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企业内部控制框架及功能评价

时间:2024-04-26 14:04:27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摘要:内部控制是企业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本文重点探讨了企业内部控制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及其评价。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框架 功能

内部控制是单位内部的一种管理制度,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企业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完善而有效的内部控制,对加强单位经营管理,保护单位财产安全,保证单位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等具有积极推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内部控制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焦点问题。
一、对企业内部控制内涵的理解
由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概念大多由实务界特别是审计和经济监管组织所界定,因而描述性的多,对本质的揭示不够充分,强调对内控制度的评价,忽略了如何设计和执行内控制度。笔者认为,对企业来说,这些被忽略的东西正是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位的东西,因此,本人认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应从如下方面理解:
(一)内控制度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
内控制度发生在社会领域的各类组织中。在抽象的意义上,控制就是A委托B按照A的意图将A的事情办好。这就是代理人说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委托过程实际上是授权和指派责任的过程。由于现代各类组织层级多、结构复杂,因而在各类组织中,控制或者内部控制所体现的委托代理关系实际上是一种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责任源于授权,而授权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权利来源。为什么A有委托B的权利?谁有可能是A或B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的权利、提供经费的权利是控制权的基本来源之一;二是权利的运作。如果B是若干人时,权利的运作就成了问题。西方人强调在高度透明的前提下,将同一权力下授给若干人,按照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原则运作权利。东方人则强调当事人对相互之间的事务的直接介入,所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A对B的控制在小规模的组织中基本上是直接的,随着组织规模的增大,控制的间接性越强,授权体系和责任体系越复杂。
(二)内控制度是一种最优化、最简捷和最理性(合乎逻辑)的作业方式或作业标准。
一个组织的运营过程是由一系列作业组成。所谓作业是指“具有特定目的的一个事件、一项任务或一件工作的基本单位”。作业是相对的概念,还可以说一项作业由若干任务组成,而若干项作业又可以组成一个流程。作业可以按照不同标志进行分类,其中最流行的是将作业分成与单位产出相关的作业、与产出批量相关作业、与产出类别相关的作业、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作业。而与基础设施相关的作业也称为与组织相关的作业,并进一步分成结构性作业和程序性作业。以此为基础,可以直接引进ERP、作业管理(ABM)、作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等最新的管理方法,使内控制度成为优化、简捷和理性的作业标准。同时,也表明内控制度不仅“治病”,而且可以“保健”。将内控制度当作作业标准,就可以按照控制论或管理控制的循环步骤,执行内控制度,实现内控制度的目标。
(三)在外延上,内部控制应包括会计(财务)控制、管理控制、业务控制和法规执行控制。
会计(财务)控制的目标是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管理控制的目标是保证管理目标即效率和效果的实现,法规执行控制的目标是保证法规的贯彻执行。这三个目标与COSO报告完全一致。那么,我们为什么又增加一项业务控制呢?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会计控制的对象为货币以及与货币有关的物,管理控制的对象为人,业务控制的对象为物。业务控制与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可能重叠,但会计控制或管理控制都不能完全涵盖业务控制。此外,法规执行控制是其他三项控制的前提条件。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框架br />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在解决了企业财务内控制体系建立的前提下,按照企业内控制建立的原则、要点的要求,企业应建立起完备的财务内控制度体系。1992年美国CU SO委员会发布《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提供了一个广泛的内部控制框架,成为迄今对内部控制最个面的论述。该文件认为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当局以及其他员工为达到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活动的效率和效果、相关法律法规的遵循等三个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框架包含五个要素:
(一)控制环境。
所谓控制环境是指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和程序效率发生影响的各种因素。包括:单位的组织结构,董事会及其专门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风险评估委员会)的关注和要求,管理部门的经营理念和风格,员工的正直、职业道德和进取心,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的外部因素。其中人的因素至关重要,不管是管理者还是员工,既是内部控制的执行者,又是控制环节的“被控制对象”,其观念素质和责任意识等都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二)风险评估。
新经济时代交易类型和工具日新月异,兼并收购、破产重组、关联方交易、电子商务金融衍生产品等使人应接不暇。环境的变化使企业经营风险增大,企业必须设立可以辨认、分析和管理风险的机制,以确认公司的风险因素如资产风险、经营活动风险、内外环境风险、信息系统风险、合法性风险等,并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程度,评估各风险因素得分,确定高风险区域。
(三)控制活动。
控制活动指管理当局所制订的用以保证达到一定目的的方针和程序。它包括下列内容:经济业务和经济活动的批准权;明确各个人员的职责分工,防止有关人员对正常业务图谋不轨的隐藏错弊。职责分工包括指派不同人员分别承担批准业务、记录业务和保管财产的职责;凭证和账单的设置和使用,应保证业务和活动得到正确的记载;对财产及其记录的接触和使用要有何保护措施;对已登记的业务及其计价要进行复核。控制活动使企业保证控制目标有效落实。
(四)信息和沟通。
以不同形式取得和传递信息,使员工懂得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责任,更好地履行职责,形成有利的外部沟通环境。保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畅通,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管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
(五)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应是一种实时过程,与经营管理活动紧密结合,随时进行自我评估和内部监督。企业内部应由有关管理人员和职员定期、独立地自上而下对各部门的控制进行评估、内部监督。

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
内部控制框架搭建后,应对其功能进行事后评价,以此来衡量制度的效率。笔者认为,对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评价应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内部控制的完整性。
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包含两层涵义:一方面是指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应该设置的内部控制都已设置;另一方面是指对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进行自始自终的控制。完整性是内部控制评价一般标准中首要的一条,也是其他一般标准的基础。若内部控制的完整性都达不到,则内部控制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完整性标准还要求对内部控制以不同方法进行评价时,都能呈现出一种系统性,如从资源利用角度看,应建立人力资源控制系统、物力资源控制系统 财力资源控制系统、信息资源控制系统。从经营环节看应有供应环节控制系统、生产环节控制系统和销售环节控制系统。
(二)内部控制的合理性。
内部控制的合理性同样包括两层涵义:一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适用性;二是指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时的经济性。在满足了完整性这条首要标准之后,合理性是对内部控制更深一层次的要求。如果内部控制不具有完整性、则合理性与有效性就无从谈起。同样,若只追求全而又全的各种内部控制措施、方法等,而忽略设计和执行中的适用性和经济性,其结果只能是完全背离实施内部控制的初衷,甚至会给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造成负面影响,有效性也同样成了无稽之谈。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合理性时,适用性是首要的。它是指企业所建立的内部控制制度适应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三)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也有两层涵义:一是指企业的内部控制政策和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法规相抵触的地方;二是指设计完整、合理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实现其为提高经营效率效果、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提供合理保证的目标。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如果一种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实现“有效控制”,则实质上就不存在什么内部控制制度了。

参考文献】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br
[1]论文检测天使-论文免费检测软件[EB/OL]. /d/file/p/2024/0425/shu.html />[1]庄健生.浅议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J].津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10月
[2]冶春秀.健全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J].业务探讨.2008年11月
[3]张晨艳.现代企业治理机制下的内部控制制度[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第10期
[4]赵睿.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J].交通企业管理.2007年第12期

相关文章:

控制企业纳税风险要点04-26

信息化对企业绩效的影响04-26

不完全契约视角的企业财务治理:一个研究框架04-26

碳关税对我国高碳产业发展的影响04-26

企业内控管理加速与创新04-26

改进预算编制效率与预算管理的有效性04-26

企业加强成本费用管理的作用与意义04-26

新公共管理体制下政府绩效审计引入风险导向模式04-26

铁路建设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04-26

中小粮库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设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