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章摘要】
随着事业单位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管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文通过介绍预算绩效管理的基本内容和工作流程,分析了河北张家口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对策建议。 更多还原
【关键词】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是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财政部在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方面力度不断加大,各级财政也加快了推进步伐,积极进行探索,逐步扩大预算绩效的范围。预算绩效管理已成为现今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财政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1 目前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从2003年我国迈出预算绩效管理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步至今,十年的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提升了预算管理水平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但是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管理的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1.1 预算绩效管理的观念不够深入人心。长期以来形成的以投入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使事业单位仍将预算的编制和分配情况作为重点,对支出结果关注不够。大部分领导都认为只要财政资金使用合法合规,按计划完成任务就行,至于使用效果与己责任不大,对预算绩效管理不重视。
1.2 形式重于实质。一方面,大部分单位都认为绩效预算只是在部门预算系统中编制一张申报表,完成几份绩效报告和绩效评分表就完事。而财务等其他相关部门往往也对其重要性理解不足,对管理中呈现出来的问题没有加以重视和反思,致使预算绩效评价往往就成为一个项目总结验收,失去了其原有的作用与意义。另一方面,评价结果应用较差。目前事业单位的绩效评价结果仅仅停留在反映情况、找出问题层面,有的单位绩效评价的结果往往只是完成任务,连存在的问题都不会查找。评价结果一般都只存档保存或做借鉴参考,缺乏相应的约束性,使得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流于形式,考核不考核一个样。
1.3 以事后评价为主,未形成全过程的绩效管理。目前,各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时,绩效目标往往都没有设立或设立不明确,资金分配和使用责任落实不到位;预算执行中也缺乏相应的绩效运行跟踪监控措施,仅限于日常监控及执行进度监控;事后的绩效评价,一般也仅局限于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没有从项目设计的合理性等进行分析。
1.4 评价指标设计相对单一,实施难。实际工作中,大部分事业单位预算绩效指标设置较为粗放,指标权重的确定、定性指标的计分等缺乏科学的方法。目前,指标体系都由预算单位自行设立,各单位为了评优都会选择有利于完成的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少,并且没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来源支撑,很难反映真实的绩效情况,势必就造成了这些指标“形同虚设”。由于指标设计的不科学性,加之评价方法的单一,从而导致一些单位在评分表中打分随意,评感觉打分,没有科学的记分标准。一般都自评90分以上甚至100分,失去了绩效评分的意义。
2 问题产生的原因
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2.1 预算绩效管理法律缺失,形成制度制约瓶颈。虽然党中央、国务院多次提出要求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但这些要求还没有落实到法律操作层面,仅限于财政部门在积极推进,没有成为硬任务、硬要求,多数部门也没有将预算绩效管理纳入到部门重要管理工作中去。由于缺乏制度性的约束,在执行过程中就会出现散漫、敷衍、不重内容,偏于形式等问题。
2.2 缺少专业的预算绩效管理队伍及信息技术支持,造成技术上的缺陷。预算绩效工作涉及项目业务、财务、效益等方面知识,能全面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较少,特别是能对效益方面进行较好评价的人才更加缺乏。每个事业单位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人员一般在1-2人左右,无论是精力上还是素质方面,这些人员都无法很好地承担预算绩效管理这项综合性的工作。
2.3 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不够完善。一是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不够完善。一方面是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预算绩效管理指标体系,导致致各单位绩效评价指标单一,设置粗放。另一方面,评价的方法不够科学,以至于主观因素占居多成分,人为的打分随意性较大,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好坏难以判断。二是绩效评价结果未充分应用,阻碍因素较多。一方面项目从投入到产出,再到效益发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现实工作中,往往项目完成后就开始进行绩效评价,项目效益远未充分体现,甚至于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就开始评价,各单位为了评优,只得降低评价的指标要求。另一方面如果在项目效益充分发挥后再进行评价,有可能时间跨度过长,对一些连续性的项目,也无法运用评价结果,及时调整预算了。三是评价结果的预算绩效管理也缺乏激励机制和长效机制。由于没有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制度约束,造成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评价结果得不到很好的应用,各部门不能应用评价结果进行有效的预算绩效分析和改进。
3 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建议
预算绩效管理是建设高效、廉洁政府的核心工作,也是积极落实中央“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的重要手段。针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我认为当前必须着重做好如下几项具体工作:
3.1 加大宣传力度,树立全员绩效意识。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络平台等,加大财政绩效管理宣传力度,加强与部门沟通,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强化“用钱必问效、问效必问责、问责效为先”的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努力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质量。
3.2 加强绩效管理队伍建设。一方面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素质修养。定期组织相关的业务培训,多渠道,多方式的加强对相关人员的职业素质培训,提供更多机会来提高他们的能力,同时鼓励相关人员主动学习,提高自身水平,逐步建立起各行业的绩效管理专家队伍。另一方面,要加强对现有相关专家及社会中介机构的培训,提供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资料,让其更快地了解和掌握预算绩效管理内容和实施规程,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理论和政策业务水平。
3.3 将绩效理念贯穿到预算管理的全过程,推进预算良性循环。一是预算编制阶段,要设立并提交绩效目标,实施绩效论证。在编制预算过程中,财务、审计、业务等部门共同参与,以工作计划为基础,以计划目标为依据,以设定的绩效目标为驱动,规范预算申请,而不是无规划地索要经费,随意变更。二是预算执行阶段,建立绩效监督管理的动态监控机制,进行事中控制,防患于未然。定期采集绩效运行信息和数据并进行分类、汇总、整理分析,并对绩效目标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管理和督促检查,强化对项目绩效目标落实情况、项目实施进度和资金使用安排的动态监督。三是预算评价和结果应用阶段,一方面要将绩效与部门预算挂钩, 把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对于绩效较佳的单位给予奖励,加大支持力度;对绩效较低的单位,以后申报的预算要严格控制,及时调整效率较低以及资金花费超标的预算项目,将资金用于效果较好的项目上,使绩效评价结果在预算分配中得到充分应用。另一方面,及时进行预算绩效通报,将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反馈给预算具体执行单位,要求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完善制度,改进措施,提高管理水平。
3.4 进一步改进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方法 。一是,完善指标体系。逐步建立分地区分部门的统一、规范的绩效评价标准,同时按不同行业的项目分类建立标准指标库,形成共性指标与个性指标相结合,具有行业特色的,多层面、立体、交叉的指标体系。二是,完善绩效评价方法。除内外结合评价,定量定性结合评价外,还可充分利用各类专家、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建立绩效评价专家库和中介机构数据库等。三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评价分析系统软件,建立绩效评价信息交流与沟通平台,更好促进绩效预算工作的发展。
3.5 完善绩效问责制度。本着“谁用款、谁负责”的原则,对在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未能达到绩效管理目标或规定标准的预算单位及其责任人实行绩效问责,并与责任人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挂钩,形成预算绩效管理的威慑力。
加强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以及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尽管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难,但只要我们积极应对,必将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进程。
相关文章:
要重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04-26
企业人力资源本土化问题04-26
浅析跨国公司人才本土化战略04-26
剖析中国人力资源的三大误区04-26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困惑与解决之道04-26
公司平稳推进有赖人力资源"供血"04-26
企业集团转移定价的基本方法及制约因素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