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城市更新及其对广东“三旧”改造的启示

时间:2024-04-26 13:57:20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1 政府主导型的大规模重建更新模式(贫民窟清除阶段)
  1.1 物质决定论下的形体更新(政府主导型)
  在20世纪初可以说是凯恩斯主义的萌芽和发展时期,凯恩斯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特别是在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后的30年代,凯恩斯的主张得到了欧美国家的广泛关注。1929-1933年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发生,这给刚刚经历过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久的英国雪上加霜,城市经济衰退严重,大量工厂倒闭,大量人员失业,大量无家可归人群聚集在城市贫民窟。这样,振兴经济、改善住房、解决城市贫民窟议题逐渐被政府重视。虽然,英国政府在1930年颁布了《格林伍德住宅法》,该住宅法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次提出对清理的贫民窟进行财政补助,并对贫民窟的拆迁安置人员提供出租公寓,以便解决住房问题。但是由于政府补贴资金的有限性,公租房建设并不能有效地满足居民的安置问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开始着重通过推倒贫民窟,在新的土地上新建商业和办公楼以及高层住宅,来振兴经济,并通过有计划地大规模疏散人口的方式来解决城市交通拥堵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为了使城市更新得以顺利进行,英国政府在20世纪40-5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如1947年的《城乡规划法》、《综合发展地区开发规划法》,1952年的《城市再发展法》以及1953年的《历史建筑和古老纪念物保护法》等一系列的法律以规范和引导城市更新行为。在这一时期,由于受到CIAM(现代建筑师协会)规划师的影响,大量城市的旧有建筑被拆除重建,也就是所谓的激烈式的城市更新运动。由于受到开发周期以及租金过高的影响,房源紧缺,很多人不得不进行外迁,对于低收入者的住房安置没能有效解决。这样,在大量贫民窟被推倒重建之后,原居住者的生活反而变得更糟。Jacobs在1961年的《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一书中认为“城市更新把贫民窟从一处转移到另一处,并在更糟的程度上摧毁了邻里和社区关系。”
  1.2 社区渐进更新与城市规模更新相结合(政府主导下的公私合作)
  凯恩斯主义在60年代得到了长足发展,人们更加关注国家在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以及给公民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上的义务。在这样的背景下,国政府改变了过去的大规模拆除贫民窟重建计划,转而进行旧有住宅的修复和社区改善计划。并且,为了体现社会意愿,英国政府法律颁布的侧重点也发生了变化,如1974年的《住房法》和1978的《内城地区法》,不再一味地追求以往的城市物质更新,反而更加重视公民的教育、交通、就业等问题。此外,经过战后重振复兴,社会的经济得到了很好的发展,政府在经济上也有一定的能力实现社会的福利化,人们希望“富足社会重新发现以及消除贫困”。
  可以说,英国这一时期的城市更新总体上是关注弱势群体利益的,如针对移民的“综合教育”,针对破旧社区的而设立的“综合改善地区” 等都是针对社会边缘群体的一种福利政策。随着1973年世界石油危机的影响,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涨阶段,英国的经济也有待复兴,这种小规模的修缮虽然满足了一部分居民的需求,但是却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微乎其微,于是工党在1977年发布了“为了内城的政策”(Policy for Inner City)白皮书,明确政府的城市更新的目标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通过“合作伙伴”的关系来解决内城问题。虽然在这一时期,政府重视私人企业的作用,并逐渐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内城问题,公私合作的方式受到推崇,但在1979年撒切尔执政之前,英国政府始终在城市更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 地区开发式的旧城再开发(市场主导下的公私合作)
  在20世纪70年代,福利国家的政策形式逐渐走向灭亡,代之兴起的是以哈耶克为代表的新古典自由主义日益兴起,新古典自由主义强调市场机制自我调节的作用,反对政府的干预,认为自由是选择政治以及经济的基本原则。70年代爆发的资本主义石油危机,使得政府在整个70年代和80年代经济处于滞涨阶段,政府财政困难,大量人口失业,社会不满情绪增加。在这样的背景下,80年代英国的许多大城市爆发了大规模的骚乱,这使得政府不得不重视种族主义问题,并更加重视市中心的平民区的改善建设。同时随着垄断资本的全球扩张,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资本等要素不断地外流,英国为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掌握优势地位,必须要增强自身的城市吸引力,从而对城市更新的关注度得到了大大提升。在这样艰难的政治经济背景下,英国首相撒切尔在1979年执政,她抛开了以往政府主导城市更新的政策,把政府的主导权转归市场,以希望通过市场的力量来解决内城问题。
  在1980年英国政府出台了《规划和土地法》,允许设立企业区。企业区是一种基于税收手段的城市更新政策尝试,实质是以地产为主的地方经济开发政策措施,通过税收优惠政策,如减免地方税,实行一定的资本补贴、放宽土地使用规划控制等方式,来带动私人地产开发,实现经济的复兴。此外,《规划和土地法》鼓励公私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英国政府在1980年成立了股份性质的城市开发公司,从80年代初到80年代中期(1981-1986年),英国共建立了6个城市开发公司。从性质上看,城市开发公司直接隶属于政府环境部,政府环境部给城市开发公司提供资金支持,它是中央政府自己设定的一种半官方性质的机构,地方政府无权干涉其日常经营活动,虽然地方政府有日常规划的权力,但是城市开发公司有审批权,这就相应地削弱了地方政府在城市更新中的权力,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预防腐败的作用。在功能定位上,城市开发公司在指定区域内实行市场导向战略,利用国家优惠政策,鼓励私人资本的进入,虽然它具有一定的公司性质,但是不以利润为最大目标。总体上可以说,城市开发公司为私人资本提供了良好的投资环境,起到了作为连接政府和私人资本纽带的应有作用。
