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贸顺差产生原因及其平衡措施
过多的贸易顺差虽然积累了财富,增加了外汇储备,但是对国家经济发展隐藏了负面影响和风险危机。巨额顺差一方面体现了本国经济增长和发展,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本国经济发展对外部的依赖性。而且因持续顺差使外汇储备超常增长,很可能引发通货膨胀,给人民币带来升值压力。
(一)我国产生外贸顺差的主要原因
1.客观原因
(1)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产业分工使国际间经济联系日益紧密,分工更显专业化,各国分别选择了自己发展经济的模式和取向。由于美国等西方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高端科技产业及金融衍生产品,而把以加工制造业为代表的产业,尤其是对资源环境依存度高、技术含量及附加值低的产业有意识地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中国适逢其时地承担了此类利润低、贸易量大的加工制造业,因此成为了具有超常顺差的贸易大国,但不是贸易强国,因为我国在巨额贸易中得到的利润份额太低。
(2)由于我国跃居世界贸易大国地位,许多传统贸易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了一定的地位及影响,其中劳动密集型和成本优势产品是我国出口产品的主要组成,形成了某些消费大国的依赖,推动出口额的持续增长。
(3)我国是吸收外商投资最多的国家,外资企业加工贸易占我国加工贸易总额的2/3,促成我国顺差的形成。由于外资企业在我国的销售量大幅增长,部分取代了国外进口,同时西方发达国家又严格限制先进技术、高端产品向中国出口,因此相对地扩大了中国贸易顺差。
(4)为达到转移资金目的,外商投资企业存在伪报进口额的现象。该现象不真实地扩大了我国的贸易顺差额,使我国贸易顺差额中,隐藏着非正常贸易资金的转入。
2.主观原因
(1)经过30多年来经济快速增长,我国已经形成了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供应能力。逐步适应国际市场游戏规则,建立起与国际市场需求接轨的产业链及协作体系,所以占有了相当规模的贸易量。顺差的快速增长是我国这几年来产业发展、贸易结构变化的必然体现。
(2)我国仍是劳动力较低廉的国家之一。有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成本只及发达国家的20%~30%。这是形成出口商品成本低廉的主要原因,由此决定了我国在国际市场的价格竞争优势。
(3)加工贸易顺差是我国贸易顺差的主要组成,而加工贸易赚取的是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增值部分,因此必然存在顺差。我国已成为世界“加工中心”,如从东盟及一些亚洲国家,大量进口原材料和半成品,经过加工组装,再向欧美出口。我国逐渐成为某些亚洲国家向欧美国家出口的转接国,这也是形成外贸顺差的重要原因。
(二)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的措施
国际上公认一个国家的贸易差额一般不高于当年贸易总额的10%,可认为对外贸易处于平衡状态。应该说我国从2006年以来,通过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使外贸平衡状态处于国际公认的水平,但是我国仍制定了有关促进对外贸易平衡的政策和措施,正在有效地运作。
1.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贸商品结构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是经常项目中的货物分项,起到决定性的主导作用,资本项目也起着重要作用。要调整经常项目的顺差,首先在于对企业生产成本进行合理有效的调控,如降低和取消出口退税;企业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尤其是环境及资源方面的保护治理费用;提高劳动报酬,增加劳动工资及福利在成本中的比重;以成本为杠杆,淘汰和压缩一批高消耗、高污染的资源型产品。
2.扩大进口是解决贸易平衡的关键
在国家进出口平衡政策指引下扩大进口,满足内需,尤其应进口能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及国防现代化建设等方面需要的基础原材料、高科技产品、现代化技术装备、储备战略性物资,如原油及铁矿砂等,以促成进口额的增长。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优化外汇储备高速增长效应
外汇储备构成形式是以外汇计价的资产,包括现钞、国际银行存款、国外有价证券及国债等。目前我国以及世界多数国家的外汇组成主要是美元资产,其次是欧元、日元及英镑等,具体形式是以美国国债和机构证券为主,之所以如此构成,其原因是美元是公认的国际货币和支付手段,以及美国雄厚的经济实力。
(一)我国外汇储备高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1.国际收支持续形成双顺差
