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社会和文化意识 英语教学 交流行为
摘要: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反射出了英语的多样性和社会文化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在英语教学中要提高教师和学生对英语的社会文化的意识,了解交流行为,尽可能地接触真实英语。让学生在学习纯语言学知识的同时了解英语的社会文化特点,更好更深入地理解英语,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1. 语言的社会身份和它在教学中的暗示
语言是交流的一个重要形式。人类语言的本质有两个功能:即交流功能和辨认功能。交流功能为社会群体之间的交流传递信息,而辨认功能则表达和保留社会群体内部的本性。在不同的社会群体中,为了交流,人们必须要使用某一种语言,这就使了解语言的社会身份成为了必然。Gumperz and Cook-Gumperz认为,“人们通常把性别、种族和阶级作为形成社会身份的参数和界限”。这也就是说社会身份与性别、种族、阶级以及文化紧密相关。为了达到交流的目的而使用语言反映了社会身份的特性,在语言交流中,身份受到社会、政治、文化和种族等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用于交流的语言在使用上也是不同的,例如,中上阶层和下等阶层所使用的语言,受过良好教育和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所使用的语言,男性和女性所使用的语言等。再者,不同的社会地位,或是在社会中扮演不同的角色也使说话人所使用的语言有所不同。比如,老板和雇员,老师和学生,公司和客户,丈夫和妻子等。因此,在语言的使用上,必须仔细考虑社会特征和差异。
语言跟社会文化之间的紧密关系不仅存在于交流中,而且还存在于语言教学中。教师们常常面临一个两难的困境:一方面,如果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正式的纯语言学上,那么人们在日常交流中的很多非正式形式就被忽略了。而另一方面,如果过多地强调语言的社会文化特征,那么语言学的形式就被淡化了,语言教学看起来就很肤浅没有很大益处。这种困境反射出在社会环境中使用的语言和在教室里所教授的语言之间的差距。由此可见,语言教学不可能在一个社会语言学的真空里进行,在教学中必须考虑社会环境的因素。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它也有社会文化特征。在当今世界上,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在国际交流中被广泛应用。英语已不仅仅属于母语为英语的人,在全球范围内存在的英语多样性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社会语言学现象,这种多样性反映出了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英语的社会和文化差异。在“世界英语”的前提下,英语教学也同样遭遇了语言教学的困境。为了在交流中达到共同理解,毫无疑问地,在英语学习和教学中要考虑到英语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英语教学是一项复杂的任务,英语教师们所面对的问题是课堂上的英语教学被限制在了一个理想化了的单一标准模式内,这样所产生的后果是教师在课堂上教给学生的英语在某种程度上跟母语为英语的人日常所使用的英语有一定差异。特别是在EFL(把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环境中,学生们通常不够敏感去意识不同群体不同人在使用英语上的差异以及引起这些差异的社会文化原因。
2. 英语教学全球化,特别是在EFL国家
全球化使英语在国际交流中成为了一门国际语言,英语在世界上迅速扩展,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教学也前所未有地快速发展。在许多母语为非英语的国家中,英语都被作为一门科目甚至教学语言应用于各科教学。然而,尽管英语教师和英语学习者们都意识到了英语作为一门国际语言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英语的多样性。Gorlach认为英语的多样性涉及到国家、地区、社会、习得、沿袭和文体等诸多因素。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通常情况下,英语在三种社会环境中使用:英语作为母语(EN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ESL),英语作为一门外语(EFL)。在EFL国家里,英语有非常小的甚至没有内部交流功能和社会政治地位。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不会使用英语进行内部交流,不像ENL和ESL国家,人们使用英语是为了达到真正的日常交流目的。在英语教学上,学生是在一种人造的而非自然真实的环境中学习英语的,这样导致的后果是学生在纯语言学方面可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但非常欠缺英语社会文化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直接影响学生对英语的理解,特别是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与母语是英语的人进行交流时,学生对英语的理解会发生偏差。Cook (1989: 50)指出,在EFL环境中的英语学习者首次来到英语国家时通常都会感到吃惊和沮丧。他们发现尽管他们在课堂上有很高的英语水平,但是跟当地人真正交流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
语言是跟社会规则和文化习俗紧密联系的。在EFL环境中,学生们没有融入英语社会的机会,缺乏真实的语言环境,因此他们很难理解和学会真实英语交流中的诸多规则。例如,在不同的情景中,对话者双方之间可接受的距离,在正式和非正式的表达中礼貌的程度等。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行为和规则。
英式英语(British English)或者说RP(Received Pronunciation)英语,不管在ENL国家,还是在ESL和EFL国家里,仍然在英语教学中作为标准占有不可挑战的地位。基于这个标准,在EFL环境中英语教学的难点就不仅仅是英语语言本身了,比如读音、拼写、词汇、句法和语意等,还有基于社会和文化背景的交流行为。交流行为可以被分成三种类型:口头的,非口头的和生活方式交流行为,其中口头交流行为是最常见的。交流行为恰当与否取决于社会和文化的认可。非口头交流行为指的是举止、手势和穿着打扮。比如怎样在问候的时候握手和拥抱;在一种特定的文化中,哪些手势是合适的;什么样的穿着打扮是被社会和文化所接受的。生活方式交流行为可以理解为在不同的社会和文化环境中日常生活的方式,比如购物、就餐、交朋友、乘坐交通工具等等。这些社会和文化特点使英语变得复杂,成为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英语教师们通常都很清楚地认识到了英语的口头交流行为,他们通过教科书、参考书、学习材料和活动来教会学生进行口头交流。然而,对于非口头和生活方式交流行为, 教师们几乎没有或者只是支离破碎地教授给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们不能区分英语文化和他们自己文化中非口头和生活方式交流行为的差异,从而不可避免地在交流中产生误解和尴尬。
3. 结语
语言跟社会文化诸要素紧密相联,英语在使用上有它的社会和文化特点。 在英语成为一门国际语言的形势下,认识它的多样性已成为一个必然。在教学中,教师应把英语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和多样性介绍给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对英语的社会和文化特点具有强烈的意识和更好的理解。另外,教师还要注意到英语的非口头和生活方式交流行为,这些行为反射出了在真实交流中英语的社会和文化特点。英语作为一门外语的教学,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纯语言学的知识,而且还要介绍英语的社会文化特点以及由此产生的差异等,这样就能帮助学生更加了解和更接近真实英语以提高英语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Cook, G. Discourse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从影视《红粉》看当代文学的经典化04-26
关于中国当代文学教学的几个问题的探讨04-26
现代文学批评的道路04-26
本土经验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世界性04-26
现代汉语与现代文学关系的复杂性与现代文学观念在其中04-26
民国文学与现代文学04-26
再谈当代文学学科的独特性问题04-26
表现手法题解题技巧现代文文学作品阅读04-26
论中国“现代文学观念”的形成04-26
现代文文学作品类文章阅读技巧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