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链上企业协同缺失风险的控制

时间:2024-04-26 14:39:45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在新的环境下,企业面临着内部风险,还有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协同缺失风险,要完全消除风险及其影响是不现实的。为了抵御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加强协同的重要性。价值链理论的引入,为节约物流成本,优化资金流、信息流,加强上下游企业的沟通、互信和协作带来了一种新型的管理理念。这样无疑为企业的风险控制提供了一个新型的视角,即站在整体价值链的高度去分析风险,了解并化解造成风险的诸多因素,从而使企业风险最小,实现价值链上企业价值最大化。
  
  价值链管理理论及其企业协同概况
  
  (一)价值链管理理论
  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在《竞争优势》中提到“每一个企业都是在设计、生产、销售、发送和辅助其产品的过程中进行种种活动的集合体。所有这些活动可以用一个价值链来表明。” 随着时间的推移,价值链理论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许多学者对之进行了研究,价值链管理理论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已经从在企业管理某一领域的应用,扩展到所有的业务流程中,通过系统和标准化的方法,考察各环节的联系,从而促使价值链优化。我国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价值链管理对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性,并将之运用到企业的生产实践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20世纪90年代以来价值链理论就逐渐融入到企业运营中了。
  价值链是分析价值运动的工具,它将各种经济活动相互之间的关系与价值传递联系起来,把企业价值链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存在着内部价值链,上下游企业之间存在着纵向价值链,还有同类产品竞争者之间的横向价值链等。为了方便研究,本文把价值链归为两大类: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企业内部价值链是指存在于企业内部的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基本活动和辅助性活动,与企业内部价值链相对的就是企业外部价值链,主要包括行业价值链和竞争者价值链。
  价值链管理就是通过将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人事等方面有机的整合起来,做好计划、协调、监督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的工作,使其成为相互关联的整体,真正按照“链”的环环相扣的特征实施企业的业务流程,使各个环节既相互关联,又具有处理资金流、物流和信息流的能力,使企业的供、产、销形成价值链。一个企业不仅要对企业内部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实施有效管理,而且还要求企业重视外部上下游企业的价值链,了解本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本企业与上下游企业的关联。对行业价值链的分析有利于上下游企业间通过整合来重构供应商价值链、企业价值链、销售渠道价值链和买方价值链,降低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价值链管理的意义就是优化核心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的组织和经营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与财务会计相比,基于价值活动分析的成本数据代表了产品或服务的实际成本,能对实际产生的成本提供一种较为合理的估计,并进行实时控制和评价,对企业的获利和风险控制做出准确的分析。
  (二)我国价值链上企业协同状况
  目前,我国价值链管理理论的运用还不成熟,处在探索和发展阶段,价值链管理的许多方面还不甚完善,企业间协同状况堪忧,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物流不畅。物流与企业的采购、库存、销售息息相关。由于企业在采购环节上存在与上游供应商的沟通问题,可能产生货物质量数量与合同要求不一致、送货不及时等情况。如企业与下游的客户出现供应与需求方面的信息不对称,可能造成货物的大量滞销、退货率高或者是生产的产品不能满足下游企业的需求等情况。
  信息流不畅。信息流存在于价值链上每一个环节,内部价值链与外部价值链都必须依靠信息的畅通才可以维持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如果企业内部设计与生产的信息不流通,就可能产生设计部门对产品的设计意见不能有效的传达给生产部门,生产部门生产出不合订单要求的产品。
  协作沟通不畅。主要指外部价值链上企业与上下游的企业之间、竞争者之间的沟通协作不畅,会造成企业生产经营成本的增加,如互相压价等。竞争者之间相互挤压,给彼此的利润空间造成巨大压力,产生不良竞争、恶性竞争,最终损坏的还是企业自身的利益。   信用缺失。近年来中国每年订立的合同很多,而履约率只有一半左右,经济合同失效问题严重。由于产品质量、合同毁约违约等现象,导致企业价值链中断,生产经营活动受到严重影响,不能为企业和顾客创造价值。
  资金流周转不畅。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由于信用缺失、物流不畅造成的应收款无法收回,大量的坏账,加上企业资金筹措方式不当可能产生负债率高,资金周转不灵,不利于企业的价值链,也对企业的正常经营产生影响。2006年的证券期货年鉴数据资料表明,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2001年为55.65%, 2005 年增长到71.68%,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为58%。
  
