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编写《中国文学史》,总爱用我们今天的文艺理论来评价古代的文学家与他们的作品,这当然是必要的,因为学术总得与时俱进。但阅读评论古代的作品,必须知其人,而知其人,又必须论及世。我们对那些特定的时代是否能有正确深入的了解,光靠泛泛而言的所谓时代背景介绍是不够的,因此通过宋人的记载与议论去感受那个时代的社会风尚以及领会当时的思想与眼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贴近那个时代,较为正确认识这些作家与作品,以及其时发生的种种事件。本文企图通过宋人三大笔记的相关记载与议论,谈谈北宋文学史的编写问题。
关键词: 借助宋人精美的著作 穿越时间的隧道 加深对北宋文学与时代的理解
怎样写好《中国文学史》,这是一个重大的问题。笔者无意更多的涉入,只是想提一个建议,如何能加强“知人论世”的工作,更贴近那个特定的时代,从“存在是合理的”角度,诠释作家作品产生的由来;再从“合理的必然存在”(均黑格尔语)高度,审视那段特定时代的文学史,作出精当的评论。达到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的境界。
五十年前在大学所学《中国文学史》,是游国思先生主编的,那是左倾时代的历史产物,这朵昨日的黄花,理所当然的早已枯萎了。取而代之的,有复旦章培恒先生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与北大袁行沛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应该说,这两部新版的文学史,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成绩是主要的。但在入其内,贴近那个特定的时代方面仍然做得不够,编写者好像用望远镜观察一切、评论一切,因而形成一种隔膜感,如水中看月,雾里看花,缺乏真实感。
看了宋人三大笔记的相关记载和议论后,感觉就不一样了。这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他们是那个特定时代的亲历者、见论者,有的虽非亲见亲闻,但毕竟很贴近那个特定的时代,具有较多的共通点,在沟通与理解方面,就很少有隔膜感;其次,宋代三大笔记的撰写人,都是声名显赫、博学多才的著名学者。沈括是宋代著名的科学家又兼通文史。洪迈在世时,就被称作诗书礼乐的一代宗师。王应麟被《四库全书》编目者称作“博洽多闻,罕其伦比”。因为这些宋人精美的名著,他们的记载与议论都是智慧的结晶,能折射出那个时代的奇光异彩,具有不同程度的启迪意义,能加深对那个特定时代的认识,加深对作家作品的认识。
试举例如下:
一、关于晏殊的记载。
晏元献公的质野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十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 ,许臣寮择胜燕饮。当时侍从文馆士大夫,各为燕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讲习。一日,选东宫官,忽自中批除晏殊,执政莫谕所因,次日进覆,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寮,无不嬉游燕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得对,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燕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为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眷往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1〕
