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现状
为揭示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 笔者 2007 年调查了 15 所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 并进行了统计分析, 其结果如下:( 一) 课程总体结构的现状 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结构采用的是层次构成类型, 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不分类的课程结构类型, 即各层次的课程不进行分类, 所有学生适用一套课程体系, 即公共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 —实践课; 另一种是分类的课程结构类型, 即对专业选修课进行分类, 分类进行培养, 即公共必修课—— —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分类) —— —专业选修课( 分类) —— —实践课( 分类) 。目前有 80%左右的地方工科院校采用的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种课程体系类型, 有 20%左右的地方工科院校采用的是第二种课程体系类型。与财经类院校的课程体系相比, 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现行课程体系设置状况基本与之相同, 缺少针对性和特色。( 二) 总学分分布状况 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总学分一般在 192.5 分左右, 其中 170~ 180 分占 13.33%, 181~ 190 分占 33.33%,191~ 200 分占 46.67%, 200 分以上占 6.67%。与刘爱东和易玄( 2004) 对我国 13 所重点大学( 其中 5 所综合大学、 2 所部属大学和 6所财经类大学) 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 13 所大学中的 53.4%本科会计学专业总学分在 160~ 175 分之间; 30.8%的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总学分在 190~ 210 分之间; 15.4%的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的总学分在 130~ 145 分之间相比,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总学分普遍较高, 有 50%的地方工科院校在 190 学分以上, 而 13 所重点综合类和财经类的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本科会计专业的总学分中只有 30.8%的学校在 190 学分以上。( 三) 公共必修课程的设置状况 15 所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中, 有 7 所院校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在 20%~ 30%之间, 有 8 所院校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在 30%~ 40%之间。 而据刘爱东和易玄( 2004) 对我国 13 所重点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显示: 13 所大学中的 3 所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在 20%~ 30%之间, 5 所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在 30%~40%之间, 5 所大学本科会计专业公共必修课程学分在 40%~ 50%之间, 这 5 所大学分别是上海财经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江西财经大学、 河北经贸大学、 中南大学。通过数据比较可以看出,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公共必修课程学分相对较低。( 四) 专业课构成状况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专业基础课、 专业核心课、 专业选修课和实践课四部分组成,其中专业核心课程所占的学分较高, 在 40%以上, 而专业基础课程所占的比例相比较低, 在 30%~ 40%之间。这与刘爱东和易玄( 2004) 对我国 13 所重点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有区别, 13 所重点大学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中, 专业基础课学分在专业课中平均占 46.69%,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在专业课中平均占 33.87%。由此可见, 地方工科院校普遍比较重视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 五) 新课程开设状况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开设新课程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普遍开设的新课程主要是《税务会计》、《国际会计》、 《纳税筹划》和《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 而《跨国公司财务管理》、 《会计职业道德》和《资产评估学》等课程开设的院校数较少。同时, 从实际开设情况来看, 这些新课程主要是按选修课方式设置的, 各院校均按师资情况决定是否实际开出, 总体来看,《税务会计》和《资产评估学》两门课程的实际开出率达到了 100%, 而其他课程的实际开出情况均不甚理想。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现状分析
