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阶段各类海外资本的机遇与挑战以及相关对策

时间:2024-04-26 13:55:58 5A范文网 浏览: 论文范文 我要投稿

自从1978年以来,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人均GDP从351元人民币跃升到了2011年的4382美元,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工业体系基本建立,道路交通系统日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昌盛,根据2012年1月17日公布的统计数据,中国全年国内生产总值471564亿元,位列世界第二。
   作为一个资本实力日趋强大的东方大国,中国本身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稀少,为了进一步发展,势必要从早期的招商引资变为打开国门走出去,利用海外的资源和技术、人口与环境发展自身经济,依托世界展望未来。而在这一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的挑战和机遇,中国海外投资由最初的交学费,到中国制造遍布世界,到现今经济危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都是一个大国在崛起中必须解决与面对的问题。
  
   一、中国资本海外投资变迁及概况
  在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国对于投资海外市场与发展国内经济的经历类似,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一切的起点都始于1979年8月国务院制定的第13条项经济改革措施中“批准在国外建立公司”。但由于缺乏海外投资经验和有限的外汇储备的限制,投资活动受到严格控制。不管投资规模大小,何种类型,所有中国企业海外投资一律要提交国务院审批通过。
  1983年,国务院指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简称“外经贸部”,MOFTEC)管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审批工作。之后数年,先后出台了《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合资经营企业的审批程序权限和原则的通知》、《关于在境外开办非贸易性企业的审批程序和管理办法的实行规定》。
  而自90年代以来,鉴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的需要,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开始起草《中国海外企业管理规定》,借此提高海外投资的管理状况。实行的新的审批制度加强了对海外投资的控制,大规模投资尤其明显。审批制度的步骤也有所增加:小型项目(低于100万美元)由三个部门而不是原来的两个部门审批,大型项目(高于100万美元)由五个部门而不是原来的三个部门审批。审批内容也更加具体:项目建议书、可行性报告、合同和章程。
  1994年成立的国家出口信用机构──中国进出口银行,办理出口信贷业务,对外优惠贷款、境外投资贷款、对外工程承包贷款和项目融资贷款,形成了多品种的政策性信贷体系,切实支持了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遇到的融资问题。
  进入2000年后,国务院发出公告,鼓励企业在海外建立原材料加工和组装企业。该公告还规定了企业海外投资指导原则的五个方面:强调工作、政策首要性、检察、批准程序和实施。2006年10月25日,国务院通过《关于鼓励和规范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合作的意见》。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海外资产开始大幅增加。
  根据中国商务部数据,中国2010年海外投资年率上升22%,高达688亿美元,其中欧洲作为中国2010年海外投资最大集中地,投资共计59.6亿美元,为2009年投资总额的一倍;在东南亚的投资年率上升63%,达44.1亿美元;在美国的投资年率上升44%,达13.1亿美元。
  现今,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第五大投资国家,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而经济学人智库更估计在2012年中国海外投资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如此庞大的资产,代表了中国未来的核心利益之一,如何保护资产的安全和避免损失扩大收益,这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课题。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在实际过程中,中国的海外投资类型往往非常复杂,简化后其基本类型有以下几种
  (一)劳动力输出
  中国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价值长期受到低估,在过去,这低廉的劳力价格以及原材料成本创造了中国制造的发展奇迹。于是在最早的海外投资中,劳动力与资本同时开始了大量出口,并且成规模、管理严格、利用国内外的收入差距吸引广大务工人员,这在其他任何国家,都是比较少见的。
  2012年1至2月,中国对外劳务合作派出各类劳务人员5.6万人,与去年同期持平,其中承包工程项下派出劳务2.7万人,劳务合作项下派出2.9万人。2月末在外各类劳务人员79.9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3.5万人。
  根据劳动力的人员构成,还能再细分为智力劳动者和体力劳动者。智力劳动者一般受过高等教育,他们被派往海外一般担任重要技术工作或成为高级管理人员。其实这点可以理解,早期外国资本进入中国投资时,也倾向于雇佣同文化背景高管,一方面便于互相理解和执行总部意志,二来也基于对当地原有雇员能力和想法的不熟悉不信任,第三依旧是廉价的人力资源成本问题。当中国作为新的投资大国走出去时,中资企业也面临当年外资进入中国时一样的情景,于是采取了相似的做法,利用原有中方骨干派出海外的方式,比较放心的掌握海外公司的运作。
  而体力劳动者,对于合法出国务工的初级劳动工作者的情况,如果长期在其他国家进行长期投资,势必需要对方政府的善意和认可,而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投资企业展现自己对这个国家的贡献,具体而微除了资本技术的进入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增加就业岗位和当地人收入,拉动地方经济和发展。在这一前提下,如果大量使用本国工人,肯定会导致当地政府的反感。
  所以,即使一开始大规模跨国雇佣本国员工进行作业,之后会与地方政府产生诸多矛盾,最后被迫整改重新改为雇佣当地员工。因此现在进行大规模基础劳务工外派的公司,一般分布在建筑、工程等领域,他们一般不会在当地进行长期投资,有工作就来,没工作就走,而中国本地工人的吃苦耐劳精神、对工作环境不做任何挑剔、愿意加班、便于直接交流沟通以及廉价的劳动力成本等优点深受欢迎。
  其实,以上两种在中国走出国门初期极为常见,但随着中国国内工资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投资国关于外国管理人员职工人数的要求日益严格,前者由于各种限制人数被迫减少,而后者由于廉价劳动力的优势不再明显,在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地区外派基础劳动力数量呈下降趋势,而在中国有工程合同的中等发达地区务工人数则变化不大(因为工资差依然能带了低廉的投标价格,维护自己价格优势)。
  (二)海外并购以及跨国建立子公司
  而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出台《劳动法》和本国产业链的升级,中国国内的劳动力及原材料成本对比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来说,不再具有竞争优势,于是大批劳动集约型的工厂移到东南亚周边,利用当地更加廉价的劳动力,加大产品的竞争力。
  而有的产业,在发达国家面临复杂的市场进口正常以及其国内补贴,为了绕开贸易壁垒或者享受当地产业扶持政策,中资企业选择在当地直接投资办厂的方式。
  2008年6月下旬,中联重科就曾联合其战略投资者,斥资2.71亿欧元,全额收购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混凝土机械制造商──意大利CIFA公司股权;中联重科也由此逼近了该公司“全球工程机械前十强”的战略目标。
  而中兴、华为等公司的海外扩张脚步则更加迅速,他们不只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办事处子公司,近到东南亚,远到毛里求斯都有他们的足迹,更加大科研力度,在印度、美国等多国建立研发基地,吸收当地的高级人才和资源,据统计,2011年华为凭借1831项专利在个人公司全球申请专利排行上名列第三。




