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审计主体的多样性。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资助经费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专项拨款,其管理和使用应接受科技部、财政部以及项目依托单位主管部门等的检查与监督。就目前所开展的“ 863”、“ 973”等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实践来看,主要是由国家审计机关或由科技部条件财务司委托事务所实施外部审计。“横向”项目主要由合作单位委托社会审计进行;另一方面,当前我国高校普遍设立了内部审计机构,高校内部审计的监管职能不断加强,对重大科研项目的审计也应成为内审部门的重要职能。需要注意的是,内部审计与国家审计、社会审计均具有较强的监督制衡作用,但其作用层次、领域和方式是有差异的。内部审计的核心是对科研经费管理过程进行有效的、全面的监督,优势体现在过程控制、实时控制,能够有效克服“中间过程不问责”的弊端。然而,对于虚设课题骗取资金、改头换面多头申报等已超出单纯科研经费管理范畴的问题,则应以国家审计监督为主导,内部审计主要起配合、协助的作用。
(二)审计客体的双重性。科研项目的“项目依托单位”主要负责项目管理、经费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审批大笔支出,监督课题组在其审批权限内的各项支出等。“课题组”是经费预算的执行者和项目任务的完成者,“项目负责人”则是课题组的人格化表现,对科研经费支出具有“财务一支笔”的权限,并对完成项目任务承担法律责任。因此,在“课题制”管理模式下,审计对象包括 “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两个层次。
(三)审计范围的综合性和专项性。高校无忧论文网重大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既要对科研经费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监督,又要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行评价,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综合性审计。同时,它又是一项目标明确的专项审计工作,核心是对科研经费进行专项资金审计。大多数情况下,审计涉及的经费开支并不是很频繁,因而可采用“详细审计”的方式进行。
(四)审计依据的契约性。高校重大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除了要遵守 《审计法》、《财务会计准则》的基本要求外,还要以国家有关部门的相关法规作为依据。另外,重大科研项目在申请立项时要编制预算,且在“立项申请书”、“任务合同书”等相关文件中对研究任务、成果形式、技术与经济指标、社会与经济效益、完成期限、经费需求等都有着具体约定,可作为审计的主要依据。从这个特点来看,审计依据具有契约性。
(五)审计时限的多阶段性。高校科研项目约定有执行期,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时限也以此为周期,而不一定与会计决算期一致。从内部审计与科研项目活动的时间先后来看,审计也不应该是一次性的,而应该贯穿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在项目前期准备阶段要对经费预算、实施方案及合同等的制订进行审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要对费用预算执行、费用开支范围等经济活动进行审计,在项目完成后要对经费决算、合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因此,高校重大科研项目审计是事前、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的全过程控制的审计。上述特点决定了高校科研经费的内部审计工作具有“财务收支审计”、“预决算审计”、“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等综合特征,且涉及部门众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实践中要注意遵循如下处理原则:
(一)与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在开展审计工作时,财务收支审计为基础。科研项目经费审计中仍然是采用查阅会计记录,追踪会计凭证、分析性复核等常用的方法,不过要注意两点:一是高校一般都为申请的科研项目按负责人建立了专门的财务项目,审计查账是以财务项目为主体的收入、支出及余额,而不是传统的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科目;二是首先要理清科研经费资金的流向,一个项目经常是校内几个教师共同申请的,而申请书上只有一个负责人,从主管单位到账的科研经费分别进入了不同教师的科研经费财务账户,仅仅检查项目负责人的账户无法反映到位资金的全部情况,我们只有通过杳找银行账户,从资金的源头查到资金分配,理清资金进入了哪些教师的财务项目,采用顺查与逆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二)与预算执行审计相结合。科研经费管理的核心是立项阶段的经费预算,其特点是,将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必需的费用都明确列入预算,这也是经费管理的难点。经费管理的关键是项目执行阶段经费预算的严格执行,其特点是,被审查通过的预算成为合同执行的根本依据。科研经费审计中要结合预算审计方法,促使形成科学的预算方法、合理的预算体系及预算标准,使科研经费的审计规范化。
(三)与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由于科研经费审计客体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即审计对象包括“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两个层次。要通过审计评价科研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情况,正确反映项目依托单位和项目负责人经费管理职能的履行情况。因此,科研经费审计具有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要与经济责任审计方法相结合。
(四)与效益审计相结合。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是经费提供者最为关注的问题,也是衡量科研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志。针对科研效益进行审计,必须建立相应的经费使用效益评价标准。效益性评价包括技术、经济指标和社会效益等方面。技术指标的评价往往超出审计人员的专业范畴,而社会效益指标又往往定性描述居多,也不便于操作。所以对科研项目的效益审计难以建立有效的评价标准、程序,给开展这项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实践中要利用当前效益审计研究的成果,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科研效益评价制度的基础上,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科研经费效益评价体系。为使上述的处理原则成为实践中可操作的具体办法,必须形成系统、完善的内部审计程序。与一般情况类似,科研项目的内部审计程序也覆盖审计准备、实施、报告编制三个阶段,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一)审计准备阶段审计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明确审计任务、确定审计项目、组织安排审计人员、编制审计方案。
1.合理确定审计项目。目前各高校科研项目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很多的高校现阶段只是开展了科研课题经费结题的审签工作,可将科研项目审计安排为内部审计部门一项常规性的审计工作,依据内部审计力量,纳入年度审计计划中。目前高校科研项目审计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对所有项目进行审计,在选择项目时要有重点地对重大的研究项目开展这一工作,如:国家大型的“ 863”、“ 973”等项目。对横向项目只是考虑在合作单位有要求的情况下,依据其委托安排审计。
