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战略管理的关系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战略研究和战略管理已经成为企业不可回避的课题。从1999年起,我国的大中型企业开始推行战略管理,并在企业发展中逐步取得成效。
企业战略实质上就是企业现在及未来的发展思路和具体安排,是在不断变化的内外环境中,为求得持续发展而作的总体性谋划,是企业经营思想的理性反映。企业的发展战略需要通过具体的战略规划、经营计划、经营预算来一步步落实。全面预算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和战略规划具体的、可行的行动计划,是企业战略核心能力得以发挥的基础。
二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功能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工作中能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明确管理目标
全面预算管理能够通过具体的预算方案,把企业股东,董事会,管理层等各个层次的目标整合起来。保证企业预算目标与各部门分管的具体责任目标的一致性,使企业目标通过具体目标的实施得到最终实现。
(二)整合管理资源
预算管理是实现企业整合的基本手段,一个企业,有着强大的资金流、物资流、业务流、信息流和复杂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可以整合所有资源,促进企业经营管理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大型企业,需要通过预算管理这种方式,有效地将企业有限的资源分配到企业中效率最高的单位,从而全面整合企业的各项资源,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沟通管理环节
企业经营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任何一个因素、一个环节的变动都会引起整个系统的变动,全面预算管理将企业各方面和各部门的工作纳入一个统一的、有序的预算体系中,促进了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合作与交流,减少了相互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了企业整体管理效率。
(四)加强管理控制与监督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以预算为标准的管理控制系统,全面预算管理的控制功能贯穿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通过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考评等具体方法,对企业经营活动实施全过程控制与监督,保证了企业管理控制的有效性。
(五)实现管理考核与评价
预算指标是企业数量化,具体化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各个部门、每一名员工的工作目标。预算指标不仅是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依据,而且还是考核、评价企业及其各职能部门、每一名员工工作绩效的最佳标准。
三 全面预算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一)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落实企业的治理结构,通过预算管理,可以把企业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管理责任予以明确,理清各层次管理权利和义务,通过法定授权的方式将责权利层层落实下去,保证企业法人治理结构落到实处。
(二)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明确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标,预算管理通常是将企业的经营目标最终以指标的形式体现出来,因此。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目标明晰化,使管理目标更加清晰,更容易落实。
(三)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和层层分解,可以把目标细化,落实,全面预算管理是结合企业经营计划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细化和分解,通过这种层层分解,使企业各部门都能清楚的了解自己在企业预算总目标中的任务,促使各部门、甚至每一名员工都能积极、主动的实施企业经营计划,从而使企业总目标得以实现。
(四)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监控体系,可以把企业的整个经营过程监控起来,在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预算管理都会发挥它的控制和监督作用。通过预算制定,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考评,可以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始终保持可控、能控、在控。
(五)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报告体系,可以掌控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预算管理的报告体系可以及时的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准确、翔实的决策有用信息,提高企业的决策有效性。 (六)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可以真正把责权利直接对接起来。通过预算的编制和下达,企业的上级经理可以向下级经理指派责任、下达任务,因而预算指标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上级经理评价下级经理工作绩效的量化标准,可以很方便地对各部门实施量化绩效考核和奖惩。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步做到了产权清晰、责任明确,但要使企业真正实现第二次管理革命,使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我国,过去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大批成本管理的典型,特别是邯郸钢铁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方法,在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的推动下风靡全国,但这些现在都已经不能满足我国企业管理的要求,借鉴国外和历史的经验,在现阶段,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将是我国企业管理水平提升的有效途径。它将为我国企业家驾驭巨型企业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将有效地消除集团企业内部组织机构管散的状况,实现各层级、各单位、各成员的有机整台,与国际大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接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管理者把握未来的能力,使企业管理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相关文章:
BOT业务收入确认问题探微04-26
“营改增”试点企业的纳税筹划途径04-26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会计处理的两个问题04-26
补价不等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业务处理分析04-26
电商业务会计核算应注意的问题04-26
合同签订中的节税小技巧04-26
以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会计核算思考04-26
刍议会计集中核算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