  有分析家指出,随着中国经济的繁荣发展,以及2008年经济危机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进入经济衰退和债务危机之中,这给中国企业走出海外进行收购提供了良好的土壤,优质的资产与市场空间比以往扩大,尤其在政府大力引进高科技及世界知名品牌来加强国际合作地位的背景下,中国海外投资并购有望继续扩大。
  根据商务部最新数据,2012年1至2月,中国境内投资者共对全球97个国家和地区的706家境外企业进行了直接投资,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下同)74.35亿美元,同比增长41.4%,证实了上述发展趋势。
  (三)直接投资海外债券及资本市场
  随着国际和国内资本市场的开放,中国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为了有效利用大笔的美元储备,频繁开展了对海外的各种投资,其范围从各国的主权债券到各大投行的金融衍生品,乃至大型期货、货币及他国商业股票债券市场均有涉猎。其规模日益扩大,但随着全球经济的疲软,投资收益却不太乐观。
  美国财政部公布了截至2012年1月底的世界各国及地区持有美国国债状况。1月中国所持有的美国国债总计11595亿美元,高于去年12月的11519亿美元,环比增76亿,中国仍是世界各国中美国最大债主。然而随着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而进行的量化宽松政策,美元比人民币大幅贬值,使得中国的美元资产实际上也跟着大幅缩水。
  而除中国政府外,国内银行及各大企业都在涉足国外金融衍生品的投资,2008年前中资六家在港上市银行持有房利美、房地美债券合计约有1100亿元,大幅亏损。中国国航则持有燃油套期保值合约,由于油价巨亏,损失达68亿元。
  综上,中国的海外投资由以上三种基本形式构成,但是这三种基本形式却不是孤立存在的,往往伴随同时存在。比如当海外投资建立子公司或并购时,通常同时涉及劳动力的输出,而企业并购的行为本身也常包含着直接投资海外资本市场的性质。因此,在实际案例中,这三种形式的海外投资密不可分、互相依存。
  
   三、中国在海外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对策
  (一)海外投资环境的瞬息万变以及各种国家层面阻力层出不穷
  例如中国铝业收购澳大利亚力拓,在这个过程中,商业化进程基本已经到了最后阶段,却被对方单方面毁约,在这过程中,合约毁约赔偿金额定得过低也成了一个问题,交易被迫叫停,一方面中国铝业失去了控制原材料供给的最佳时机;另一方面也在外交层面引起了轩然大波。而同时,华为等对欧美通信公司的并购,也在对方国家安全审查中被拒。而叙利亚、利比亚等国的政治局势不稳,也给在当地投资的中资企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坦白说,这种局面的起因复杂多样,不是作为个人的企业所能掌控的,只能在交易过程中做好多方准备,维护自身合法利益与专业形象。比如华为被拒后坚持完成商业流程,显示自己企业的尊严与决心,同时做好对方违约时的条款和赔偿准备。
  (二)经济危机使得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经济危机以来,各国为了保护自己的企业,纷纷出台各种政策,贸易壁垒有上升趋势,同时wto中对中国企业的反倾销调查数量也大为提高。比如美国中国轮胎反倾销调查,印度中兴华为调查,美国太阳能等。对此,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应对,利用各种证据资料,及时有效的保护自己。
  (三)走出海外过程中的中资金融支持能力不足
  在目前的海外并购及投资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往往是摩根斯坦利等外国银行,这些银行的先天优势虽然能帮助中资公司完成各种融资,但是中资银行在其中扮演角色的缺位,在未来并非好事。
  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强大,中国人民币的地位与其经济地位极不相符,而中资金融机构走出去的步伐与此也紧密相关,只有从根本上保障海外融资及评估渠道的畅通和实力,才能真正有效的支持中国走出去的步伐。
  

相关文章:

论原特区外社区财务管理的几个问题04-26

财务资金调控失效问题的应对措施04-26

解析《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11号—合营安排》04-26

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会计问题研究04-26

业务招待费用的涉税风险及管理之策04-26

国外贷援款项目审计失败探析04-26

浅议虚假发票的危害与对策04-26

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证分析04-26

基于外部环境的海尔战略选择04-26

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城市经济转型升级04-26

热搜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