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主要是根据各自的培养目标、 师资条件和学生特点制定的, 其受到各自学校条件的限制,是现实而非理想的课程体系。 工科院校会计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 除基础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财务管理、 管理会计和审计等主干课有规定外, 其他课程设置并没有严格规定。 因此, 各地方工科院校主要根据各自特点将主干课分散在几个学期里, 其他课程则根据师资条件、 学分要求、 学时分布、 考试考查科目等诸多因素进行“拼盘”, 课程体系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协调性均存在着较多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 课程体系缺乏特色 刘爱东和易玄( 2004) 通过对我国 13 所重点大学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研结果认为: 13 所高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课程类别可分为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课程、 其他选修课程和实验课程四大类, 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学分平均占 37.24%、 专业基础课程学分平均占 18.82%、 专业核心课程学分平均占 14.00%、 选修课程学分平均占 17.80%和实验课程学分平均占 12.14%。与 13 所重点高校的课程设置比较发现, 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基本上是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翻版, 除学分分布有所不同外, 其课程设置模式、 课程设置顺序、 学时学分安排等基本与财经类院校和综合大学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相同。 由于我国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设立普遍较晚、 师资数量少质量低、 实验设施落后、 学校不够重视等众多原因的制约, 致使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在与重点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在相同课程体系下所培养的学生, 其素质和能力明显不足, 缺乏就业和竞争能力。( 二) 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不足 调查发现, 地方工科院校在课程设置中, 普遍存在着重技术教育课程, 而轻素质教育课程。我国综合大学和财经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比重较大, 其学分比例普遍在 35%以上, 其中上海财经大学为 40.7%,上海交通大学为 44.8%, 中南大学为 44.6%.而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基础课程比重较小, 普遍在 35%以下,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自然科学等方面的课程门类少, 课时少, 而且大多是考查课和任选课, 要求低。 素质教育课程开设不足, 可能会导致学生知识面狭窄、 适应性差, 不仅难以妥善处理会计工作中的人际关系, 更不会运用其他学科中的概念和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去开辟新的会计领域。( 三) 课程体系结构不合理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普遍存在着课程体系涉及的知识面狭窄, 知识结构不合理现象,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会计知识不完整。 会计知识应包括会计基础理论知识、 会计核算知识、 会计控制和检查知识、 会计分析知识和会计职业道德知识等, 但大多数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普遍没有开设会计控制和会计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 财务报表分析大多也是任选课, 而且能开出的几率较低。二是缺乏系统的经济管理知识和国际经济知识。调查发现, 有 60%左右的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管理学》和《经济学》课时较少, 普遍在 45 个课时以下; 几乎没有开设《国际税法》、 《国际会计》和《国际贸易》等方面的课程。三是会计新领域课程极少。 《纳税筹划》、 《金融企业会计》、 《小企业会计》、 《并购会计》等新知识方面的讲座安排的很少。课程设置面窄、 知识结构不合理, 会导致会计专业的毕业生难以适应企业管理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实务问题和跨国的税务和会计处理, 延长会计毕业生的工作适应期。( 四) 重知识传授, 轻能力培养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之间的搭配不合理, 其学分比例平均为 17: 1, 课时比例平均为 18∶ 1, 而且选修课开出率很低, 学生可选择的余地很小, 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选修课在执行中由于师资问题和学生数量问题, 往往成为必修课。由于选修课数量少, 开出率低, 致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 客观上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自学空间, 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和能动性。 有资料说明, 日本大学的会计教育十分重视科研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 如组织学生围绕某个题目进行讨论、 撰写论文, 要求学生具体掌握记账、 结账和编制报表的程序。