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结构调整与税收政策
目前经济结构性矛盾已不再表现在哪个产业的相对落后, 而是表现在生产水平在低层次的重复上。 从投入要素看, 表现为高物耗与技术工艺落后、 附加值低的矛盾; 劳动力的数量过剩与质量低的矛盾 ; 技术投入中资本设备的数量多而质量低的矛盾。 税收政策不应视为一国经济结构状况的决定因素, 但经济结构的调整依赖政策与体制的完善。 经济结构优化的内在驱动力, 来自微观主体的创新原动力, 经济增长的决定要素是由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及生产要素的生产率所决定的, 主要是劳动力投入水平、 资本积蓄的增长率及技术改进速度, 生产要素的贡献份额对生产发展的质量至关重要。在工业经济时代,资本贡献份额、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表明这一行业的先进与落后程度;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投入增加, 科技进步贡献份额增大, 知识含量的高低成为衡量产业先进与否的重要标志和企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 生产要素优势有它重要的动力特征, 虽然生产要素的创新在很大程度上属于技术性范畴, 但需要制度创新诱导人们的创新行为, 保障创新的动力机制, 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 制度创新联系密切, 而税收对生产要素创新动力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现行税制与经济结构优化的矛盾br />
税收政策发挥作用的方式有两种 : 一种是自决的税收政策, 是政府对客观经济形势分析判断采取的政策措施, 表现为逆经济风向行事的政策选择, 通过税收优惠政策的实施得以实现。 另一种是非自决的税收政策,依靠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机制发挥作用,收到稳定经济、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我国在鼓励发展国家优先发展的产业、 促进科技进步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税收政策, 对经济结构优化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但这主要是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即自决的税收政策来实现的, 从税收制度本身的内在机制看, 与经济结构的优化存在的矛盾还比较突出。现行税制与经济结构优化的矛盾突出表现在增值税固有的内在机制上, 即由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计税规则等内在机制决定的功能对经济结构调整存在明显的制度性缺陷。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 增值税税制存在着对资源消耗性企业的税收激励, 对高科技产业的税收抑制。 增值税纳税人实际税负的高低取决于所能抵扣进项税额的多少, 生产型增值税只能就购进的材料消耗部分抵扣税额, 意味着资源消耗型企业的实际税负较轻 ; 具有同等获利能力、 有机构成比较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和人力资源投资大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实际税负则相对较高。 越是高科技产业, 所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就越少, 实际税负就越重。 增值税从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后, 可以解决有机构成高的资本密集型产业的税负偏高问题, 但解决不了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税负过重问题。 因此, 增值税税制存在着对资源消耗型企业的税收激励, 而对知识产业存在着税收抑制, 增值税转型改革并不能消除这一制度性缺陷。第二, 基于增值税导致的现行税制的风险补论文格式偿功能的缺失。 就企业的经营规律而言, 一般企业都存在着产品的生命周期和企业的成长周期。 在初创时期或项目投产初期, 其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甚至亏损, 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和项目, 前期投资大, 产品市场前景不确定, 企业将承受较大的经营风险, 但一旦企业获利, 将获得比较高的风险报酬。 为了建立企业的风险补偿机制, 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规定了5年亏损弥补期限, 但亏损弥补的政策效果只能在企业产生盈利年度才得以体现。 在企业亏损阶段, 即在高科技产业发展最困难的前期阶段, 企业不得不负担相应的增值税等流转税。 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实行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结构, 增值税等流转税收入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较低, 企业的流转税负担相对较轻, 流转税对企业风险补偿机制的缺失对企业的发展影响较小。而在我国, 增值税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大税种, 增值税占税收总收入的比重在50%左右, 构成企业尤其是制造业的主要税收负担。 企业在还不具备盈利能力阶段就承担了高额税收负担, 极大地制约了科技产业的发展。第三,税收优惠政策难以支撑“科技税收” 。