按:晏殊,北宋前期有名的词人,仁宗时,官至宰相。但本文并不涉及他的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主要是突出他的人品质直真诚。我国自古以来首先强调为人正直,所谓先器识而后文艺。所以沈括选择的立足点就比较高,也令人感到北宋的社会风气比较良好。实话直说的良好风气并不是单行道,那是要上下结合,君臣一致才能发挥效应的。“上极爱其不隐”“上益嘉其诚实,……眷往日深”,可知真宗亦是一个求实的君王。这则记载反映了北宋社会的良好风气,这是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北宋的经济昌盛,文学昌盛都是有由来的。也使人感悟到,提倡实话实说,古已有之,并非自今日始。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有关王安石、苏东坡的两则记载。
朱寿昌刺血寻母
朱寿昌,刑部朱侍郎巽之子,其母微。寿昌流落贫家,十余岁方得归,遂失母所在,寿昌哀慕不已。及长,乃解官访母,遍走四方,备历艰难,见者莫不怜之。闻佛书有水忏者,其说谓欲见父母者,诵之当获所愿。寿昌乃昼夜诵持,仍刺血书忏,摹板印施于人,唯愿见母,历年甚多。忽一日,至河中府,遂得其母,相持恸绝,感动行略,乃迎以归,事母至孝。复出从仕,今为司农少卿。
士人为之传者数人,丞相荆公而下,皆有《朱孝子诗》数百篇。〔2〕
刘延式不弃瞽妻
朝士刘延式,本田家。邻舍翁甚贫,有一女,约与延式为婚。后契阔数年,延式读书登科,归乡里闾访邻翁,而翁已死,女因病双瞽,家极困饿。延式使人申前好,而女子之家辞以疾,仍以俑耕,不敢姻士大夫。延式坚不可,“与翁有约,岂可以翁死子疾而背之?”卒与成婚,闺门极雍睦,其妻相携而后能行,凡生数子。
延式尝坐小谴,监司欲逐之,嘉其有美行,遂为之阔略。其后,延式管干江州太平宫而妻死,哭之极哀。
苏子瞻爱其义,为文以美之。〔3〕
按:这两则故事,说明宣扬道德模范,北宋社会也相当重视,并非自今日始,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两则故事都很动人。这里着重记载的是丞相兼文学家的王安石,文坛领袖兼大臣苏轼的主要业绩,是宣扬、引领社会良好的道德风尚。《朱孝子诗》数百篇,可见朝野震动,宣传效果盛极一时,但今天的北宋文学史只字未提。“苏子瞻嘉其义,为文以美之。”现今的北宋文学史也只字未提。感谢沈括的记载,给我们补上了一课。还有一点很值得注意,因为王安石登上相位之时,亦是新法实施之日,当时政坛上新旧党派之争非常激烈,沈括是新法的积极推行者,但他却能超脱于党派之争,本着科学家实事求是的精神,对反对新法的苏东坡一样予以很高的评价。同样的,对新法深恶痛绝的洪迈,对王安石的诗歌技巧,仍能予以很高的评价,这包括苏门四学士在内。宋人把政治、学术与文学分得很清楚。这是宋人对人对事一个突出的优点。
三、北宋重才、爱才的良好风尚。
洪迈《容斋随笔》之《栾城和张安道诗》一文云:
张文定公在蜀,一见苏公父子,即以国士许之。熙宁中,张守陈州南都,辟子由幕府。元丰初,东坡谪齐安,子由贬监筠酒税,与张别,张凄然不乐,酌酒相命,手写一诗曰:“可怜萍梗飘蓬客,自叹匏瓜老病身。从此空斋挂尘榻,不知重扫待何人?”后七年,子由召还,犹复见之于南都。及元符末,自龙川还许昌,因侄叔党出坡遗墨,再读张所赠诗,其薨已十年,泣下不能已,乃追和之曰“少年便识成都尹,中岁仍为幕下宾。待我江西徐孺子,一生知己有斯人。”两诗皆哀而不怨,使人至今有感于斯文。今世薄夫受人异恩,转眼若不相识,况于一死一生,拳拳如此,忠厚之至,殆可端拜也。
