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非英语专业口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培养

时间:2024-04-26 14:53: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 高校非英语专业 口语教学 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际 
  论文摘 要: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及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国内与国际间的交往越来越密切,跨文化交际越来越普遍。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有效地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课堂特别是口语教学中实施跨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针对高校非英语专业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本文作者表达了对跨文化交际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的一些意见,并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跨文化交际的含义 
  “跨文化交际”的英语名称是“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言者与非本族语言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涉及到不同的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社会环境,以及由此所形成的不同的语言习惯、社会文化、风土人情。〔1〕通俗来说,就是如果你和外国人打交道(由于存在语言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得体地去交流。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非英语专业英语口语教学仍然只强调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力,而没有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摆在应有的位置,甚至有些高校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根本就没有开设口语课程,所以在跨文化交际的培养方面就显得很薄弱。其结果是:一方面,学生在语言学习的过程中只抓住了一些语法知识和语言现象,而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识辨能力;另一方面,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不理解,甚至产生误解。在交际过程中,人们往往按照汉语言和汉文化的习惯进行表达,使得运用不恰当,影响了沟通和合作。 
  三、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交际过程中遵守着不同的交际原则,这些交际原则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们蕴含着文化意义。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遵循什么样的交际原则上,常常会受到他们所依附的文化背景的干扰。 
  (一)价值观念的差异。 
  每个社会都有其自身的价值体系,它影响着生活在该社会的人们的思维模式及交际原则。比如说中国人提倡集体主义,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相反,西方人更强调个人主义,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2〕例如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如:中国人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宗教信仰等,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二)礼仪习俗的差异。 
  社会习俗是人们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沿袭下来的一种生活方式,习俗文化一般包括称呼、问候、道谢、打电话、告别等。例如,中国人常用“吃饭了吗?”作为吃饭前后招呼语,如按字面译成“Have you eaten?”外国人听起来就觉得很奇怪,有时会误以为你要请他吃饭,而中国人此时没有请客的意思,这样就会造成彼此尴尬的局面,甚至会出现交际中断的可能。相反,外国人会说:“Hello.”“How are you ? ”“How do you do?”等来同别人打招呼。打电话时外国人一般常说:“Who is that ?”(你是谁啊?)或者“Who’s that speaking?”还有“Is that John/John speaking?”(你是约翰吗?)中国人要明白这些习惯用语通常不是把汉语意思直接译过去:“Who are you?”和“Are you John/john speaking?”就可以了。否则,外国人便听不懂你的对话甚至无法在电话中同你继续交流下去。 
  中国学生没有学习母语的那种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语言的同时一定要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他们的交际能力。 
  四、在口语教学中进行跨文化交际 
  结合高校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只强调传授语言知识和培养学生在交际中的运用能力,而没有把文化意识的培养摆在应有的位置,我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注重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一)在教学中揭示词汇意义上的文化差异。 
  在口语教学中也会涉及到很多词汇,词汇教学的难点是要揭示词语蕴藏的文化内涵。困扰学生的并不是如何准确发音和正确拼写,而是如何恰当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应着重介绍或补充与之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让学生了解英语词汇在许多方面与汉语词汇存在着不对应现象。〔3〕如:词义的联想和文化意象差异具体反映在词汇的比喻与联想意义的不对应上。要让学生了解:这是由于不同的民族自然环境、社会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不同而造成的。 
