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审计风险模型的缺陷
目前使用的审计风险模型是由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83年提出的,审计风险=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对于这个审计风险模型,也有过争论,主要集中于检查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39号《审计抽样》曾将检查风险分解为分析性检查风险和具体测试风险,英国审计实务委员会1987年推荐的审计风险模型则在检查风险后加上了“抽样风险”。尽管存在争议,但这一基本模型已被美国的职业集团和学术界所认可。我国《独立审计详细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也采用了这一模型作为审计风险的基本模型。这一模型的特点在于从风险控制程序上分解审计风险,并用连乘形式确定了审计风险在不同阶段的数目关系。它为轨制基础审计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同时使得进一步定量评估审计风险成为可能,因而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然而,该审计风险模型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为:
1?审计风险因素不够全面。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考虑的风险只与审计过程和审计顺序有关,即只能从审计主体的审计检查方法和审计对象的经营、内部控制方面考虑审计风险因素,未充分考虑审计风险产生的其他因素,如报表使用者的诉讼哀求因素、社会宏观法律环境因素等。
2?无法描述道德风险。审计案件中存在的题目并非完全是因为技术上或程序上的失误造成的,审计主体的日常行为和工作立场有时也会成为题目的症结所在。因此,除了关注审计技术和程序的发展外,还应关注审计主体的自身行为,由此产生了审计主体的道德题目。但是,传统的审计风险模型无法描述因为不道德行为所产生的风险,包括:企业与审计主体串通舞弊;出具不恰当的审计讲演;审计主体接纳贿赂;审计主体为了经济利益压低价格进行分歧法竞争等。(责任编辑:会计论文)
相关文章:
浅谈中国特色政府绩效审计模式04-26
中兴通讯设财务公司加强集团资金管理04-26
中国绩效审计模式之政府绩效审计内容浅析04-26
政府跟踪审计的风险及防范04-26
浅议政府投资审计04-26
联网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04-26
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04-26
浅谈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实施障碍04-26
对审计工作发展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