按:苏氏之子,一门三杰,自古传为佳话,唐宋八大家,宋六家,苏氏父子,即占半壁江山,而苏东坡更为千年一遇的文学奇才。一代文学奇才的成长,必有一个适合成长的环境,那就是重才爱才的风气。成都尹张安道便是赏识苏氏父子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人。“以国士许之”,这是何等的眼力。这则记载,主要是讲述苏子由与张安道的深情厚谊,但时时有东坡的影子,“东坡谪齐安”与子由的被贬同时发生,子由因“东坡遗墨”而再读张所赠诗,表明张安道的重才与爱才,感受到温暖的不只是子由。另外,这则记载,侧重于表述苏子由感恩之心,受人异恩,终身不忘。苏子由可谓德艺双馨。
王应麟《困学纪闻》云: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夏均父诗:“乐城去声色,老坡但称快。呜呼二法门,近古绝伦辈。尝观乐城为《欧阳公碑》云:“公之于文,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乐城评品文章至佳者,独云“不带声色”,盖得于公也。欧阳公《与梅胜俞书》云:“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东坡看人文字,于所酷爱者但称快而已,亦得于公也。〔5〕
《困学纪闻》又云:
东坡与欧阳晦夫诗三首。晦夫,名辟,桂州人。梅圣俞有诗送之云:“我家无梧桐,安可久留凤?”东坡南迁至合浦,晦夫时为石康令,出其诗稿数十幅,事见《桂林志》。
【元圻案】 曾敏行《独醒杂志》:梅圣俞送欧阳辟晦夫诗有曰:“我家无梧桐,安可久栖凤。凤巢在桂林,鸟哺不得共。”晦夫,桂林人,尝从圣俞学,及其南归,故以是诗赠之。苏明允初在京师时,东坡与子由年甚少,人鲜有知者,圣俞独奇之,故赠明允诗有云:“岁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后东坡谪海南,遇合浦,始识晦夫,谈论累日。晦夫因出圣俞赠行之诗,东坡读毕,执晦夫手笑曰:“君年六十六,余虽少一,而白发苍颜,大略相似,困穷亦不甚相远,圣俞所谓凤,例如此。天下皆言圣俞以诗穷,吾二人又穷于圣俞之诗,可不大笑乎?”〔6〕
《困学纪闻》又云:
后山《答李端叔书》云:“苏公之门有客四人:黄鲁直、秦少游、晁无咎,则长公之客也;张文潜,则少公之客也”鲁直《以团茶洮州绿石砚赠无咎文潜》诗云:“晁子智囊可以括四海,张子笔端可以回万牛。”文潜《赠李德载》诗云:“长公波涛万顷陂,少公巉秀千寻麓。黄郎萧萧日下鹤,陈子峭峭霜中竹。秦文倩丽舒桃李,晁论峥嵘走珠玉。”可以见一时文献之盛。〔7〕
按:苏氏兄弟得益于重才爱才之风气。他们继承弘扬这种好的风气,培养了一批人才,即所谓苏门四学士,苏门六君子。他们所培养的这些人才,亦注重德才兼备。这则记载反映了苏门人才之盛、和谐共处的盛况。其中的黄庭坚,诗与书法均与东坡齐名,并为宋诗走自己的道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秦少游的诗词亦能独创一格,蜚声文坛。
按:第二则的记载,主要是写欧阳修对苏轼兄弟的影响之深。欧阳修是当时的文坛领袖,德高望重。他对苏氏父子都很赏识,而对东坡尤为器重。“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就是对东坡而言。若无欧阳修这种高度赞誉,苏东坡是不能如此早早地传誉于天下的。苏东坡的成名,又得力于梅圣俞,梅是当时负有盛誉的诗人,苏氏父子初到京师,“东坡与子由年甚少,人鲜有知者,圣俞独奇之。”以东坡为凤凰,可谓是慧眼识英才。所以东坡的脱颖而出,一个重要的原因,应归之于北宋重才爱才的良好风气。没有一批贤人、名人的器重培养,东坡的成才要推迟许多时间。苏东坡是一个忠厚的人,他对先辈的器重之恩,是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的,当时他已六十五岁了,亦可谓受人异恩终身不忘了。
四、王安石的面面观。
《梦溪笔谈》云:
王荆公轶事二则
王荆公病喘,药用紫团山人参,不可得,时薛师政自河东还,适有之,赠公数两,不受。人有劝公曰:“公之疾,非此药不可治,疾可忧,药不足辞。”公曰:“平生无紫团参亦活到今日。”竟不受。
公面黧黑,门人忧之,以问医,医曰:“此垢污,非疾也。”进澡豆令頮面,公曰:“天生黑于予,澡豆其如予何?”