  3 可持续发展下的人文更新(公─私─社区多元参与下的城市更新)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会议通过了《21世纪议程》,在第36章,明文提出了要“促进教育、公民意识和培训”。《21世纪议程》虽然是没有普遍法律约束力的一份文件,但是它为人类未来的发展提供了一份蓝图,即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路线。这次会议的影响是深远的,受到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影响,各国的城市更新更加重视人类环境的改善,更加重视社区的可持续性发展,更加重视对人的尊重。此外,1996年联合国“人居二”会议在伊斯坦布尔召开,该会议提出了21世纪的两个主题:“人人有合适的住房”以及“城市化世界中可持续的人类住区发展”,这两个奋斗目标可以说给各国政府的城市更新提供了价值取向。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英国政府的城市更新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政府在1991年设立的“城市挑战”计划,可以说是英国政府政策转换的一个标志。在“城市挑战”计划中政府设立了专门资金用于城市更新,但是地方政府必须要通过招标的方式,且政府招标必须要满足与私人企业合作以及重视社区公民参与等条件才能获得资金的支持。这就大大提高了地方政府对私人合作以及公众参与的热情,大量的私人资本进入到城市更新中,增加了城市更新的活力。此外,政治一体化也为英国的城市更新提供了良好的资金支持,1973年英国加入欧共体,欧盟在一体化的过程中,为了解决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设立了欧盟结构基金。结构基金额援助地区为可分为4类:一是落后贫困地区;二是严重受工业衰退影响的地区;三是面临困难的农村地区;四是人烟稀少地区。结构基金在3个领域给予优先援助: 一是生产性项目;二是基础设施项目;三是地区内在潜力的开发。从1994-1999年,欧盟承诺100万英镑来配合英国地方更新项目。当然,欧盟的结构基金的提供并不是无条件的,他要求必须有公─私─社区之间的共识,这是获得支持的一个必备条件。
  4 对“广东”三旧改造的启示
  4.1 以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为核心指导思想
  从英国的城市更新分析可以看出,任何阶段的城市更新都是在一定的主导思想支配下做出的一系列政策选择,不同的理念会产生不同的更新内容、更新对象、更新手段、更新范围以及更新的配套措施,进而更新的结果也就大相径庭。也就是说更新的理念不同,更新的行为结果也就不同。广东省 “三旧”改造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由更新的主导思想决定,因此,政府在“三旧”改造中要尊重社会发展潮流,以可持续发展观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为指导思想,使“三旧”改造符合国家和社会的主导价值理念,在主导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做出科学合理的政策行为选择。
  4.2 加深对“三旧”改造本质内涵的理解
  广东省政府提出“三旧”改造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城市发展空间资源的紧缺、节约集约用地、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促进城市人居环境的改善、提升城市的活力和竞争力。可以从中看出,“三旧”改造的目标是多元的,但是也不难看出最重要的目标是为了提升城市经济的发展,解决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所以,在这样主导思想的左右下,政府在“三旧改造”中可能会更加偏向于对经济因素的考量,而忽视除经济因素之外的其他目标。因此广东省政府在“三旧”改造中要注意到“三旧”改造,不仅仅是纯物质的更新方式,它必然涉及人文以及社会情感等因素,在更新改造的过程中,要重视城市的多样性、重视对历史脉络的保护、重视人本关怀,使“三旧”改造的一切以人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4.3 建立系统化的配套支持系统
  “三旧”改造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利益主体广泛而复杂,因此在改造的过程当中,政府要建立一套系统化的政策支持系统,以保证“三旧”改造的顺利完成。这一系列的配套支持系统,应该包含财政支持体系、税收支持体系、借贷支持体系、拆迁补偿安置体系、法律法规支持体系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配套措施,来支持和规范改造主体的改造行为,协调不同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从而减少“三旧”改造的阻力。
  4.4 建立多元化的参与渠道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三旧”改造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粤府〔2009〕78号)中明确规定改造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并没有将改造地区的公民作为参与改造的主体之一,虽然在文件中,规定要保障合法人的合法权益,但是没有公民参与的政策制定至少是缺乏一定合法性基础的。虽然我国目前公民广泛的参与意识还不是很高,但是广东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公民的民主意识维权意识逐渐提升,在“三旧”改造中政府应当尽量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认真地倾听利益主体的心声,使公众也成为参与改造的主体之一,实现多方制约下的利益平衡。
  

相关文章:

电子发票合法报销入账正在破题04-26

汇算清缴中扣除项目的调整会计处理04-26

解析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04-26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实战解析04-26

“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企业利税及会计处理的影响04-26

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的财税处理分析04-26

纳税申报收入调整的处理例解04-26

投资性房地产的税收政策及纳税处理04-26

“营改增”企业主要涉税风险与积极应对措施04-26

汇算清缴企业研发支出加计扣除的财税处理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