  价值链上企业协同缺失风险的分析
  
  价值链多参与主体、跨地域、多环节的特征,使价值链容易受到来自外部环境和链上各实体内部不利因素的影响,形成价值链风险。价值链风险是一种潜在威胁,它会利用价值链系统的脆弱性,对价值链系统造成破坏。按照本文对价值链的分类,价值链风险可分为内部价值链风险和外部价值链风险两类。内部价值链风险来自于企业内部组成价值链系统各要素,内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之间的变化和互动导致企业活动偏离目标的可能性产生。外部价值链风险来自价值链与外部环境之间的互动,此类互动关系包括与上下游企业间的合作、与竞争者的竞争妥协、政治经济文化对于价值链的影响、自然灾害和人为破坏等等。以下重点介绍资金、信息、物流三方面的风险:
  资金流风险。各上下游企业相互间提供的信用关系维持了企业价值链中资金的正常流动,各个企业间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的关系。因此如果某一家企业出现资金危机时,就会造成上游企业提供的产品不能及时销售,下游企业则会因购买材料的延误而影响生产。不但会形成“三角债”,还有可能由于价值链的链状结构,一个环节断裂会很快传遍整个价值链,环环受到影响,产生一系列的反应。如果涉及的资金数额特别巨大,产生的影响也就恶劣,就像“多米诺骨牌”游戏那样,整条价值链都会陷入财务困境中,对整个社会经济环境造成不利。
  信息流风险。价值链是企业之间松散的合作性战略结合,根据经济人假设,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会隐藏一些敏感信息和涉及商业秘密的信息(例如消费者的订货量),使信息失真,造成信息风险。信息的不对称会造成企业对商业情况的错误判断,进而做出错误的战略决策。而从价值链上每个企业的角度出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是实际上往往每一个成员的利益最大化,并不一定带来整条价值链的效益最大化。这样的信息流风险就可能给整个价值链带来不利因素。
  
  物流风险。在价值链中,上游企业应该能按照合同的规定,及时并按质按量地将企业所需要的原材料或半成品交付,如果企业存在不同的上游企业,那么就要求这些供应商能够达到一种协同合作,使产品能够及时满足下一步的生产需要。否则容易出现供应链断裂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与企业联系的上下游企业的数目越多,价值链越长,物流方面存在的风险也就越大。
  