——《梦溪笔谈》337页
《容斋随笔》之兄弟邪正》一文云:
王安石引用“小人”造作新法,而弟安国力非之。………曾布当元符、靖国之际,阴祸善类,而弟肇移书力劝之。兄弟邪正之不同如此。(309页)
《困学纪闻》云:
“皇父孔圣”,自谓圣也。“具曰予圣”,君臣俱自谓圣也。自圣者,乱亡之原。光武诏上书者不得言“圣”,大哉言乎!
【元圻案】钱氏大昕《养新录》曰:王安石与子雱,皆以经术进。当时颂美者多以为周孔,或曰孔孟。范镗为太学正,献诗云:“文章双孔子,术业两周公。”安石大喜曰:“此人知我父子。”雱死,安石题其祠堂云:“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催。”是真以孔圣比其子矣。安石在相位,行新法,举朝交争。安石有诗云:“众人纷纷何足竟,是非吾喜非吾病。颂声交作莽岂贤,四国流言但犹圣。”是亦以圣自许也。《小雅》之诗曰“皇父孔圣”,又曰“具曰予圣”,古来迷国罔上之臣,先后一辄云云。王氏此条,或亦有感于安石之事欤?〔8〕
按:以《梦溪笔谈》所载,王安石是一个为官清正,洁身自好的君子。以《容斋随笔》所载,王安石则是重用小人的邪佞之臣。以钱大昕推测王应麟的原意,是指责王安石为以圣君自居的狂妄之徒。其实王安石是一个多面人,一方面他可为朱孝子写诗,引领道德风尚,他也有洁身自好清正的作风。但他好听奉承话,过度自信,确实以圣君自居,而对不同意见不分是非曲直,一概以“人言不足恤”了之。古语云:满招损,谦受益。他曾经一度飞龙在天,显赫无比,而最后落得亢龙有悔的下场。王应麟曰:“自圣者,乱亡之原。”可谓一语中的。王安石的失败带有太多的个性的因素。
五、苏轼自号东坡的由来。
东坡慕乐天
苏公责居黄州,使自称东坡居士。详考其意,盖专慕白乐天而然。白公有《东坡种花》二诗云:“持钱买花树,城东坡上栽。”又云:“东坡春向暮,树木今如何?”又有《步东坡》诗云:“朝上东坡步,夕上东坡步。东坡何所爱?爱此新成树。”又有《别东坡花树》诗云:“何处殷勤重回首?东坡桃李种新成。”皆为忠州刺史所作也。苏公在黄,正与白公忠州相似,因忆苏诗,如《赠写真李道士》云:“他时要指集贤人,知是香山老居士。”《赠善相程杰》云:“我似乐天君记取,华颠赏遍洛阳春。”《送程懿叔》云:“我甚似乐天,但无素与蛮。”《入侍迩英》云:“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而跋曰:“乐天自江州司马除忠州刺史,旋以主客郎中知制诰,遂拜中书舍人。某虽不敢自比,然谪居黄州,起知文登,召为仪曹,遂忝侍从。出处老少,大略相似,庶几复享晚节闲适之乐。”《去杭州》云:“出处依稀似乐天,敢将衰朽较前贤。”序曰:“平生自觉出处老少粗似乐天。”则公之所以景仰者,不止一再言之,非东坡之名偶尔暗合也。
——《容斋随笔》323页
按:洪迈此文考证翔实。苏东坡在唐代诗人中,最引为知己的是白乐天,这是因为有共同的遭遇贬谪的经历,有知足乐天的性格,还有诗歌创作的共同点。所以苏轼的自号东坡是有由来的。但这一点诸本文学史多未提及,实为可惜。
六、东坡天才,出语惊世。
端午帖子词
唐世五月五日扬州于江心铸镜以进,故国朝翰苑撰端午帖子词,多用其事,然遣词命意,工拙不同。王禹玉云:“紫阁瞳眬隐晓霞,瑶墀九御荐菖华。何时又进江心鉴,试与君王却众邪。”李邦直云:“艾叶成人后,榴花结子初。江心新得镜,龙瑞护仙居。”赵彦若云:“扬子江中方铸镜,未央宫里更飞符。菱花欲共朱灵合,驱尽神奸又得无?”又“扬子江中百炼金,宝奁疑是月华沉。争如圣后无私鉴,明照人间万善心。”又“江心百炼青铜镜,架上双纫翠缕衣。”李士美云:“何须百炼鉴,自胜五兵符。”傅墨卿云:“百炼鉴从江上铸,五时花向帐前施。”许冲元云:“江中今日成龙鉴,苑外多年废鹭陂。合照乾坤共作镜,放生河海尽为池。”苏子由云:“扬子江中写镜龙,波如细毂不摇风。宫中惊捧秋天月,长照人间助至公。”大概如此。唯东坡不然,曰:“讲余交翟转回廊,始觉深宫夏日长。扬子江心空百炼,只将《无逸》监兴亡。”其辉光气焰,可畏而仰也。〔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容斋随笔》
