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融资困难,这已经成为了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分析融资困难的成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已经刻不容缓。
1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1.1内部因素
1.1.1自身经营管理不够完善,财务制度不规范。
中小企业规模较小,由于人力物力的限制,对市场信息的掌握不够及时准确,其抗击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且不少中小企业是家族企业,实行的是相对粗放式的经营方式,还没有建立和完善现代管理制度。有些企业没有账本,甚至于做假账,财务管理混乱,对资产管理不够科学,在申请外源融资时难以提供真实的“三表”(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给投资者,很难赢得专业投资人的信任。
1.1.2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缺乏抵押品及担保人。
企业生存和发展都离不开融资,其有两种基本途径,一种是内源性融资,一种是外源性融资。内源性融资包括留存收益和折旧,外源性融资是指企业通过银行贷款、股票、债券等方式从企业外部获取资金。中小企业高度依赖内源性融资,但因其自有资金少,内源性融资难以满足资金需要。且由于中小企业大多没有办法提供有价值的抵押品,又较难争取到外部担保人的有效担保,外源性融资就变得很困难。
1.2外部因素,
1.2.1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够成熟,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发展所限,上市融资的门槛过高,还不能为广大的中小企业所用。此外,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票据贴现、融资租赁等融资方式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得并不多,融资渠道单一,银行借贷成了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途径。
但是,银行贷款过度向国有大中型企业倾斜,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以及信用记录不完善等问题,银行难以掌握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放贷风险较大,且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相对较高,由于商业银行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因此银行从自身经营角度出发往往会“惜贷”,我国的中小企业贷款覆盖率同发达国家的水平相比还有不少的距离。此外,银行往往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求很多的条件,如抵押物,再担保等,所有费用加起来,中小企业往往要承受比大型企业高得多的融资利率。
1.2.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制欠完善,社会征信体制不够健全。
由于个别中小企业信用意识薄弱,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存在着恶意欺诈、抽逃资金、拖欠银行债务等行为,已严重影响到我国中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与此同时,我国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和征信体制的发展还不够健全。银行从风险和收益的角度出发,往往对中小企业贷款采取较为谨慎的态度,致使一些有发展前景且守信用的中小企业难以得到贷款。
2中小企业融资难的解决办法
2.1提高中小企业素质。
中小企业需要加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创新,增强自身的管理水平,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能够最大限度提高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加快企业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高企业管理效率,特别是要规范财务制度,增加信息透明度,树立诚实守信的企业形象。必须要努力做到以人为本,广纳良才,使企业更具有竞争力和凝聚力。只有真正练好了内功,才能更好地解决企业融资的难题。
2.2加快相关的立法工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于2003年获得通过,这是我国中小企业立法方面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随后不少省市也在此法律的基础上制定了各自的《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但是,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法律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的。可以立法从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府采购等方面适当地向中小企业倾斜,以刺激其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应充分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加大立法力度,将行之有效的扶持中小企业的相关措施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
2.3深化金融改革,加大支持力度。
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从战略的高度出发,要求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银监会也积极配合党中央的决策,明确提出了“两个不低于”的努力目标,即小企业信贷投放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此外,为了鼓励银行放贷,不少省市也配合出台了对中小企业贷款进行风险补偿的办法,对金融机构提供适当的补贴,提高了银行的中小企业贷款收益率。这些举措有力地促进了银行向中小企业发放贷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资金压力。但是从长远来看,金融改革是必须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2.3.1中小银行方面:建立针对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银行,适当增加其营业网点,给与这些银行政策支持。目前有些中小银行定位不够准确,争先恐后地对大型企业放贷,而不愿意贷款给中小企业。须知道在争取大型企业客户方面,大型银行有着比中小银行更多的优势。因此中小银行要与大型国有银行进行错位竞争,定位于服务中小企业,发挥自己管理阶梯“小”的优势,可以减少审批步骤,实施信贷员负责制,加快审批步骤,灵活处理还款期限和还款方式,以满足中小企业的资金需要。为了减少放贷风险,信贷员须与负责的中小企业经常加强联系,做好放贷调查,在这方面,不少小型商业银行已经总结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如“三看、三品”,即看小企业管理人员的人品是否诚实可信,看企业的产品是否有市场,看企业是否有抵押品。此外还需要看企业的电表、水表和海关报表,以了解中小企业的真实运作情况。