  价值链上企业协同缺失风险的控制
  
  (一)内部价值链风险控制
  企业内部价值链由相互关联的环节构成,任何一项环节都影响和受其他环节影响,因而企业必须把握内部价值链作业之间的联系,才能有利于其风险控制。
  资金风险的防范。针对价值链中可能存在的资金链断裂的威胁,首先需要制定预警机制,防范可能出现的危机,可以设定风险基金,留有补救的余地,作为风险产生时的缓冲资金。其次,在资金的日常管理方面,要注意销货款能否及时收回、资金利用是否合理、资金运用在长短期投资上分配是否合理、筹集资金的渠道是否单一等方面。
  信息风险的防范。内部价值链上各个环节应对自己所拥有的信息在企业内部实现共享,以减少内部信息的不充分给企业带来的风险。如设计研发应该把自己的信息对销售和采购等充分说明,提高内部信息的透明度和各个环节的信任度。另外,企业可以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消除地域等方面的通信障碍,改善所有价值链成员的信息流,从传递渠道上减少信息不对称风险。如通过视频会议、远程技术支持。
  物资风险的防范。企业在采购前应对几家上游企业的综合实力、信用、产品质量进行调查,择优选择并与之建立稳定的供应关系,这样有利于优质的原材料来源支持企业的生产或者销售环节。在销售方面,企业应及时了解市场信息和顾客需求,寻找长期合作的大客户,从而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有利于避免产量大幅度波动或者产品的积压无法变现,使企业能长期稳定地进行生产,实现零库存。
  (二)外部价值链风险控制
  企业外部价值链上也存在资金、信息、物流等风险,因为资金流、物流、信息流贯穿价值链,这里主要讨论以下两个方面:信用风险控制和协同合作。 1.信用风险控制。一些企业为了在短期内尽快的进入市场,往往在事先未对应收款风险进行充分有效评估的情况下,与客户签订大量的赊销额度的销售合同扩大其市场份额。而后果是日后应收款回收困难,产生大量的坏账。还有签订的合同存在毁约、违约情况,这些都是因为信用风险给企业造成了经济损失。为了控制信用风险,企业应该采用以下措施:
  设置独立的资信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的信用管理人员。由此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出判断,并建立客户档案,除客户的基本资料如姓名、电话、住址等以外,还需着重记录客户的财务状况、资本实力及历史往来记录等,对每一客户确定相应的ABC信用等级。这里的信用等级并非固定不变也并非只有ABC三个等级,企业只要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本企业的信用等级即可。对于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要采取不同的销售策略及结算方式。信用良好客户如A级客户可给予优惠的政策,在赊销额、期限上和结算方式上采用稍宽松的政策。信用一般的客户如B级,可以结合行业的情况该客户的情况确定合理的信用期限。对于信用较差的C类客户,应该尽量避免赊销,采用现款交易或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方式进行结算。对于信用等级,资信管理部门最好可以在一年或者一定时间内进行一次重新的考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
  注重合同管理。企业在签订合同时,要经过严格彻底的审核。在合同中,要明确规定交易条款并与客户达成一致意见。销售合同的内容必须符合国家法律规定,特别是付款形式、期限和违约责任都应具体、清楚、准确。签订合同时要在法律顾问的审核下进行,在出现合同违约毁约时,也应及时寻求法律帮助。
  2.协同合作。优化企业自身的价值链,形成协同效应。所谓协同效应,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的支配下, 企业内部实现整体性协调后,由企业内部各活动的功能来耦合而成的企业整体性功能,它远远超出企业各战略活动的功能之和,可以简单地表示为1 + 1 > 2,即企业的整体价值大于各部分的价值之和。这样的价值增值,为企业带来了很大的竞争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应该在优化企业内部的价值链的基础上,使企业的采购、生产、营销以及人力资源管理协调统一,以及在外部的上下游企业资源上共享、资金上互补、人员合理流动等,从而充分发挥企业整体价值链的协同效应。这样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因为与外部价值链上的企业缺乏沟通协作而造成成本的浪费。具体有以下几种:
  整合单体企业优势, 共同降低经营成本。通过合作可以优化配置各个企业的资源, 实现取长补短、降低成本的效果,使优势更为突出。从而使合作企业依靠高效率和较低的经营成本赢得更多的利润,占领更广的市场。
  实现企业资源的共享。外部价值链上各个企业间的资源具有的差异性,如果企业所拥有的某一资源在其领域内占据优势的话,那么它必然在此项上优于其竞争对手。但各个企业绝对不可能掌握所有的优势资源,如果相对完全封闭,也许并不一定能实现资源的最优组合。这样就为价值链上企业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供了前提。企业应当认识到优势不是完全依靠单一的优势资源来达到的,资源的最优组合更为有效。
  构建产业集群。在某些情况下,单一的企业难以独自承担相应的投入,如果是大规模的集群,就可以产生规模经济,产业集群可以共同投入生产资源、优化资源配置、 降低投入成本、减少运输费用,也可以共享资源和信息。其中也要考虑到企业间的信用问题,上下游企业应建立在互惠互信的基础上,在供、产、销的各个环节上的合作,才可以使产业集群的效果发挥得更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营竞争的日益加剧,价值链管理已经成为企业取得优势地位的关键性管理活动。随着价值链长度的增加或者变化,价值链上的企业越来越多,价值链的结构日趋复杂,其复杂性导致价值链的风险尤其是其财务风险的增加。财务风险直接影响到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要实现价值链高效安全地运作,就必须针对内外部价值链的财务风险实施恰当的风险管理来减少或化解风险,达到风险控制、优化价值链的目的。控制价值链上的财务风险,就必须考虑到内外部价值链上财务风险的异同,有区别有重点的进行处理。在这样的基础上对资金流、信息流、物流、信用和协同方面的风险的综合控制,建立相应的预警和内控制度,企业才可以逐步完善价值链管理,才能日趋成熟并适应瞬息万变的经济市场。
  
  参考文献:
  1.林钟高.价值链与价值管理问题研究——面向价值创造的成本管理创新模式[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2.付涛,谭凤国.从可持续发展视角看企业理财的问题与优化对策[J].经济师,2008(1)
  3.张磊,杨雨泽.企业价值链风险管理[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

相关文章:

电算化会计辅助财务分析04-26

会计信息生产社会化之理论剖析04-26

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04-26

会计电算化发展分析04-26

浅析电算化会计下的会计核算形式04-26

如何构建工业企业会计电算化04-26

会计信息化下辅助核算浅探04-26

谈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的企业内部控制04-26

强化会计电算化“软”件建设的对策与建议04-26

会计电算化舞弊的防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