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从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改革后,外汇占款问题就日益突出,对我国货币供应以及经济运行的影响也越来越大。本文首先立足于我国外汇占款的现状,分析高额外汇占款的来源及其成因。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如此高额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而后说明了巨额外汇占款的风险性,并对外汇占款的管理提出建议。
关键词: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 基础货币
一、 我国外汇占款的现状及来源分析
外汇占款是指银行为了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外汇占款有两种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中收购外汇所形成的人民币投放;二是统一考虑银行柜台市场与银行间外汇市场两个市场的整个银行体系(包括央行和商业银行)收购外汇所形成的向实体经济的人民币资金投放。由于前一种含义的外汇占款灵敏度更高一些,所以本文中我们采用的是前一种定义,即中国人民银行投放基础货币收购外汇储备而形成的外汇占款。
1994年汇改以来,外汇占款飞速增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我国外汇占款余额从1990年为599.5亿元,仅过了一年的时间1991年就达到1228.1亿元,翻了一倍。到1997年,我国外汇占款余额为13467.2亿元,又翻了10倍多。至2007年底,我国外汇占款余额又翻了将近10倍,为115168.7亿元。至2010年外汇占款余额已达到206766.7亿元,仅三年的时间又翻了一翻。
我国外汇占款的剧增主要源于强制结汇制度下巨额的外汇储备。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的政策以及外汇管理体制的改革,外资不断涌入,出口不断增加,出口创汇规模也实现惊人的增长,从1993年的211.99亿到2010年的28473.38亿美元,相应的外汇占款规模从1993年的1377.1亿元到2010年的206766.7亿元,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国际收支账户的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10年来的"双顺差"局面使得外汇储备居高不下。从表1可以看出,起初由于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市场, 外资强劲涌入,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占了相当大的比率。此后随着国际贸易的开展以及我国出口型经济的不断发展,经常项目的顺差不断增加,这是近几年我国外汇储备增加的主要原因,而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的影响也不可小觑,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市场如此发达的年代。
表1 1994-2010年中国外汇储备结构 单位:亿美元
日期
外汇储备余额
经常项目余额
经常项目余额比例
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
资本和金融项目余额比例
净误差与遗漏余额
净误差与遗漏余额比例
1994
305.27
76.58
0.25
326.44
1.07
-97.75
-0.32
1995
224.81
16.18
0.07
386.75
1.72
-178.12
-0.79
1996
316.43
72.42
0.23
399.67
1.26
-155.66
-0.49
1997
357.24
369.63
1.03
210.15
0.59
-222.54
-0.62
1998
64.26
314.71
4.90
-63.21
-0.98
-187.24
-2.91
1999
551.18
211.11
0.38
517.95
0.94
-177.88
-0.32
2000
105.48
205.19
1.95
19.22
0.18
-118.93
-1.13
2001
473.24
174.05
0.37
347.75
0.73
-48.56
-0.10
2002
755.07
354.22
0.47
322.91
0.43
77.94
0.10
2003
1170.23
458.75
0.39
527.26
0.45
184.22
0.16
2004
2063.64
686.59
0.33
1106.6
0.54
270.45
0.13
2005
2506.00
1341.00
0.54
1010
0.40
155
0.06
2006
2847.00
2327.00
0.82
526
0.18
-6
0.00
2007
4607.00
3540.00
0.77
951
0.21
116
0.03
2008
4796.00
4124.00
0.86
463
0.10
209
0.04
2009
3984.00
2611.00
0.66
1808
0.45
-435
-0.11
2010
4717.00
3054.00
0.65
2260
0.48
-597
-0.13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1]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二、 我国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的影响
基础货币是存款创造的基础,可通过货币乘数的数倍作用,调整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中央银行主要通过国内信贷和外汇占款等渠道投放基础货币。开放经济下伴随着外汇储备的扩张,外汇占款也迅速膨胀,从而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也必然会相应的增长。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的关系可以从余额和增加额两个方面来看。(1)从余额讲,由表2可以看出外汇占款余额与基础货币余额二者走势基本一致,数量都不断增加。外汇占款余额占基础货币余额的比重在东南亚金融危机后略有调整,而后从2001年开始迅速增长,2006年超过1,达到108.49%。2009年达到了至今的最高值121.65%。(2)从增加额来看,外汇占款增加额与基础货币增加额的走势也基本一致。外汇占款增加额占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不如外汇占款增加额占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那样平稳增长,波动幅度比较大,2000年该比例为12.40%,2001年惊人的上升至120.10%,这说明2001年的基础货币增加额完全由外汇占款所贡献。2004年、2005年,该比重分别为267.65%、295.24%,达到历史高位。此后几年有所回落,2009年小有回升,2010年此比重低于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外汇占款的持续增加引起了基础货币的居高不下,外汇占款在基础货币中所占的比重日渐增大,成为基础货币的主要投放渠道,使我国中央银行的基础货币投放发生了根本性的结构变化。但外汇占款余额占基础货币余额的比重与外汇占款增加额占基础货币增加额的比重超过1,说明基础货币完全由外汇占款所贡献。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之一,若基础货币的各个投放渠道均比较正常,基础货币应大于外汇占款。但是由于近年来汇率外部失衡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占款,对基础货币产生持续的扩张压力,进而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总的货币供应量数倍扩张。为使货币投放更加合理,减少货币流动性,中央银行被迫采取相公开市场操作等对冲工具。