按:“东坡天才,出语惊世。”出于洪迈的《容斋随笔》之《绝唱不可和》一文〔10〕。这是同时代人对苏轼的最高评价。《端午帖子词》一文,通过同时代有关诗句的比较,诸多之作大多都是奉承之作,了无新意。唯东坡立意高远,先以“扬子江心空百炼”一句荡开诸诗,然后以“只将《无逸》监兴亡。”作结,确为“出语惊世”。《容斋随笔》中也引用过东坡其它语出惊世的名句,如“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并注明“立”的出处是杜诗的“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容斋随笔》中尚有《东坡论庄子》、《东坡和陶诗》、《东坡慕乐天》等文,深入探讨了东坡与庄子、陶渊明、白居易等密切的关系,都比现今的文学史更系统、更深入、更具体。类似《端午帖子词》这样的资料,既能体现宋人的社会风气,又最能说明东坡之与众不同的珍贵资料,为什么在当今的文学史中不见踪影呢?这是不该有的忽略。
七、苏轼的个性及其讽刺新法与后果。
洪迈有两则记载,令人大开眼界:
东坡文章不可学
东坡作《盖公堂记》云:“始吾居乡,有病寒而咳者,问诸医,医以为蛊,不治且杀人。取其百金而治之,饮以蛊药,攻伐其肾肠,烧灼其体肤,禁切其饮食之美者。期月而百疾作,内热恶寒而咳不已,累然真蛊者也。又求于医,医以为热,授之以寒药,旦朝吐之,莫夜下之,于是始不能食。惧而反之,则钟乳、乌喙,杂然并进,而漂疽,痈疥、眩瞀之壮,无所不至。三易医而病愈甚。里老父教之曰:‘是医之罪,药之过也。子何疾之有?人之生也,以气为主,食为辅。今子终日药不释口,臭味乱于外,而百毒战于内,劳其主,隔其辅,是以病也。子退而休之,谢医却药,而进所嗜,气全而食美矣。则夫药之良者,可以一饮而效。’从之,期月而病良已。昔之为国者亦然。吾观夫秦自孝公以来,至于始皇,立法更制,以镌磨锻炼其民,可谓极矣。萧何、曹参亲见其斫丧之祸,而收其民于百战之余,知其厌苦、憔悴、无聊,而不可与有为也,是以一切与之休息,而天下安。”是时,熙宁中,公在密州,为此说者,以讽王安石新法也。其议论病之三易,与秦、汉之所以兴亡治乱,不过三百言而尽之。
——《容斋随笔》574-575页
先是东坡公在馆阁,颇因言语文章,规切时政,仲游忧其及祸,贻书戒之曰:“孟轲不得已而后辩,孔子欲无言。故人所以精谋极虑,固功业而养寿命者,未尝不出乎此。君自立朝以来,祸福厉害系身者未尝言,顾直惜其言尔。夫言语之累,不特出口者为言,其形于诗歌、赞于赋颂、托于碑铭、着于序记者,亦言也。今知未畏于口而畏于文,是其所是,则见是者喜,非其所非,则蒙非者怨。喜者未能济君之谋,而怨者或已败君之事矣!天下论君之文,如孙膑之用兵、扁鹊之用医疾,固所指名者矣,虽无是非之言,犹有是非之疑。又况其有耶?官非谏臣,职非御史,而非人所未非,是人所未是,危身触讳以游其间,殆由抱石而救溺也。”二公得书耸然,竟如其虑。予顷修史时,因得其集,读二书思欲为之表见,故官虽不显,亦为之立传云。
——《容斋随笔》419页
按:苏东坡的《盖公堂记》以皮里阳秋的手法讽刺王安石的新法,喜笑怒骂皆成文章,可谓入木三分,但这种文章因其刺痛要害也极易招惹祸害。以东坡的机警灵敏、悟性之高及其博学多闻,他不会不知道明哲保身,祸从口出的道理。但宋代士人好议论、好争辩成风,连德高望重的范文正公尚云:“宁争而死,不默而生。”况且“一肚子不合时宜”,心直口快,出口成文的苏东坡,所以虽然仲游真切规劝示以厉害,但积怨之深,仲游之言不幸而言中。以王安石人言不恤的个性,他的胞弟都劝不回来,更何况是明争暗斗的东坡。苏东坡上万言书,写讽刺文,一向对着干。但当司马光尽废新法后,东坡却又说新法,不可尽废。从政治斗争的角度来看,东坡确是天真得可爱。
