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当前社会的一个问题。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和繁荣。
关键词:未成年人;学校与社区;思想道德
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每个学校的重中之重。众所周之,未成年人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衰,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党和国家历来都非常重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引导和保护,并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今年我市教育局也提出:让德育回归生活,培养有文化有素养的文明公民。因此,要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放在学校的首要位置上来抓,将文化育人作为学校德育的最高境界和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营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为教师发展和学生成长创造适合的文化氛围。
一、加强学校与社区的联系
社区是以家庭和各个单位为细胞的组织体,是学校和家庭存在的生活空间,更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资源库。社区环境直接影响着家庭和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社区环境是以一定区域内社会共同体所反映出来的有关人的行为方式、社会习俗、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思维定式、地域形态等文化现象的总和。社区文化环境建设水平的高低、质量的好坏是衡量一个民族文化教育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而学校的基本社会功能是专门从事教育的机构,有传递社会文化、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责任与义务。可见学校与社区在文化上的同一性受到重视,学校被看成是社会文化层次中的一个亚单元。学校在传递某种理想的背后,其组织方式、人际互动方式、价值取向和传播方式都与它所在的社区具有相同的一面,社区上各种影响都会在学校中得到反映。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相似性查重http://www.jiancetianshi.com
二、加强教师与家长的联系
众所周之,家长是孩子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任教师、是孩子的启蒙教师,父母在子女面应该是宽厚的长辈、渊博的老师、亲密的朋友,并且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是最直接的道德实践的地方,家庭道德教育的作用是其他渠道无可替代的。首先家长要有必备的基本知识,因为父母是孩子的 论文检测天使-免费论文检测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第一任老师;其次,家庭中的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亲要为未成年人做出道德表率和模范作用,因为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诚然,学校、教师与家庭的合力关系也是不能忽视的,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说过:“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这就道出了在教育中教师与家长的合力关系。素质教育是一个合力效应,学校、教师、家庭三者缺一不可。因此,必须加强家长与学校、与老师的沟通,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的理解与支持,让家长了解学校,融入学校,信任学校,最终实现学校教育的和谐化,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同步协调,促进学校发展朝着“让社会放心、让家长满意、让学生喜欢”的目标迈进。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三、加强家长与孩子联系
亲子关系是一种最先存在于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一种人际关系,这种关系是其他关系无可取代的。而和谐的亲子关系是每个家庭的幸福。父母与孩子间关系的融洽是家庭和谐的表现,也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亲子关系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与健康,而且也将影响到孩子以后形成的各层次的人际交往关系。
四、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
俗话说得好:“理解万岁”。师生之间的理解是校园和谐的根本,而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师生之间要加强联系与沟通。当前,素质教育正在我国全面铺开与深入,师生之间的角色也在转变。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一种亲密的和谐的朋友关系,师生和谐是校园的根本,是学校和学生发展的共同基础。师生和谐是学生得以健康成长和良好发展的前提和关键,也是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理想境界。因此,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通过这些活动促使教师角色的转变,促使教师遵守职业道德、提升师德水平和业务素质,不断增强“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在育人过程中不断增进师生之间的和谐情谊。
论文检测天使-学术行为不端检测免费软件http://www.jiancetianshi.com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教育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不是单方的教育,单靠学校是不行的,单靠家庭也是不够的,单靠社会也远远不足,我们必须形成一个合力,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一个德育网络,齐抓共管,发挥一切能够发挥的力量,这样教育才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相信只要我们家长、学校、社会和教师不懈地努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将会取得更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前苏联)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M].人民出版社,1981.
[8]电大学习网.免费论文网[EB/OL]. /d/file/p/2024/0425/fontbr />
相关文章:
浅论新理念下的小学数学作业04-26
关于小学生作文阶段性教学的思考04-26
吴江市部分高中生性知识现状调查04-26
克服少年儿童厌学应以预防教育为主04-26
关于学前儿童社交退缩性行为的研究04-26
浅议儿童健康发展的四个前提04-26
论小学生的活动化学习04-26
做一位智慧型教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艺术04-26