表2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单位:亿元
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
日期
外汇占款
基础货币
外汇占款/基础货币
余额
增加额
余额
增加额
余额
增加额
1999
14458.50
33620.00
0.43
2000
14814.52
356.02
36491.48
2871.48
0.41
0.12
2001
18850.19
4035.67
39851.73
3360.25
0.47
1.20
2002
22107.39
3257.20
45138.18
5286.45
0.49
0.62
2003
29841.80
7734.41
52841.36
7703.18
0.56
1.00
2004
45939.99
16098.19
58856.11
6014.75
0.78
2.68
2005
62139.96
16199.97
64343.13
5487.02
0.97
2.95
2006
84360.81
22220.85
77757.83
13414.70
1.08
1.66
2007
115168.71
30807.90
101545.40
23787.57
1.13
1.30
2008
149624.26
34455.55
129222.33
27676.93
1.16
1.24
2009
175154.59
25530.33
143985.00
14762.67
1.22
1.73
2010
206766.71
31612.12
185311.08
41326.08
1.12
0.76
三、 外汇占款来源的风险性及管理的困难性
1、外汇占款来源的风险性。近年来,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的双顺差使外汇储备规模飞速增加,由于我国资本项目还不可自由兑换以及外汇市场实行强制结汇制度,央行被动地投入基础货币,不断购买商业银行卖出的外汇,通过乘数效应使货币供应量大幅增加。如果中国的外汇储备增长完全来自于贸易顺差和外商直接投资,那么这种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在国际市场上会有基本上同等价值的物资或产品相对应,因此外汇占款的数倍增长对国内通货膨胀的影响是不足堪忧的。但是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2年起,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错误与遗漏项目由负转正,这说明国外一定数量的资金已经流入国内。而2005年中国人民银行进行汇率改革后,此后短短五年间,中国外汇储备的年增速大大加快,由2005年的8189亿美元迅速跃升到2010年的28473亿美元,翻了三倍多。而其中更值得注意的是2007-2008年,中国外汇储备反而超常猛增,年内增长了6000多亿美元。事实上这一年美国爆发了次贷危机,中国的主要出口国是美国,而美国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进口需求怎会如此之多?而中国在此期间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受次贷危机的波及,中国东南沿海的出口加工型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出现了倒闭潮,贸易顺差怎会增长如此之多?通过观察不难发现外汇储备增长与人民币升值的年际如此吻合,说明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有相当部分的热钱已经通过外汇储备而后以外汇占款的形式流入到中国。通常热钱流入=外汇储备增加额-贸易顺差-外商直接投资,以这种方式计算的热钱流入在不断增加,而这种方式不能准确估算通过贸易渠道和直接投资渠道流入的热钱,实际上经济体中的热钱规模还要更大。热钱引致的基础货币投放并没有相应的实物与之对应,在调控不力的情况下很容易引致通货膨胀。
2、外汇占款管理的困难性。在强制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的持续增长,引起外汇占款持续增长,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对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能力提出考验。在金融危机之前我国经济过热的时期,面对外汇储备的持续增加,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央行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投放,这使得货币供应量更大。而央行为抑制资产价格的泡沫,提高利率水平,使得人民币的国际投机意愿加强,热钱通过虚假贸易、地下钱庄等非正当渠道流入国内,为此央行仍要被迫购买外汇,进一步扩大基础货币的投放。外汇占款占基础货币中的比重的逐渐增大,央行主要采取公开市场操作对外汇占款进行对冲,以维持合理的货币供应量。但是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的不完善,央行的资产中持有的债券比重较少,而且由于银行间债券市场起步较晚,债券市场品种少,规模小。央行不得不通过发行央行票据的方式来进行调控,而这又使得冲销成本不断增加,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难以有效开展。由于我国累计的外汇占款数量巨大,央行的调控意愿受到制约。而在金融危机后,宏观经济虽出现下滑趋势,但我国的外汇储备依然在不断增加,巨额的外汇占款增加了基础货币的扩张压力,在央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础上产生了叠加作用,使国内通货膨胀问题更加严重。
四、 改进外汇占款管理的建议
尽管目前我国银行的强制结汇制度使得外汇管理上存在一定困难,但是这不是外汇占款风险的主要原因,我们应该追本溯源,必须加强对外汇储备的管理。一方面我们仍要不断发展出口型经济,增加我国的就业水平。严格渠道管理,查处和打击热钱流入的各种途径,警惕中国经济的虚拟增长。另一方面,我们要学会利用外汇储备。近年来国家的外汇储备相当一部分用于购买外国债券,并没有用于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产品物资,造成货币供应量大于产品供应量,引发通货膨胀,使人民币国外升值国内贬值,使老百姓的财富不知不觉流失。为此我们必须优化外汇储备的使用结构。在国际市场上购买中国需要的先进的技术、设备等等。此外,央行要想货币政策调控达到预期效果,需要在在债券市场中进行配套改革,增加交易品种,扩大交易规模,并从期货期权等现代交易方式中寻找突破。
相关文章:
关于如何使用我国外汇储备的新思路04-26
马修拉宾关于自我控制和拖延的理论概述04-26
浅析新疆边境贸易的发展04-26
试论中国制造的未来优势04-26
官吏渎职罪与中国传统法律“明主治吏不治民”特征的形04-26
试论中外合作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开发04-26
我国跨境资本流入的原因分析04-26
东亚地区国家货币国际化与区域金融合作分析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