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主体格局变化
(1)改革开放之前,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就是政府。新 中国 成立后,为了迅速稳定国内政治 经济 局势,抵御外国的武装干涉,巩固新生的革命政权,以及实现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经济指标,中国基本上借鉴前苏联的经验,沿用了前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体系和组织体系,建立起类似于前苏联的高度集中、全面控制的全能型政府管理模式。其具体表现形式是:中央政府集中掌握配置资源的最高权力,按照生产部门对国民经济实行专业化的全面直接管理,国家在财政上实行统收统支,在产品和物资分配上实行统购包销、集中调拨,对 企业 生产经营进行直接干预,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实行指令性计划,对收入分配和杜会福利实行政府统一调配。全能型的政府治理模式决定只有政府才能充当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是公共危机管理的惟一管理者。
(2)改革开放之后,公共危机管理主体呈多元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在治理的背景下,我国政府改革的方向必然也正在朝着“全能型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变政府中心为公众中心,加强公共服务中的顾客导向,倡导全社会的共同治理。所以,利用和培育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危机管理成为我国公共危机管理的现实需求,我国国情的体现。这时候政府作为公共危机管理的主体就不符合时代的发展了,应该是政府、非政府组织、社会公民的多元化主体。
2 公共危机管理中社会参与主体所发挥的作用
2.1 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在公共危机管理的过程中,“政府失灵”的存在迫使我们不能单一依靠政府,应该积极吸纳非政府组织加入,发挥非政府组织与民众结合紧密、公益性强等特点。非政府组织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接受社会捐赠,动员和整合社会力量。1998年,中国遭遇特大水灾,损失惨重,当年中央财政的救灾拨款为40多亿元,而来自社会各界的救灾捐款高达72.9亿元。如果没有中华慈善总会、中国红十字会等慈善团体的募捐和社会各界的捐献。政府的财政支出压力会更大。
(2)充分发挥中介作用与专业化优势,为政府危机决策提供智力支持。非政府组织具有灵活性、专业性的特点,很多非政府组织在成立之初就设立了关注某一类社会问题的组织目标。非政府组织的灵活性与专业性使它们不像政府部门一样受到思维惯性与领域限制的影响,在应对复杂的危机事件时考虑的更为深入和全面,可以为公共危机管理决策提供有效的支持。
(3)非政府组织是社会动员的主要力量。社会动员是政治动员和行政动员的有力补充。这种动员方式更能充分调动社会公众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性,有利于社会公众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社会动员强调的是参与主体的自动、自觉,是一种社会自主进行的动员。
2.2 企业在公共危机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在 现代 社会中以企业为主。正因为企业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许多学者将其排除在公共危机应对 网络 之外。其实,在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中,企业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首先,企业在提高组织成员公共危机意识,训练组织成员应对危机的基本技能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其次,企业在危机现场的紧急处置行为可以成为控制危机事件的关键。企业往往是危机事件发生现场的直接利益相关者。在危机事件现场,企业在资源、组织和协调能力等各方面都强于普通社会社会公众,因此危机发生时,企业可以利用其在资源、组织等方面的优势,迅速开展危机现场的应对工作,为下一步的政府介入赢得宝贵的时间;再次,企业往往具有政府进行危机管理时所需资源。企业在专业技术设备,专业人员储备等方面具有特殊优势;最后,企业在危机事件后的恢复重建过程中也必不可少。保险公司、医药公司、通讯公司等企业的积极参与,可以帮助受灾地区迅速恢复,减轻政府财政压力。另外,企业还是社会捐赠的主要来源。根据胡润百富2006年中国慈善企业排行榜的统计数据:2003至2006年间,中国境内慈善捐款金额最多的50家企业,慈善捐款总额为41亿8213万元(包括灾害、疾病、环保、 教育 、及文化等捐赠方向)。
相关文章:
简述企业网络交易的税收问题及对策04-26
我国律师业税收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04-26
从和谐社会构建中解读税收的职能04-26
关于我国纳税人救济权保护的完善的理论思考04-26
浅谈创新税收管理理念04-26
浅谈税收行政管理研究04-26
浅谈解决税收管理矛盾的战略设想04-26
关于不公平税收竞争的形成塬因及管理对策04-26
浅论大同市房地产业地方税收分析研究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