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把握学生英语阅读心理,提高学生英语阅读能力

时间:2024-04-26 14:52:11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论文关键词】阅读心理 阅读能力 阅读先行组织结构 
  【摘要】英语阅读教学要心理学化,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需要把握学生阅读心理。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著名利型、盲从型、自我型、被动型、消遣型和排斥型等不同类型的阅读心理。把握阅读心理,加强阅读教学,绝不是盲目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是要有的放矢,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特点及阅读心理进行合理的阅读配置,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提高。教师要掌握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需从掌握学生阅读的准备性、趣味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英语阅读教学质量。 
  1 引言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英语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座架在学生与阅读文本之间的桥梁,指导和引领学生更好的、更有效地阅读。教师要架构好这座桥梁就必须把握好学生的阅读心理,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2 学生英语阅读心理分析 
  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着不同的阅读心理。总的说来,可以分为积极的阅读心理和消极的阅读心理。阅读是一种多元性多向性的一个细致缜密的心理过程,阅读心理有不同类型,大致可以分为名利型、盲从型、自我型、被动型、消遣型和排斥型等类型。 
  名利型阅读心理的产生既有社会因素又有个人因素。社会要求人们有理想,要求人们有一定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个人有自我需求、自我欲望、自我价值观,确立自己在社会中的地位、追求名利、名人名作的榜样示范,都有可能成为学习者阅读心理的写真和指向,名人名作、成功之道之类的书籍和作品成为阅读的对象。 
  盲从型阅读心理是学生从众心理和从众现象的反映。个体的人都会受到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的影响,盲目地赶时髦、追求时尚,非理性地力求使自己贴上时代的标签,反映时代的特点,跟上时代的潮流,不加选择地狂读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书籍和作品,这就是盲从型阅读心理的特征。在学习上,这种阅读心理往往发生在所谓的“尖子生”身上。他们为了追求高分,尽管他们比一般学生有较高的阅读自觉性,然而他们的阅读目的只是为了熟悉题型或盲目顺从老师的猜题押题,把阅读当作应试得高分的手段,依靠死记硬背,忽略课文的人文本质。盲从型阅读心理的另一表现是委曲求全。这种阅读心理往往发生在中等或中上水平的女生身上。这种阅读心理的特点是阅读没有目标、没有计划,没有选择,阅读时不动脑筋,不加思考,一味盲目仿效,仅仅阅读练习题或材料,事倍功半。 
  自我型阅读心理表现为学生以自我需要为中心,读书只凭自己兴趣,阅读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的愿望、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有的甚至靠猎奇心理来支持,爱读明星的绯闻,把个人喜好作为阅读选择的标准。这类学生往往具有偏爱武侠小说、言情小说之类的书籍。自我型阅读心理有时具有自我显露、自我显现的特点。这种阅读心理大多出现在较后进的学生身上。他们在阅读时故意怪声怪气,时而默不做声,时而提高八度,时而滞后,时而超前,时而怒吼,时而尖叫,或边读边敲桌子,或开玩笑,故意扰乱阅读秩序。 
  被动型阅读心理的学生的阅读目的不是积极主动的,而是为了应付有关学科考试、居于家长的压力或应付完成教师指定的阅读书目。这类学生对阅读一般没有兴趣,他们阅读的目的不是因为兴趣,更不是为了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需要,而是尊教师之命,家长之命而被迫为之。这类学生往往心态浮躁,急于求成,而忽视阅读效应。这类学生把成绩作为衡量能力高低的唯一标准,希望通过阅读取得好的成绩以证明自己的能力或让父母、他人或社会认同自己,而是淡化了阅读对个人知识增添、个人心灵的塑造、个人素养的提高的作用。 
  消遣型阅读心理的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一些时尚杂志、娱乐性书籍、甚至是低级趣味的报刊杂志成为他们的“抢手货”,入迷之时,可以废寝忘食,把上课、听课抛之脑后。这类学生往往意志薄弱、自制力、自控力较差,一旦沉湎其中便难以自拔。 
  排斥型阅读心理的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甚至逆反心理十足,学习观念淡薄、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积极性不高,不爱课业,排斥学习,排斥阅读,课堂上或教材中规定阅读的书目都不以理会,更谈不上课余时间阅读和课外阅读。这类学生懒惰心理十足,一般以中下学生为主,他们阅读时往往呈显出懒洋洋、无可奈何的样子。即使口中念念有词,也只是“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这类学生阅读时不动笔墨、不好思维,是一种极不上进消极阅读。 