2.3.2国有大型银行方面: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仅仅依靠中小银行是不足够的,国有大型银行作为我国银行界的主力军,除了要服务好其传统的大型客户,也要从其战略发展的角度出发,勇于开发中小企业贷款这个潜力巨大的“金矿”,按照所在的行业和地域划分来制定一个不同于大型企业的中小企业的准入标准。此外,需要组织专门的部门来服务中小企业,将原来分散于各个部门的职能统一到中小企业部,可以减少申请贷款的时间成本和人力物力,整合资源并优化贷款流程,使得对中小企业的服务更加专业化。如2008年招商银行已经在苏州成立了全国性的中小企业信贷中心,民生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交通银行等银行都纷纷成立了专门的部门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2.3.3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商业银行要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中国农业银行就推广了不少创新产品,如商铺经营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标准厂房按揭及多户联保等,此外还提供企业财务顾问的服务。北京银行推出知识产权质押业务,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推出企业股权质押贷款,这都是些有益的尝试,值得其他商业银行广泛推广。
2.4完善和建立担保系统。
融资担保体系为中小企业赢得投资人的信任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有助于解决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而且融资基金可以发挥积极的杠杆作用。从国际经验来看,各国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无一不是得益于完善的担保体系,如美国的联邦小企业管理局、日本的中小企业信用保证协会和信用保险公库就发挥了重要的担保作用。 根据我国的《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规定:“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推进和组织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担保机构的支持力度,各地区已经财政出资加强了担保体系建设,如安徽、重庆已经各出资18亿、20亿成立了省级担保机构,2010年1月河南省政府出资3亿元在整合了现有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基础上组建了河南省中小企业担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2009年全年落实2.73亿元用于建设和完善担保体系,是2008年所用资金的15倍,这些可喜的努力必将带动担保行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完善风险补偿机制,扩大财政资金对担保机构的补贴范围。
必须要认识到单单依靠政府资本是不足够的,要大力发展商业性担保机构和民间信用担保体系,加大立法力度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管体系以规范担保行业,以建立多层次的中小企业担保体系,更好地满足中小企业的担保需求。
2.5构建完善的中小企业征信体系。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征信体系建设的完善大力促进了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开展。而在我国由于征信体系不完善,一些企业不积极配合征信工作,不愿意及时准确地上报信息,信用观念淡薄,恶意逃废债务、欺诈等事情时有发生,银行在贷款前,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对中小企业进行相关的调查,大幅增加了银行的成本和贷款风险,因此对中小企业而言银行贷款的门槛越来越高。
构建良好的信用环境势在必行,首先要大力加强中小企业的信用建设,培养企业的信用意识;其次人民银行在建设其征信系统时,应努力与工商、税收等其他政府部门做到信息共享,以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信用情况;再次,针对性地制定适合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标准,利于银行对不同评级的中小企业采取不同的贷款监管措施。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营造出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信用环境。
2.6建立多层次的融资体系。
多层次的融资体系的建立对中小企业融资至关重要,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各种政府背景的创业投资资金纷纷成立,帮助中小企业进行股权融资;鼓励私募股权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投资于中小企业;鼓励更多的符合条件的中小企业到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拓宽中小企业在债券市场的融资渠道,如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短期融资券等都是有益的尝试。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政府、银行、企业等多方面的努力对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必不可少的,需要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切实为中小企业营造一个良好的金融环境,使其真正步入发展的快车道。
参考文献:
[1]张炼周.当前经济危机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对策[J].特区经济,2009(4):215-217.
[2]刘平良.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探讨[J].中国商界,2009(6):29-30.
[3]叶陈毅,叶陈云,裴富才.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障碍透析与应对举措[J].当代经济管理,2009(1):85-88.
相关文章:
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04-26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04-26
公路客运企业效益型成本控制04-26
油田企业财务管理实践分析04-26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控制探讨04-26
现代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04-26
会计政策选择在纳税筹划视角下的选择04-26
企业应收账款内部控制制度建设04-26
外经贸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于规避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