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企业当期应交所得税的核算

时间:2024-04-26 14:19:44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一、 理论背景

会计利润, 又称税前会计利润或会计收益, 是指一定时期内按照符合会计准则的方法确认、 计量的总收益或总亏损。 一般来说, 会计利润就是财务报告中的税前利润总额。应税利润, 又称应纳税所得额, 是指按照税法或相关法律规定的会计方法确认、 计量的一定时期的收益, 是确定应交所得税的基本依据。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间产生差异的原因, 可归结为以下两点:一是计算口径上的差异。有些收入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收入, 构成会计利润, 而依据税法却不能确认为收入, 不构成应税利润。 有些支出在会计上按照会计准则确认为费用, 抵减会计利润, 而依据税法却不能作为费用抵减应税利润。 例如, 罚款支出在计算应税利润时就不予以抵减, 而会计核算中罚款支出则是企业的一项损失, 理应体现在经营损益中, 因此允许作为会计利润的扣减项目, 这种差异称为永久性差异。 对这种差异, 在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只需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加减该差异计算出应税利润, 然后乘以适用所得税税率即可, 再按照一般的核算方法进行账务处理, 不必采用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二是确认时间上的差异。 有些收入、 费用按会计准则应该确认为当期会计利润, 而依税法则应归入前期或者后期, 不作为当期应税利润。这种差异完全是由于会计准则和税法规定之间的差异而导致的, 在计算口径上并没有不同, 因此随着企业经营的持续进行, 这种差异将会逆转或消失。 例如, 税法中规定某些行业可以实施加速折旧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可财务报告中一般采用直线法计提固定资产折旧, 这时两者所确认的各期折旧费用就不一致。 这种由于收入、 费用确认时间不同导致的差异称为暂时性差异。 暂时性差异有两种: 其一, 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 属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这种差异纳入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账户核算; 其二, 资产的账面价值小于计税基础及负债的账面价值大于计税基础, 属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对这种差异采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账户核算。“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负债, 可以按照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的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 借记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科目, 贷记 “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 本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大于其账面余额的, 应按其差额确认, 借记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科目, 贷记 “递延所得税负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债” 科目; 本期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小于其账面余额的, 应按其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负债” 科目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负债的余额。“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用来核算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确认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产生的所得税资产, 并按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等项目进行明细核算。 资产负债表日, 企业根据所得税会计准则应予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 贷记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科目。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大于其账面余额的, 应按其差额确认, 借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 贷记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科目; 本期应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小于其账面余额的, 应按其差额做相反的会计分录。 “递延所得税资产”科目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企业已确认的递延所得税资产的余额。按照税法规定: 当期应交所得税=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 即当期应税利润) × 所得税税率。 这种计算方法需调整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计算过程较复杂, 笔者在工作中使用下面的方法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税额, 觉得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结果。 下文以实例详细介绍这种方法。 其中, 计算公式为: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 ( 或+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或-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 举例说明

1.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之永久性差异的账务处理。

例 1: 某企业根据其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列示的金额和有关账簿分析可知: 20× 6 年度利润总额为 366 万元, 企业本年度投资国库券利息收入为 5 万元, 支付各种税收滞纳金 6万元; 企业本年商品销售收入净额为 15 000 万元, 支付业务招待费 50 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 25%。分析: 本例中导致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不同的差异均为永久性差异。(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减去的数额: 国库券利息收入 5 万元。( 2)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在会计利润基础上加上的数额:①各种税收滞纳金 6 万元。 ②业务招待费中不允许扣除的金额: 50- 50× 60%=20 ( 万元) 。( 3) 计算企业应交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 366- 5+6+20) × 25%=96.75 ( 万元)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96.7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96.75 万元。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 会计分录如下: 借: 本年利润 96.75 万元; 贷: 所得税费用 96.75万元。 用银行存款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时, 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96.75 万元; 贷: 银行存款 96.75 万元。以上对永久性差异没有采用专门的账户进行核算。

2. 预计负债的账务处理。

例 2: 某企业 20× 5 年年末预计负债科目贷方余额为 20万元, 为预计的产品售后三包费用, 本年实现利润 120 万元。20× 6 年实际发生售后三包费用 10 万元, 实现利润 150 万元。所得税税率为 25% ( 递延所得税资产无期初余额) 。20× 5 年预计负债账面价值 20 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0, 差异 20 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借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万元 ( 20× 25%) 。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120× 25%+5=35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费用3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35 万元。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5 万元; 贷: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5 万元。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20× 6 年预计负债账面价值 10 万元>预计负债计税基础0, 差异 10 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保持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方余额为 2.5 万元 ( 10× 25%) , 上期余额为 5 万元, 则本期应冲减 2.5 万元, 即贷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万元。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150× 25%- 2.5=35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3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35 万元。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2.5 万元;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2.5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