  综合以上几种阅读心理类型,我们不难发现各种类型的阅读心理有交叉、综合或转变、迁移一面。因此英语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阅读心理,关注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状况,在阅读教学中珍视学生积极的独特的阅读心理,激发和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专家罗杰斯曾经说过:一旦真诚,对学生的尊重、理解等内心世界的态度出现时,激动人心的事情就会发生了。英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认真观察和分析学生的不良阅读心理特征,找出不良阅读心理的根源,如身体状况、思维情绪、家庭环境、教师习惯、人际交往、个人经验、偶发事件等,只有适时的、准确的找到不良阅读心理根源,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唤起学生内在的动力,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能动性,变消极的应付阅读为积极的主动阅读,便成为克服和消除学生不良阅读心理,发掘阅读潜能,提高阅读能力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研究学生在英语阅读方面存在的心理问题,从而把握学生阅读状态,将会有助于英语教师的阅读教学以及在具体实施中的阅读指导,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而且,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英语教学要负担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职责,也必须从探究学生学习阅读的心理过程入手。抓住了学生阅读心理,做好阅读教学将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乃至终身阅读都有效。因此,英语阅读教学要心理学化,英语教师在阅读教学上需要把握学生阅读心理。 
  3 把握学生的阅读心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把握阅读心理,加强阅读教学,绝不是盲目的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而是要有的放矢,就是要针对学生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特点及阅读心理进行合理的阅读配置,使学生的阅读能力有质的提高。 
  学生阅读先行组织结构是指在进行阅读理解前已有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及其组织状态。它的存在决定了阅读的辨识、感知和理解水平,反映出阅读理解的差异。因为读者和作者常常处在不同的时空,不是处在同一时代和同一环境,其知识结构、社会阅历、思想感悟、人生观和世界观各不相同,因此在阅读活动中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阅读会有不同的辨识、感知和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阅读,其辨识、感知和理解也会不一样。阅读先行组织结构的差异造成了对文章的多种理解。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为学生进行阅读、为学生阅读新材料、为学生通过阅读获取信息搭建理想的桥梁。同时,阅读是一种行为,学习者进行阅读时伴随着阅读先行组织结构的积极参与。阅读教学,应该充分挖掘学习者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兴趣、认知结构、认知水平出发,拓展学生的认知兴趣点,加宽学生的认知结构面,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促使阅读先行结构的迁移和发展。之所以阅读先行组织结构能迁移和发展,正在于阅读先行组织结构具有动态性。人类的认识活动是主客体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动态活动。在阅读过程中,学习者往往会出现一种期待的心理、期待的眼光、期待的视界,这种心理、眼光和视界是学习者的知识水平、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的各要素汇集成的一种惯性心理力量。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总是力图将阅读材料或阅读文本所表征的语言、知识、信息、思想、材料的篇章结构等纳入自己已有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中,这时,学习这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就会发生“同化”性的变化;如果阅读材料或阅读文本刺激过强,就会打破定向期待心理、打破定向期待眼光、打破定向期待视界而形成一种创新的期待心理、创新的期待眼光和创新的期待视界,学习者就会改变或调整原有的心理结构而适应阅读材料或阅读文本,这时,学习者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就会发生“顺应”性的变化。学习者在阅读中通过这种惯性心理力量进行“同化”和“顺应”,使学习者的阅读先行组织结构得到不断升华。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教师要掌握和利用学生的阅读心理,需从掌握学生阅读的准备性、趣味性、探究性和激励性四个方面入手来提高阅读教学质量。 
  阅读教学需要心理上的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通过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和自己理解对阅读教学的内容在思想上、语言上和心理上有所准备;教师可以让学生复习已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新旧知识和技能之间搭起一座桥梁,以便解决一些新的阅读材料中能够独自解决的问题;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提出阅读材料中自己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带着问题上课,使阅读教学更富有针对性,把握阅读教学的重点,突破阅读教学的难点。 