为了鼓励科技进步, 国家出台了诸多优惠政策, 这些措施对鼓励科技进步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如前所述, 所得税优惠政策只有在企业进入盈利阶段才能发挥作用, 而高科技行业一旦进入盈利阶段, 其盈利水平则相对较高。 税收对高科技产业的支持, 重点应放在尚未盈利阶段, 即应通过建立流转税的低税负机制, 减轻企业成长阶段的税负。 建立这样的税收机制, 靠税收优惠政策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因为在流转环节, 增值税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中性特征, 实行单一税率, 普遍征税, 税收优惠少, 在整个税制体系中主要发挥收入功能, 而非调节功能。 我国现行增值税税收政策对软件、 集成电路行业实际税负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只是解决了这一高科技行业的税负偏高问题, 但解决不了以高科技武装的传统产业的税负偏重问题。而且, 增值税税制的固有特点决定其不宜采用过多的税收优惠政策。 即使对特定行业实行即征即退的税收优惠政策, 可以避免因上一环节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少缴税款却导致下一环节能抵扣的税款减少而实际税负增加的尴尬局面出现, 但由于对进口环节仍然按17%征收增值税, 造成从国外进口产品的非关税税收负担超过同类国产产品的税负,形成了税收歧视,违背了WTO的国民待遇原则。由此可见,现行税收优惠政策面临着高科技产业税收激励失效的尴尬。第四, 增值税为主体的税负结构不符合企业发展规律。 产品的研究开发、 投入生产到产生盈利有一个过程, 企业发展客观上存在生命周期, 企业从初创时期的原始积累, 发展阶段的资本积聚, 到成熟阶段的资本输出; 伴随着企业的发展, 其盈余分配也呈现出不同特征, 在企业原始积累阶段, 内源融资是企业主要的筹资方式, 企业新创造的价值尽可能留在企业,在分配机制上, 股东暂不分配利润, 国家少征税, 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也不高 ; 而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其负税能力增强, 股东将得到应有的回报。 这样的分配机制才符合企业发展的内在规律。 从税收经济观的角度看, 税款征收要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有利于税源的涵养。 因此, 在税制设计上, 在企业发展初期应少征税, 随着企业负税能力的增强逐步提高企业的税负水平。
三、我国税收与经济结构相关性实证分析
在经济结构分析中, 本文将原材料占成本比重大的企业称为资源消耗型企业, 劳动报酬占成本比重大的企业称为劳动密集型企业, 固定资产折旧占成本比重大的企业称为资本密集型企业。 面对资源环境问题已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瓶颈的现实, 我国需要在劳动力素质日益提高的前提下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 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解决社会就业压力; 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企业, 这是提高我国产业技术水平、 产品科技含量的必由之路 ; 限制对资源的无度开采和消耗, 降低资源消耗型企业的比重, 这是正视现实危机、 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问题是, 现行税制体系是否支持这一经济结构调整的大方向, 是否为这一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企业微观主体行为的原动力, 是否为企业营造技术进步、 集约经营的制度环境,值得论证。为了判断我国现行税制对企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是否存在激励机制, 本文采用上市公司公开的财务报表信息资料进行实证分析, 材料成本、 工资支出、 折旧费在企业销售成本中所占比重(以下分别称材料比例、 工资比例、 折旧比例) 的高低分别代表了资源消耗型、 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的行业特征, 即企业的成本结构反映了经济结构的特征, 通过分析不同类型企业的税负差异, 考察现行增值税对经济结构的形成起到何种调节作用。考虑到增值税的征税范围主要是制造业与商业,样本选取了2004年11月30日新浪网股票分类列表中证监会分类当中的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上市公司, 在制造业中选择了两部分 : 一部分是机械、 设备、仪表当中的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上市公司,共有45家,其中有9家被ST、PT,由于其主营业务往往不正常或已没有主营业务,本文没有把他们作为样本,采用的样本公司为36家;另一部分是食品、饮料当中的食品加工业上市公司, 共有24家, 除掉ST、PT股票上市公司6家,采用18家。在批发和零售贸易中选择了零售业上市公司,共有59家,除ST股票上市公司7家,采用52家,合计106家。对106家上市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进行计算,得到7家上市公司的税负为负, 没有作为样本, 实际采用样本99家上市公司。 数据来源于上述公司2003年度财务报告,并根据相关数据测算。对99家上市公司指标用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如下表 :注 : gzbl:工资比例 ; clbl:材料比例 ; zjbl:折旧比例 ; ztsf:总体税负 ;zzsf:增值税税负。2.在SPSS所默认进入回归方程的变量系数的F统计量概率为0.05, 从回归方程中删除变量系数的F统计量概率为0.10的情况下,增值税税负可以与工资比例组成模型为 : zzsf=0.009298+0.301×gzbl,R=0.526。分析得到的结论 :1.企业的总体税负水平与企业的成本构成密切相关, 在相同的盈利水平下, 所消耗的生产要素所占的比例不同, 会直接导致税负水平的差异 : 物耗成本所占比重越大,税负越低;人工成本所占的比重越高,税负越高;折旧 (固定资产成本) 所占的比重越高,税负越高。2.税负水平与企业人工成本所占比例相关, 增值税税负水平要比总体税负水平的关联度更高。3.我国现行税制对企业加大物质消耗存在税收激励, 对企业扩大劳动力需求、 提高工资水平、 提高技术装备、 增加设备投资存在税收抑制。
