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大学英语口语测试 科学 人文
论文摘 要:受《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的推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研究越来越受重视,研究的成果也比较丰富,但是大多数的研究体现了技术主义的倾向,并且忽视对考试客体的研究,本文从测试客体的角度出发,论述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的科学追求和人文指向,试图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目的的确定、测试的设计和实施、测试结果的使用等方面提供启示。
2004年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中强调“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作为“教师获取教学反馈信息、改进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又是学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和取得良好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的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也备受关注,很多学者对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进行了多层次多视角的分析和研究。研究的范畴主要有:口语测试的基本理论,如对口语测试理论进行系统评介(徐海铭, 2006),对口语测试理论的系统梳理(徐海铭,谢忠明,2006)等;测试的理论在口语测试中的应用,如交际语言测试在英语口语测试中的应用(林宝珠, 2007);口语测试的技术,如对间接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问题研究(张湛霞,2007),对半直接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问题的研究(高凡、陈智平、梅芳、候新婷,2007),对大规模口语测试的研究(冯悦,2007)等;口语测试的开发(黄燕,2007);口语测试与教学的关系研究(陈清 2007)。通观上述研究,可以发现两个特点,其一是这些研究的层次比较丰富,有理论研究,有实证研究,有总体研究,也有局部研究;其二是借鉴的理论比较先进,在应用研究这一方面,论者大多是基于先进的交际测试理论或者任务型测试理论,也有的是把任务型和交际型测试理论结合起来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不足之处也是明显的,主要表现为:其一,这些研究大都站在测试主体的视角,关注测试的中介——测试思想、测试方法、测试的物质条件——的适切性与充分性,测试的客体——考生——则在这些研究中被边缘化了,似乎有见物不见人之嫌。其二,从技术的角度研究比较多,从人文的研究比较少。 与其它的测试相比,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有其独特的特点,即测试目的多元,测试设计复杂,测试实施主观,测试结果使用宜谨慎等。从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特点考虑,要使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成为促进教和学两方面得以良性发展的工具,成为反映社会对人才外语素质要求的晴雨表,必须从两个方面把握其运行规律,其一是口语测试中的科学精神,其二是口语测试中的人文指向。
考试运行,是以一定考试组织为物质载体的考试系统的运行。考试目的、考试设计、考试实施和考试信息反馈是决定考试运行状态的四种基本要素(廖平胜,2003:255)。科学精神与人文指向贯穿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运行的始终,不过在各个要素中各有侧重。
1.科学追求
从测试的直接性程度划分,口语测试主要有直接型、间接型和半直接型等三种形式。为了追求测试的效度,目前各高校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主要采用直接型和半直接型的测试形式,正因为如此,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在测试目的的确立、测试的设计、施测和信息反馈方面存在着主观性和随意性的弊端。为了克服这种弊端,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运行过程中要追求科学性。科学性原则是考试的首要原则,它要求一切考试活动的开展都必须遵循考试的客观规律。凡考试的决策与实践,都应以科学的考试理论为指导,并坚持用科学的眼光、科学的方法去看待、分析和处理各种考试问题;应在科学的考试观念支配下,不断提高考试的科学化水平。
大学英语口语科学性原则的贯彻,关键在于其设计与实施必须遵循三条基本规律,即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考试的运行规律。否则考试就不能产生良好的社会功能,真正成为促进人的发展及社会发展的一种机制,甚至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
1.1适应社会发展
高等教育与基础教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是为社会培养高级人才,即既要使自己的培养对象大学生有比较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进行实际生产和研究的能力。作为公共基础课程评价的手段,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应随社会发展需求的变化而变化,以满足日益变化发展的社会需要为宗旨。考试是社会发展内在需求的产物,其类别、内容、规模和速度,均受制于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一切考试的标准和目的,归根到底是为社会所提出的,而服务于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客观需要,则是考试的共同目的。因此,要使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科学有效,就应密切关注社会发展对人才口语素质的要求的变化,并据此去研究和革新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理论、标准、内容、方法与手段,使之形成与社会客观需求相适应的结构,发挥时代所需求的功能。如若口语测试的目的、标准、内容脱离社会发展的实际,与社会对育才、选才、用才的规格要求不符,它就会削弱自身的社会根基,进而走向两个极端:要么降低社会对人才提出的口语素质标准,成为人才外语素质提高和发展的障碍;要么盲目提高社会对人才外语素质的要求,人为地扩大人才外语素质培养及使用的投资,从而造成经济和社会人力资源的浪费。诚然,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也将因此而失去存在的价值。