而我国地方工科院校会计课程体系中, 主要偏重知识传授课程, 忽略了有利于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 科研能力、 实务操作能力以及综合分析问题能力的课程, 如写作、 学年论文、 案例分析、 模拟实验等。( 五) 课程内容重实务, 轻理论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课程, 从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际教学内容来看, 绝大多数院校偏重实务知识的传授, 尤其是会计制度的解释, 而对理论知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识和国际通行的会计处理方法讲解的较少, 有的院校甚至没有设置西方财务会计或国际比较会计等课程。 其结果将会导致学生仅学会了目前会计制度或会计准则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和会计处理程序, 一旦会计制度发生变化或实际工作中遇到会计制度中未规定的业务, 学生将束手无策, 这无疑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六) 实践课程内容与社会需求脱节严重 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实践课程主要是基础会计课程设计、 财务会计课程设计、 会计软件实习、 电算化会计实习等传统实践课程, 这些实践课程大多没有与现实相合的最新实验教材, 而且教学方法仍采用单人全程作业的手工记账方式, 并没有实行现场模拟, 学生没有真实从事会计业务的感觉。 同时, 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大多数院校并没有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调整, 如审计实习、 纳税申报等目前社会急需的实践课程几乎都没有开设。
三、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
( 一) 竞争意识薄弱,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 会计教育是培养人的知识和技能的特殊产业,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会计教育也必须遵循供求规律, 培养社会需要的会计人才。但由于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传统的特色专业都是工科专业, 尤其是受长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 迄今为止, 许多地方工科院校仍带有许多计划经济时代的痕迹, 主要表现在: 办学指导思想比较陈旧, 缺乏面对市场需求的柔性机制, 适应市场快速变化的应变能力较弱; 学校办学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的脱节现象较为普遍;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尽合理, 缺乏市场导向机制和教育成本核算观念; 缺乏合乎市场规律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 缺少市场开发和市场营销理念, 自我调节和自我完善的生长功能不健全。竞争意识薄弱, 导致了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脱节, 供应的人才素质远不能满足人才市场对会计毕业生素质的要求。据统计, 目前地方工科院校中仍有 70%左右的会计本科专业将培养目标定位在: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培养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熟练的实务操作能力的高级会计专门人才, 这些培养目标与市场需求相比, 不仅定位不明晰, 而且目标定位也过高。( 二) 师资条件差, 理论水平不高 与会计专业招生人数急速扩大相比,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师资数量增加和师资素质提高严重滞后, 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是教师数量少, 教学任务重。地方工科院校会计专业在招生人数急速扩大的同时, 专业教师的人数却大多停滞不前, 每位专职教师每周的教学时数平均达 15 学时以上, 繁重的教学任务使得专业教师的身心俱疲, 没有时间与精力进行课程体系的改革和新课程的开设, 长期的教学惯性和繁重的教学任务, 致使专业教师缺乏教学改革的动力和激情, 保持现有教学秩序的正常运行已成为期望的目标。二是教师的职称结构和学历结构不合理。地方工科院校会计教师中具有教授职称的专职教师比例只有 7.2%, 而且具有博士学位的专职教师比例还达不到 3%, 硕士学位的专职教师比例也只有 40%左右。( 三) 学校教研经费投入不足, 教师的教研能力低 地方工科院校是以工科为主的高等院校, 长期以来担任校领导职务的大多是由工科出身的教职员工, 这些校领导比较倾向于工科专业的教改活动。同时, 长期以来教育界对经管学科的认识也存在着较大误区, 认为经管专业的教学成本低, 甚至只需要书本、 杂志、 黑板、 粉笔等设备, 普遍认为开设经管专业是低成本高收益的投资, 因而, 许多工科院校积极开办经管类专业, 但是一旦开设以后, 资金投入的力度远达不到所需的要求, 据对某地方工科院校的调查表明, 经管类专业的资金投入还达不到工科专业的 20%。在教改方面, 地方工科院校对会计专业的重视程度也较低, 据对部分地方工科院校的调查, 年投入量还达不到 5000~ 10000 元。虽然有些地方工科院校也积极鼓励会计教师开展教改活动, 但一般不提供经费资助, 有的也只是象征性的提供, 根本无法开展校外广泛的调研活动, 闭门造车当然不利于教研质量的提高。( 四) 激励机制不合理, 教学部门开设新课的动力不足 随着教育部教学水平评估的开展, 地方工科院校引进博士的力度越来越大, 据不完全统计, 许多地方工科院校引进博士的费用都在 30 万元以上, 费用开支包括住房( 或住房补贴) 、 科研启动费、 解决配偶工作、 解决子女上学、 低职高聘等, 在校内, 在待遇上, 博士与教授享受同等待遇, 甚至有的学校认为只有教授和博士才是高层次人才。唯学历论的激励机制, 促使许多专业教师只专注于考博读博, 而教学只要做到学生不提意见就可以了, 再加上开新课的收益很少, 因而几乎没有教师, 尤其是老教师愿意开新课的。激励导向和激励机制的不合理, 不仅导致教师不愿致力于改进教学、 更新课程内容, 甚至引起了许多学历低教学水平高的优秀师资流失。