北宋政坛上一场真枪真刀的激烈的斗争终因新法用人不当,急于求成以失败告终。这场斗争的结果,北宋的经济并未得到振兴,百姓苦难深重。朝廷内部大伤和气。但这场斗争,却歪打正着,也孕育出好的结果。王安石成了声名显赫的改革家,被列宁称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又是北宋有名的文学家。苏东坡则因累遭贬谪、打击,困顿不堪,所谓时代不幸而诗人幸,成了有宋一代最著名的文学家,其成就之高,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屈指可数。而旧党的领袖人物司马光,因政见不合,离开朝廷而就任地方官员,次年则退居洛阳,以十五年的时间继续编写《资治通鉴》,终于成为司马迁、班固之后最著名的史学家。其后东山再起,重归京都,尽废新法。是一位老练稳健的政治家。
一次旷日持久以失败而告终的变法运动,却玉成了三位惊世的杰出人物,真可谓祸福相倚,世事难料。至今的文学史、文化史没有对这种现象作出深刻的分析。对北宋这场著名的政治斗争,也只是作了一个不了了之的评价。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有这样的记载,认为新旧斗争中的主要人物,都是“天下贤人”。王应麟的《困学纪闻》继承了这种观点说:“元佑贤人不和”。将近千年之后,章培桓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也说:“王安石,甚至包括苏轼、司马光在内,实际上都是在试图振兴国运。”看来今人也只是沿用旧说,没有展示出更高的智慧。由此可见,当今新版的《中国文学史》比之旧版虽有了明显的改进与提高,但在“入乎其内”方面有较多的不足,即在“出乎其外”方面,亦有若干欠缺。
八、黄庭坚诗歌创作特点的由来。
沈括载:
善集句的王安石
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之句,以谓无人能对。王荆公以对“鸟鸣山更幽”。本宋王籍诗。元对“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上下句之是一意。“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则上句乃静中有动,下句动中有静。荆公始为集句诗,多者至百韵,皆集合前人之句,语意对偶,往往亲切过于本诗。后人稍稍有效而为者。
——《梦溪笔谈》492页
王安石戏改韩愈诗
韩退之诗句有“断送一生唯有酒”,又曰:“破除万事无过酒”。王荆公戏改此两句为“一字题”四句曰:“酒、酒、破除万事无过,断送一生唯有。”不损一字,而意韵如自谓之。
——《梦溪笔谈》1080页
洪迈记王安石、苏轼、黄庭坚共四则:
桃花笑春风
王荆公集古《胡笳词》一章云:“欲问平安无使来,桃花依旧笑春风。”后章云:“春风似旧花仍笑,人生岂得长年少?”二者贴合,如出一手,每叹其精工。其上句盖用崔护诗,后一句久不见其所出。近读范文正公《灵岩寺》一篇云:“春风似旧花犹知。”以“仍”为“犹”,乃此也。
——《容斋随笔》582页
东坡不落人后
乐天云:“醉貌如霜叶,虽红不是春”。东坡则曰:“儿童误喜朱颜在,一笑那知是酒红。”杜老云:“你将短发还吹帽,笑请旁人为正冠。”坡则曰:“酒力渐消风力软,飕飕,破帽多情却恋头。”郑谷《十日菊花》云:“自缘今日人心别,未必秋香一夜衰。”坡则曰:“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又曰:“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也愁。”正采旧公案,而机杼一新,前无古人,于是为至。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容斋随笔》603页
《有美堂诗》
东坡在杭州作《有美堂会客诗》,颔联云:“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读者疑海不能立,黄鲁直曰:“盖是为老杜所误,因举《三大礼赋朝献太清宫》云:“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以告之。二者皆语雄峻,前无古人。坡和陶《停云》诗有“云屯九河,雪立三江”之句,亦用此也。
