能在未来更为激烈的中西文化冲突和文化主权争夺中,张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超越性品格。网络文学理论批评话语秉承这种文化传播全球化语境下的先锋意识,既是大势所趋,也是理论自身觉醒的需要。
网络文学是新生事物,是文学的方向,它需要悉心关照,需要理论引导,需要赞赏也需要批评。阐发其对未来文化建设的积极意义,不失为传统的原则。这不是中庸之道的批评方法,受制约我们文化思考的现实焦虑所驱使:人类文明出现了严重的悖论,全球化的错位、文化内外的冲突和人类的生存危机感一并呈现在人们面前。而网络文学的一些表达是有深刻现实意义的。比如,一些网络文学表达的对人类生存命运的关怀和个体生命的体验,其中一些玄幻小说表达的虚幻和虚假的表象,同样是日益复杂多元化生活状态和多面化人性的展示,甚至有些网络小说触及到了当前人类生存必须共同面对的命题,比如2001年影响较大的《灰锡时代》,讲述一个发生在30世纪的故事,其超拔飞扬的想象力和戏谑幽默的语言风格,被读者誉为“王小波再现”。其关注人类生存的大视野和对人类未来美好生活的热切期望等等,都应该进入我们的阅读和审美经验范围之内,成为我们理论抽象依据的感知经验。
人类文化传播的全球化互动生成趋势也迫使我们对网络文学表达的文化理念进行认真思考和理论概括,并将网络文学的研究纳入传播学、文化学甚至人类学等多学科领域,以开拓文学研究的理论空间和人文视野,并以宽广的理论情怀来构建我们相对客观的、能与现实有效对话的话语体系。
目前,对于网络文学批评话语空间的开拓与网络所创建的公共文化空间的关系,研究界已经普遍认识到:网络促进了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界限的消解,文艺学正在进行着一场传播学的转向,文学的期待视野、文本结构、文学传播都发生巨大变迁;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球视野的公共空间;网络给予人的自由与平等,实质就是文学创作和社会生活民主化的集中表现,如果没有网络的参与,中国民主的进程不会有这么快的进步;在网络世界我们必须建构一个世界公民意识,具备这种世界意识才能把中华民族自由的美的东西传递给世界,实现我们承担更多社会责任的使命。⑨
注释:
①马季:《网络文学:直逼文学价值认同断裂的现实》,《南方文坛》2010年第4期。
②⑤⑧庄晓东主编:《传播与文化概论》,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页。
③欧阳友权主编:《网络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49页。
④黄鸣奋:《数码艺术50年:理念、技术与创新》,《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6期。
⑥周志雄:《网络文学批评的现状与问题》,《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2期。
⑦张颐武:《当下文学的转变与精神发展》,《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8期。
⑨欧阳友权、禹建湘整理:《“网络?网络文学?公共空间”全国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9年第5期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散文教学亦散文04-26
散文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散文教学中的运用04-26
戏剧性散文与散文戏剧性04-26
诗之散文 散文之诗04-26
散文观念的突破与当代散文的前途04-26
散文诗:化散文为诗04-26
新散文概念的落定:从新生代散文到新散文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