四、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措施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整合优势资源, 实现特色本科会计教育, 培养具有强竞争优势的应用型会计人才。因此,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应以“以学校定位和特色为标准”、 “厚基础、 宽口径”、 “通才 + 专才”、“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培养相结合为原则, 建立具有特色的会计人才培养方案。( 一) 基于学校特色和定位, 优化专业方向 为使本科会计专业有所特色, 设置专业方向是有必要的, 但专业方向的设置应以各自院校的学校特色和定位为前提。如中原工学院的学校特色是“以纺织行业为依托, 培养实践能力强、 面向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学校类型定位是“教学型大学”, 学校层次是“以本科教育为主, 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 人才培养定位是“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基础实、 口径宽、 素质高、 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服务定位是“立足河南, 辐射全国, 面向基层, 为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因此, 中原工学院就应该以上述的学校特色和定位, 思考和调整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方向。本科会计专业的专业方向, 从目前各院校的设置来看, 主要有财务会计方向、 税务会计方向、 注册会计师方向、 审计方向和财务管理方向等。笔者认为, 财务会计方向、税务会计方向、 审计方向和财务管理方向都是可行的, 但不宜确定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 这是因为, 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是培养学生毕业后即能成为注册会计师, 而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则要通过考试予以认定, 而且注册会计师只是为民间审计服务, 社会还需要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 显然审计专业方向比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涵盖的内容更广泛, 学生的就业面也更宽。 在明确了专业方向以后,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核心专业课就应该依据这一专业方向定位来开设相应的课程。( 二) 增加人文科学类、 艺术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课程 美国会计教育改革委员会 1 号公报中指出:“会计教学的目的不在训练学生毕业时即已成为一个专业人员, 而在培养他们未来成为一个专业人员应有的素质”。这里所说的素质, 包括生理素质、 心理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 科技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我国国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家教委提出的本科教育培养目标要求是“厚基础、 宽口径、 高素质”。而从目前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基础课设置来看, 主要设置了大学英语( 一二三四) 、 体育( 一二三四) 、 高等数学 B ( 上、 下) 、 大学语文、计算机文化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形势与政策、 数据库语言、 军事理论等课程, 学分一般在 55 左右, 占总学分的 35%以下, 而重点大学和财经类院校大多数本科会计专业的基础课学分在 70 学分以上, 一般占总学分的 40%以上。由此可见, 目前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的课程数和学分数普遍设置不足。因此, 笔者认为, 为了贯彻教育部提出的要求,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应增设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 艺术科学、 人文科学、 科学技术及其法律方面的课程, 如心理卫生、 伦理学、 公共关系学、 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当代科技概论、 社会学原理、 环境与自然、 美学原理、 诗词名著导读、 音乐书法绘画欣赏、 文献检索、 信息科学、 工程技术基础、 机械制造原理、 建筑工程原理、 环境科学、 生物科学等课程, 各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可以根据学校学科特长进行选择, 并以基础选修课形式进行, 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三) 增加专业基础课程的数量和内容 由于受长期“会计专业就是培养会计专门人才”思想的影响,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比较重视专业核心课的设置, 所占的学分和学时比重较大, 但对专业基础课程的开设份量不足。 据笔者对 15 所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调查发现: 其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专业基础课主要开设了管理学、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 财政与金融、 市场营销学、 管理信息系统、 统计学、 经济法、 税法等课程, 一般占专业课的 30%~ 40%, 而重点大学和财经类院校一般在 45%以上。