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必须明确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
会计机构是由会计人员组成的,因此真正落到实处的监督主体其实是会计人员。基本规范没有写明控制主体。内部会计控制是会计监督延伸的和科学化、制度化。因此,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理所当然的是控制的主体。既然叫内部会计控制,那么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也应当属于被监督和控制的对象,即监督者亦被监督。基本规范把单位负责人定位为监督、控制的最高主体。但现实生活中令人们深恶痛绝的经济犯罪、腐败行为恰恰就发生在他们身上。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会计监督主要是由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承担的,监督的范围是生产经营资金收支的合法性、合理性;成本费用开支符合有关制度规定,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同时还辅以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银行等有效的上级监督和社会监督的实施,共同保障经济活动运行。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上级监督的松绑,厂长、经理职权范围的扩大,权力的过分集中,以及会计人员双重身份的丧失,经济业务复杂化,会计监督所要面临的问题要广泛得多、复杂得多、困难得多,仅靠会计人员的监督是无法胜任的。在这种情况下产生的会计委派制似乎使会计人员获得了以独立的身份实行监督。事实上由于诸多因素制约,具有独立身份的会计人员并没能有效地杜绝经济违法、违纪问题,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于是又寄希望于上级监督和社会监督,派出中央企业驻厂员、财务总监、稽查特派员、审计局、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
为了保证会计监督、财务监督、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目标明确,有的放矢,很有必要在基本规范中,写明监督控制的对象,就是具有财务收支、资金调度决策权,凭证报表审批权的单位法人和拥有经济权力的出纳、保管、采购、销售、承揽发包工程项目等具体经济业务的当事人,以及从事会计信息核算报告的会计人员。前者是“现管”,后者应对会计信息质量负责。他们也极有可能由于自我控制不当而导致财经违规、违纪、违法,或编造虚假会计信息。但是,不论在《会计法》及基本规范中,都没能明确定位被监督者和被控制者,这显然是一个疏漏。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和方法的选择br />(一)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意义
从本质上讲,内部控制并非仅仅是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而是来自于每一个层面的人的具体行动。应对内部控制有深刻、全面的认识,管理层要重视内部控制,并将其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内部会计控制,防范案件发生,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纠正片面追求业务发展的倾向,正确处理短期效益与长期效益的关系、经营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局部与全局的关系、竞争与规范的关系、改革创新与防范风险的关系。会计监督也好,内部会计控制也罢,说到底就是对行使中的各层次、各种经济权力的一种约束、监督和控制,使企业管理者及有关岗位人员的经济权力、经济行为,按照符合法律、法规、符合经济效益的原则行事,使得各单位的经济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失去控制的权力无论大小,如果听任其自行其是,那势必会演化成腐败的权力。会计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不简单是限制了经济权力的滥用,而且也构筑了一条保护国有资产,反腐、防腐的防线。
(二)加强内部会计控制方法的选择
1.应当把着眼点放在事前控制上
事前确定定额或标准,以此来限制人们的行为,防患于未然。
2.加强事中控制
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环境瞬息万变,所以也不应放松事中控制,要注意事中的及时调节,处置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3.要建立和构建定量化会计内部控制模式
例如,消耗有定额,质量有标准,费用开支有限额,所有指标公开并及时公示,允许和提倡企业员工公议。这种内部会计控制已经从会计这一狭小专业范围推而广之,变成了对经济权力更为有效的监督机制,应对其进行总结和完善。
三、实施有效的内部会计控制应遵循的原则
(一)全面系统原则
内部会计控制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即对企业生产产品的价值形成全过程的控制。内部会计控制,可以是事前控制,也可以是事中反馈控制,既要有纵向控制,也有横向控制,既要对总指标进行控制,又要对分指标进行控制,会计控制不强调全面系统就不可能实现企业效益和社会效益。会计绝不能只对经济活动某个方面或某些指标进行控制,而应将会计控制系统地贯穿于产品价值形成的全过程。
(二)及时性原则
会计控制及时性指会计控制标准的制定和下达要及时;测量经济活动的执行结果和信息反馈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改进措施要及时;纠正偏差要及时。及时性原则要求会计控制应将事前控制、事中及事后控制有机结合起来,从时间上形成一个严密的、连续完整的控制体系。会计控制贵在及时,一但发现问题,就及时加以控制、改造。既使是最佳的控制,如不能及时发现问题,或者根本不加以控制,也会造成失控。
(三)归口分级控制原则
会计控制应遵循统一领导、分级控制原则,以财务部门为中心,将各部门控制指标层层分解,归口分级落实到人,把整个生产经营活动置于一个严密的网络系统控制之下。从横向上看,各职能科室对其分管指标加以严格的控制;从纵向上看,要切实加强厂部、车间、班组的三级控制,把专业控制与群众控制有效地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会计控制有坚实的基础,会计职能的实现才能有组织保证,也才能更具有科学性。
(四)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要明确各职能科室部门各责任人的职责,不明确责任,就无法经济活动过程加以控制。会计控制应贯彻经济利益原则,正确理解、应用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是会计实行有效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会计控制过程中责任归属的确定,应遵循责权对等的原则,将会计工作的责任与会计人员的责任区别开来。如会计工作出现问题,成本不实,利润虚假,应追究会计人员本身的责任。
四、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需注意的问题
(一)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合法性进行审核与监督
对于不符合方针、政策、制度、法令、规定的现象,应及时纠正偏差;对于违反政策、法令、制度、规定的一切不合理支出,要坚决加以制止,促使经济活动在法律制度的约束下进行。
(二)对资金运动进行定量控制
对资金定额、费用定额、材料消耗定额等,对明确控制标准。各项定额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如通过对资金投入量的控制,就可以控制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消耗;通过对各项费用定额、利料消耗定额的控制,可以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通过对经济指标的定量控制,保证经济活动按既定目标运行,从而实现对经济活动的有效控制。
(三)加强思想教育,提高道德水准
商品经济对生产力的发展确实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现象。如有些企业为单纯追求利润,不择手段,用乱涨价、乱挤成本等非法手段来增加企业利润;承包经营企业,都不同程度存在短期行为,少提、不提折旧,“降低”成本,挖空国家,盈利大多又通过滥发奖金、实物等手法转化为消费资金。这种错误的认识、狭隘的观念,严重阻碍了会计控制职能的发挥。
(四)完善监督体系,为实现会计控制创造良好的条件
通过财政、税务、物价、银行、工商各部门的专业监督及审计高层次监督,加强完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对企业经济活动进行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督,以防止违法乱纪行为,为会计人员坚持原则实施会计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关文章:
销售退回纳税调整之我见04-26
浅析负商誉会计处理04-26
注册税务师涉税鉴证浅析04-26
企业债务重组准则的变化及启示04-26
企业合并会计处理方法的探讨04-26
会计工作中的基础工作规范04-26
我国反避税审计的困境与出路04-26
论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04-26
营业费用会计处理的改进工作04-26
中小企业股权融资的模式选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