  阅读教学要体现趣味性。学习需要、阅读需要是学生个体学习、阅读的积极性的源泉。有了学习需求、有了阅读需求,学习、阅读才有动力。学生的学习、阅读需要来自学习材料、阅读材料的兴趣,来自于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教师要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寻找刺激学生认识的“最近发展区”。教师在阅读教学导入阶段要善于紧扣阅读材料和学生实际,针对阅读材料设计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制造吸引学生的悬念,营造和创设一种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要体现探究性。探究心理是学习和阅读过程中最有效的心理动力。探究心理可以促使学习者在阅读过程中带着积极的探究情感忘我地投入到阅读中去,通过学习者与作者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碰撞,全身心地感受、全方位地理解、全过程地吸收和获取阅读材料信息。阅读活动是读者一-文本一-作者之间的互动对话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往往会产生种种困惑,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熟能无惑?”由此可见,学生有疑问是很正常的,教师及时的引导、启迪会让学生从被动的阅读阴影中走出来,自主阅读,勇于提问,不断探索,循序渐进,从而真正提升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要做到阅读教学体现探究性,教师可以向学生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去思考、去感悟、去体验、去讨论。通过积极地探究学习和阅读,学生的阅读就会变得积极、主动,学生就会热衷于探究、热衷于思考、热衷于发现,热衷于超越,就能凝神静气、专心致志的去阅读,去揣摩,在自得自悟中获得个性化的思考和体验,提高阅读的质量。 
  阅读教学要体现激励性。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适时地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通过正面和肯定的激励性评价启动学习者的强烈主体意识、求知欲望,使学习者在学习、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因素大放异彩,大大提高学习和阅读功效。学生阅读兴趣盎然,读得专注,思得深入,感悟得深切,体验得深刻,讨论得热情,教师在这时的积极肯定和鼓励会使学生充分体验到认真阅读的乐趣。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探究学生的阅读心理,才能究阅读之源,阅读之本,才能真正体现英语阅读的人本性、人文性。阅读是一个细致缜密的,具有多向性、多元化的心理过程,从学生角度出发,以学生为本,唤起学生的内在力量,构建学生个性展现的舞台,构建思想解放的心理空间,构建色彩斑斓的英语世界,是每个英语教师阅读教学的神圣的使命。 
  4 结语 
  在怎样指导英语学习者培养英语阅读能力的方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导方法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据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利用学习者的积极情感,关注学习者的情绪体验,让情绪高涨激昂成为学习者研读书籍的动力,通过阅读享受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喜悦。 
  教师要善于调控英语学习者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是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太近或太远都不能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审美态度和审美情操,不能达到理解美、鉴赏美和感受美的最佳境界。在英语阅读活动中调控阅读者的“心理距离”,就是让他们能在阅读中持一种正确的审美观、正确的审美态度去理解、欣赏和感受相关的文学、艺术、科技、思想等各类不同作品,培养良好的审美情绪,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使他们通过阅读,积累语言材料,丰富语言知识,培养语感,把阅读文本典范、优美的语言和文章本身的逻辑思维规律 “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和思维,从而增强阅读者对阅读材料认知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他们自身的语言素质、语言能力、思维经验和审美情趣,并养成一种自己的 “言语行为和心志活动”。 
  教师为了能潜移默化地调控阅读者的“心理距离”,应为阅读者创设积极向上、好学上进的阅读氛围,营造一个书香教室,让学习者遨游在书的海洋里。阅读指导者应力求通过激发阅读动机、诱发阅读兴趣、丰富阅读情感,通过搭建古今中外不同时空作品的知识桥梁,通过树立起一个个“文学明星”、“艺术明星”、“科技明星”、“思想明星”,通过用榜样的力量来引导学习者追求思想的美,享受文化和文明的财富。 
   
  参考文献 
  [1] 戴炜栋.外语教学法的机遇与挑战[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钟启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 翟文明.阅读力提高手册[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 徐锦芬.大学外语自主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5] 钟启泉,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6] 鲁子问,王笃勤.新编英语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论转换生成语法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04-26

高考英语单项填空题特点与解题技巧04-26

浅谈新课标下的高中英语语法教学04-26

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英语技能04-26

关于语域语块与外贸英语教学04-26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04-26

激发英语学习兴趣 提高英语学业成绩04-26

浅谈小组互助学习04-26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法教学探究04-26

改变教学观念,优化中职英语教学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