因此,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时, 应提高专业基础课的份量, 从现状来看主要应增加国际税法、 运筹学、 计量经济学、 组织行为学、 管理沟通、 调查原理与方法、 经济应用文写作和小税法等课程。 这些课程的开设, 可以根据各地方工科院校当前课程开设的情况, 可采用必修课形式, 也可采用选修课的形式。( 四) 优化拓宽专业任选课的结构 大多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任选课都集中在专业任选课上, 注重的是“专才”培养,没有充分体现教育部的“厚基础、 宽口径、 高素质”的本科教育精神, 因而大多数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的选修课需要在课程结构上进行优化。从“厚基础、 宽口径、 高素质”和“通才 + 专才”的原则出发, 笔者认为, 专业选修课应改名为“拓宽专业任选课”, 课程内容应包括三个方面: 一是基础选修课; 二是专业基础选修课; 三是专业选修课, 其结构及比例构成应为 40%、 30%和 30%。 在选修课的设置上, 各地方工科院校应充分利用校本学科优势和所处的区位和行业优势, 建立某区位或某行业的优势地位, 如中原工学院,其优势行业在于纺织服装行业, 因此在选修课设置时, 应充分利用这层优势, 2005 年级中原工学院本科会计专业的选修课中就开设了《纺织服装概论》课程, 课时为 30 学时, 在 2005 年 11 月的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中, 有关专家就提出, 这方面的课程设置的还偏少,可以再设置《纺织服装工艺流程》、 《机械原理》等课程, 而且最好能让学生去企业参观实习, 以提高对纺织机械设备和生产工艺的认识。另外, 还考虑增加一些经济管理类课程, 如《制度经济学》、 《发展经济学》、 《战略管理》、 《管理沟通》、 《商务谈判》、 《项目工程管理》等课程, 充分借用本校经济和管理学科的研究优势。同时, 还应扩大可选择的范围, 为扩大选修课范围, 一是学校制订相关政策, 规定只要人数超过 30 人就可开班, 而且教师教学工作量不受学生人数的影响, 以此鼓励教师开设选修课; 二是在课程设置中灵活规定学生的选修内容, 如规定学生听够 15 次讲座算选修了一门课程; 三是开设一门教师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的选修课, 而且授课教师每人讲 4~6 个课时, 一门课由多位教师共同完成。( 五) 取消已过时的实践课程, 按本校特色和专业方向增设新的实践课程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大多还设置有《计算技术课程设计》 ( 或《算盘》) 课程, 学分 3 分, 课时 3 周。 在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前,《计算技术课程设计》是会计本科专业必开的一门实践课程, 但随着计算器和计算机的普及, 算盘的运用逐渐减少, 据笔者调查发现, 目前大多数企业的会计早已不用算盘了, 因此, 在本科会计专业中花如此多的课时去培养已经不用的一门技术确实没有必要, 应取消《计算技术课程设计》课程应该取消。同时, 地方工科院校本科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为了突出专业方向特色, 在实践课程设置上应根据专业方向和校本特色增设有特色的实践课程, 如中原工学院在纺织机械方面具有特色, 为了提高学生对机械原理的认识, 中原工学院的本科会计专业实践课程中增设了《金工实习》和《成本会计课程设计》, 以加强学生对机械的认识和对纺织机械厂成本核算的认识。由于增设了这些特色课程, 一方面在该校 2005 年的本科教学评估中得到了评估专家的肯定, 另一方面学生在纺织服装企业就业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针对不同校本特长的工科院校和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地方工科院校可以有针对性地设置特色实践课程, 突出特色教育。 另外, 地方工科院校应结合自身的区位优势和行业优势, 优化实践教学的方式, 使学生在真刀实枪中提高实践能力, 从而有效缩短学生的就业适应期, 而且在实习中还有利于学生培养与实习单位的感情, 提高就业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 1] 刘爱东、 易玄:《我国大学本科会计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现状及其优化》,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4 年版。
[ 2] 王振东:《论成人教育的创新》,《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 年第 4 期。
[ 3] 中原工学院:《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内部材料》2005 年 10 月。
[ 4] 中原工学院会计教研室:《会计专业自评报告》,《内部材料》2004 年 12 月。
[ 5] 邵瑞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立信会计出版社》2006 年版。
相关文章:
资产减值会计的经济实质理论探讨04-26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中问题的解决对策04-26
试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则04-26
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方向的理性分析04-26
浅谈我国财务报告发展趋势及改进04-26
浅谈中小出口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04-26
论也论票据的无因性04-26
论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与措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