四、 促进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税收政策建议
(一) 调整我国现行税制结构, 降低增值税等流转税的税收收入比重新一轮税制改革应在合理规范税收规模的基础上,调整税种结构, 旨在形成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内在机制的税制结构。 建立适应我国经济结构优化的税种结构,需要降低流转税收入在收入总额中的比重, 尤其是解决增值税所占比重偏高的问题。 一是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水平。由于受本身特性所限,低消耗、高附加值的高科技产业增值税税负偏重问题是增值税制度自身所无法解决的, 对高物耗产业的税收抑制, 对低物耗、高附加值产业的税收激励, 只能通过适当降低增值税税率, 减轻企业在流转环节的税负水平得以实现。 这样, 科技投入较多但尚未进入盈利期的企业能从流转环节的低税负中得到修养生息的机会, 也分担一部分企业科技开发所承担的高风险。 二是扩大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范围, 增值税由生产型转为消费型已在东北三省正式试点实施, 要积极研究尽快向其他地区推广应用, 使资本密集型高科技企业得到税收实惠。
(二) 完善我国税制体系, 形成税收对经济结构优化的内在机制和完整链条科研开发和科技进步涉及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项涉及面广、 系统性强的工作, 应从系统论的视角全面考虑相关的税收制度与税收政策,资本、劳动、 技术、 风险构成论文格式经济增长的四大要素, 经济结构的优化集中体现在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上, 税收政策则是以四大要素为着力点, 通过为要素改善提供原动力, 改善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从而推动经济结构提升的。 因此, 应对科研开发、 科技投入、人力资本投入等促进科技进步、 优化经济结构的经济行为形成一套完整的税收支持体系。
(三) 改进税收鼓励经济结构优化的方式和内容在总体上降低增值税税负水平的基础上, 取消增值税的产业税收优惠政策,还增值税中性的本来面目。 如果说增值税的征税对象、 计税依据等内在机制决定了其对经济结构优化功能的缺失, 那么, 企业所得税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形成的利多多征、 利少少征、无利不征的分配关系, 决定了企业所得税存在着国家与企业之间风险共担、 利益共享的内在机制, 符合科技进步产业优化的经济政策要求, 适合成为鼓励科技进步税收政策的着力点。在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方式上, 有定期减免税的直接优惠, 也有加速折旧、 投资抵免、 加计扣除等间接优惠。 从政策效果看, 定期减免税政策在企业新办期间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 给企业一个喘息的机会, 有利于企业的健康成长, 但定期减免税政策的缺点是税收优惠与企业采取的促进科技进步的投资行为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政策效果不确定, 而且往往侧重于事后优惠, 对于科研开发失败的风险补偿功能明显缺失。 而加速折旧直接鼓励设备的更新换代, 投资抵免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加计扣除使企业在新产品、 新技术、 新工艺上的投入得到税收实惠, 这些间接优惠政策对企业科技进步的激励作用非常直接, 政策效果明确, 应该成为国家鼓励科技进步、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的税收优惠政策重点。
参考文献
(1)程海鹰 《 知识经济与中国税收问题研究》,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
(2)卜祥来《经济发展中的税收政策》, 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3)陆 炜、 杨 震 《 中国增值税转型可行性实证研究》, 中国税务出版社 2002年版。
相关文章: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实施调研报告04-26
我国环境会计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04-26
WTO对中国会计发展的不利影响04-26
会计教学模式的改革04-26
村级财务公开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会计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04-26
分析银行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04-26
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04-26
项目施工中成本控制的对策04-26
资产评估在会计中的应用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