  在课堂上,我是这样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透过同一个词的不同联想意义,窥视出汉英两个民族各自的心态和习惯的。如介绍有关“dog”这个词的文化含义时,因我班上有位成绩很好的男同学在一家公司的面试中被录用,获得了去该公司兼职的机会。在课上,我就对他说:“You are a lucky dog.”他听后流露出不悦的神情,其他学生也感到不解。学生的这种反应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他们都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汉语里有“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贬义词来表达人们对狗憎恶的情感,难怪学生误解。于是我抓住这个机会向学生解释:在西方文化中,狗是非常受人喜爱的大众宠物。人们常常在它们身上花费大量精力并视之为家庭成员。报纸上有时刊登文章,说一些聪明的狗如何拯救小孩性命,如何在走失后不远千里找回自己的主人。此外还有许多电视剧电影小说讲述狗的故事,其中有小狗拉茜和斯库比·杜,还有《大丹麦狗马默杜克》是美国家喻户晓的一个动画人物,自从1954年它在报纸上露面以来,这个时常会闹出点笑话、时常会让主人情何以堪的大丹犬就得到了美国人的喜爱。众多的美国人把马默杜克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们有时也会把自己的宠物取名为马默杜克。由于人们普遍认为狗忠诚友好,所以有时候称它们为“man’s best friend”。狗的形象是正面的,与狗有关的词语也是褒义的,或是中性的。在英语中,常用狗来比喻普通人的生活和行为,习语“lucky dog”意为“幸运儿”。听到这里,那位同学才释然。我还补充了其他一些短语和句子,让学生仔细体会其含义。如:top dog(重要的人),my old dog(我的老朋友),Love me,love my dog.(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人人皆有得意日)等。在教学中还要教给学生这些词、句经常使用的场合,如课堂上老师让学生之间模拟生活中的一些情景做出表演等,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而不是一味地死记硬背、生搬硬套。在以后的课上,我又有意识地提到“lucky dog”,再看学生的反应,他们再也不会理解成“幸运狗”了。遇到有同学交好运时,我也会来上一句:“You’re a lucky dog.”这样,同学们就能够较熟练地掌握这些词语的文化差异而得体使用它们了。
  此外,词语的文化内涵不同导致词汇空缺现象,词汇的语义和文化内涵的不等值主要表现在概念意义、内涵意义和搭配意义上,教师都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向学生介绍,培养学生正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 
  (二)创设听、说的文化语境。 
  语言学家克鲁姆指出:“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在课内创造更多的情景,让学生有机会运用自己学到的语言材料。”〔4〕教师还应在口语课堂上设置不同的语境,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引导学生将文化因素放到有意义的交际场合中使用,鼓励学生进行各种听说训练,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在日常对话中,学生最容易出现语用错误。即在交际中,由于说话方式不妥,或不符合表达的习惯,或说得不合时宜,说话人未能按照英美人的社会风俗习惯来交谈所造成的失误。这不仅因为对话涉及到交际用语的规范使用及礼仪习俗,更由于在具体的言语交际中,语言形式的选用总是受到时间、地点、话题、交际双方的情感、个性、社会角色及其文化背景等语境因素的制约。因此在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记住相关的交际用语,传授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该设置特定的交际语境,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日常口语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因素,使学生懂得交际规则。灵活选用适当的训练方法,鼓励学生进行口头或笔头,双边或多边的言语实践活动。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1.把握礼貌原则和互尊互让、平等待人的文化心理。 
  众所周知,各国语言和文化差异使其礼貌用语特色各异。礼貌用语是一种特殊而普遍的文化现象,是人类进化、文明的标志,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准绳。礼貌在跨文化交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说一个谈话者是否礼貌直接决定了谈话的成败。〔5〕和我们的汉语一样,英语里也有许多的礼貌用语,如“Thank you.”;“Please.”;“I’m afraid...”;“Excuse me.”;“Sorry.”等,其中“Thank you.”是使用频率最高的礼貌用语之一,几乎用于一切场合。不管别人帮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声“Thank you.”这是最起码的礼节。有时候,即使别人提出帮忙被你婉言谢绝了,你也要说声:“Thank you all the same.”但学生在使用时,往往会受到本族语的影响,造成了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的一些障碍和误解。如在茶馆或酒吧,当别人问你是否要吃点或喝点什么时“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order?”学生会习惯于客气一番,回答“不用了”、“别麻烦了”而说成“I don’t need;Don’ t bother.”按照英语国家的习惯,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辞,直接说声“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说“No,thanks.”就可以了。这也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和英语国家人的坦荡直率这两种不同风格。同样,学生在听到一位外籍教师通过称赞其衣服“That is a lovely dress you have on!!”来打招呼时,应该如何回应对方呢?如果按照礼貌原则的“鄙己尊人准则”把汉语意思直接译过去,以:“You flatter me!”或者“No,No.”,“I feel shamed.”作答,那就很不得体。因为对方会认为这种答语暗示着他连衣服的好坏都分不清。所以用一句“Thank you.”来作答,既简单又得体地实现了交际的成功。由此可见,在讲英语的国家里,人们常常以“迎合”对方的方式予以接受,以示对对方的肯定或尊重;在我国,人们往往采用“否认”或“自贬”的方式予以拒绝,以示礼貌或谦逊。另外,在讲英语的国家里,人们不喜欢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很少说“You should do sth...;you’d better do...”;而代之以委婉用语,如“Would you mind doing sth...?I wonder if you could...?Would you please do sth...?”等。在表达建议时很少用祈使句,而用“Might it be a good idea to...;If I were you, I would...;How about doing...?”等。所以,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求学生牢牢把握礼貌原则,并在课堂内外多加练习,做到互尊互让、平等待人,以利于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 