3. 资产减值损失的账务处理。

例 3: 某企业 20× 5 年实现利润 1 000 万元。 有关资产、 负债资料如下: 存货账面价值 800 万元, 本年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0 万元, 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20× 6 年实现利润 1 000 万元。 有关资产、 负债资料如下: 存货账面价值 1 200 万元, 存货跌价准备为 0, 计税基础 1 200 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 25% ( 递延所得税资产无期初余额) 。20× 5 年存货账面价值 800 万元<存货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差异 200 万元属于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应借记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万元 ( 200× 25%) 。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借方发生额= 1 000× 25%+50=300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300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300 万元。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万元; 贷: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50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20× 6 年, 存货账面本 论文 出自 无忧论文网价值 1 200 万元=存货计税基础 1 200万元, 应保持 “递延所得税资产” 科目余额为 0, 上期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方余额为 50 万元, 本期应冲减 50 万元, 即贷记“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万元。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贷方发生额=1 000× 25%- 50=200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200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200 万元。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50 万元;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50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

4.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账务处理。

例 4: 某企业 20× 5 年实现利润 1 000 万元。 有关资产、 负债资料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 300 万元, 本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 提高) 300 万元, 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20× 6 年实现利润 500 万元。 有关资产、 负债资料如下: 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 100 万元, 本年确认公允价值变动 ( 降低) 200 万元, 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 25% ( 递延所得税负债无期初余额) 。20× 5 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 300 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差异 300 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贷记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万元 ( 300× 25%) 。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贷方发生额=1 000× 25%- 75=175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17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175 万元。 借: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75 万元; 贷: 递延所得税负债 75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20× 6 年交易性金融资产账面价值 1 100 万元>交易性金融资产计税基础 1 000 万元, 差异 100 万元属于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应保持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方余额 25 万元( 100×25%) , 上期 “递延所得税负债” 贷方余额为 75 万元, 本期应冲减 50 万元, 即借记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万元。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借方发生额=500× 25%+50=175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17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175 万元。 借: 递延所得税负债 50 万元; 贷: 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费用 50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

5. 无形资产的账务处理。

例 5: 某企业 20× 5 年实现利润 1 000 万元。 有关资产、 负债资料如下: 企业当年发生新技术、 新产品、 新工艺的研发支出 100 万元, 其中形成无形资产的资本化支出 80 万元, 费用化支出 20 万元。 税法规定企业的研发支出计入当期损益的可按实际数的 150%加计扣除, 形成无形资产的, 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 150%摊销。假定无形资产按 10 年摊销。 20× 6 年实现利润 1 000 万元。 所得税税率为 25%。20× 5 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80 万元=无形资产计税基础80 万元, 无暂时性差异, 只有永久性差异 10 万元 ( 20× 50%)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所得税税率= ( 1 000- 10) × 25%=247.5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247.5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247.5 万元。 期末将“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本 论文 出自 论文由无忧论文网www.51lunwen.com整理提供w.51lunwen.com/">无忧论文网。20× 6 年无形资产账面价值 72 万元=无形资产计税基础72 万元, 无暂时性差异, 只有永久性差异 4 万元 ( 8× 50%) 。 根据公式, 当期应交所得税= ( 当期会计利润± 永久性差异) × 所得税税率= ( 1 000- 4) × 25%=249 ( 万元) 。有关会计分录如下: 借: 所得税费用—— —当期所得税费用249 万元; 贷: 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 249 万元。 期末将 “所得税费用” 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 科目及实际向税务部门交税的会计分录从略。

参考文献】
1. 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1 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 2001.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2. 王宗江, 张宝清.财务会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3.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相关文章:

企业管理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04-26

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应对紧缩货币政策04-26

财政部调研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和内控建设情况04-26

中美债务重组准则比较及借鉴04-26

美国会计监督体制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04-26

财会专业教学之注重财会模拟教学04-26

德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制度对我国企业的借鉴04-26

私营企业会计舞弊识别方法与防范措施04-26

美国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模式对我国的启示04-26

医院市场营销审计的必要性浅析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