为了使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开发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时,应该进行社会调查和社会需求分析,把社会对人才的外语素质要求体现到测试的任务中来。诚然,社会各行各业、各个层次对人才的口语素质多种多样,会给确定口语测评的要素带来困难,但是测试开发者至少要确立社会对口语测试的主流要求,这样总比单纯依据教材命题,或者干脆根据开发者个人喜好随意命题要好。
1.2 因人适人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负荷应符合应试者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考试必须因人、适人,这是考试的基本原则。所谓因人适人,就是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内容、标准、长度、时限、方式等,必须符合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只有如此,测试才能为应试者所理解、接受和配合,达到主试与被试两种主体间交互的和谐,也才能较真实地测出应试者在口语素质方面客观存在的质与量,并对应试者被测方面的素质水平作出较准确的判断。那些时间过短或过长,项目难度过大或过小,测试环境不符合口语测试要求的测试,很难测出测试客体的真实口语水平。
为了使测试符合应试者的心理机制和心理功能,大学英语口语测试所依据的理论不仅是语言测试理论等专业理论,还要依据相关的基础理论。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从类别上划分,可以分为直接型、间接型、半直接型三种,从效度方面考虑,直接型和半直接型口语测试的效度比较高。目前,大多数高校都采用直接型和半直接型的英语口语测试。直接型和半直接型的口语测试中,多为考生和考官的直接交流,为了在考试的过程中消除应试者紧张情绪,充分展现其实际口语水平,考官必须懂得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会和考生进行有效沟通,善于处理考试过程中各种意外情况、熟悉考试过程中的问、听、 观、评的技巧,所以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基础理论应该是心理学、组织行为学、人才测评学中的面试理论等。
1.3 程序规范
一次完整的考试,包括考试目的的确立、考试设计、考试实施和考试信息反馈。紧扣考试目的的要求设计,严格按考试流程实施,有效防止与考试无关因素的干扰,是考试运行规律的基本要求。从人类考试长期实践的客观效果来看,即使考试正确反映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也符合测试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这仅具备了取得考试成效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足条件。要使既定的考试目的真正变为现实,还必须严格按照考试的运行规律进行运作。如果考试方法与考试目的、性质、特点不符,考试内容与考试目标不一致,考试方式与考试内容的表现形式相悖,或随意抽掉考试环节、变更考试流程序次,缺乏严密的考试规程和误差控制措施,都将有损考试的科学性,影响考试的效率和效益。所以,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测试方法与考试目的、性质、特点应该相吻合,测试内容与测试目标应该高度一致,测试形式应该服从测试内容。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流程可以遵照语言测试的级别程序,即计划、操作、管理(Bachman 1990)等三个阶段,各个阶段中又有若干个小的环节,遵照这些流程和要求进行大学英语测试的实施,则大学英语测试的科学性就会有程序上的保障。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的设计与实施应遵循以上三条规律,这既是贯彻考试科学性原则的根本,也是其生命力所在。在中外考试发展史上,不少考试行世甚短,其原因固然很多,但就考试自身原因而论,就在于其设考、施考违背了社会发展规律、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考试的运行规律。
2.人文指向
大学的教育目的,不仅在于使受教育者掌握知识、技能,还在于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语言的“真正任务不是描述事物,而是要激发人类的情感;它们并不只是传递观念和思想,而是要促使人们去行动”(卡西尔,1944:136)。因此,在科学主义或科学教育盛行的今日,将人文主义纳入语言测试的研究和实践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完全必要的。 因为,语言教育首先是一种人文教育,除了传授各种知识和培养各种技能外,还承担着传承人文思想、培养人文精神的重任。把人文精神用于语言测试,就有了人文主义语言测试。人文化语言测试的理论依据来自于人本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语言测试应该以人文精神为最高指导思想和原则,以人为本,切实反映考生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结果,并鼓励他们继续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与其它测试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考试主体与考试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是利用语言的这种工具,进行思想与思想的激荡,感情与感情的交流。与纸笔测验相比,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中,人-人关系为主导关系。在这种考试状态下,考试的人文指向就显得特别重要。
2.1 指向人文测试环境的营造
考试都会使人紧张,在口语测试中,尤其如此,要减少紧张,营建人文化测试环境可能是唯一有效的方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考官要遵守公平公正、服务为先、理解万岁、遵章处理的原则,树立以人为本、为受试者服务、为教育服务的人文理念,把受试者视为负责任的个体。面对不同的受试者,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不以对方的外表定成绩。明白自己首先是受试者的帮助者(帮助受试者完成测试任务)、合作者(与受试者一道顺利完成测试任务)、指导者(指导受试者使用测试设备按要求正确完成测试任务),其次才是监考者(使所有的受试者在统一、公平、公正的条件下完成测试任务)。第二,测试主体要保证给受试者一个舒适、明亮的考试环境。选择采光好或灯光好的教室作为考室;桌椅板凳高度适当,让考生坐得舒服;座位宽敞,考生间距离合理,没有挤压感;考场安静,无噪音;通风设备好,保持空气流通,无霉味、怪味。除此之外,考官良好的专业水平也是一种人文关怀,因为在口语测试中,考官语音不标准、表达不清,会影响考生的情绪和真实水平的发挥。第三,考官的态度和方式。考官应该以友好关爱的态度、助人的行为实施考试,不可表情严肃,态度生硬,也不可用威胁性语言警告受试者,以减轻考生的精神心理负担。要保证评价的内容、方式、主体一致,要追求评价实质上的公平,避免形式上的公平。
