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我国当前主要金融风险的机理分析
(一)轨制缺陷带来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转化
1?我国财政风险的轨制特征财政风险是指政府拥有的公共资源不足以履行其应承担的支出责任和义务,以至使经济、社会的不乱与发展受到损害的一种可能性。从世界各国的财政现状看,财政风险呈不断扩大趋势这一点好像有着某种必定性,或者说有着某种共性。而就我国的特殊性来说,这则是与国民经济的市场化、产业化、金融化和城市化进程相关的,是这方面进程快速进行超出了轨制变迁速度所导致的一种结果。此外,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风险大锅饭”依然未改。在国有企业、国有金融机构和国家的关系上,“盈了归自己,亏了归国家”的局面并没有发生实质性的变化。就政府各部分来说,都有将权力下放在预算决议计划范围之外进行的各种“准财政”流动,但却不承担由此而产生的风险责任。在各届政府之间,一届政府可以通过大量融资来搞各种“项目”,获取由此带来的各种好处,却将风险遗留给下一届政府。这种不以风险责任的界定为基础的风险转移,导致风险快速蕴蓄和集中。
2?财政风险向金融风险的转化我国贸易银行是在计划经济体系体例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银行对政府的依靠,政府对银行的支配是长期的,短期内难以改变。我国国有贸易银行不良资产高、企业逃废债现象严峻以及证券市场上各种虚假欺诈现象表明道德风险的背后躲藏着严峻的轨制缺陷。在“财政—银行、证券—企业”三位一体的体系体例下和现行金融轨制框架下,银行或证券市场对国有企业只具有软约束力。即便财政赤字很大,地方政府和企业仍可以扩大投融资规模,致使财政风险不断向金融风险转化,国有贸易银行就成了政府财政风险的“蓄水池”。(二)经济金融化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在经济金融化的过程中,如果金融化速渡过快,偏离本国经济的发展,金融资产在短期内增幅过大,金融机构急剧膨胀,金融资产中的泡沫就会变大。在金融资产迅速扩张情况下,假如金融管制放松的程渡过大,金融业缺乏审慎的治理,金融审计监视不到位等,这样的金融资产扩张就有可能成为系统性金融风险爆发的根源,并进而对经济全局产生影响。在保持金融不乱的同时,努力防范道德风险,避免系统性风险,是整个金融工作的两个重要环节,但这两方面恰恰又是中国金融体系体例的薄弱环节。如政府对金融机构的隐性金融安全网导致的道德风险倾37向比较高,从全国性非银行机构市场退出到地方性信用社风险几乎都落实为公家负担。此外,金融机构法人管理结构和内控轨制依然薄弱。(责任编辑:会计论文)
相关文章:
中国绩效审计模式之政府绩效审计内容浅析04-26
政府跟踪审计的风险及防范04-26
联网审计的局限性及对策04-26
谈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现状及对策04-26
浅谈审计风险模型的改进与实施障碍04-26
对审计工作发展分析04-26
价值链会计增值流的计量核算04-26
规范企业代理记账的措施04-26
资产减值会计处理问题及建议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