——《容斋随笔》427页
黄鲁直诗
徐陵《鸳鸯赋》:“山鸡映水那相得,孤鸾照镜不成双。天下真成长会合,无胜比翼两鸳鸯。’黄鲁直《题画睡鸭》曰:‘山鸡照影空自爱,孤鸾舞镜不作双。天下真成长会合,两凫相倚睡秋江。’全用徐陵语点化之,末句犹精工。又有《黔南十绝》,尽取白乐天语,其七篇全用之,其三篇颇有改易处。乐天《寄行简》诗凡八韵,后四韵云:‘相去六千里,地绝天邈然。十书九不达,何以开忧颜。渴人多梦饮,饥人多梦餐。春来梦何处,合眼到东川。’鲁直翦为两首,其一云:‘相望六千里,天地隔江山。十书九不到,何用一开颜。’其二云:‘病人多梦医,囚人多梦赦。如何春来梦,合眼在乡社。’乐天《岁晚》诗七韵,首四句云:‘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冉冉岁将晏,物皆复本源。’鲁直改后两句七字,作‘冉冉岁华晚,昆虫皆闭关”。〔11〕按:“黄庭坚是宋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歌创作的特点,是讲究“无一字无来历”,要求在前人的作品中吸取营养,加以提炼改造,使之“脱胎换骨,点铁成金”。这是宋人为了提高语言技巧的一种努力。这种风气,始于唐代的杜甫与韩愈。杜甫就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到了宋代,王安石与苏东坡继承并发展了这种风气,从《梦溪笔谈》与《容斋随笔》的记载中,可以看出,他们对王、苏的这种追求是持赞赏态度的。由此可见,黄庭坚的这种主张,乃是时代风气在不断的推动中而逐步形成的。黄庭坚只是走得更远一些罢了。
黄庭坚的写诗,总体上能体现他自己的理论。如《寄黄几复》诗中的两句:“春风桃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春风桃李”,把唐诗中崔护的“桃花依旧笑春风”,与岑参诗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诗意结合在一起。“一杯酒”,则出自东坡和陶诗中的“惊散一杯酒”,加以重新的组合,写出了春光明媚、良辰美景中良朋相聚的欢乐。“江湖夜雨”化用唐诗李商隐“巴山夜雨”的意境,再配上自创的“十年灯”,写出了挚友阔别十年后秋夜灯下的眷念。两句中全是名词,诗人以意象叠加的巧妙手法,以暗示的方式传递了相逢、相别的感情色彩,与印象派诗人的表现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这样的诗句,难道只有借鉴而没有潜精研思创作的因素吗?黄庭坚的江西诗派之所以能盛极一时,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至少应该承认它丰富、深化了宋诗的表现手法。
结言:大体而言,以编写北宋文学史而言,先汇集宋人,评议宋人的各方面资料,具体展示宋人眼中对北宋作家、作品以及北宋若干重大事件对北宋作家作品的影响。这一部分的工作,可称之为入乎其内。这是其一。其次,放宽一步,辑录元明清及近代的相关资料,看看后人是怎样评价北宋文学史的。其三,则用现代与当今的文学理论,站得高,看得远,对北宋文学史总体发展状况及具体作家作品的评论,有一番中肯而确切的评论。这样读者读到的北宋文学史,就会有三个层次的认识。
如两部新版的《中国文学史》都引了《百步洪》中极写水势迅猛的名句,但《容斋随笔》中早有《韩苏文章譬喻》,不仅引用了《百步洪》全诗,而且指出韩愈“用譬喻处”就有“重复连贯,至有七八转者”。这样引有宋人原文就足以了事,使读者知道这种激赏。宋人早已指明,非自今日始。又如对北宋新旧两党的激烈争论,王应麟已指出,属“贤人不和”,则说“王安石甚至包括苏轼、司马光在内,实际都是在试图振兴国运。”便是多余的话。而该有更高明的议论。设想若有这样的一部《中国文学史》,读者便可以逐步走出时间的隧道,由入乎其内,感受存在的合理性,然后逐步远离那个特定的时代,看看宋人之后一直到近代的人们又是如何看待评价这段文学史的,最后再从千年之后,回头瞻望那段文学史,便会有更新更高的认识。