国际收支在我国形成双顺差是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和直接原因。对外贸易经常项目中的货物分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因为劳动力成本低廉,使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备竞争优势,从而带动了跨国投资产业如加工贸易项目在中国的发展,加速了进口贸易空前扩张。另一个事实是人民币汇率长期处于低估状态,显然降低了出口产品成本,提升了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所以形成了经常贸易项目顺差,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另一方面由于我国投资环境的不断完善,加上政策上的倾斜,使外部投资大量涌入,直接推动了外汇储备的攀升。外资企业主要以出口为导向,在资本项目方面除了本身的顺差外,又促成了经常项目的顺差,所以形成了持续双顺差的国际收支态势,因此可认为双顺差是造成我国超常外汇储备的主要原因。
2.非正常国际资金虚增外汇储备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产出规模的扩大,相应地出现了全球性的货币增长,美国等发达国家发行货币是对应需求的增长,缺少了物质产品的支持,这种虚拟经济增长与物质产出增长的差距表现为贸易逆差扩大和赤字增加。出现巨大贸易逆差的发达国家,他们的货币增长则是对应具有贸易顺差的中国。而我国在经济发展的进程中也在增加相应的货币发行,在这种状态下必然放大了世界经济活动中的货币流动现象,积累成“国际热钱”不断流入中国的客观事实。另一方面由于世界普遍预期人民币的升值,所以大量投机性的游资也混入中国,同其他“热钱”一样,虚增了中国的外汇储备。
(二)超常外汇储备的负面效应
1.增加了储备成本
超常外汇储备体现了原可用于发展经济的资本没有得到有效使用,投向了流动性较高、回报率较低的美国债券,反过来又以高成本引进外资和借入外债。更难以排除在大量的外资中,相当部分会以多种方式沉积或转移成外汇储备积累,因此产生了高额机会成本。
2.滋生了储备风险
我国外汇储备构成形式多表现为美元,约为65%左右是以美元计价的资产。当前美元的贬值已成为必然,若美元持续贬值,或美国金融发生巨大震荡,必然导致我国外汇储备出现巨大的账面损失,将会承受难以规避的经济风险。
3.加大了通货膨胀压力
外汇储备增加,改变了货币供应,由于外汇占款构成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量,将会推动货币的投放,增加了通货膨胀的压力。
4.不利于经济增长转型
外汇超常增长最早是源于鼓励出口、招商和引资的政策因素,并且是建立在廉价劳动、抑制消费、耗费能源和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基础上,是以压低成本出口资源型产品换取的,长期坚持这种出口模式将会严重损害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三)优化外汇储备效应的措施
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源头是对外贸易。外汇储备效益的发挥,除了如前所述的改善对外贸易方式及结构外,还要调整外汇管理的方针、政策及措施。
1.改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调整外贸商品结构
本文前面已述及,不再重复。
2.加强外汇管理政策制度的导引
纠正人们对外汇储备基本功能和作用的认识误区,避免外汇储备的超常增长和低效应储备,进行外汇形成机制改革。
3.提高外汇储备利用率
让高额外汇储备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首先将外汇储备投资于西部开发、自然资源、绿色能源、环境保护及恢复改造、国家的基础设施及科学文化教育等领域。其次用于扩大进口,向国外购买战略储备物资、高科技工艺技术及其产品设备。除此之外,可用于境外投资项目,使沉睡的资金“活”起来,创造更大的财富。
4.调整外汇储备币种结构
改变单一的美元资产使其多样化,可以避免和化解金融危机风险,增强了外汇储备的安全性,可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由于美元贬值所形成的外汇储备贬值。
5.分散外汇储备高度集中现象
给予企业和个人进入外汇市场的待遇,可分散外汇储备对国家的压力,并可支援和扶持企业的发展和个人的创业。有条件时还可以发展和授予个人和境外机构进行外汇经营权,为外汇的保值和增值做出贡献。这种多渠道和多形式的转移国家外汇储备方式,被业界人士称作“藏汇于民”政策。
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优化策略
(一)改革中需要面对的问题及对策
1.人民币汇率尚不能真正反映外汇市场汇率
