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业单位是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主要载体,是政府经济和社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市场竞争是益激烈,事业单位与很多优秀的企业相比,仍旧存在很大的差距,无法实现对资金的良好管理,不具备对财务风险进行控制的能力。本文针对这样的现象,结合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点,分析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
关键词:事业单位 财务管理 问题 方案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任务是对事业单位预算、收入、费用开支程序、标准等进行审核和监督。其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防范控制风险的能力及财政预算执行的质量。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特征是由事业单位本身性质所决定的。
(一)资金来源的多样性
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及其他收入。资金来源的多样性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比较复杂。不同性质的资金来源,需要用不同的财务制度加以管理。
(二)管理目的的服务性
事业单位是一种社会服务组织,且不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因此要求事业单位要从财力上支持符合规章制度的管理活动开支,不以盈利为目的。
(三)管理程序的严密性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必须坚决维护有关财务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遵循法定程序,并使用合法的手段和工具。
(四)资金使用的节约性
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应该节约使用每一笔资金,反对铺张浪费。此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事业单位改革的深化,事业单位已经从单纯依靠财政资金,转向多渠道筹集资金,其除应积极主动地争取政府对事业经费的支持外,更应主动地向社会筹集资金,开拓筹资新渠道。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意义br />
(一)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正确实现单位预算的重要手段
事业单位预算目标的实现,不仅取决于预算编制、执行的组织工作,同时还要依靠大量的财务管理人员在执行预算的每一个环节,积极开展财务管理、财务分析活动,实施必要的财务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预算的圆满实现。
(二)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发展各项事业的有力保证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按照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通过资金的筹集、安排、使用、分析和监督,圆满地实现预算,以促进各项事业的迅速发展。因此,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发展各项事业的有力保证。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是提高社会消费基金经济效益的有力工具
事业单位在执行事业计划、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资金,属于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消费基金范畴。为了使这部分资金得以合理筹集和节约使用,并实现最大经济价值,就要求单位在开展具体业务活动中,不断挖掘潜力,开源节流,精打细算,把事办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在提高经济效益方面,主要表现为以较少的消费基金消耗,取得较多的事业成果。因此,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对提高社会消费基金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三、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财务管理体制不健全
首先体现在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上。部分人员较少的事业单位,在人事制度上具有较大的随意性,且财务人员的后续教育和培训也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单位负责人往往凭主观感觉办事,对财务机构的要求仅限于做好日常的收支核算工作,轻视财务工作地位,缺乏财务管理意识。
其次对原始票据审核不认真,许多原始凭证的内容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签字审批手续不全。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国家现行的一系列规章制度已不适应事业单位经营环境和经营体制的变化,而新的规章制度尚未出台。
(二)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1.货币资金管理有漏洞,存在安全隐患
事业单位资金账户混乱,普遍存在多家银行开立多个账户的现象,资金调拨频繁,严重影响了办事效率。对出纳人员监督不到位,库存现金管理缺乏监盘制度,“白条”现象严重,造成库存现金超标或银行账实不符。收款时利用普通收据代替财政合法收据,收入不及时入账,公款私存,私设小金库。
2.固定资产管理不规范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在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处置等方面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对固定资产的购置、使用与报废管理不严,资产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较严重。资产使用效率不高,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国有资产流失。账外资产、账实不符现象严重,一些单位长期不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对毁损的固定资产不履行必要的审批程序,出借的固定资产也去向不明,最终导致账面资产与实际资产不符。
(三)预算管理不规范
首先,大多数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时过于形式化,没有严格按照预算编制的原则和程序操作。预算编制时也只是采用简单的预算编制方法,这与事业单位的发展规模与速度不相适应。其次对于国家拨入的财政资金没有严格按照批复的项目、金额使用,随意调剂现象严重。第三预算考核缺乏动态性,单位未根据管理基础、内外部环境变化来选择合适的考核时点,如季度考核、半年度考核、不定期考核等。多数事业单位选择在年度预算期结束后再进行考核,削弱了预算考核的作用。
(四)内部控制不健全
内部控制的动力来自于单位对风险的认识和管理,目前风险管理是事业单位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其财务管理大多没有有效的审计监督制度,或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不相容岗位没有做到相分离,人员配置时又忽视了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能力和职业道德能力。风险意识不强是大多数事业单位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
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研究
(一)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
上一页1 2 下一页 余下全文 共 2 页
事业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根据《会计法》、《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等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修订、完善相应的财务制度,使之具有可操作性及适应性。专业化的人才是创造价值的主要作用因素,单位应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与培训,增加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真正从思想上和工作上重视财务管理工作。
(二)强化事业单位资产管理
坚持事业单位财政集中收付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严格控制银行开设账户的数量。加强库存现金及票据的管理,做到账实、账证相符。根据《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的规定,各单位应通过定岗、定员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落实目标责任制,建立资产内部监督制度和资产处置审批权限制度,并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盘点、清查,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以保证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加强事业单位预算管理
事业单位应在总结、分析上年度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掌握影响本期预算的各种因素,采用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统筹兼顾,收支平衡。并严格按照预算批复有计划的合理组织收入和安排支出,杜绝随意变更预算、追加预算的做法。在预算考核过程中,对出现的一些不可控例外事件,如市场变化、产业环境变化、相关政策改变、重大自然灾害和意外损失等,应及时按程序调整预算,并按调整后的预算指标进行考核。
(四)健全单位内部控制制度
单位应根据自身规模及经营状况建立一套完善的、全面的、科学化的组织架构体系,定岗定位、明确岗位职责,各岗位间既要做到相互监督牵制又要相互联系配合。在内审过程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绩效管理审计等多项审计内容,树立单位领导及财务人员的经济责任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在加强内控的同时,将内部控制与外部审计、财政检查监督结合起来,防止各种可能存在的财务管理漏洞。
通过以上研究分析可知,我国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所面临的问题十分严重,各单位应强化财务管理职能,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财务管理体制,促进单位健康发展,更好地为社会提供优质服务。
【参考文献】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
[1]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
[1]庄琴.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审计与理财,2008(12)
[2]朱英.探讨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分析[J].现代商业,2012(27)
[3]廖幸、韦爱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加强对策[J].中国外资,2011(14)
[4]王国红.浅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和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1(10)
作者:吴瑞芬
相关文章:
浅谈国库集中支付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04-26
提高暂时闲置货币币资金利用率的几种途径04-26
美国养老金会计的动态平衡机理分析04-26
产品成本分析中有关方法应用刍议04-26
消防部队基建财务管理工作探讨04-26
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04-26
关于企业战略成本目标管理的探讨04-26
浅析ERP系统的财务监控职能04-26
从当前会计信息披露模式看会计信息职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