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防范风险方法建立风险预警系统构建内部控制系统

时间:2024-04-26 14:23:13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企业在进行各项决策时,必须考虑收益与风险之间的关系,在谋求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同时,尽可能将风险降低到最低程度。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基于评价和处理企业所面临风险及不确定性的影响及原因,对企业风险与不确定性进行主动积极的管理,从而使企业以最有效率、最富有成效的方式,实现其目标和使命。风险防范的方法很多,例如通过风险监控指标的建立与定期核查、建立定期报告和主要负责人批复制度等,其中会计本身也是防范企业风险的一种方法,这也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
  
  一、会计防范风险的原理
  
  在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理论中,往往假定人们对市场供求和自己的偏好拥有完全充分的信息,在这种严格的假设条件下,原来的不确定性因素也就转变为确定性因素了,风险根本不存在,人们完全可以做出合乎逻辑的理性的预测,并根据确定的评判标准达到决策最优化。然而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信息往往是不对称的,信息也不可能是完全充分的,因为总是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这些不可控因素最终导致了风险。在不确定情况下,人们的决策行为往往是建立在有限信息基础之上的,他们随时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果决策者能够通过一定的渠道获得更多的信息,就可以降低决策的风险损失。其中,会计是决策者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这也是会计能够防范风险的根本原因。即企业通过严格的执行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规定,按时保质地提供有关企业财产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的报表,是可以防范企业包括经营风险、财务风险在内的风险的。
  
  一般而言,当一个企业的经济业务发生后,企业内部的会计人员依据《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进行核算并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信息资料;接着,由注册会计师接受委托,对会计报表等信息资料进行审计并出具审计报告;最后,企业管理层根据上述会计信息进行决策。可以说,会计信息真实无误且与决策形成高度相关,企业管理层面临的决策风险被显著降低;相反,会计信息失真或与决策风马牛不相及,企业管理层据以作出的决策失误的概率会被大大提高,导致决策失败。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会计防范风险方法介绍br />  
  我国财政部于2006年2月中旬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是我国有关企业会计核算、处理的最新准则,其中,涉及有效防范风险的具体准则主要包括:资产减值准则;或有事项准则;所得税会计准则。此外,新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有关会计核算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对于企业防范风险也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有效的防止企业资产泡沫的产生
  
  所谓资产减值,是指会计期末资产的账面价值(历史成本)低于其公允价值(现实成本),由此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就是资产减值损失。我国会计准则规定,当企业资产发生减值,企业应提取减值准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由市场定价的资产价值是不断变化的,所以资产减值损失的产生是必然的。设想一旦企业资产价值出现贬值的迹象,例如企业库存的商品市场价格降低,低于企业帐面上反映的价值,企业如果仍旧按照历史成本进行会计核算,这样形成的财务报表所反映的财务状况是不真实的,决策者据以进行决策势必导致决策失误。为了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应提取减值损失。企业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要点如下。
  
  首先,确认资产减值的范围。按照新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的资产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存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在建工程。笔者认为,这种规定主要基于企业风险主要存在于这些资产中。这样在明确了风险存在的范围之后,关键是如何确定资产存在风险的量化概念。这就涉及到了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问题。
  
  然后,明确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由于流动资产的风险小于非流动资产,所以应当根据资产的流动性确定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按照新准则的有关规定,对于应收账款,企业应根据债务人的经营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来进行判断,具体分析期末各项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并预计可能发生的坏账损失,计提坏账准备;对于存货在期末应按照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进行判断,其中:成本是指存货取得的实际成本,可变现净值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存货的估计售价减去至完工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对于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按照期末的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进行判断。当这些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其可收回金额时,企业应计提减值准备。只要企业能够按照准则的相关规定进行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就可以及时处理隐藏在资产中的风险,确保资产质量,增强企业防范风险能力。在确保资产的真实性,利于作出正确决策的同时,也切实保护了投资者利益。
  
  (二)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全面揭示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信息
  
