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企业现阶段的业绩评价主要是面向作业的、偏重油气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与产量指标,而人为地将前期勘探开发资本投入与日常生产经营成本割裂开来,缺少与战略方向和目标的相关性。因此,我国石油企业在开展战略成本业绩评价时,须将战略思想贯穿于战略成本管理的整个业绩评价之中,以竞争地位变化带来的报酬取代传统的投资报酬指标。具体来说,要以获利能力、基础管理、资本运营、债务状况、经营风险、长期发展能力等多方面的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对我国石油战略成本管理业绩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价。石油企业业绩评价的程序依次包括确立评价目标、选择评价指标、确定指标权重、获取评价信息、选择评价标准、形成评价结论、指明努力方向等七个阶段,在这一评价系统中,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指标体系设计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关系到业绩评价的准确性和客观性。根据国外业绩评价理论的不断发展和国内外企业的实践经验,就可得出启示:在“新经济”条件下,战略管理的中心任务是如何形成和保持核心竞争力,为了使石油企业的利益相关者能够及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情况,使经营者实施科学的决策和管理,必须借助评价机制对石油企业的战略经营状况和管理水平以及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和保持情况进行评价。因此,业绩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至关重要。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美国的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P·诺顿的“战略平衡记分卡”和我国1999年6月由四部委联合颁布并实施的《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规则》均在这些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为建立石油企业战略经营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虽然这两种方法的目的都是为了建立一整套科学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并且都实现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的结合,有效地解决了传统业绩评价的短期性导向和业绩评价的不全面问题。但是由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特殊性,再加上指标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不同,因此,这两种评价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石油企业。在深入分析国内外先进理论和观点,充分借鉴国内外石油企业先进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践调研、分析,我们认为我国石油企业的战略成本业绩评价体系应具备以下特点:
一、成本指标是财务评价指标的重点
在各种先进的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中,财务层面的指标是整个评价体系的根本,其他方面的指标的不断优化最终都要体现到财务指标上来。对于以油气开发为主业的石油企业而言,油气田主业收入(油气产品销售收入)是石油企业的主要收入来源。因此,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分析,主要是进行油气生产的投入与产出分析。就投入而言,主要体现在油气生产成本和费用上,所以应进行油气生产成本分析,寻求降低生产成本的途径和方法。就产出而言,主要体现在油气产品的销售收入上,由于油气价格由市场确定,作为一种战略产品和国际产品,油气产品的供需还受到非市场因素(如政府的能源政策或OPEC的操纵)制约而产生波动,这是企业自己无法控制的。于是影响销售收入的关键是油气产量,但产量并非越大越好,应进行油气产量分析,设法降低或完全减掉无效益产量。而效益产量和无效益产量的划分需要通过计算边际成本来进行。油气开采单位作为石油企业的生产单位,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把产量目标放在首位,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实施低成本策略更为重要。针对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实施低成本发展战略至少有以下优势:首先,低成本战略可以使石油企业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为石油企业提供更多的发展资金,为油气生产单位增储上产(稳产)提供物质基础。其次,低成本战略可以使石油企业获得价格优势,在油气价格体系按市场机制理顺之后,即使油气市场疲软、油价较低,也可以保持自身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最后,低成本战略可以使一些边际储量得到开发,有效利用宝贵的油气资源。然而,如今我国大部分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勘探开发,主力油田已相继进入中后期开采阶段,在没有大的储量接替阵地的情况下,由于保持稳产的难度越来越大,每年都要投入巨额成本支出来弥补自然递减,维持目前产量,使得石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始终依托在油价上,实施的低成本战略效果未能得到真正的体现。因此,关注成本变化,实施有效的低成本发展战略,已成为石油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成本、产量与新增投资三类评价指标相结合
我国陆上东部大多数主力油田进入中后期的特高含水阶段,开采难度大大增加,处于产量的递减阶段。这一时期油田开发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开发调整。通过采取调整注水结构、调整产液结构和调整储采结构全面推广实施“稳水控油”工程。通过实施三次采油、聚合物驱油和复合驱油技术,逐步扩大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工业化规模。上述对策和措施主要目的是,保持一定的产量水平,减缓产量的递减速度,最终目的是增加可采储量,即增加某个油藏的总产量,这实质上是对生产能力进行的改造,是一个投资问题。另一类活动是注水、提液、油气处理和集输等基本的油气生产活动,这些活动的耗费是油气成本的主要构成部分,是一个成本问题。投资活动的目的是改变水驱油效果,提高采收率,使产量增加,并改变单位生产成本。而生产活动是在一定的驱油效果下,维持一定产量水平的投入。目前石油企业对其所属采油单位进行考核的指标主要有两个:一是原油产量;二是每吨原油的变动成本。由于不考核开发调整的投资效果,这样采油单位管理者尽最大可能的争取投资,通过改变驱油效果来影响成本指标,然而这一成本指标却无法正确反映采油单位在油气生产活动中的管理业绩。为了正确评价各采油单位的生产状况和管理效率,避免投资规模的盲目扩大,出现大量无效井和低效井,造成资源的浪费,应将成本、产量与新增投资三类评价指标结合起来进行评价。
三、成本动因分析是非财务评价指标和定性指标的关键
成本的考核固然重要,如果只从成本和产量这些财务业绩角度进行考核,容易导致石油企业下属各油气生产单位的短期决策行为。因为成本的发生是由各种作业等成本驱动因素引起的,作业的不同导致成本发生的原因不同,而相同作业由于作业量(频率)的不同,其成本发生的多少也不相同。油气生产单位为了实现成本和产量的考核业绩,在保证产量,不能减少生产作业量的情况下,只能从维护和修理作业上做文章,或者减少生产作业过程中药剂的投入量。而这些行为可以使短期的成本业绩得到控制,但从长期考虑却容易造成设备老化、寿命周期缩短,以及原油物性不达标而造成对管线的腐蚀等,其最终结果是导致生产单位成本的攀升。因此应把一些作业量指标纳入到考核体系中去。石油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虽然其内部可划分成若干个经营单位,但各经营单位的行为必须符合石油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我们建议石油企业以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使用作业成本法的成本动因信息作为业绩评价手段和行为修正工具,使石油企业的管理深入到成本动因环节,既有利于该理论在经营管理层发挥作用,也有利于在战略管理层发挥作用。
四、石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仍有待完善
我们所设计的石油企业业绩评价指标体系框架中仍存在有待完善的地方。比如,美国SFA69要求有重大石油和天然气生产活动的上市公司,在年度财务报表中揭示已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未来净现金流量现值的标准估量作为补充资料,其目的是提供有关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价值资料,而不仅仅是探明储量和取得、勘探和开发成本。已贴现未来现金流量的标准化计量采用的计算方法是在假定现有经济条件具有连续性的基础上,估计探明石油和天然气储量的未来产量,采用石油天然气的年末价格计算现金流入量减去发生在开发和生产这些探明储量的未来估计支出(在年末成本的基础上),减去估计的有关未来所得税费用。但在我国,储量资产化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在会计上也没有要求提供有关已探明储量未来净现金流量的净现值资料,因此,在对我国石油企业进行财务分析时都缺乏有关资料。随着我国对储量资产化问题的解决,必然要求提供有关的现金流量的资料,这是一个大趋势。
(作者单位:垦利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 山东东营 257500)
相关文章:
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的构建04-26
企业融资方案的设计04-26
企业财务管理完善的一些建议04-26
城市道路建设投融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行政事业单位货币资金内部控制问题与对策04-26
资金预算管理完善对策04-26
企业战略管理与企业全面预算管理04-26
政府采购财务管理强化措施04-26
建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财务主要措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