2. 组成审计组。根据科研项目的特点,安排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由于科研项目审计涉及到一些专业性很强的工程技术领域,在必要时可以聘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加入审计组。
3.收集背景资料,初步了解被审计科研项目及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一是了解项目基本情况,获取项目立项书、审批文件、经费预算书、合同文书、阶段性考核及验收材料等资料,重点了解项目性质、内容、合作单位、项目周期、合同签订情况、经费预算及来源、项目的推进计划、完成情况及预期成果等;二是了解项目管理流程,及项目经费的划拨及管理情况,向科研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询问,获取项目管理办法,项目经费财务收支的会计资料及内部控制制度等资料:三是了解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经费管理情况的介绍,了解经费开支的审批权限、审批程序,及项目预算情况及实际执行中经费的增减变动等情况。另外,还要了解国家对项目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及管理办法。
4.拟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通知书的对象为项目经费的直接使用管理者,即课题组(或项目负责人),同时抄送校内项目归口管理部门、课题经费管理单位等。
(二)审计实施阶段在审计实施阶段,核心环节是建立相应的内控制度并对其执行情况进行测试,同时要对实质性测试的主要步骤加以规范。需要说明的是,对于所列举的审计程序,在实际执行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及专业判断增加或减少相应的审计步骤。同时,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交易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常常与控制测试同时进行。
1.内控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测试由于科研项目的审计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各高校初次实施这项审计工作时,可先单独开展科研项目的内控制制度审计。通过对学校科研处、财务处、资产处、“研究所”、“实验室”、“学院”等相关职能部门项目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及执行情况测试,评价上述部门的项目管理职能履行情况。这是事前预防的关键环节,是对项目的管理职能进行审计的重要程序,是完善监督管理机制的关键。
具体如下:(1)内部控制制度调研。对本校现有科研管理制度、办法和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据此划分业务循环,确定关键控制点,明晰审计轨迹,进行初步评价。(2)符合性测试。有针对性地选择科研项目管理单位、项目所属单位、课题组、项目负责人,通过向相关人员询问、到现场观察、穿行测试等方法,从收入管理、支出管理、实物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效益等几个方面对科研项目内部控制制度进行符合性测试。(3)内部控制制度分析评价。
2.实质性测试学校财务管理部门一般针对每个科研项目都建立了经费财务卡片,分别反映每个项目的收入、支出及余额情况。按照确定的审计重点内容,对其进行实质性测试的主要步骤如下:(1)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经费管理的核心是预算及其执行,具体又包括经费来源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经费支出预算执行情况审计两个方面。前者检查预算收入是否及时、真实、完整到位。后者主要检查:①审计检查决算报表数与实际支出数是否与一致,有无直接以预算核定数列支的现象、有无预提成本的现象;②检查所有支出项目是否严格按照任务合同书的经费预算范围、标准执行;③检查国家或学校有明文规定控制比例的费用,如项目管理费、人员费、协作费、业务费,其出是否与控制比例相符;④检查重要支出是否合法、依据是否充分;⑤分析支出是否合理,是否为课题研究必须的支出;⑥审查经费使用中有无挤占、挪用、损失浪费问题,有无用于国家明文规定禁止的支出。目的在于检查是否存在提供虚假配套承诺或不及时足额提供配套资金的问题,对预算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监督,规范“项目负责人”的经济行为,及时发现并纠正经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益。(2)课题结余经费审计。
具体处理三方面的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获取项目结题信息,了解结题时间和结余经费的用途。第二,检查结题后财务结账时间,是否进行财务结算,是否长期挂账报销费用。第三,了解结题经费使用规定,检查结账经费的使用是否符合规定的用途。(3)资产管理审计。首先获取或编制固定资产明细表,进而检查固定资产的购置是否与预算相符、是否按照规定的购置程序、是否用于课题研究以及是否按照规定的用途使用,同时检查课题研究过程中购置或试制形成的固定资产是否纳入学校资产统一管理与核算、是否账实相符且安全完整。另外,要注意对无形资产的审计。对课题研究形成的知识产权,要检查其是否遵守有关管理办法明确知识产权的归属,以及无形资产是否入账等。(4)经费使用效益性审计。
主要依据是科研项目在任务合同书中明确了的各项技术、经济及社会效益指标,如:创造的利润、实现的产值、人才培养、论文发表数量、专利情况、获奖情况等。具体需要获取项目结题成果的相关指标数据,与任务合同书约定的目标或指标进行比较而做出判断。效益中计的难点在于评价标准不好确定,特别是对于超出内审人员专业知识范畴的科研领域问题,要充分结合领域专家的意见,才能对效益性做出正确评价。3.审计报告编制阶段完成上述审计程序后,整理工作底稿,编制审计报告。主要是对课题经费使用的真实性、合法性及效益性等相关问题发表审计意见。科研经费审计是高校内审工作的新领域,目前相关的理论和实证性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现有现成的系统性经验可供借鉴。因此,该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依赖于业内人士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在坚持理论创新的同时还要进行大量的审计实践。另一方面,高素质的内审专业人员队伍,与科研领域专家的长效沟通机制,以及正确的审计观念和良好的审计环境也是确保该项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而这需要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才能得以真正实现。
!【参考文献】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
[1]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1]谭晓宁.论基于课题制的高校科研项目管理[J].技术与创新管理[J], 2004.
[2]柴莉.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内部审计体系研究[J].审计月刊, 2006.2.
[3]石爱中.胡继荣.审计研究[M].北京:经济出版社, 2002
相关文章:
融资租赁承租人会计处理与税法差异及例解04-26
小议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04-26
浅析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成本确认04-26
试论金融资产的分类04-26
企业财务管理实际经验总结04-26
出纳人员工作要点与出纳管理制度建设04-26
中小企业财务战略管理在企业生命周期的选择04-26
财务经理职务如何有效工作04-26
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与稽核部门的区别与联系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