  准则规定,或有事项是指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一种状况,其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与不发生予以证实。企业在编制三大报表时,往往会出现存在不确定事项的情形,可以说或有事项是企业的一种常态。企业中常见的或有事项主要包括: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诉讼、未决仲裁、债务担保、产品质量保证等。对于可能导致企业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的或有事项无论在报表中揭示还是在报表附录中披露都可以积极有效的防范企业风险,避免企业的会计核算限于表面,而实际上危机四伏的局面。或有事项的确认和披露要点如下。
  
  首先,明确或有事项的确认标准。即明确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应在符合什么条件时确认为负债。对此准则规定,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企业应将其确认为预计负债。(1)该义务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业务;(2)该义务的履行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3)该义务的金额能够可靠的计量。此外,由于影响或有负债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与不可控性,而且这些影响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企业应及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客观的评价,以判断这些潜在的风险是否会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假如产生或有负债的潜在因素已经转化现实的、可计量的义务,企业应及时确认为一项负债。
  
  其次,合理计量或有事项所产生的经济后果。即当与或有事项有关的义务符合确认为负债的条件时,应以什么金额入账。新准则指导意见中对或有事项的计量问题也有着相关规定:一是最佳估计数的确定;二是预期可能获得补偿的处理。
  
  最后,客观、真实地披露或有事项。尽管准则规定对于或有负债不应在报表中予以确认,但应当以报表附录的形式向报表使用者披露相关的信息。例如,在报表日企业尚有一起未决诉讼,企业因无法对赔偿金额进行合理估计而不能确认,但应当就未决诉讼形成的原因、赔偿金额无法估计的理由进行披露,让广大的报表使用者能够充分的、真正的了解投资企业的经营状况。
  
  (三)税务与会计分离是会计防范风险的基础
  
  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服务的对象、目标等方面的差异,会计准则与税法对于企业经营业务的处理有所不同。会计准则的处理原则比较保守,对于资产、收入的确认比较谨慎;而税法体现国家的意志,对资产、收入的确认采取强制的、激进的方式开展,而对于负债、成本费用的确认则采取保守的标准。然而事实证明,把税法的意志强加于会计准则,或把会计准则当成纳税指南都不可行,因为它忽略了企业管理层、投资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提高了企业风险水平,影响企业的发展。因此,新会计准则坚持了税务与会计的分离模式,给企业资产、负债等要素的确认留有很大的弹性空间,企业可以根据期面对的客观情况,在会计准则的框架内灵活的选择有效应对风险的方法。可以说,没有税务与会计的分离,企业也就不能确认与披露资产减值损失和或有事项形成的风险,企业也就缺失了前面所提到的所有能够有效化解风险的方法。
  
  此外,会计准则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也是会计防范风险的有效方法之一。按照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基本含义是:企业应当按照交易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如果没有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会计核算过程中的很多风险无法化解。例如,销售收入的确认如果拘泥于销售业务的具体形式,在开票时即确认收入,可能会导致企业账面盈利,而实际账款长期得不到回收的现象。长此以往,企业将会面临现金流断裂的风险。而如果我们以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对销售收入进行确认时,以与所销售商品有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实质转移作为确认销售收入的标准时,就能够有效地防范此类风险的发生。
  
  三、结束语
  
  本文首先从会计防范风险的基本原理入手,对几种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会计准则或原则进行了详细地剖析,以促进企业能够严格执行会计准则,尤其是能够有效防范风险的这几个方面,进而能够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防范风险的方法有很多,本文只是对其中的一种方法进行研究,而企业防范风险应当综合各种方法,建立一种风险防范体系,避免风险带来的不必要的损失。
  
  【参考文献】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
[1]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  
  [1]宋长明,浅析会计防范风险方法,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
  
  [2]李表正,会计防范风险四方法,内蒙古财会,2003年第9期
  
  [3]李雪梅、侯春梅,会计防范风险的方法,冶金财会,2005年第3期
  
  [4]吴艳、蔡飞,论金融风险的会计防范,经济师,2003年第12期
  

相关文章:

增值税转型期间应关注的问题04-26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税收制度的建立与完善04-26

浅谈购进走私进口货物的税务案例分析04-26

息税前利润基础的短期财务决策04-26

远征: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战例04-26

商业选秀活动融资渠道探讨04-26

论西藏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解决路径04-26

不确定性、融资歧视与财务管理04-26

融资融券开闸 能否助长助跌04-26

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制度的思考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