2.2 指向考生学习潜力的激发
评价从来都有激励功能,大学生来自外语教育水平和教育模式各不相同的全国各地,他们的口语水平悬殊极大。大学英语口语测试目的之一就是要鼓励学生开口、使学生敢说能说善说。在应试教育的条件下,评价的激励功能只对成绩好的学生有意义。他们从评价中一次次地获得鼓励。而学习成绩的学生不仅未能从评价中获得激励,相反,评价给他们带来承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教育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最感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们打开他的精神发展领域,并使他在这个领域里达到一个高处,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源泉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他为此大声疾呼“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让每个学生抬起头来走路,这也正是大学英语口语测试重要的人文指向。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评价应成为激励、鼓舞、唤醒每个学生自信心和上进心的最有效的手段。为实现这方面的目标,考试主体可以通过考试结果的使用来实现,其重点为淡化学生间的横向比较,强调纵向性的发展评价。让学生用自己的现在和过去比,只要比过去有进步就给予表扬和肯定,使学生体验到进步就是成功。还可以把口语评价转化为一种期待。当学生成绩不理想时,就暂不计分,并告知学生老师相信你的能力,相信下次你一定能给大家带来一个惊喜。
2.3 指向考生对社会需求的及时感知
从理论上讲,对于社会人才的需求,教育机关理应有求必有供,但在其现实上,则很难做到有求就能供。原因在于教材很难及时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反映时代的要求。而大学生身处校园,对于社会对人才外语素质的要求,大部分只能借助教材判断。对于这一矛盾,可借助考试手段予以解决与调节。
通过考试标准、考试内容反映处于变化发展中的社会价值观和人才观,既深化、巩固教育、教学活动的成效,又及时充实相对滞后和稳定的教材内容,使受教育者的学习观、人生观随时代的变迁而发展。用于评定学生所知与所能的作业(task),要反映学生在校外的世界中将会遇到的工作,而不能仅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李雁冰2000)。根据语言测试真实性原则和建构主义理论,口语测试所检测的情景应该与考生在日常的生活、学习或工作中所遇到的情景相关甚至一致,包括已经经历过的或将要遇到的,以形成情景真实性,这是“现实生活法”所要求的。同时,题目内容应与考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形成互动,以达到交际的真实,让考生建构一个有意义的语篇,这是“交际/能力法”所强调的。口语测试任务除了让考生做事实陈述与判断外,还应让他们作价值判断,说出自己的观点,表明自己的态度,发挥自己的优势,不可千篇一律,毫无新意,落入八股文之俗套。
教育评价方法的发展经历了主观主义、科学主义、人文主义的历史演进,科学主义取代主观主义是注重评价的严谨性和精确性,而人文主义取代科学主义则是注重评价的人际适应性(李子江2001)。在追求评价的精确性时,科学主义占了上风并走向极端。在追求评价的民主性和伦理性时,人文主义占了上风并走向了极端。通过上述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清楚地看到,在大学英语口语测试这种特殊的测试中,其理想的运行状态为科学追求与人文指向的统一。在“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下,这种状态不仅是应然的,也必须是实然的。
参考文献:
〔1〕Bachman, L. F. & Palmer A. S. Languag Testing in Practice〔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陈清英语口语测试与口语教学〔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18):61
〔3〕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M〕 甘阳,译 北京:西苑出版社,2004 136
〔4〕冯悦 对大学英语实施大规模口语测试的再次探讨〔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29):68-69
〔5〕高凡,陈智平,梅芳,候新婷 大规模半直接型英语口语测试研究〔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4(3):194
〔6〕黄燕 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开发〔J〕 宜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07,29(1):166
〔7〕李雁冰 重塑教育平等〔J〕 外国教育资料,2000(1):79
〔8〕廖平胜 考试学原理〔M〕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55.
〔9〕林宝珠 交际语言测试与英语口语测试〔J〕 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6):62
〔10〕徐海铭,谢忠明 我国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现状的理论分析〔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2
〔11〕张湛霞 间接型大学英语口语测试初探〔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6(5):8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谈德育工作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04-26
新课程下将英语报刊用于写作教学的尝试04-26
中学英语新教材教法探索04-26
初中英语听说教学如何应对中考“人机对话”04-26
激发兴趣实现初中英语有效教学04-26
以电教为媒提高英语教学艺术性04-26
如何有效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04-26
高中英语课堂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04-26
小学英语跨文化意识培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