很多事不是所想象的那么简单,如评价陶渊明,鲁迅强调不要只看到“悠然见南山,还要看到猛志故常在”的一面。其实,宋末元初的王应麟早已提醒过此点。又如对隐逸诗人林逋,人们总是多看到他“梅妻鹤子”,不食人间烟火的一面,但读《梦溪笔谈》中《林逋的遗憾》一文,我们才知道林逋“常谓人曰:‘逋世间事皆能,唯不能担粪与着棋。’”琴棋书画本是文人雅事,把不能着棋当作遗憾乃是情理之中事。而林逋却把“不能担粪”置于着棋之前,说明他没有忘却周公《无逸》的遗训,“知稼穑之艰难”乃世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要素;他也没有忘却《诗经•伐檀》的教诲:“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在林逋自叹“不能担粪”的遗憾中,我们也看到林逋的另一面。
读书本是为了明理,读宋人三大笔记有感,乃是有感于当今新版《中国文学史》有所不足。非知之难也,行之难也。但行之难,又往往在于对知之难认识之不足。故谨呈一孔之见,敬请指正。
注释:
〔1〕〔2〕 〔3〕沈括《梦溪笔谈全译》胡道静等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12月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版,分别见于348页、357页、359页。
〔4〕洪迈《容斋随笔》,岳麓书社1994年10月1版,1995年10月第三次印刷,442—443页。
〔5〕王应麟《困学纪闻》全校本,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第1版,1968页。
〔6〕王应麟《困学纪闻》全校本,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第1版,1970页。
〔7〕王应麟《困学纪闻》全校本,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第1版,1963页。
〔8〕王应麟《困学纪闻》全校本,上海世纪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2月第1版,364页。
〔9〕《容斋随笔》岳麓书社1994年10月1版,1995年10月第三次印刷,623页。
〔10〕《容斋随笔》岳麓书社1994年10月1版,1995年10月第三次印刷,118页。
〔11〕《容斋随笔》岳麓书社1994年10月1版,1995年10月第三次印刷,第3页。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初探小学英语课堂活动教学04-26
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04-26
试探“学案导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6
浅谈中学生英语学习正确情感态度的培养04-26
试论中学生英语学习非智力因素的培养04-26
浅谈改善学生英语学习观念和策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04-26
关于职业学校外贸英语词汇教学初探04-26
浅谈艺术类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研究04-26
提高学生英语口语水平六法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