一方面,由于外汇市场本身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没有扩大参与主体,交易品种多有局限,必须建立一个功能齐全,并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且有较高流动性的外汇市场,所以要扩大市场交易主体,增加外汇市场交易的品种,并健全交易方式和规则,以充分反映外汇的真实供需状况,形成接近公允值的水平。另一方面,由于银行结售汇制具有一定的强制性,外汇的使用受到严格的管制,加之银行间外汇市场的封闭性,致使人民币汇率很大程度体现了政府意志,限制了真正市场汇率的形成的这种状况必须改进。
2.人民币汇率调整尚无可靠的依据
由于资本项目的外汇受到严格管制,只能依靠贸易项目决定外汇市场的外汇供求,所以购买力平价理论成为决定人民币汇率的依据。由于该理论的局限性,很难达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及实用性。另外当前外汇市场尚处于单薄态势,交易很不充分,局限于经常项目中的货物贸易的外汇供求,由于供求变化及信息滞后等原因,往往导致定价银行难以得出准确判断,会掺杂入经验估计和黑市数据成分,导致无法制定出准确度高的均衡汇率。所以要建立一个以经常项目外汇交易为主并包涵其他项目,根据市场供需进行加权后的人民币汇率决定基础,作为决定汇率及浮动量的基准。
3.人民币汇率尚缺乏灵活性与弹性
由于人民币汇率长期窄幅波动,制约了外汇市场发挥资源配置作用,导致对汇率风险的忽视,使人民币名义汇率与实际汇率偏离,拉大了汇率差距。又由于汇率在窄小区间浮动,使人民币对多种外币的汇率变化难以进行有效地调控。为此要适当增加人民币汇率的灵活性和弹性,放宽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幅度,减少中央银行对市场的直接干预,给予市场交易主体根据信息作出更多反应的机会,使汇率能真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关系,更要加强中央银行利用法律、政策、经济和行政管理手段对外汇市场进行调控。
4.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基本理论尚待深化
当前在我国学术界不乏应用经济学原理和数学估值模型对人民币汇率进行统计分析和测算评估,经常应用的经济理论有“贸易条件”和“贸易评价理论”等,数学模型有“经济弹性理论”和“马歇尔──勒纳条件”等,但通过应用这些理论和模型分析测算同一事项的结果有时却与现实相距甚远。笔者考虑:我国涉及经济领域的非规律性因素太多,人为因素掺杂其间,难以选取出具有普遍代表性的参数值,致使研究结果偏离了现实。就以弹性理论的两个基本数学模型为例,用以评估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和趋势,然后进一步分析贸易顺逆差、汇率升降等因素对贸易效率的影响,不同的样本和参数选取值会得出不同的结果,只能评估出规律性的趋势,难以得出供决策的定量数据。所以建议经济学者们和应用数学专家进行交叉学科的研究,期盼提供一个实用性的工具,从理论上指导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与深化。
四、结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出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及人民币汇率三者彼此间存在因果互动和效应性交融,是影响和关联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作为反映对外贸易发展进步的计量工具。更重要的是3个因素既可作为推动发展的杠杆又可形成阻滞发展的刹车带。
笔者认为,应辩证地看待和运用贸易顺差、外汇储备及人民币汇率的功能,三者都具有积极和消极的双重效应,所以要有针对性的优化积极效应,弱化消极效应,以推动我国对外贸易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及出口产品的创新升级,达到外贸企业的发展进步。
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是影响对外贸易的关键核心因素之一,所以要在贯彻我国有关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框架方针指引下,针对外汇市场供求、一篮子货币基准及汇率的灵活性与弹性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提出具体措施,实现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有效改革。
相关文章:
探析如何加强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04-26
探析我国旅游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04-26
刍议我国旅游企业的财务管理04-26
浅析国外财务列报的发展轨迹04-26
浅析我国财务列报的发展历程04-26
浅议财务列报对财务分析的影响04-26
浅论海事法院诉讼费与诉讼款管理04-26
浅析改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以提高运营效益04-26
文化背景下国际准则的趋同模式选择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