  2.了解谈话禁忌和互不干涉、尊重他人的文化内涵。 
  在讲英语的国家里,每当朋友、熟人见面时,总要相互打招呼或相互问候。但他们对问及年龄、婚姻、收入等比较反感,认为这些涉及个人隐私。所以,我要求学生牢记他们的谈话禁忌和由此引出的“七不问”:不问对方收入、不问体重、不问年龄、不问宗教信仰、不问婚姻状况、不问“去哪儿”、不问“吃了吗”。同时让学生们了解到,和英美人士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工作、健康状况、体育及兴趣、爱好等为话题。 
  中国人在吃饭前后打招呼的常用语“吃(饭)了吗?”而美国人则用“Hello”或“Hi”等。所以,当美国人听到了中国人这样的话后,会认为他要邀请自己去他家吃饭。再如,汉语中如“上哪去啊?”、“到哪儿去啊?”这样打招呼的话,直译成英语就是“Where are you going?”和“Where have you been?”。如果用这两句英语来打招呼,大部分讲英语的人听了会不高兴,他们的反应很可能是:“It’s none of your business!(你管得着吗?)” 
  对大多数英国人和美国人来说,打听陌生入或不大熟悉的人的年龄;此外,询问收入多少、婚姻状况、政治倾向、宗教信仰等,这些问题恰恰构成对个人隐私的威胁,结果超出礼貌规范,从而引起社交语用失误。因此,同讲英语的外国人谈话时,应教导学生避免提下列问题:How old are you?(你多大年纪?);What are your parents doing recently?(你爸爸妈妈最近忙什么呢?);Is your daughter married?(你的女儿结婚了吗?);Are you Catholic? (你信天主教吗?)。相反,外国人以谈论天气来打开话匣子:What a nice day,isn’t it?(多好的天气啊,是不是?),或者讨论彼此的兴趣爱好来打招呼:“What is you favorite music?(你最喜爱什么音乐?)”或“Do you have a pet?(你养宠物吗?)”彼此以一种很轻松、愉悦的心情进行话题交流,直到话题结束。 
  (三)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的文化材料。 
  在大学里,英语口语教学的课时虽然非常有限,但是教师可以收集一些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体、历史和风土人情,运用英语电影、电视、幻灯、录像等资料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学生在课余有充分的可支配时间,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广泛阅读西方的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和时事评论等材料,从中汲取文化知识,提高其跨文化交际的能力。〔6〕此外,有外教的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外教在西方文化传播中的作用,他们是活的文化教材,例如:我所在的高校每周安排外教给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客串上课1—2次,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直接与外教交流;业余时间让学生们听外教做报告或讲座;或者通过举办英语角让外籍教师参与学生的交流等不同的形式,使得外教的言传身教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多数中国人学英语都不可能具有母语学习时的环境,而充足的情景是英语学习不可缺少的条件。这就需要口语教师在课堂内设置不同的情景,如打招呼、问路、面试、帮助别人等,或者播放文化知识丰富的电视节目,如《走遍美国》、《老友记》等;还可以播放一些反映国外文化的大片电影,如《汽车总动员》、《阿凡达》等让学生观看并参与讨论影片所反映的文化知识;此外,还可以举行各种英语竞赛、英语小晚会或邀请学生进行短剧表演,如《白雪公主》、《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女与野兽》等来激发学生的英语口语学习兴趣;或者每年开办英语节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和机会。 
  五、结语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综上所述,在新的世纪,培养当代大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于提高外语人才的素质及综合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任务,需要广大外语工作者认真探索,努力尝试。教师需要在英语教学中进一步开阔视野,了解西方文化,认识并掌握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异,理解文化差异的本质,并加以归纳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文化素养。此外,学生还要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会发现和总结规律,使客观指导和主观努力相结合,从而得心应手地参与各种交流活动。 
   
  参考文献: 
  〔1〕毕继万.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246-249. 
  〔2〕胡文仲.教学中为什么要涉及文化〔J〕.外国语,1986,(4):10-11. 
  〔3〕胡湘辉.教学如何培养的跨文化交际能力〔J〕.河西学院学报,2006,(7):8-9. 
  〔4〕宋学侠.外语教学应该增加文化含量〔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2006,(6):16. 
  〔5〕张巨文.语用与教学:“上而下”路径实施的几点看法〔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275-280. 
  〔6〕王振亚.以跨文化交往为目的的外语教学〔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56-58.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试论智慧教学法在英语课堂中的运用04-26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人文关怀04-26

浅谈交际教学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04-26

浅谈关于写作过程教学法在高职学生英语写作教学中的体04-26

浅谈低年级英语课中活动教学法的运用04-26

浅议语块教学法在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04-26

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英语书面表达能力04-26

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的调查研究04-26

对新课改高中英语教学的思考04-26

如何培养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